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18

第18章 抉微索隐(7)

《左传·成公三年》:“王曰:‘虽然,必告不穀。’对曰:‘以君之灵,彙臣得归骨於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戮于宗庙,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这一段话是楚晋交换战俘,楚王送晋国战俘知犖回国,问“于归,何以报我?”楚王一定要让知犖说出用什么报答他。按说,知罃的本意很简单,也很直率,就是忠于晋国然后带领晋军跟你楚共王拼命。然而,在这一特定场合,知罃把这种礼貌性的曲写用于外交辞令,就成为典型的委婉修辞。其中用了两个“死且不朽”,就绕了两个圈子,显得异常迂回曲折。看起来“死且不朽”之类的话与回答楚王所问无关,这叫“答非所问”,避开了话题的焦点和敏感问题,同时也暗示了忠于晋国的本意。而且,引起“死且不朽”的原因,一是“寡君之以为戮”,二是“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不存在为什么还要说?这就叫“愈绕愈远”,同时还宣扬了晋国的国法家法,特别是借“两戮”又引出了“以君之灵”和“从君之惠”的客气话,既显得对楚王尊敬,彬彬有礼,使语言显得很柔和,但是外柔而内刚,整段话里透露着宁死不屈,拼死相争,战斗到底意思。

②辞绕意避,迂回曲折

说话的本意,往往是一些容易引发矛盾的敏感话题,或直说出来容易使对方厌恶反感,难堪尴尬,或者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难题,则用另外的事情加以比匹联系,暗示提醒,从而使语言委婉和顺,易于为对方所接受。如《战国策·赵策》记载触龙说服赵太后之法,正是这种委婉之法。当秦攻赵,赵求兵于齐,而齐必以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盛怒之际,触龙进谏。触龙首先避开“以长安君为质”这一敏感话题不谈,而是迂回曲折,由远及近。先从行走饮食谈起,使赵太后觉得触龙不是进谏,继而又从少子舒祺补黑衣之数而托之言及,转移了话题,使赵太后觉得触龙是来有求于己;接着触龙就把话题巧妙地转移到“爱子”的问题,从而肯定了赵太后为燕后“计深远”才是真正的爱子,最后从赵主和诸侯子孙无继的原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语及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的问题,最后说服赵太后。全部谏言无一语及“以长安君为质”,为什么赵太后让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了呢?这就是触龙进谏意虽在此,而言却从其他方面说来,由远及近,由此及彼,从而暗示,提醒了赵太后。

《史记·刺客列传》记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日造门下,供太牢之具,车骑美女恣荆卿之所欲。然久之荆轲未有行意,于是对荆轲说了如下话:“秦兵旦暮渡易水,则欲长侍足下,岂可得乎?”当时秦兵东进,形势危急,燕太子的本意是要催促荆轲赶快启程,去秦刺杀秦王;但刺杀秦王又是一件要荆轲拼上性命的事情,是异常严峻而艰难的问题;因此催促荆轲去送性命的话实在难以启口,就避开这一话题,旁敲侧击,提醒暗示,不说你快去刺秦,而说秦兵早晚渡过易水,我很想长期侍奉你,那里能行呢?”从而使话说得既谦逊委婉,又催促了荆轲赶快成行。

《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漠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本来是楚王派使者去聘请庄子做楚相,但是楚国的这两位使者大概知道庄子无意仕途,再加上聘相这件事是敏感而容易引发麻烦的事,于是就不说聘相,而说想以国家的事情来麻烦。这种先绕避,后代换的委婉说法,容易为庄子这样的人所接受。

