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02

第2章 修辞杂说(2)

语法因素更是古诗文中修辞处处用得着的。据说,欧阳修写了《相州昼锦堂记》,开头是,“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文稿送出之后,他感到句子里应加两个“而”字,作“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为好,于是派人飞骑追回修改。为什么欧阳修认为开头这两句加上“而”字才好呢?乍看起来“而”字不过是一个虚词,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一些语法意义,加不加“而”字句义似无多大改变。但古人为文大家其实是很看重虚词的,说“虚字其情性”,有些言外之意就是通过虚词的使用传达出来的。原来欧阳修这篇文章开头一段,是要形容描摹当时人们对富贵荣华与困窘穷厄的心态观念的,认为一旦富贵得志,就该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这两句不加“而”宇,句子显得紧凑严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从正面说来,同意这种“人情之所荣”似的。其实恰好相反,这篇文章正是要讲这种“夸一时而荣一乡”的微不足道。加上“而”字,文气就缓和舒展得多了。“而”又是一个转折连词,转折之中又包含了作者很多意思,需要我们去揣摸领会,似乎有一些讽意,把那些一朝发迹,位及将相而衣锦荣归人得意忘形的神态传达了出来。欧阳修给文章加“而”的过程,不就是他运用语言固有因素的修辞过程吗?

第四,文言修辞具有文学的性质。文言修辞现象主要是古诗文里边的修辞现象,而古代诗文就是地地道道的文学作品,古诗文的语言就是文学作品语言,文言修辞现象也就是文学语言现象。

文学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文论家和语言学家都缠夹不清的一个问题。文论家总是过多地从文学方面理解文学语言,而忽视了文学语言作为一般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却又从语言方面认识文学语言,如从语义学、语用学方面,而不注意从文学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社会审美意识的载体,这种特殊方面的本质去认识文学语言。文言修辞的边缘性、文学性就是建立在文学语言的文学与语言的不可分、不可偏废之上。《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古人说解“六义”的,都是把修辞与文学结合着说的。即就是今天,如果我们简单地说“风雅颂”是诗体,“赋比兴”是修辞,比如把“比”当作比喻,就不免肤浅简单了。要真正理解“六艺”必须从古代文化通观、社会情境、社会通观的修辞眼光去认识,不能简单地像分析句子、辞格那样。因为文学语言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一种积淀着人们社会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有趣味的符号系统。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论“雄浑、“纤铱”、“含蓄”、“豪放”、“绮丽”、“洗炼”、“自然”、“典雅”等等,就不能简单地说这是诗歌语言风格问题。这是一些内涵混沌不清而又极其丰富复杂的概念,有时确实与语言的使用有关,有一些修辞手法在里面,但更多的是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很难分清,也不必分清。

文学语言本质特征是形象,所以也是形象语言。形象语言是能引起人想象、联想,使语言所描摹的事物、环境、人物在头脑中产生了形象的一种语言。中国古代诗论讲究“意境”,“意境”是由“意象”组合的,而“意象”就是用形象语言描述的。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不具意象的事物或抽象概念具有意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文句里讲的是一些抽象事物,或者是一种道理。若用普通语言说明这些事物和道理,就成了议论语言不是文学语言,失去了形象。

