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0500000032

第32章 度长絮大(6)

首先,王充在《语增》篇里指出夸张的理据,即夸张的“情理逻辑”问题。王充以“称尧若腊,舜若踞”与“桀纣之君垂腴尺余”为例,王充认为前者夸张于理有据。说尧舜治世,劳心劳力,身体羸瘦,如腊(干肉)如踞(干鸟肉或干鱼肉),这是符合情理的,这可以叫“增之”亦即夸张;后者王充认为于理无据。他说“纣为长夜之饮,糟邱酒池,沉湎于酒,不舍昼夜,是必以病,病则不甘饮,则肥腴不得至尺。”“言其腴垂过尺余,非徒增之,又失其实矣”这里所说的“实”也就是,生活的真实,事理的真实。

其次,王充又论述了夸张的修辞作用,在于“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亦即夸大生活逻辑,生活真实的合理部分,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关注。“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

到南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设专篇《夸饰》讨论“夸张”修辞。比起王充来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刘勰的贡献在于,从大量的文学作品语言实际出发来探讨“夸饰”这一修辞现象。他不象孟子只举《诗经》的片言只语,也不象王充编造一些非文学作品的语言事例。刘勰从《诗经》、《楚辞》、《尚书》、《孟子》、《荀子》以及宋玉、景差的作品,司马相如、杨雄的汉赋,以及两晋六朝如郭璞、孙兴公、木玄虚、王文考、何平叔、潘岳、何晏等人的文学作品语言,分析夸张的作用和使用目的,从作者创作、写作方面是为了“义深褒贬,故义成矫饰”,论证了“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事必宜广,文宜过焉”以及“状词可得喻其真”的道理,特别在最后,提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观点,把“有节”和“不诬”作为夸张的准绳。“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是说夸张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合于情理的基础上,注重夸张的分寸。

其次,刘勰比较分析了文学作品语言中一些夸张修辞现象的优劣得失。他肯定了象《诗经》“言峻则嵩高于天,论狭则河不容朋”,《尚书》“襄陵举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论”“辞虽已过,其义无害”。然而六朝文体以敷布之法为之,夸饰之用为盛,故夸饰逾量,“真采匿而浮伪成”。故刘勰在论及相如、杨雄、张衡等人作品夸张时批评其“诡滥”“虚用滥形”“忘其事义睽刺”。当然也肯定了两汉魏晋以来一些必要的,好的夸张修辞手法运用。

刘勰之后,似乎没有人专篇专书从理论上探讨夸张修辞的,但这种修辞手法却是广泛运用于各体文章、各类诗歌。后世诗话中,时有论及此法者。

(2)诗歌的夸张

严有翼《艺苑雌黄》:“吟诗喜作豪语须不畔于理方善。”“余观李太白《北风行》云‘燕山雪花大如席”,《秋浦歌》云“白发三千丈”,其句可谓豪矣,奈无此理何!”谢榛《四溟诗话》:“太白曰:‘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景虚而有味。”这些都论及诗词中夸张手法真实性的问题,正如后来鲁迅所说:“所以漫画虽然有夸张,却还是要诚实。‘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关于诗词中夸张手法真实性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记载。如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沈括与黄朝英的争论;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杨升庵的疑义(《升庵诗话》以为“千里”即“十里”之误)。不过诗词里边,有一种手法,就是把夸张同设疑比喻结合起来,却从来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如果说庐山瀑布是银河从天而降,则有人会怀疑,但同疑喻手法结合说“怀疑对象”就消除了人们与真实性的联想。再如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则夸张的分寸大大超过真实的界限,二则下文紧接着解释,这时因“愁”所致,古人有“愁生白发”之说,白发长原来是言愁多。

夸张的基础,还是根源于人们思惟中的想象。李白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好,醉杀洞庭秋。”有人说此诗“放言无理”,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求前边说的“诚实”“真实性”,此诗确实可能“放言无理”,但这首诗读起来我们就知道,这是从一个好饮者眼里看洞庭洞,看君山的想象之词,他幻想着铲除君山,让洞庭湖更大,然后把洞庭湖水都酿成佳酿,喝个痛快。诗豪语辟,极言快心。所以让人一眼看出这是想象,再不要纠缠真实,然后把读者带人想象的意境中,这是文言诗词中最常用的夸张。

