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30

第30章 度长絮大(4)

此诗前两句是一个比喻,“花枝草蔓眼中开”是本体,“小白长红越女腮”是喻体,没有比喻词,是说眼见南园之花在草蔓中开放了,有红的,有白的。后边一句就用少女的脸腮颜色比喻,诗人对花的观察很细,花刚开是白色,到后来就变成红色了。于是就说少女小时脸蛋很白,长成大姑娘就成为“越女腮”一样的红色,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的比喻。后两句又是一个比喻,说这花开得很短,到日暮时分就已嫣了,败落了。在比喻花落的时候,也是以“人”为喻体,紧承前边,既然花如美女,那么美女终得嫁人;花开,花也会落,于是就把“日暮嫣落,随风飘吹的落花说成是“嫁与春风”连媒人都不要了。不说“春风吹落”而以“人”为喻,就说“嫁与春风”。这种比喻的好处是可以对喻体展开描摹、形容、比拟等,从而使比喻更为丰富、生动。再如杜牧《金谷园》(见前第三章)“落花犹似坠楼人”是一个明喻,“落花”是本体,“坠楼人”是喻体,“犹似”是比喻词。以“坠楼人”喻“落花”故称“以人喻物”,“落花”是描写对象,同前句一样写金谷园的流水、春草、啼鸟、落花,此句并无例外。但这个喻体的使用,是同一个典故,即绿珠联系着的,当年绿珠正是在“金谷园”坠楼殉情的。像这样的比喻,就不是简单的形似,“落花”和“坠楼人”比得象不象,而是这个比喻有更多的含义。

唐末韩偓《哭花》也是“以人喻物”的:“曾愁香结破颜迟,今见妖红委地时。若是有情争不哭,夜来风雨葬西施。”诗题既为“哭花”方知花是此诗主体,描写对象,故诗中言花开,以女人“香结破颜”喻之,花落以“妖红委地”“葬西施”喻之。

又有“以物喻人”者,即诗中本体为“人”喻体为“物”,“人”是写诗的旨趣所在,是描写的主体,对象。但与“拟人”不同,“拟人”是“物”具有了“人”的情感。“以物喻人”只是用物比人,如诗句写的是花,即从花写来,王安石《梅花》,整首诗,包括题目都是喻体,本体是作者自己。以“数枝梅”暗喻自己孤独处境,以“凌寒”而开,暗喻不畏强暴性格,三四句借梅花洁白有香暗喻自己的高贵品质。

⑤绝句的“以景喻情”结尾法

诗的开头写景叫“兴”,“兴”的作用是起兴。然而关于“比兴”我们在前文说了“兴”主要是用在开头,除“起情”外,它往往“以景喻事”或“以景喻情”,实际起到比喻的作用,只不过“比显兴隐”罢了。所以“兴”是一种更含蓄的比喻。既然诗歌开头“以景相喻”就可以叫“兴”,那么,在诗歌的结尾“以景相喻”不是也可以吗?“绝句”一体,贵在含蓄,“以景相喻”的方法可以造成诗歌的含蓄,因此唐代人写作绝句时吸取了《诗经》“兴”法,就是以景相喻,只不过唐人把它不用在开头,而是用在结尾:

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赵嘏《经汾阳旧宅》:“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经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隗疏冷夕阳多。”

张籍《法雄寺东楼》:“汾阳旧宅今为寺,犹有当时歌舞楼。四十年来车马绝,古槐深巷暮蝉愁。”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顾况《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肠断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韦应物《登楼》:“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跎。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

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又《建昌江》:“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忽忆往年归蔡渡,草风莎雨渭河边。”

以上绝句,末尾一句从意义结构上明显游离于其它句子之外。如李白诗,前三句写晁衡,结句独写景。赵嘏、张籍诗,前三句写郭子仪事,而结句写景。其次,结句虽写景,但却有着抒情的味道,这个“情”是从前句来的。所以结句所写之景,可看作是对前边“情”的含蓄委婉的比喻。李诗“白云愁色满苍梧”是对晁衡溺亡悲痛感情的比喻。