③辞枝意隐,旁敲侧击

说话本意隐晦,借助言辞枝蔓所遮蔽;但就在其旁,须借言辞枝蔓,循其旁侧,晓其本意。韩愈为文向以曲折多致取胜,如《送董邵南序》一文正是采用了旁敲侧击,提点暗示的委婉之法。董邵南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怀抱利器、“隐居行义”(见《嗟哉董生行》)而不为有司所采用,“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韩愈为此感到不平,为之遗憾。然而现在董生要到河北去谋事,而当时河北三镇自置官吏,不受朝庭节制,割据独立,白非王土。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坚决削平藩镇,实现统一。董生“游河北”无异于投靠藩镇,就是“从贼”,就是丧失名节,这是大是大非问题,是韩愈所坚决反对的,这是韩愈的真实本意,真正的态度。而韩愈的这个真实意思在这篇送序里却是不能表白的。董生要游河北,你却在送序里反对游河北,这不合写送序的体式。因此,这篇文章从头至尾就是把自己真实意思隐藏起来,加以包裹。首先,韩愈不说董生所要投奔的河北三镇是不归属于唐廷王土的叛地,三镇藩主是背叛唐廷的叛臣,而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在称赞“感慨悲歌之士”说“古称”是很有用意的。“古称”就区别于今,意在今而不言今,却自然使人想到了今:这感慨悲歌之士,象乐毅、荆轲那样的人是古有之,而今却无啊,今之有者不过叛将藩臣、那里是什么“感慨悲歌之士”呢?这就叫“意今而言古,借古而警今”,使董邵南从“感慨悲歌之士”上猛醒过来,河北该不该去。其次,不说董生不应该投奔藩地为叛臣效力,却说:“吾因子有所感矣。”究竟韩愈有何感?同样没有说出,让你去揣摸猜测。因为这感如果道出就是不赞成董邵南游河北,这样也同样不符合写这篇送序的体式,同时显得太直,不委婉。所以,文章就在“感”字下边转移了话题,说“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最后几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吊望诸君、谢屠者,表明了作者对乐毅、荆轲这样的“感慨悲歌之士”的肯定和赞扬;其二,希望这样的“感慨悲歌之士”到唐朝廷来效力。这两层意思也就从侧旁表明了态度,从枝蔓中道出本义,连燕赵之“感慨悲歌之士”都到唐廷来效力了,你董邵南又为什么还要求个人前途而到燕赵去呢?

欧阳修的短文《养鱼记》,也是这样一篇“辞枝而意隐”的委婉之文。前半篇写养鱼的环境,“折檐”、“隙地”、“修竹”,“因湾为池”,“任其地形”,“全其自然”,“浚之”、“盈之”。池成,则“汪洋”、“清明”“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全是一派和协自然之境,旷心宜人之景。后半部分写养鱼之事,则童子以“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则“活其小者,弃其大者”。遂感慨养鱼之事因童子之昏而无识,而致“巨鱼枯涸在旁,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者。”乍看此文似乎真是写养鱼之事,其实是把真意隐去,又借养鱼之事道来。总观前后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衬托,其宜人之景,全在于自然,即养鱼池也是“任其地形”这样的环境如同社会,当着一任自然,没有人力强为之事,这社会也是和协的。而后半部分却借童子之所为写出了不平,告诉我们世间本是美好的,可是当着社会腐败,奸人当道,就会出现象这样“巨鱼枯涸”而“小鱼游戏”一样的不平。全文记叙的是养鱼小事,其中隐寓着小人得势,能人不得其用的深意。

(2)诗歌的委婉

为文贵曲,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如果平铺直叙,一览无余,便索然寡味;如果曲折有致,隐而不露,迭宕起伏,便生委婉之妙。当然,散文与诗歌毕竟体裁不同,因而委婉的方式或要求便会因此而异。比如结构,散文的篇幅不限,委婉之法不一定用于结构。五七言绝句只有四句,它要求四句之间的关系要有屈曲转折,承递开合的变化。汉无名氏的古□句:“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以及被称为绝句之祖的陶渊明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在结构上都还是一句一绝,四句并列的关系。这样的结构是整齐单调,平板重复,谈不到委婉。然而,这样的结构后来最终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所代替,就因为这种“起承转合”结构,是四句在语义上的一种屈折变化的关系。以王昌龄《出塞》诗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首句“秦月汉关”逗出古塞荒凉,是以状写环境为起的;次句虽承着首句写,但写的是出塞之人;从环境写到人已是一转。第三句则为一大转,从叙述转到了议论,从现实转到了历史,它和一二句是什么关系,还看不出来,使人觉得突兀。其实这一句是要把诗转到写诗的主旨上去,等到把第四句写出来了,诗的主旨也就看出来了。原来他是把一二句的客观现实,纳入到主观愿望里去了。如果胡马不能度阴山,不得进犯中原的话,则今日之明月边关岂不回到李广时代的明月边关,而万里长征之人尽可回家了。所以第四句诗是对第三转句假设之后的判断结果,也是对一二句的应合。

