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17

第17章 抉微索隐(6)

如此说来,避实不单纯只是遣词用语的措辞修辞,它也是求致委曲蕴籍的艺术手法。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在“避实”一节下,举宋庄季裕《鸡肋篇》为例:“宋景文与兄元宪少时尝谒杨大年,坐中赋《落花》诗,元宪云:‘金谷路尘埋国艳,武陵溪水泛天香。’景文云:‘将飘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文公以兄为胜,谓景文小巧,他日富贵亦不迨其兄,且不当更用‘落’字也。”说宋景文这一联咏落花诗小巧自当别论,说“不当更用落字”则指出宋景文诗未能避实,咏落花诗,句子里出现了“飘”、“舞”、“落”这样的字就显得太直太露,因而使人感到熟习而浅俗。《朱子语类》卷百三十九:“东坡《墨君堂记》只起头不合说破竹字。不然,便似《毛颖传》。”东坡《墨君堂记》,是一篇借文与可画竹,而赞颂竹的散文。此文把竹人格化,通篇用第二人称代词的尊称“君”来称呼竹,赞美了竹的节操性情,其德其贤,婉若君子,跃然纸上。通篇只有“独王子猷谓竹君”句一个竹字,此外就是文题中也没有用竹字。所以朱熹才说不应该在这个句子里用竹字而说破竹。说破了竹,就是直露浅俗,也就是未能做到“避实”,以致失去隐曲蕴籍之效。与此文相类,韩愈的《毛颖传》运用避实的修辞手法,而使文章曲径通幽,深邃婉致。文中以拟人手法写毛笔,设幻成文,另外寓意其中,然通篇不着一“笔”字。传主毛颖者,笔也。笔以免毫所制,故姓毛;笔有锋颖,故名颖。笔以中山所出为适用,故谓其中山人也。制笔须用热水洗毫锋,故日“秦皇帝使恬赐汤沐”。笔杆为竹管所为,故其号曰管城子。笔之用在纂录九流百家天人之书,记山经地志医方阴阳,通当代之务,故曰“颖为人,强记而便敏”。不仅笔不说破,就是与笔密切相关的墨、砚、纸也是隐去真名,说“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诸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又因为笔是用来书写的,所以“上尝呼为‘中书君’”。“中书君”者适于书也,又“中书君”者,“中书令”也。又因为笔用久则笔老锋秃,所以才有“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也?’”这是此文的寓意所在,借以指斥讽刺当时的“中书令”。

《乐府指迷》认为,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这正是填词避实之意,即用字不可太露。大概词以深婉为贵,浅露则乏含蓄,一览而尽,了无余味。但避实,不说出题字毕竟是从字面上求之,终非探本之论。其所谓“用事使人姓名,须委曲得不用出”,这也是避实之法,诗词文章中的典故,人名太多,这种用典毕竟太露,痕迹太显,故古人谓之“录鬼薄”。善炼字面者善灭去针线痕,使读者不得其使事用典端倪方妙。

用词过实,久而久之,就使人觉得熟习,熟习就显得俗气。因此有时为了避免因坐实太露而引起的用词习俗之病,作者往往使用甚至悖于常情的词语。杜牧《阿房宫赋》:“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王力《古代汉语》注:“绿云,比喻女子黑润而稠密的头发。”杜牧为什么把女子的黑发比喻为绿云呢?也许这就是为了避实,因为用黑字说黑云过于太露,且当时已有以青写发者,如李白“朝如青丝暮如雪。”用“绿云”喻黑发较为新鲜,且诗中称“绿云”者,往往与其它颜色词配置,如元稹“芙蓉脂肉绿云鬟,罨正楼台青黛山。”李商隐“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而且李商隐诗中经常出现“苍雁”、“丹霜”、“紫梨”、“梦雨”、“灵风”这样的用词现象,为什么?正是为了避实,把习俗的词语搭配,换成新奇的词语搭配。用字有时只图色彩浓丽,意义新颖,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实际情况如何是不大管的。读者读诗,也不必坐实说死,处处求直。