⑥绝句的整诗借喻法

一首绝句,全诗连同它的诗题都是一个喻体。只有喻体的比喻是借喻。诗中旨趣,写诗的用意,就是这个比喻的本体,但这个本体是不露痕迹的。如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庭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整体是喻体,是以新妇于拜见舅姑之前,画眉妆扮,欲取容于舅姑,而不知舅姑之所喜,而问于夫婿之事,来比喻士子“行卷”。以新妇自喻,以夫婿喻张籍(张水部),以舅姑喻主考官,以“画眉深浅是否人时”喻自己诗文是否合主考入所好。各个比喻十分切当。来鹄《鹭鸶》:“袅丝翘足傍登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恣态更应闲。”这是以鹭鸶“登澜捕鱼”“凝神伺鱼”的情状,来比喻、讽刺人之伪为高洁而贪图利禄者。绝句体咏物诗往往采用这种通篇为喻的方法。再如我们在上边提到的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通篇借梅以自比,全诗是一个喻体。

⑦喻体的扩展、生动和深化

诗人对喻体事物有细致深入的观察、了解,在运用比喻时能抓住喻体的特征,延伸扩展,丰富深化,创造出新的意境。如唐刘叉《刘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

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

勿报细碎仇。

此诗以“水”比喻“小剑”就很新颖别致,而诗人没有就此为止,他抓住水的特征,进行第二次比喻,突出、延伸了喻体的特征,敷衍成篇。因为这把小剑是古剑,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就用“一条古时水”作比,有的本子作“万古水”,是说从古时流淌到今,来比喻这把小剑的承传,形象、生动并且赋于更多的内涵。“一条水”取水的细长,清明以比剑的形状,明亮如水。又因水是流淌的,所以不说“持剑”而云“向我手心流”。现在我要把剑赠给刘秀才了,而不说“赠”或“与”,仍然借用水的特征,曰“泻”,泻是水从一个容器倾倒在另一个容器,用以比喻赠剑。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先是以“冰”自托,比喻自己的心地品质。又因古人以玉壶贮冰,说“冰心在玉壶”这实际,又是借着喻体的特征而比拟,把自己的品质、情操说成是可以装在一个玉器里,突出了喻体特征。

李白《长门怨》:“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先以“明镜”比月,接着取喻体“明镜”的特征,此“明镜”者,乃宫中之用,只可以宫女独照,外人不得照。所以下句才可以说“独照长门宫里人”。否则别人会问,明月当空,难道仅为宫人照乎?又因为此比喻突出了“明镜”,“镜”是照容颜的,才使下句的一个“照”字有了双关的意义。既是“照镜”之照,又是月光“照”人之照。

在诗词中,更多的方法是使喻体同某一个典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在“用典”一节所讲过典故的“喻用”,从而把比喻更引向深入,增加更丰富的含意,更耐人咀嚼。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

王昌龄宫词,好用“团扇”比喻宫女的愁怨,如《西宫秋怨》“却恨含情掩秋扇”。宫怨词既要表达失宠之痛,希宠之愿,深情幽怨,但绝不能把这种情绪形之于色,诉之笔端,而应深含不露,音旨微茫才好。而这里用“团扇”作比,恰好能起到这样作用,从字面看不过宫女持团扇于手,百无聊耐而已。其实,“团扇”这个喻体却来源于一个典故,即汉班婕妤先幸于成帝,后因赵飞燕而失宠,遂作《团扇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由于典故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在选择、使用喻体时能与典故相联系,是对喻体的丰富和深化。如“团扇“之中就暗含着班婕妤的故事。以及班婕妤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借代

人和事物各有其名,然而,人和事物的名称并非是固定的,唯一的,往往处在流转与变化之中。在语言运用中,这种人或事物改换名称的现象叫“借代”或“代称”。改换名称的现象古来早已有之。据说,我国最早的一首诗叫《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此诗现载于《吴越春秋》,其所载越歌,大体如汉诗,只有这首古朴粗质。如果这首诗真实的话,就是在我国最早的诗歌里边,已经使用了“借代”。这首二言诗的最后两句“飞土”是用“土”的名称,代替了“土丸”或“丸”,“丸”是用土制成,用来弹射野兽的“土丸”,也许不叫“丸”,我们不知其名,但它总有其名。现在因为用土制成就叫“土”。“逐夫”,“宍”是“肉”的古体字,“逐夫”,是用“肉”的名称,代替了“野兽”的名称,至于为什么“肉”可以用来称代“飞禽走兽”。也许古时打猎,野兽用于食肉。从“借代”的使用,也可反映上古渔猎生活。