二、修辞与阅读

修辞的涵义有三:修辞现象、修辞活动和修辞学。就修辞活动和修辞学来说,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修辞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对这个问题,目下流行的修辞著作都有回答。有的说是用来“修饰文辞”、“调整或适用语辞”的,有的说是为了“说话或作文章”的,有的说是“指导人们取得好的表达效果”的,也有的说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还有的说修辞“将告诉我们如何调整或修饰语言,才能把语言运用得更清楚,更明白,更生动,更有力”。所有这些回答大同小异,就是都着眼于“说话”“写文章”,都是从“表达”这一方面来认识说明修辞的目的或功用的。当然,这些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我觉得只对了一半。其实修辞不仅仅是为了“说话”“写文章”,它还有更为重要的一面,就是“听话”“阅读文章”,我们不仅要从“表达”这一方面认识修辞,更要从“理解”这一方面认识修辞。如果说认为现代汉语修辞以“说话”“写文章”为目的是只对了一半的话,认为文言修辞也是为了“说话”“写文章”,就全然不对了,因为我们今天是不拿文言这种书面形式写文章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以至语文研究似乎有一些失误,或者是一个偏颇吧。什么失误?什么偏颇?这就是重表达而轻理解,重写作而轻阅读,重说话而轻听话。比如我们对写作是比较重视的,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就进行作文训练,中学语文课也往往偏重从写作角度进行教学,有各种形式的写作训练、作文竞赛,辩论会、演讲会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对阅读却重视不够,中小学生为沉重的课业负担所累,没有精力和时间课外阅读,阅读范围越来越窄,阅读的质量越来越差。语文教学不能从学生阅读心理、阅读视角、阅读特征进行教学,往往以死板的知识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阅读与写作有哪些对应关系,阅读有些什么规律,阅读对于素质教育起什么作用,这些问题我们的语文研究、语文教学还涉及不深。

从写作到阅读,从说话到听话,从表达到理解,这是一个语言交际过程,是信息传递过程。据语言学家法捷尔《修辞分析标准》一文所说,这个过程是编码与解码的过程,即信息编码、解码与传递的过程。写说者用语言把信息代码编成话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达过程。然后通过信道(文字或语音)发送给听读者;听读者通过解码接收送来的信息。编码与解码在这一过程同等重要。说写者用语法规则组词造句,也运用各种修辞手段、修辞方式组织话语,传达信息(主旨、意思、知识),听读者也会利用语法规则、修辞手段,语言环境分析语言,理解话语,接收信息。《红楼梦》三十回叫“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双敲”就是修辞上的“双关”。这回是说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关系微妙,先是宝黛二人因为“金玉”之事各自臆测误会而斗嘴使气,后来宝玉上门赔不是而言归于好。对此,宝钗看在眼里,心怀醋意。恰好宝玉无意中以杨玉环比宝钗,惹得宝钗发火,又见黛玉有得意之态,于是借黛玉问“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反击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而贾宝玉还没有悟出宝钗语中机锋,说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出戏的名儿都不知道,这叫‘负荆请罪’。”宝钗正好借机使用了“双关”说:“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什么叫‘负荆请罪’。”一句话说出,宝玉、黛玉二人早把脸羞红了。“凤姐这些上虽不通”,但只看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故意说:“这么大热的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还说“没有人吃生姜”,凤姐用手摸着腮说:“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呢?”“别人总没解过他们四个人的话来,因此付之一笑”。宝钗话里的讥讽之意,使宝黛二人“把脸羞红了”,这正是宝钗运用修辞收到了效果。凤姐虽然也“看出三人的形景,便知其意”,但终究不明宝钗所言其旨。至于当时在场的其他人“总没解过他们四个人的话来,因此付之一笑”,这些人虽然也置身于言语环境中,或因文化素养,不明“负荆请罪”的来龙去脉,或因并未关注宝、黛、钗三人的语境关系,连“形景”也未看出,只能付之莫名其妙的陪笑。这说明,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对于同样的修辞,并不是人人都能正确解码,懂得其中奧妙的。人们在语言环境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宝、黛、钗三人是语言运用的当事人,其余各人只不过是语言环境中的听话人。即就是言语活动的当事人,在交际中如果不运用修辞方式分析话语,也往往不能正确解码,有效理解语言。理解是一门学问,修辞学的研究和发展,应当对语言理解,即对阅读和听话这块处女地进行开拓和耕耘。

一个人的一生,用来写文章的时间毕竟有限,而读书学习却是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以至终生致力的事情。在人之中,拿笔写文章的人毕竟为数不多,而在现代文明社会阅读文章或阅读文字信息的人却是绝大多数。当今之世,知识充盈,信息横溢。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应付社会生活,投身工作事业,就必须获取、运用知识信息。这是人们社会生存的本能,也将是自我发展的必然手段。然而,无论获取还是运用知识信息,都依赖于对知识信息的理解。从阅读的角度研究修辞,就是要认识、掌握、解决知识信息在交际传输过程中所出现的模糊、隐曲、微妙、复杂等种种困难,培养、发掘并增强理解的感知性、想象性、综合性能力。