(4)避亵

亵,即亵秽语。依我国传统的文化心理和伦理道德,生活中有些事物,永远属于个人的隐晦私秘,是见不得人的,在别人面前难以启齿,更不可张扬,或者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这些亵秽词语常常被比较“雅”的或比较隐晦的词语所更换,这种词语规避现象就叫避亵。然而,即使亵秽事物暂时被一些较“雅”的词语更换了叫法;但是这些较“雅”的词语总还是要与那些亵秽的事物相联系,久而久之,这些较“雅”的词语又会变得不雅,仍然成了不便启齿的亵秽语。所以亵秽语总是在不断变更之中。比如现代汉语所说的“小便”,至少在汉代以前就称之为“尿”。《说文》:“尿,小便也。”许慎按当时的叫法把“尿”解释为“小便”,说明汉代又称为“小便”,当时“尿”已经有了别名,而且别名不止一个。“尿”又叫前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令人不得前后溲”,《索隐》:“前溲谓小便,后溲,大便也。”到了《汉书》里,前溲又更换为小遗,如《东方朔传》,“朔尝醉人殿中,小遗殿上。”有的人为了使“尿”更换更“雅”更隐晦的词语,甚至起用了古名。《左传。定公三年》:“夷射姑旋焉。”杜预注:“旋,小便。”所以唐代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就有“巡起旋”。后来又叫“解手”、“小解”等。男女生殖器从来是一种亵秽语,羞于向人称说,真正的个人隐私,所以早在汉代就称为“私”、“私处”,《史记》称“阴”,《吕不韦传》:“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黄帝内经》称“阴器”。男性生殖器,唐顾况《囝》诗谓“阳”:“闽吏得之,乃绝其阳”。汉郑玄谓之“势”,《太平御览》卷六四八:“割者,丈夫淫,割其势也已。”《宋书五行志》称“阳道”:“豫章吴人有二阳道,重累生。”宋洪迈《容斋随笔》称作“男根”:“有男根用而不生子”。性行为更是亵秽不堪的词语,历来不断变换其婉称。《吕氏春秋》谓之“房室”,《庄子·达生》雅称其为“衽席”,汉刘向《新序杂事》谓之曰“御”,《汉书·外戚传》、嵇康《答难养生论》《南史·后妃传》均谓曰“内”,唐徐公彦疏《公羊传。隐公元年》谓“行房”,《史记》、《汉书》谓帝王性生活为“御幸”或“幸”。自从宋玉《高唐赋序》之后,性爱在文学作品中有了更为高雅之称,宋晏几道《何满子》词谓“云雨”,宋陈德武《千秋岁》词谓“巫云”、“巫峡”,宋杜安世《剔银灯》词谓之“尤云瑺雨”,王实甫《西厢记》变称“握雨携云”,关汉卿《望江亭》变称“雨约云期”等。女性生殖器本为亵秽语,就是与生殖器相关的事也是亵秽语,在不断变称。晋张华《博物志》称今之妇女月经为“月水”,又《骈雅释名称》:“天癸、月客、姅变,月事也。”唐王建又雅称之谓“人月”,还写入他的《宫词》:“密奏君王知人月,换人相伴洗裙裾。”

(5)避讳

讳,本谓死者之名。《周礼·春官·小史》:“则诏君王之忌讳。”注:“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礼记·曲礼》:“入门而问讳。”注:“讳,主人祖先君名。”由此看来,讳即讳名,避称其名。讳名早在周代已成为礼俗,人人之门先要问讳,以避其名。不过起初所讳之名均为已故之尊者。但到后来讳就不仅仅是敬鬼神之名了,活着的人也是要讳名。《公羊·闵公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于是讳名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件大事,一种严格的礼制,即在书面语言词语的运用上,不得直书与当代君主或所尊之名相同的字词,须用其他方法以避之,是之谓避讳。

陈垣《史讳举例》:“避讳常用之法有三:曰改字,曰空字,曰缺笔。”“改字”就是用同义词或同音字代替。改字之例始见于秦。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使将击荆。”《正义》:“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也。”《战国策》楚国之楚,多改为荆。《说文》:“荆,楚木也。”又曰:“楚,丛木,一名荆也。”秦始皇名正,故琅邪刻石以端代正,曰:“端平法度”,“端直敦忠”。《说文》:“端,直也。”《广雅释诂》:“端,正也。”,这是用同义词改字而避之。