古人对“借代”使用得早,认识得迟。我们以为“借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借”即借名称的方法,一为“代”,代名称的方法,“借”是借用来还未进入语言,未被使用的名称,“代”是指借用来的名称,如何在语言里使用。这两方面均应关注,所以我们不赞成有的人“代称”的叫法。但我们又认为以往对“借代”的研究,偏重于“借”,对“借”的方法分类过于琐碎,未能从大的方面概括,因而对“代”的研究不够。所以我们把“借代”分为三类:人的借代、物的借代和事的借代。

(卫)人的借代

古人的名称比现代人多,经常变化,纷繁复杂。时而称名,时而呼字,或以“号”代其人,或以“斋”(书斋)代其人,或以“官”代其人,或以所官之地代其人,或以郡望称之,或以籍贯称之,死后又以谥号相称,不一而足。其余关于人的借代如:

《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刍荛”两个动词,“割草打柴”借为代称“割草打柴”之人。

《孟子·梁惠王下》:“如不得己,将使卑逾尊,疏逾亲,不可不慎与?”

“卑”以“卑贱”代“卑贱的人”,“尊”,以“尊贵”代“尊贵的人”,“疏”关系疏远,借以代人,“亲”关系亲近,借以代人。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二毛”指头发花白借以代人,指老人。

曹植《赠白马王彪》:“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亲爱”亲近喜爱,借而代白马王彪,曹植异母弟。

《左传·襄公三年》:“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善”贤良,以其指代贤良之人。

《墨子·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少”少数,借而代称少数人;“众”多数,众多,借指多数人,众多之人。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隐伏,以其借指军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生”出生,借动词义指称子孙。

庾信《哀江南赋》:“尔乃桀黠横扇,冯陵畿甸。“桀黠”不驯良而狡猾,以形容词义指称人。

又:“济阳忠壮,身参末将,兄弟三人,义声俱唱。”“忠壮”忠义勇敢,以其代人。

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崇俊良。”“俊良”才智过人,以其称人。

《后汉书·徐谬传》:“昔苏武困于匈奴,不坠七尺之节。”“七尺”本指身高,又借其称人,指大丈夫。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亩。”“布衣”布,为麻织品,麻布衣服,因其为平民所穿,故借称庶民。

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脸面容光焕发,又借以代称青年人,此指青年时代。“白首”借指老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人老发黄,又借以代称老人。“垂髫”头发下垂,小孩发下垂,借指小孩。

白居易《卖炭翁》:“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白衫儿”太监手下的人。

此类“借代”之所以“借”,有些是因为语法原因引起的,即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用法,“惧有伏矣”是动词“伏”活用为名词,“尔乃桀黠横扇”是形容词“桀黠”活用为名词。

有些借代已凝固为词,如妇女称代多种多样,“巾帼”、“裙衩”、“红袖”、“红妆”原为妇女服饰,借代以后已成词。“粉黛”“红粉”“蛾眉”“婵娟”等。

(2)物的借代

“物”的称名也并非始终如一,常常在变化之中。

《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肥甘”本指食物的味道可口,又借以指代食物。“轻暖”借指衣物。

《左传·成公二年》:“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饮”为动词,借指所饮之水。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坚”披于身者本为甲、甲坚,故借而代之,《左传》又称“介”;“锐”执于手者,当为兵,兵锐,故借而代之。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耕”者犁也,以铁为之,故借。

《苟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金”指刀剑之属故则就砺,此借其所为之金属代之。

《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宿”归巢歇宿,以其代鸟。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老弱”,老、弱均形容词,以之借代为老兵弱卒。

柳宗元《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出”出产,“人”收入,此借动词义代物,指出产、收入的东西(钱财)。