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这篇文章里曾经说:“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文言也即是古人知识学问和经验的载体,阅读文言也即是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文言文中有着丰富的修辞现象,其中有的修辞现象古今一脉相承,修辞原理与现代汉语并无二致。但终究因为时代不同,有一些差异。或是文言常用而现代不用少用,有一些修辞现象却是现代汉语里没有的。如果我们不学习、认识掌握这些修辞现象,就不能理解文言文,就会成为我们文言阅读的障碍、难关。

从文言阅读角度看来,文言修辞的功用,至少有以下方面:

其一,文言修辞可以帮助我们读通读懂古书。文言文中由于修辞现象所造成的模糊、隐曲。以致使我们对文言的理解产生的疑惑、障碍,同样可以借助文言修辞去训释疏解,弄通弄懂文义。《墨子·经·下》:“一与二,广与循。”“广与循”不可理解,其义难明。俞樾《诸子平议》曰:“循乃‘脩’字之误。盖‘广’与‘脩’相对成文,隶书循与脩相似,古书二字互误者不可枚举。”经俞樾指出,“循”字是“脩”字之误,则应为“广与脩”为是,“广与脩”的意思就是“宽与长”。那么俞樾何以得知“循”字是“脩”字之误呢?俞樾正是根据文言修辞“对文”。即结构相似相同的词组、句子,相对应的词语,在意义上也相对应,成为反义或同义关系。《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契阔”二字历来不得其解,很难讲通。如《毛传》:“契阔,勤苦也。”朱熹注:“契阔,隔远之意。”《韩诗》云:“契阔,约束也。”直到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契,当读为契合之契,阔,读为疏阔之阔。‘契阔’与死生对文,犹云离合聚散耳。”马瑞辰也就是从“相对成文”的修辞手法、行文方式,根据“死生”对应的“契阔”,于是把“契阔”分拆开来解释,才能讲通。《诗经·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中“贰”字很不好讲,郑笺根据“贰”的一般意义解释为“二意”。王引之《经义述闻》则认为“贰”是“忒”字的借字,本字应为“忒”。《尔雅》:“爽,差也,爽,忒也。”“爽”与“忒”同训为“差”,“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是说此女没有过失差错,士的行为有过失差错。王引之说:“‘贰与二通’,既言‘士贰其行’,又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文义重沓,非其原本也。”王引之没有把“贰”训释为“二”,而是当作“忒”的借字,也是从修辞着眼,把“贰”解为“二”就犯了“贰”“二”重复的毛病,应当避复才是。《诗经·豳风·七月》:“一之日瓣发,二之日栗烈。”其“一之日”“二之日”向来认为难解,有人于是错觱以为这是古人呼月为日之证。王引之据“省略”修辞,认为“一之日”即“一月之日”,“二之日”即“二月之日”,“月”字承前“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而省。再如《诗经·魏风·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胡取禾三百億兮”,“胡取禾三百困兮”,其中的“廛”、“億”、“困”曾经有过不同的训释。毛传:“一夫之居曰廛。”郑笺:“十万日億,禾秉之数。”孔疏:“方者为仓,故圆者为困。”可见汉唐注家都是把这三个字当作量词解释的。可是俞樾觉得“三百廛”为“三百夫之田,其数太多”,于是说“廛”“億”“困”分别为“缠”“绪”“梱”的借字,是“束”的意思。对于这种滥用通假、穿凿附会的说法,王力先生在《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一文中,正是从修辞的“夸张”手法去认识理解的,他说:“既然甚言其多,不妨夸张一些,俞氏所谓‘三百夫之田其数太多’不能成为理由。”从而肯定了汉唐注家的正确训释。

其二,运用文言修辞,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文言作品时正确地、准确地理解文义,而不仅仅是读通读懂。现代人在阅读文言文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受现代汉语影响,以今义解古义。这样倒是能把古书读通,而且读通以后自己以为是懂了。其实读通了并不就等于读对了。如果我们能掌握运用文言修辞,倒是一种读书的方法,一种做学问的路子。

