登陆注册
4350500000016

第16章 抉微索隐(5)

玉,美洁,用于相关名词前表示敬称,如敬称对方容颜则曰玉色、玉面、玉容、玉颜。明刘基《郁离子》:“今幸得觌玉色”《公羊宣公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杜牧《寄沈褒秀才》:“落波飞处玉容高。”

敬称身体谓玉体,《战国策赵策》:“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敬称他人仪态风度日玉度,梁简文帝《乐游苑》:“金锵玉度”

对方语言可谓玉音、玉声,曹植《七启》:“将敬涤耳,以听玉音。”

敬称别人脚步或脚趾则曰玉趾、玉步,《左传。僖二十六年》:“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女人行步一般敬称玉步,南梁费昶《闻捣衣》诗:“玉步依砧杵”,钱起《豹舄赋》:“花映香尘,光生玉步。”

令,美,善。可以广泛运用于相关名词称呼之前表示敬称。

称人之父敬曰令尊、令严,宋陈叔《颍川语小》:“世俗称谓多失其义。惟以令尊呼父,以内称妻,尚可道。”

称人之母,敬为令堂、令慈、令萱。

称人之妻为令阃、令阁、令正,阁为闺阁,阃为内室,均为妇女所居;正,旧以嫡妻为正。

称人之子则敬为令郎、令嗣。

敬称他人之女为令爱、令媛。称女婿为令坦,其余如令叔、令兄、令弟均是。

丁、贤明类

贤,贤明、贤能。可以直接用为第二人称代词的敬称,苏轼《醉眠亭》:“须信陶潜未若贤”,“未若贤”即不如你。此外。可以广泛用在称谓语之前表示敬称。人父敬称为贤尊,人妻敬为贤阃、贤阁、贤配、贤内等;此外为兄弟姐妹姊女孙甥叔侄等称谓前均可加贤表敬。贤府是对地方长官的敬称,贤东是敬称主人。

明,贤明、圣明、清明。用于相关名词前表示敬称,如明上敬称君王,清赵翼《陔余丛考》:“又有称君为明上者。”明公是敬称有名位的人,元稹《酬李十六》诗:“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明府,汉魏用于对郡守州牧的敬称,唐以后多用于对县令的敬称。《后汉书·张湛传》:“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轻。”李贤注:“郡守所居曰府。明者,尊高之称。”杜甫《北邻》:“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此明府则为县令。明侯是对王侯或地方长官的通用敬称,《魏书·张普惠传》:“普惠曰:‘明侯渊儒硕学,身负大才。’”

圣,圣明,对造诣极高、技艺超群的人的敬称。用法有二:其一是用于名词之后称“某圣”《梁书·王志传》:“常谓志为书圣”宋王观国《学林》:“古之精通一事者,亦或谓之圣。汉张芝精草书,谓之草圣;宋傅琰仕武康山阴令,咸著能名,谓之傅圣;梁王志善书,卫协、张墨皆善史书,谓之书圣;隋刘臻精两《汉书》,谓之《汉》圣;唐卫大经邃于《易》,谓之《易》圣;严于卿、马绥明皆善围棋,谓之棋圣;张衡、马忠皆善刻削,谓之木圣。”其余如酒圣、诗圣。其二是用于名词之前,称为“圣某”,如孔子字仲尼,则敬为圣尼,明高启《吴越纪游》:“圣尼畏于匡,嗟我民有尤。”孔子又称圣师。敬称君王为圣主、圣君、圣上、敬称朝代为圣朝、圣世。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谦称敬称,原本就是一个典故的运用,究其渊源,均有故事出处。因此,这些谦称和敬称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但这种称呼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曾经多种修辞手法的加工提炼,其中蕴含着久远而深厚的文化意义。