《荀子·劝学》:“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燥”“湿”两字均为形容词,干燥、潮湿,借其义代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二字均为形容词,险阻、僻远之义,借以为地。

《水经注·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奔驰,借义代物。

(3)事的借代

事有实虚、或具体、或抽象,无论具体抽象均可为之所代。

《桩子·肤箧》:“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轩”文车,“冕”朝冠,均为做官人使用、穿戴,此处用以借为奖赏之事。“斧”“钺”均为兵器,借以代惩罚之事。这是以“实”代“虚”。

《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人谢,曰:“沛公不胜栢杓,不能辞。”“栢”“杓”均为酌酒之器,借之以代饮酒之事。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朱红色大门,古者王侯贵族豪绅大户人家大门为朱红色,故借之以代官宦富有者。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管”为竹管制箫笛之类,“弦”为琴瑟琵琶上丝弦,此借之以代音乐类事。又可以“丝竹”代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古时报警之烟火,又谓之“狼烟”,借之,用以代战事。

《孟子·滕文公下》:“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薛居州”本为人之专称,因其行善事,故以专名借之以代行善事之类。

《宋史。钱熙传》:“熙负气好学,善谈笑,精笔札。“笔札”笔为毛笔,札为木片,古代以木片竹片写字,故借之,用以指代作文写字之类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又《诉衷情》:“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轮台”原为西域地名,此指边境之地,“天山”亦指边地。此处均不能理解过于死板,可以地名为借,指称投戎从军,报国戍边一类事。

“借代”是一种修辞方法,属于“语用”层面。然而从以上所举诸例看出,“借代”之所以能“借”与文言语法有很大关系。这就是说,属于语用层面的一种现象,却根源于语法层面。语用与语法不是说就可以“结合”了,“语用”与“语法”属两个层面,应当加以区别,不可混为一谈。然而,也应认识二者相联系的一面。以往关于文言借代,只谈“借”的表面方法,如“以质料代成品”“以工具代事物”“以部分代全体”如此等等,越分越细。其实也应从语法层面归纳“借”的方法,探讨“借”的原因。

其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孟子》“卑”“尊”“亲”“疏”之词,《哀江南赋》之“忠…‘壮”、“桀”“黠”,《荀子·劝学》之“燥”“湿”等词,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具有了名词的功能和意义。

其二,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诗经》之“刍荛”为动词,“询于刍荛”则活用为名词作了宾语,其意义当然也具有了名词意义。其余如《左传》“伏”、“饮”《论语》之“宿”等词均是。

同类推荐
  • 梦向北川

    梦向北川

    此书是《跟着本书游天下》系列丛书之一。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如画。那里,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那里的风景是美丽的,是生动的。每一处,你都是美妙的音符,我们聆听着动听的音乐。每一处,你都是精彩的图画,我们欣赏着恢宏的画卷。这里给予了我们美丽多彩的视觉盛宴,也给予了我们丰美的精神盛宴。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金瓶梅》问世以来,围绕着它是不是“黄”书的争论,一直是个无法避免的论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这种现象虽有些改观,但仍然没有停止过。值得欣慰的是,这已经不是研究《金瓶梅》的主要问题了。大多数人越来越接受《金瓶梅》,关键是书中涉及,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世俗风情、人文地理以及人性、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众生百态的明朝社会风貌。研究《金瓶梅》不仅仅是研究它的文学性,关键是能够从书中找到明朝社会的缩影,这就赋予了它社会性。
  •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空间·边缘·对话: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新论

    本书为西北民族大学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配套经费赞助项目。全书分为三部分:世界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汇集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从文本的角度深入解读有影响的世界文学作品,并结合中国文学研究的成果从比较文学的视野展开,有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
  • 2011年散文排行榜

    2011年散文排行榜

    为了梳理和总结2011年中国散文创作,中国散文学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2011中国散文排行榜,入选的40余篇作品均富有艺术特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代表了2011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整体面貌。囊括了包括余秋雨、贾平凹、陈忠实、梁晓声等著名作家的2011年佳作。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乾坤天下