同类推荐
  •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我读——读书,让我们不再孤单

    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带领读者领略好书的神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分析等角度,多侧面呈现一本书的精妙!主讲人梁文道品味独到,是广为人知的“说书人”,他兴趣广泛、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自己的揣摩、消化吸收,最后形成了真实而中肯的评论,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与你私享,让你领略读书的美好,在独处时亦不会孤寂,获得心灵的慰藉。他讲评的书非常庞杂:小说、哲学、散文、回忆录、心理读本……收罗有《我与地坛》《生死疲劳》《我们时代的写作》《中国在梁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士人风骨》《洗脑术》《身体密码》《植物看得见你》等,每本好书都潜藏一个新的天地,等着你一同踏上探险之旅。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700天极地生还

    700天极地生还

    本书记述了上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远征南极的探险故事,这次探险之旅堪称英雄年代的最后一次伟大的探险,亦是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存史诗。1914年8月,传奇探险家沙克尔顿率领27人的探险队,乘坐“坚忍号”探险船,启程前往南大西洋,志在夺取探险史上最后一个未被认领的荣誉:首次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然而,穿过冰冻的威德尔海后,“坚忍号”却困于浮冰区中无法脱身,此时距离南极大陆仅有不足85英里。十个月后,探险船被彻底挤碎,沙克尔顿带领全船队员们在浮冰上奋力求生,历经近700个日夜,才得以脱困获救。
  •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这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短篇串成,按时代顺序,讲述了日本的神话源起、奇谭怪闻、妖怪的类型及特色等,自然,免不了诸多人与妖之间的传奇情事。笔者试图以淡笔的巧述,结合细致浓墨的描摹,将那些美丽的怨灵、荒诞的巧遇、苍凉的悲哀、无奈的抉择、枯寂的执念,真实刻划于纸上。同时,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既有严谨治学的钩沉梳理,又有民间说书讲史的韵味。以那时那人那事的腔调语气,缓缓铺陈出情节,把古奥变成清浅、将藏诸深山变成妇孺皆知、把本来驳杂繁复的妖事,从字里行间立起来,还其鲜活的原貌。这许许多多让我们叹气、惊恐、顿足、思索的传奇,与其说是谈鬼说怪,不如说是摹画人间景象。它们的姿态是梦一样的境界,众生相被绘在狞狰的面具下,等待你洞悉后伸手揭开。
  • 红火与悲凉

    红火与悲凉

    本书为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中的精英立传,主要内容分为《萧也牧悲剧实录》、《江晓天的编辑生涯》、《〈红旗飘飘〉的创刊与停刊》、《〈红日〉是这样喷薄而出》。主要记叙了萧也牧、江晓天在新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同时记录下以他们为首的文学编辑室编辑出版《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三红一创”)等优秀长篇小说的过程以及《红旗飘飘》丛刊的创刊与停刊经过。作者掌握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真相,写出了新中国第一代文学编辑充满理想和坎坷的人生,反映了他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可贵的敬业精神。
热门推荐
  • 紫月亮

    紫月亮

    长篇小说《紫月亮》,是一部都市言情生活类题材作品,小说以改革开放初期中原大地波澜壮阔的农村生活为背景,以主人公农村姑娘香秀对甜美爱情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主线,全景展现了一代知识农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迷茫、自强、自力、困惑的真实生存状态,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命运坎坷不平,爱情生活壮丽凄美,乡土风情浓郁沉厚。漂亮能干的农村姑娘香秀爱上了一个哪儿都配不上自己的松奇,后来被松奇听信传言退婚,香秀被退婚后名声被坏,不得已嫁给了老实窝囊的村干部的儿子马兴,后香秀接班当上了国营单位的正式工。在面临下岗的潮流中,香秀回村自主创业,生活富裕后马兴却和小月有了孩子,香秀把一手创下的财富丢给马兴离婚,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大都市再创业成功,却面临了死亡。松奇知道真像后的痛彻心扉,毅然与不相爱的妻子离婚,娶了重病的香秀,并把自己的肝脏捐给香秀,给了香秀第二次生命。就在两人重画美好未来时,前妻得了恶性脑瘤……
  • 霸道王子的小甜心