汉承秦制,亦用改字之法。《隶释》引汉石经残碑《论语》:“邦君为两君之好”《尚书》“安字厥邦”皆书邦为国。邦、国同义。汉惠帝名盈,故《史记》引《左传》“万盈数也”作“满数”,盈满同义。汉文帝名恒,故《史记》“恒山”作“常山”,恒常同义。汉武帝名彻,《史记》遂改蒯彻为蒯通。彻、通同义。后汉光武帝名秀,遂改秀才为茂才,秀茂同义。晋景帝名师,改官名太师为太宰,改京师为京都或京邑。

有时,不同义的词,由于避讳而改变词义成了同义词。如“代”字在上古是朝代之代,“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世”是指父子相传。由于唐太宗名世民,为避讳,改世字为代字,此后父子相传的世,改称为代了。如王维诗:“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唐以前应作“三世将门子”。

以上所避,为君上之讳。又有所谓文人避家讳者。司马迁父名谈,故《史记·赵世家》改张孟谈为张孟同,《佞幸传》改赵谈为赵同。范父名泰,故《后汉书》改郭泰为郭太。淮南王刘安父名长,故《淮南子。齐俗训》引《老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为“短脩相形”。宋司马光父名池,与持字同音,故宋史韩维国,字持国,而司马光家集则称秉国,持、秉同义。眉山苏氏讳序,故苏洵文改序为引,苏轼为人作序,改用叙字。

有因避讳而改换常用词语者,《颜氏家训·风操》:“桓公名白、博有五皓之称;厉王名长,琴有脩短之目。”五白本为博具,因桓公名改为五皓。《南齐书·王俭传》:“天应民顺”,因避梁武帝父顺之讳,遂作“天应民从”,陆游《老学庵笔记》:“田登作郡,自讳其名,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人州治游观,吏遂书榜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今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即源于此。

又有因避讳而改变事物名称者,《史记·封禅书》:“野鸡夜雊”注:“雉也。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本草纲目》廿七,“薯蓣”因唐代宗名豫,犯同音字,遂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曙,亦犯同音,改为“山药”。《隋书·刘臻传》:“臻性好瞰蚬,以音同父讳,呼为扁螺。”

又有后世因避讳而纂改前世经传之文者,《隶释》为避汉讳,所引汉石经残碑之《论语》《尚书》中邦字,多改为国字。《梁书·刘孝绰传》:“众恶之必监焉,众好之必监焉。”此为引用《论语》,因姚思廉避其家讳,遂改察为监。又《梁书·萧子恪传》:“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代”此为引用《诗经·大雅·荡》,本作“在夏后之世”,由于姚思廉修史在贞观之世,遂改世为代以避唐太宗之偏名。《北史·宇文恺传》:“堂脩二七,博四脩一。”,此本引《周礼·考工记》,改广为博,避隋炀帝名。唐石经《毛诗》“洩洩其羽”,“桑者洩洩兮”,“无然洩洩”“是线袜也”皆避“世”旁,改“泄”作“洩”。“甿,刺时也”“甿之蚩蚩”皆避民旁,改“氓”作“忙”。宋高宗御书石经《论语》“钦事而信”、“温良恭俭逊”、“商因于夏礼”因避宋太祖曾祖敬、宋英宗父让、及宋太祖父殷之讳而改为钦、逊、商。

又有因避讳而改变干支者,如唐高祖父名晒,唐人兼讳丙,故凡丙多改景,石刻《浮图铭》“丙寅”作“景寅”,晋、梁、陈、北齐、周、隋、南、北八史,皆修于唐,丙皆作景。今本虽多复改为丙,但晋、隋、北史本纪仍作景,北齐景丙互见。《新五代史·梁本纪》开平二年三月“戊寅”注:“梁尝更戊曰武,旧史悉复为戊。”《容斋续笔六》云:“十干戊字与茂同音,俗辈呼为务,非也。吴中术者又称为武。偶阅《旧五代史》:‘梁开平元年,司天监上言:日辰内戊字,请改为武。’乃知亦有所自也。”原来这是因为朱温父名诚,以戊类成字,故改为武。