    重生之乾坤天下

    二十四世纪的顶尖杀手,人称笑面虎。一手医术,于人前生神死魔。一朝穿越,机缘不断,五年为约,称霸世界。异世大陆神魔之魂魄,居于凡体。“你咋了这是,被绑的这毛样”“助我离开此处,我许你一世乾坤。”山洞之中,天下风云于此而起。
  • 末世之行尸天下

    末世之行尸天下

    末世来临,黑暗大地上,一具特殊的行尸从尸群中走出,带着未知的使命,行尸天下。看将臣之后,新一代尸神崛起末世。
  • 一世缘半生休

    一世缘半生休

    斟酌良久,做出了选择,拿命去换取,无所谓值不值得,赌的就是那一颗心。眼泪已经流干,她终于死而无憾。。。
  • 冲上云霄:机长的100天恋人

    冲上云霄:机长的100天恋人

    天与地,爱与恨,只要有缘,什么都可以。前任渣男,还来找我,我踹你两脚。什么,老公前女友过来要复合,滚你一边去。什么,我们假结婚,你妈妈才假结婚呢。拖着机长高富帅老公,走,我们睡觉去。
  • TFBOYS之无悔一生

    TFBOYS之无悔一生

    无意的相识,让他们同时对一个女孩一见钟情。但是女孩儿心心念念的却是她的前男友。但他们却甘愿为女孩付出。不求回报。她们对他的爱,是不是可以让女孩忘掉她的前男友。重新接受她们的爱呢?“王俊凯怎么办,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你了。”“晗末,谢谢你的爱。很高兴听到你说你爱我。我也会一直爱你如果这份爱有个期限的话那么我希望是一辈子。”“王源对不起,我爱的终究是他,感谢你这么多年来的陪伴。你永远都会是我的好哥哥,我也永远都是你的好妹妹。”“晗末,我终究抵不过他对嘛。没关系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我愿意做你身边一辈子守护你的骑士。”
  • 碎灵大陆

    碎灵大陆

    一位魔王,一场约定,为了一枚神格。一个屌丝,一场游戏,造成一场穿越。一次挨打,一次探测,沦为一介废材。一次八卦,一场赌约,废材蜕变成天才。千奇百变,变化莫测,此乃碎灵大陆!!!
  • 三国之女将天下

    三国之女将天下

    因为一些意外,阎王爷的女儿把中国历朝历代的优秀女性一起转世到了东汉末年,眼看一个女皇帝就提前诞生。阎王爷让董良去负责找到这些女将,并且把她们集中起来。不过,多年之后,作为一个皇帝的董良谦虚说:“我来到了这个世界,绝对不是想要争霸天下的,而是想要见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优秀女性,我只是希望能够写一本巾帼英雄征战传记的。可是架不住大家的拥护,我也就莫名其妙当了皇帝了。”这是一个带领女将们争霸天下的故事。
  • 紫玉奇缘:终于找到你

    紫玉奇缘:终于找到你

    她,现代才女却沦为古代妖女,他,神医的大弟子与她青梅竹马,他,一代将军冷血无情;还有他武林高手,与他们同恋一个女子,她会选择与谁闯荡天涯?
  • 盛世宠婚:腹黑王爷的专属美娇娘

    盛世宠婚:腹黑王爷的专属美娇娘

    传旨当日,她大胆抗旨:“臣女抗旨!”他道:“若你不愿嫁给皇上,便嫁给我可好?”她不语。“你可愿,一生只我一人?”“当然。”“你可保我一家平安无事?”“当然。”“你可在我出嫁之日允我十里红妆?”“允。”她苦涩一笑:“我嫁。”出征那日,她轻轻跑过去,环住他见状的腰肢,深情道:“我等你回来!”他沉默,不敢回头,他怕她看见自己落泪的模样。她送他离别诗:“应有得胜归来日,与卿共度良宵。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他深情开口:“待我凯旋归来,铺十里红妆可愿?”
  • 罪仙尘

    罪仙尘

    人家穿越,都是被打昏之后穿,或是在平时没事的时候穿,而齐璘呢,却是在比试过程中穿了过来,还没了记忆,这不是穿过来找打么。被打昏过去的一瞬间,齐璘内心像是有一万只草泥马飞奔而过:老天,你玩我!跨越时空,宿命轮回。成仙还是成魔?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