    霸道王子的小甜心

    在他好不容易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时候那双和她神似的眸子脸庞他的心再一次停止了跳动不过这一次他的眼里不再是满满的宠溺,而是恨。他要让所有像她的人陷入痛苦中就像他一样。他要让她爱上他然后再狠狠地甩了她…
  • 醉红楼之溶为玉狂

    醉红楼之溶为玉狂

    谁是妖,谁是孽,他们的相遇是轮回、天意抑或承诺?黛玉、水溶、贾宝玉、甄宝玉还有他、他、他……绛珠仙草,沦落凡尘,不改灵性,看一个如精灵般的黛玉,一个穿越版的黛玉是如何续起曹公八十回合的红楼,看黛玉,如何逍遥于贾府、王府、皇宫、江湖。且看芸芸众生,如何演出这可叹的红楼十三曲。
  • 嫡女擒夫三十六计

    嫡女擒夫三十六计

    她继承父业,纵横黑道,却被最信任的人背叛,魂穿成了古代同名同姓的弱势丑胖嫡女,面对层出不穷的阴谋计俩,她勾唇冷笑:欠原主的,她会替她全部讨回,欺负,羞辱她的那些人,她都会狠狠的还以颜色,于是,临安城疯狂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弟弟我们好好谈谈人生可好qwq

    弟弟我们好好谈谈人生可好qwq

    他叫夏晓雨,他有个弟弟叫夏晓宇。他的弟弟夏晓宇是一个现实中的完美男神。嗯,成绩好,长得帅,性格冷,集万千光华一身之类之类的。夏晓雨被汉子表白,夏晓宇被妹子表白。——“哥哥,你看我们粉丝团里腐女腐男都在嚷着我们在一起,我们就答应他们吧。”
  • 西域情:传奇公主

    西域情:传奇公主

    他出生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出于对神秘东方的好奇,他偷偷跟随父亲的军队出征。逃过了惨烈大战,却逃不过缠绵的情网。她是西汉和亲公主,一个没落王族的后代,百年王族的复兴将维系于她那绝代风华,她完成使命的同时她也失去了什么?爱或不爱,恨或不恨,是她刻意掌控的吗?两千年后,又有谁解读了他们的爱与秘密……
  • 一婚难求,无效老公请放手

    一婚难求,无效老公请放手

    六年前她被逼入绝境,是苏辰救她,许下一生一世的诺言。她嫁他为妻,可他却从不碰她。“白洛伊,既然你这么脏,何不再帮我这一次!”她恨:“如果你不爱我,为什么要娶我!”他撕毁离婚协议:“白洛伊,别忘了,结婚证上你的名字旁边是我!”他不爱她,却又牢牢将她束缚在身边,一次一次碾碎她的爱情……六年后神秘总裁出现在她身边,牵着五岁大的奶娃对她说:“廷曦,叫妈咪!”白洛伊华丽丽地囧了。清心寡欲的君慕倾,“六年前,就在这床,你还记得吗?”病床上,装睡的君廷曦偷偷眯起一条缝,肉肉的小手拽着身姿挺拔的男人:“爸比,你是不是被妈咪踹疼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苟活在末日

    苟活在末日

    尸潮涌动的都市,究竟未来何去何从。只有活下去才是唯一要做的事情。但是末世的最后,只有你,一个人,孤独存在于这个末日,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 明战龙骧

    明战龙骧

    是怎样一部奇书,能够左右大明江山逐鹿易鼎?是怎样一番奇遇,能使落魄浪子扬名九州?又是怎样几段姻缘,令人爱恨交割,流连忘返?看厌了明末的战火硝烟,仲蒙带你回到明朝初年,共同感受那段危机四伏的铿锵岁月。
  • 逆转天下吧郡主

    逆转天下吧郡主

    她乃是看上去没有灵力的废物郡主,他乃是别人都崇拜的魔皇,他守护她三生三世。她错过他三生三世。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