荆,作谦称是对自己妻子的称谓,有拙荆、贱荆、老荆、山荆、荆布、荆室、荆妻、荆妇之称。那么对自己的妻子为什么要称之为荆呢?《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参以《后汉书。梁鸿传》则知,孟光慕梁鸿高义而嫁之,及嫁,孟光着隐居之服,乃为荆钗布裙。荆者荆枝,即孟光以荆枝为钗,以粗布为裙。后世把妻子称为荆,即根据这一典故,在修辞上又用了借代的手法。所以把妻子称为荆,有贫贱,以荆枝为钗之义,其实又把妻子比喻为孟光,是一个贤妇。

芹曝,谦称自己的礼品菲薄。典出《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温麖,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噢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之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人告之曰:‘昔人有美菽、甘臬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蛰于口,惨于腹。众晒而怨之,其人大惭。’”后人对这一典故材料经截取浓缩,以曝指献曝,以芹指其中富者所谓献芹,曝与芹均可比喻自己所献礼物菲薄,所以也就演化为礼品微薄的谦称了。

马齿之所以谦称自己的年龄,是因为马的年龄要看齿的大小,其典始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事对》:“臣犬马齿衰,赐骸骨,伏陋巷。”

樗,之所以自谦无用之才,构成樗材、樗散、樗朽等谦称,典出《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后人遂以庄子所谓樗比喻自己无用以表谦。

椽笔,敬称别人文章出众,典出《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即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殉所草。”后人又以大手笔敬称文章高手。

斤正,或曰斧正、斤削、郢斧等敬称别人对自己文章的修改匡正。其源出于“运斤成风”一典,而此典故事出于《庄子·徐无鬼》。

识荆,用作敬称自己初次相识并推重的人,是出于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乎!”

三、避变

所谓避变,是文言的一种措辞修辞。避即回避、避免,变是应变,改变。古人行文遣词间有同字、同句相重而叠床架屋者;或犯君父尊长名讳而有违礼仪者;或有瓜田李下而义涉嫌疑者;或措词直露,病于味浅意短者;或语关不幸不祥、污秽难言者,皆可变文以避之。故避乃修辞之目的、修辞之效应;变为修辞之手段,修辞之方法,这种方法也就是遣词用语的方法。

(1)避复、

复是重复、复沓。复与反复不同,反复是一种积极修辞,有意识地重复一些词语、句子,造成并追求这种重复词语、句子的某种修辞效果。如《诗经·周南·芣莒》,诗中重复使用“采采芣苜”,只更换采、有、掇、捋等几个动词造成一种重复咏叹、反复叠唱的修辞效果。而重复、复沓则是为文遣词时无意识地重复词语,被动消极地重复字句,毫无修辞作用,反而带来累赘罗索,单调贫乏的弊端。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对这种修辞上的重复曾有专门的论述:

重出者,同字相犯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刘勰这里所说的“重出”,也就是重复,他论练字认为应该“权重出”,他在《铬裁》篇还指出“一义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所谓“权重出”就是行文作诗,对于重复应该权衡利弊,不可一概而论。其实刘勰是把修辞上消极被动的“重复”,和积极主动的“反复”混为一谈,未加区分。刘勰看到《诗经》、《离骚》的文字不嫌重沓,如在《物色》篇就说“诗人感物,连类不穷。”又说“《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殊状。”如《九歌惜诵》“莫之白”、“莫察……无路”、“莫吾闻”等语积沓反复,为什么读之不觉其复沓?这是因为内心感情未能抒发,悲愤于中,口不摘言而发,所以复沓。但正如叶长青《文心雕龙·杂记》所说“惟沓,乃愈见其衷情之真”。所以刘勰说“诗骚适会”是说《诗经》《楚辞》根据情况而适当运用重复的字。另外所谓“两字俱要”的“要”是必要,既然犯重的两字都是语言表达必要的,不可少的,那这两字相重也就不是重复的弊病。像这种重出,不得不重出,“则宁可相犯”。宋俞文豹《吹剑录》曾经对苏东坡的《大江东去》词里的重出字作了统计,说“江”字三重、“人”字三重,“国”、“生”、“故”、“千”、“如”各二重。语意到处,他字不可代替,虽重无害,就不能叫重复,也不能相避。在散句里边,事实上要想做到不犯重出是不可能的。因为语言里边的词是有限的,而语言变化是无穷的;以有限的字词,去表达无穷的变化,不重复用字当然不可能。但是在骈俪、对偶的句子里,有些重出的字,就不得不变文相避了。如《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清梁玉绳《瞥记》说:“《列子》瓠巴鼓琴,《荀子》作鼓瑟,盖因下有伯牙鼓琴,改为瑟也。”上文琴字避变为瑟,主要因为这是一个四六对仗句子,上下文重复用字是其大病。杨树达先生《汉文文言修辞学》说:“古人缀文,最忌复沓”所以古人“欲逃斯病,恒务变文。”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字相犯之弊,即没有修辞作用的重复,其变文之法大致有三:一日通假变文。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卷一所举“上下文异字同义例”:《孟子·公孙丑》:“有仕於此而子悦之,不告於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士,官名,名词;仕,做官,动词。“有仕于此”和“夫士也”的“仕”和“士”本应都是士,名词,官名,作动词“仕”是讲不通的。所以俞氏说“‘士’正字,“仕”睱字,是上下文用字不同而实同义也。”那么,“有仕于此”的“仕”既然讲不通为什么要用仕字呢?这正是因为下文有“夫士也”作“士”与其重复,为避重复,采用通假之法,借仕作士而避重复的。《论语卫灵公》:“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下句立为借字,本字即上句位字,之所以借立为位,是为了避免与上位字重复。二日同指变文。同指即不同称呼叫法而实指一人一事,如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称繁》篇举《左传》于名字谥号错出杂乱。而杨树达认为这正是《左传》意在避复求美。《左传·襄公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子荡怒,以弓梏华弱于朝。”子荡即乐辔,变称避复。《僖公二十四年》:“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子余,赵衰之字,称字避复。《史记。齐太公世家》:“子我盟诸田于陈宗。”杨树达认为因为下文有“所不杀子者,有如田宗。”彼称田宗,此则变氏称陈而避复。《尚书·盘庚》: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我并为第一人称,所以并用,是变自称而避复。《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印否,印须我友。”印我皆吾,变称相避。《左传·昭公六年》:“女丧而宗室,于人何有?”女而并用,是变对称而相避。三日同义变文。《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孔疏云:赋与籍俱是税也。下字变赋为籍是同义字避复。《左传·昭公四年》:申无宇曰:“民其居乎?民之不处,其谁堪之?”处居同义,变文相避。《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上言曰,下言云,曰云同义而避复。《淮南子·道应》:“善治国家者,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变与易同义而避复。

(2)避嫌

嫌为嫌疑,指行文遣词造成歧义,易于误解者,则变文以避去嫌疑。

《汉书·贾谊传》:“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以残亡可也。”樊郦绛灌四人中,樊指樊哙,郦为郦商,灌即灌婴,三人均称姓,为何独用勃称爵为绛呢?这是因为当时功臣封侯者周姓多,如周昌、周宠、周定、周缫等,容易造成误解。所指不明,为避嫌疑则称爵。又云:“假设天下如曩时,淮阴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韩信王韩,张敖王赵,贯高为相,卢绾王燕,陈稀在代,令此六七公皆亡恙,当是时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淮阴侯之所以称爵不称名,是因为与韩王信,同姓同名,若俱同时称姓称名,则易造成歧义,不知是哪一个韩信,故称爵王楚,以别于王韩之韩信。《汉书·王沂传》:“沂昭帝时代车千秋为丞相,封宜春侯。明年薨,子谭嗣,薨,子咸嗣。王莽妻即咸女,莽篡位,宜春氏以外戚宠。”宜春,爵名。非氏也。如称氏,则王氏,恰与莽族相涉而致成歧疑,使人不知指王沂氏还是王莽氏,于是变称氏为称爵,以避嫌疑。《汉书·王吉传》:“骏子崇徵人为御史大夫。是时,成帝舅安成恭侯夫人放寡居,共养长信宫,坐祝诅下狱。崇奏封事,为放言。”上文安成恭侯名王崇,恰与本传之王骏之子王崇同名,所以班固行文时注意到这一点,为了避嫌,只称安成侯,而不称名。