就上可以看出,一首绝句做得好不好,第三句的转,至关重要;转的轻重,转的角度,转的思路,都要根据写诗的主旨和情境而定。而“起承转合”的结构美,重点就在转上,在它的曲折婉转上。当然,五七言绝句的委婉之法不光在结构上,还在语辞构思的运用上:

①旁绕法

诗里旨趣且不说出,本欲借生活中某些情境场景宋表达;而这些情境场景又不说出,而用与之相关的一些意象所构成的另外一些情境表达,如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此诗表达惜别凄凉情怀,但言烟升月转,以见与友人话别之久;话别久时,则足见惜别情深。但言亭掩夜寒者,觉悄然无人,足见其友去寂寞之感。就其脉络,则离亭与碧砌相承,夜寒与飞月相关,极曲折委婉之妙。张说《蜀道后期》亦然:“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此为诗人使蜀之作,表达当时归心似箭,思家情切,诗题曰“后期”,至期不归谓后期,道出了此诗旨趣;而在诗中撇开不说,却谓“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此千秋风何事,而怨其不能相待?这就正是所谓“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中旨趣是从别趣说来的,以秋风先到,形出已之后期,责秋风微妙。“后”字从“秋风”托出,一句不正说,而归心之切,后期之恨,构思委婉可见。张九龄《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徐干《室思》:“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古诗十九首》“衣带日以缓”“思君令人老”以及张九龄另一首《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托旨相同,都是寄慨迁谪之思,相思之情,意悲而语婉,思路之巧,凭借另外情境。“衣带日缓”可见其相思之切,月辉夜减本喻容颜日衰,而容颜日衰者,苦思之故。若直言消减容光,便平直少味,借满月写之,则婉曲别致。唐汝询《唐诗解》“不理残机,见心绪之已乱”如直言心乱,则味同嚼蜡,借“不理残机”言之,即从侧旁绕曲解之谓心乱之故,心所以乱者,为相思之苦。

②复迭法

“复”即回复,“迭”即更迭。诗意文势向另一面婉转,而更迭回复。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为大中二年,在巴蜀时寄怀其妻王氏之作,滞迹巴山,又当夜雨,思家之情思既未直抒,亦未从对方落笔。此诗之所以为人称道,就在诗人写思家之际,与家人剪烛西窗,再话巴山夜雨,将此夜之愁细诉,从前一个“巴山夜雨”到“剪烛西窗”又回复到第二个“巴山夜雨”,既是时间空间的回环往复,又是词语章法的回环往复,婉转缠绵,荡漾生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诗是因重阳节思亲而作,张谦宜《絸斋诗话》指出此诗最为人称道之处在于“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从自己遥想兄弟登高情景,历历如在目前:在重阳秋高气爽之际。他的兄弟们佩带着茱萸囊登山之时,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即远在长安的自己为仕途奔波而不在其内。从自己想到兄弟,又从兄弟想到自己,同样产生了一种回环往复,委婉曲折的艺术构思效果。其实这种反迭的委婉之法,早在《诗经魏风陟岵》一诗中就已运用:“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言戍卒行役,不忘其亲,故登高望父,因想像其父念己之言。可见,是王维祖述继承了《诗经》这种艺术手法。当然继承这一手法的还有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己思家,却言家人思己,与王维诗如出一辙,皆从自己说到对面,又迭宕回来,愈见婉曲,愈见情真。其余如罗邺《雁》:“想得故国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亦是自己因闻雁而思家,反言家人思己,与前同一作法,宕开一笔,意更深婉。