综上所举,避讳之例虽是古人书面语更迭名称,调换词语的一种现象,但其改换词语的目的并非为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而完全是为了遵礼守制,敬上畏法,服从于封建政治和等级制度。避讳成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习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垂二千年,绵延不绝,从一个角度记录封建社会习俗,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宝贵材料。也许避讳调整更换词语的效果在修辞上是负面的,其流弊足以淆乱古书,不过如果我们循其反而利用之,则可以释古书之疑滞,辨古书之真伪,决古书之校勘。四、委婉

委婉,又称婉转、婉曲、曲语,就是不直言其事而婉转其辞,用迂回曲折,转弯抹角的方法来表情达意,造成语言表达上委婉柔和的修辞效果。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委婉,不是个别词语的婉称,而是艺术语言的方法;不是词语简单被动的更换,而是由多种因素制约的一种复杂而积极的修辞活动。

我国古来以礼仪持重,繁文缛节,无论外交辞令,君臣应对,议论陈事,有种种忌讳和规则,总是要求表达一种谦敬知礼,高雅文明,柔婉和顺的谈吐风尚。清人汪中在《述学释三九》中曾言:“周人尚文,君子之于言不径而致也,是以有曲写。”汪中所谓曲写,实乃委婉修辞之源渊。周礼教化之影响,及于诸侯各国,而在列侯纷争,兼并盛行的时代,这种礼貌式的曲写,就成为外交的手段,形成外柔内刚,绵里藏针的修辞风格,产生了各种曲折委婉的措辞造语手段,广泛运用于后世各体散文诗歌之中。

委婉有二原质:一是表层,是辞面;一是深层,真正的含意。深层真实意思是被表层的辞语包裹着的。因此,委婉的表层是我们可以直接感觉到,可分析的句子或句段;而它的深层意思,不是我们直接感觉到,必须借助语言环境,对曲折婉转的表达作分析揣摸才可以感觉到。如《左传·成公二年》齐晋睪之战,齐军打了败仗,晋军的韩厥追赶齐军,他赶上齐倾公的战车后,所说的第一句话是“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前一句不能从表层去得出真正的含意,按辞面意思是晋国群臣替鲁国和卫国向晋国求情,请求晋国不要进攻他们。但这不合事实,了解这句话的背景,事实是搴之战前,鲁国和卫国都与齐国有战事,打了败仗,向晋国求救兵。所以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现在晋国答应鲁卫的请求,派兵援救,抵抗齐国。后一句也不能只从辞面理解,认为是说“不要让晋军陷入齐国”,其真实意思是说晋国军队就要攻入齐国。

(重)散文的委婉

委婉之法,见于散文,由来已久。白《左传》之外交辞令,诸子散文之应对议论之辞,乃至后世书、记、序、传,各体散文广泛用运。然就其“辞”“意”特征及相互关系,大体可有如下方式:

①辞繁意简,外柔内刚

此法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外交语言,当时大小诸侯国之间勾心斗角,相与应付周旋,唇枪舌剑,而又彬彬有礼。其以《左传》外交辞令见称。如:

《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避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之。”这是齐军被打败,晋将韩厥面对齐侯,将行使职权,抓他俘虏时说的一段话。其实,韩厥所言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我要抓你的俘虏!而且这个意思彼此心照不宣,直接了当。但是这段话却说得罗索,绕的弯子很大,说我很不幸,恰巧碰上该我参军(所以才在战场上碰到了您)没法逃避,况且如果我逃避会给两国之君都带来耻辱。我当一名战士,使战士都觉得耻辱,那里还敢对你说我是一个不聪明的人呢?我代理这个军职,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只好承担这个任务。因而显得很委婉。

同类推荐
  • 第九条建言

    第九条建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一本散文、诗歌、随笔集。按照时间跨度编选,文字铿锵有力,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本书选取短小精练、琅琅上口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配套经费赞助项目。全书分为三部分:世界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汇集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从文本的角度深入解读有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并结合中国文学研究的成果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展开,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本书散文集。分为三部分:“初尝台北的美妙旅程”、“行走台中的风和日丽”、“徜徉台南的慵懒时光”。本书以优美的文笔,图文结合的形式来介绍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让读者得到有关台湾旅游的指导性信息,以一种小资的情调吸引时尚化的读者。
  • 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