以上所举诸例,是为文者事先注意到涉嫌致歧之处,于是变文相避。另有一些,为文者并未注意到嫌疑的弊病,经后人为之改正者,如《国语·周语》:“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乃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窟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文中“弃稷”二字因弃字义别而有了歧义。弃,一为动词,去也。弃稷是弃置后稷而不用。一为后稷之名,弃稷是名号并称,两说均可通,所以造成歧解。对此,司马迁在《史记》里改易并避免了《国语》致歧的弊病,《周本纪》遂为“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茁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改弃为去,是采用同义词换用的办法避免了歧义。《史记萧相国世家》:“上大怒,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其中“何”字有二解,可以造成歧误。一是何字可解为疑问代词,一是何字指萧相国之名。正是班固看到《史记》此处嫌疑的弊病,才改何为胡,胡字也是疑问代词,与何可以通用,还可以避免使人理解为萧相国之名的错误。

语涉嫌疑,变文相避是为上,即使不能变文,则务为加字区别,不致混淆,求其次者。《春秋·隐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晅来归惠公仲子之帽。”此文有两处为避免嫌疑而别白。一是“天王”,据顾炎武《日知录》云:“《尚书》之文但称王,《春秋》则曰天王,以当时楚吴徐越皆僭称王,故加天以别之。”因周、楚、吴等均称王,所以周王则加天字别白。《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论语》中人名前以国系之者,唯公子荆与卫公孙朝二人。此处公孙朝前加卫,是因为当时其名不仅卫国有,鲁、楚、郑亦有,所以记语者于公孙朝前系“卫”是加字区别以免混淆。

《汉书》于韩信一名别白甚为缜密。汉有二韩信,一为淮阴侯,一为韩王信。《高帝纪》:“使韩太尉击韩,韩王郑昌降。十一月,立韩太尉信为韩王。”又《韩王信传》:“韩王信,故韩襄王孽孙也。”又,《韩信传》:“韩信,淮阴人也。”于淮阴侯韩信,则但称韩信,于韩王信未封王之前称韩太尉信,封王之后称韩王信。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索隐》云:“武城属鲁,当时鲁更有北武城,故言南也,是加字以别白。”

欧阳公《归田录》:“往时学士人子不著姓,但云学士臣某。先朝盛度丁度并为学士,遂著姓以别之。”盛度、丁度二人之所以著姓是欲以加姓相别。

《左传·昭公十六年》:“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产赋郑之《羔裘》。”此处于《羔裘》前加“郑”字,是指《诗经·郑风》的《羔裘》篇,以别于唐《羔裘》。《诗经·唐风》亦有《羔裘》篇。

(3)避实

实,就是作诗为文上的直露浅俗。沈义父在《乐府指迷》里曾论及制词标准之一即是“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沈氏还说“炼句下语,最是要紧。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又用事,如曰‘银勾空满’,便是书字了,不必更说书字;‘玉筋双垂’便是泪了,不必更说泪。如‘绿云缭绕’隐然髻发,‘困便湘竹’分明是簟”。

同类推荐
  •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

    《陨石之歌》是作者一批散文和短篇纪实文学的集锦。押题篇《陨石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身军人之家的普通战士,但他却在未来战争的浩渺星空中流连忘返,包括在高烧状态的梦中……一篇篇探索未来战争的论文让专家们不能不刮目相看。他是我军新一代军人精神结构与境界的活标本之一。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