③反衬法

对诗中的人或事从字面看不作评论,无所褒贬,笔调温良和顺,客观平实。但却从反面说出与此同类的人或事而予以称赞,则对先前的人或事相形相衬,可见其隐约委婉的批评。李涉《过襄阳上于司空□》其法如此:“方城汉水旧城池,陵谷依然世事空。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惟说岘山碑。”据《旧唐书·于□传》谓,□镇襄汉,杀戮不辜,恣行暴政。韩愈为《送许郢州序》、《赠崔复州序》二文亦多所讽谏。李涉过襄阳致此诗,则于□之暴虐无一字所及,第三句“独来寻故事”引出晋羊祜镇襄阳有德政,而襄阳人建碑立庙,流涕追思不已。这就把于□与羊祜之镇襄阳相形相比,从反面衬砌渲染,则于颇之暴政不言自见,可谓婉而多讽。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龙盘虎踞树层层,势人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惟拜汉文陵。”这首诗本来是指责秦始皇极尽奢侈,劳民伤财,增山厚葬而以侈生害的,此事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已有所载。又汉文帝墓与始皇墓相近,据《史记·孝文本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诗中除首二句对秦陵形势及其崩颓暗含讥讽外,其余一概不言。后二句引出汉文陵,言行路之人拜文陵而不拜秦皇墓;则其为君仁与不仁,不言而喻,自有定论。这就不仅讥刺秦皇身后之厚葬,且并及生前之暴政,可见虐民恤民相去何异。本叹秦皇,却言汉文;咏秦皇未见责秦皇,言汉文亦未谀汉文,只是于题外相形,用笔曲折深婉,意味深长,就是从反衬法得之。

④更递法

递是递进,指诗句相互之间成为层层递进的关系,作绝句者虽为四句一气贯注,然而曲折写出,显得婉转深致。如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同类推荐
  • 人生断裂层

    人生断裂层

    本书是一部报告文学集收入记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旅加爱国侨胞罗道安奋斗史、助人为乐的小学生王玉梅等内容的作品11篇。
  • 鲁迅的文化视野

    鲁迅的文化视野

    真诚的敬仰和空泛的赞美,严谨的研究和过度的释义,无恶意的误解和有恶意的辱骂,鲁迅是一个无尽的话题,是一场永久的争论。本书紧密抓住鲁迅的“当代性”现象,回应着下文坛与学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鲁迅的争论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

    本书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大背景下,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上,将亚非文学作为整体来考察,注意到亚非文学在发展的成熟阶段,内部形成三大文化体系,并相互影响。根据亚非文学发展的这些特点,采取历史断代的编写方法,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状四编。每编在简要阐述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特征之后,列专章专节评述有较突出成就的国家(民族)的文学及其代表作家、作品;对作家的评述,着重于创作道路和创作倾向的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重点评介。
  • 暖暖的幸福

    暖暖的幸福

    《暖暖的幸福》主要分为5辑,行善是栽一棵无花果、不辜负每一颗纯洁的心灵、有一种爱是那么怯弱、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把爱画在岁月的脸上。爱,是一种需要不断被人证明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才绚烂到极致。
热门推荐
  • 印记:靡菲斯特

    印记:靡菲斯特

    瞧,在地狱之门的上方,他看见一个字母,一个表明撒旦真名的字母——靡菲斯特……——fromDarkShadow平静十年的Blustaugr因他的回归,再次因血腥引起世人的注意。平凡的大学生辛夏,因失恋而在好友的怂恿下,邂逅了神秘的他,并发现隐藏在自己身上的一个可怕的秘密——封存着黑暗物质的靡菲斯特印记。从此,无论黑暗的势力,抑或正义的力量,还是她深爱的他,都要得到这个印记。她心想只要弄掉这个印记,就可以避免一切麻烦,不料......
  • 天涅璇玑