    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

    《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不仅将杂文这一文学体裁纳入其中,还出现了一些宁夏文学的新变化。长期以小说创作为主的青年作家漠月、了一容和火会亮。其中,漠月的。《中国西部文学文库:走出沙沟》收录了作者近年的散文创作精品;了一容的《走出沙沟》还得到了文学大家王蒙的推荐;而火会亮的散文随笔集《细微的声音》,记录的则是作者在西海固生活的思想感悟,展现了贫困地区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此外,作为第22届书博会阅读大使的阿舍,此次被收录其中的短篇小说集《奔跑的骨头》,也是她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作者以散文的笔触,女性的敏锐感,独特的语言穿透力,讲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热门推荐
  • 我的存在不被认可

    我的存在不被认可

    Ps:偶在此以玛德.阿库娅的节操起誓,这书绝对很正经(划掉)。
  • 神圣自然

    神圣自然

    本书内容包括:欧洲文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生态视野中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理念、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生态伦理内涵、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生态意识的影响。
  • 女扮男装:少爷请多指教

    女扮男装:少爷请多指教

    甄希从小就被当成男孩子养着,精通剑道、柔道、跆拳道、散打?能隐藏性别的传家玉佩?樱雪学院??混个风生水起?双眼微眯,朱唇轻扬,妖娆一笑,翻手为白莆,覆手为樱雪,腹黑行动,正式,开始了哟!
  • 岁月爬上凌岚楼

    岁月爬上凌岚楼

    我叫杨树,出生未知,父母不详,却不知为何有一个与我同名的爷爷。12岁我离开爷爷杨树,孤身来到小城上学,成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直到遇见胡蝶.....一叶青春,纪念成长。
  • 科学伴你行-神圣的征服之旅

    科学伴你行-神圣的征服之旅

    本书主要讲了人类对火的应用发明。时光悄悄地流逝。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的增长着才干,逐渐认识了周围的许多事物,火就是其中之一。原始人发明用火,是经历了艰苦缓慢的实践和认识过程的。
  • 冒险者传说:追猎与战斗

    冒险者传说:追猎与战斗

    遗忘的圣域里寻找失落的记忆,最后的天堂中,天使也会哭泣,在雨后天空的第一道彩虹,耀眼的光芒,会刺穿枯萎的幻想,梦想不是一种奢望,展开勇气与执著的翅膀,释放自己的力量与悲伤。
  • 惊魂六记之血鹦鹉

    惊魂六记之血鹦鹉

    据说有一次他们为了庆贺九天十地第一神魔十万岁的寿辰,就用他们的魔血,化成了一只鹦鹉,作为他们的贺礼。十万神魔,十万滴魔血,化成了一只血鹦鹉。据说这只鹦鹉不但能说出天上地下所有的秘密,而且还能给人三个愿望。只要你能看见它,抓住它,它就会给你三个愿望。无论什么愿望,它都能让你实现。
  • 许你一生情

    许你一生情

    爱情是这世上人们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情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憧憬最理想的爱情。或惊天地泣鬼神、或哀婉凄美、或朴实平淡……《许你一生情》是想写一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沧海万顷唯系一江潮”这种在繁忙都市中寻寻觅觅之后只与那一人才是携手真爱的理想爱情。李默然,一个普通上班族,都市小白领。工作尽责,待人良善,但内心世界复杂而多彩。想爱不敢爱,爱了又困惑什么是真爱。徐飞骆,暖男一枚,于明明中注定是李默然的“一劫”,便由他来告诉她“真爱”的含义。
  • 美女高手养成记

    美女高手养成记

    徒弟都是绝世美女,每天被莺莺燕燕包围。所有人都羡慕嫉妒,年轻宗师却是有苦说不出——漂亮女人麻烦多……作为负责任的师傅,他必须让徒弟健康快乐的成长,于是白天指点修行,晚上解决麻烦,痛并快乐着。书友群:162735946,欢迎来洞里坐坐
  • 心理健康教育高一(下)

    心理健康教育高一(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