    《东线》系列书是一套表现苏德战场的纪实军事文学作品,书中展示了苏德战场上的浴血搏击和攻防力量的大转换。本册展示了苏德战线上第聂伯河决战的全过程。
  •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非虚构性,决定了现实关系不仅成为写作的一种背景,而且成为写作的直接对象物。作者对报告对象的选择以及对其意蕴的阐释,无不受到特定的时代境遇的影响。社会特殊的文化生态,从根本上制约着报告文学写作的走向,而报告文学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参与社会文化生态的建构。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之间具有某种互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择取文化生态作为观照中国报告文学流变的一个优选视角。我试图做的是,将已成为历史的报告文学,置于历史的语境之中。在回到历史、触摸历史的过程中还原出报告文学存在的某种历史的本真面貌。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热门推荐
  •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谜语故事(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女尊:不老容颜

    女尊:不老容颜

    在我们的平行世界里,有着这样一个让我们羡慕的世界,不管男女老少,都是有着不老的容颜。这样让整个世界都感觉到了鲜活的生命,没有垂暮。不过这里也有着相同的竞争,有着不一样层次的武功控制着死亡的年龄。武功越好的就能活的越久,但是相同的是他们在成年后容貌就不会变,只是头发的颜色会变而已,由成人到老死面容都始终是不变的。大家都喜欢有不老容颜,有不悔青春吧,那就来这里看看这里的不老容颜,不悔青春的欢喜与愁吧!
  • 变身武侠巨作

    变身武侠巨作

    希望总是换来失望究竟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期待重生后出发沉沦无止境的欲望看不清当初梦想五行阴阳是唯一的信仰
  • 召唤师峡谷之完美世界

    召唤师峡谷之完美世界

    游戏世界中的英雄,或是你心目中的女神男神形象,或是本命的化身,或是步步变身日臻完美、最终锋芒毕露的人物刻画。当然故事主人公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他喜欢玩英雄联盟,这并非本故事的亮点,而故事的奇妙在于他亲身遇见游戏战斗的英雄......那是漆黑的夜晚......穿越召唤师峡谷......
  • 鬼市

    鬼市

    当你坐在KTV抑或是音乐会的现场时,是否有着奇妙的感觉?你的心在和节拍一切跳跃,让你整个人沉浸在音的海洋。其实这并不奇怪,这些音乐经过多重修改,它们的旋律就是为了抓住你的心灵,让你的心灵和其一起跳跃。这便是所谓“共鸣”了,万事万物一旦有了共鸣都会变得十分容易。无以言表的声音在你心头显而不彰,只有等到真正的危险来临时,它才会出现,让你得到天地的一种帮助。或归或在,一切都是主角的定数。。。。
  • 老婆,不要跑!

    老婆,不要跑!

    深海公司的总裁宗司翰,是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男人。容貌上等,身材一流,家世显赫,追求女人的时候舌灿如花,对女伴出手大方。只是,和他交往的女人,最久也只会持续一个月。不管是骨感名模还是千金小姐,从来没有人可以留住他的心。家世普通长相平平的席若素,一个刚刚失业的岁“老”女人。父母同事眼里的乖乖女,在相亲的第十二次,在餐厅遇到了和女伴吃饭的宗司翰。两个性格完全南辕北辙的人,相信彼此不会有交集。
  • 梦想or现实

    梦想or现实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你的梦想是去音乐学院,我只想说因为我叫曲璕梦,我生来就是为了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因为我喜欢黑白键的和弦,喜欢古典,优雅的乐曲。其实总而言之这本书就是要讲现实中的梦想往往和梦想中的现实是不一样的
  • 我的美女徒弟

    我的美女徒弟

    俗话说得好,要想学得会,先跟师傅睡。于是,钱江收了一群美女徒弟。
  • 光影迷城

    光影迷城

    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因着一张请柬来到了古堡。在这里,有人遇见了旧日朋友,有人找到新欢,有人为了情爱,有人却为了旁人不知的秘密……但后来,当神秘事件渐次发生,他们才惊觉:这荒无人烟的城堡里,除了他们,还有看不见的其他人。一张白色打印纸揭露了真相,其实这是一场盛宴,不过是上错了几道菜品。
  • 奇幻迷雾物语

    奇幻迷雾物语

    寻找哥哥的旅程……之间无数的危险在等着主角风信子与好朋友薄荷展开的冒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