    天涅璇玑

    "家父为臣女取名璇玑,曾云意望臣女如天上璇玑一般,绽放那独特之芒。"宋璇玑一生以父之言为目标,一面规规矩矩地做着自己的宁国公府嫡大小姐,一面却背着爹娘偷偷去那临仙阁做琴师。她宋璇玑可不是个没有故事的嫡大小姐,自幼修习,那武功可不是盖的!飞檐走壁,健步如飞,身轻如燕,轻功了得。璇玑本以为自己这一生平平淡淡嫁了就好,她对爱情可从来不抱什么希望,岂料——"姑娘,此生许在下娶姑娘为妻,白首不分离可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愣是让她无法自拔了。"只愿白头偕老,永不相负,此生与子成说。"
  • 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管理

    平衡计分卡导向战略管理

    本书针对企业管理提出了平衡计分卡即BSC的战略管理系统,阐述了结构和研究方法,BSC的讨论和BSC导向战略管理模式和流程的建立等。
  • 玄论

    玄论

    拥有混元天体的叶云穿越到鸿蒙,拜虚无为师,开始通往道之尽头
  • 九元狂尊

    九元狂尊

    神秘的身世,超强的天赋,滔天的仇恨,不屈的命运,如何一层层去解开那些看似无解的谜团?如何一点点从一个废柴修炼到巅峰?如何一步步走上自己的复仇道路?又是如何从一颗棋子变成掌棋人?
  • 许你一世清欢

    许你一世清欢

    你可以忽略我的感受也可以肆意挥霍我的热情甚至不理会于我的沮丧难过可是有一点你必须得明白每个人能付出的爱都是有限的无论是对朋友还是爱人如果你让我感觉到力不从心了迟早有一天我会离开你那就再也回不来了—顾清欢我都可以狠下心去伤害包括自己是能让我一心一意想要保护下去的人只有她—顾南忱就算重来我也不后悔我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傅语看到她的执着我感到心疼却拦不住我又何尝不是呢—赵明远
  • 守护甜心之来之不易的幸福

    守护甜心之来之不易的幸福

    爱情,友情,亲情,当这些一一破碎时,她们锁上心房,不再轻易敞开。她们舍弃了曾经那个懦弱无能的自己,用冷漠掩饰自己,默默地在角落舔舐伤口,但内心的那份柔软是怎么也舍弃不了的。一场训练,一次邂逅,本以为拥有到了幸福,一次爆炸,一个病毒,一场枪战,那份幸福她们还能守护住吗……
  • 玄阵幻海

    玄阵幻海

    无尽海域,神秘九天,历经千古,孕育十一套阵法,翩翩佳公子东方逸独得其九。阵法为本,机智作辅,灵宝相助,铺就气运之子登天之路。七星聚鼎阵,九龙神火阵……
  • 创业之从零开始

    创业之从零开始

    你知道《兰亭序》是用行书、馆阁还是狂草哪种拍卖的价格高么?你知道可口可乐、云南白药、老亲妈辣酱的配方值多少钱么?你知道怎么经营一个破败的杂货铺供养六岁小萝莉么?从卖豆豉酱到收购某苹果,从外购马桶盖到东洋人跪舔,这,注定是一个传奇。Q群:472958824
  • 军少心尖宠:甜心小医妻

    军少心尖宠:甜心小医妻

    顾其琛和徐琨瑶本是青梅竹马,奈何中学选择不同,只能分道扬镳。十年后,相同的理想将又他们栓在了一起。当埋藏在心底的感情生根发芽,她又能否如愿以偿,和他相守一生?答案是:当然啦!情景一:“骨头,我喜欢你怎么办?”某女盯着旁边酷酷的男孩。“凉拌呗”男孩也酷酷的回答了。“癌?你的意思是...我可以吃掉你?”情景二:“徐姐,有手术”“跟我干活”某女歪歪:这乃大姐大风范。“徐姐,有病人”“你可以解决”某女迷之微笑。“徐姐,有人欺负我”“谁!他@#¥%敢动我女人”“是顾团”“他啊,一会让他享受享受家法”(本文小虐...小虐...当然这只是我觉得~也许根本就不虐吖~本文主体还是很萌很宠哒,希望你们喜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