事实上让夸张同其他修辞手法结合,就会让读者知道这是想象,是艺术夸张而不纠缠真实问题。如王维《出事》:“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用“坐看”二字即知是写目前所见事物的一种错觉,当然也是一种夸张,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会产生这样的夸张,则是这首诗的旨趣所在,需从诗外作答。

诗词中一些比体、拟体的用法,自是一种夸张。如张说《蜀道后期》把秋风拟人,说秋风与自己相争,先到了洛阳城,这显然不能有其事。白居易《杨柳枝》“勾引春风无限情”把杨柳说成勾引春风谈情说爱的人,也自然无道理可言,而读诗人不以为“失真”是从拟人的修辞手法去理解了。

李贺《马诗》“向前敲此骨,犹自带铜声”,是以“铜声”状骏骨之坚劲,妙于想象。

叶燮《原诗》:“其更有事所必无者,偶举唐人一二语,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似将海水添官漏’,‘春风不度玉门关’,‘天若有情天亦老’,‘玉颜不及寒鸦色’等句,如此者何止盈千累万,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叶燮已经看到诸如此类的夸张运用于抒情诗,使这些事实上不会有的话,人们不再理会或追究它的真实,重在感受诗中的感情,而感情却是真切的。

五、双关

(直)双关原委

语言里边的词,有形音义的关系,形(文字)、音有限,而义无穷,这就造成“同音词”和“多义词”。“同音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共用同一个文字或语音形式;而“多义词”是同一个词,引申出不同的意义。“同音词”和“多义词”有时会给语言的运用带来负面影响,造成歧义和误解。但如能在特定场合,有意识地利用“同音词”、“多义词”之间形音义的关系,会造成语言表达中某种特殊的效果,产生一定的修辞作用。《汉书·蒯通传》:“蒯通知天下权在信,欲说信令背汉,乃先微感信曰:‘仆尝受相人之术,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贵不可言。’”张晏注曰:“言背者,背畔则大贵”。为什么蒯通说韩信要说“相君之背”的话,就因为“背”字是一个多义词,一为脊背之“背”;一为背叛之背。蒯通表面说“相背”,暗中是说“背叛”,要韩信背叛汉王。利用这种双关,是对韩信的游说,又象是在给韩信“相背”。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设计,将在新丰鸿门设宴,欲杀死刘邦“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为什么举所佩玉块向项王示意,示什么意呢?原来“所佩玉块”的“块”字,与“决断”“下决心”的“决”字是同音字,故范增举玉块示意,是要项羽“下决心”杀死刘邦。

《国策,秦策》:“夫江上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甘茂为秦逐,以“江上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自喻,“无烛”二字与“无逐”二字为同音词,“烛”与“逐”同音。而“无烛”二字在“寓言”中出现,是与“无逐”谐音双关,说“妾以无烛故”从字面理解,“因无照明之烛的原因”,从深层意思,“因未被逐赶的原因”后文的“幸无逐我也”则正是寻着前文的“双关”而来的。

《汉书·李陵传》:“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正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白循其刀环,握其足,阴喻之,言可还归汉也。”

为什么任立正以目示意李陵,并“数数循其刀环”呢?原来语言里这个刀环的“环”字,与“还汉”的“还”是同音词,循其刀环,是让李陵还汉也。

以刀环之“环”,谐音双关成僻辞隐语,由来已久。汉无名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此诗首句隐“夫”字,次句为“出”字,“何当大刀头”隐“还”字,因大刀头有刀环,“环”与“还”谐音。末句隐“月半”,合起来是“夫出半月还”的意思。可见“环”“还”谐音双关的社会文化习俗,与《汉书李陵传》同。

《荀子·大略》:“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块,反块以环。”杨惊注:“古者臣有罪,待放于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块,则绝,皆所以见意也,反绝,谓反其将绝者。”杨惊所谓“所以见意”是指“环”与“块”均为双关语而示义。

《红楼梦》非常善于运用“双关手法”,有时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少女之间斗嘴使气影射话语,其第八回写黛玉借一个“冷”字奚落宝玉。原是薛姨妈说“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的话。宝玉听了,就不吃冷酒。黛玉对此看在眼里,等到雪雁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就说“那里就冷死我呢”,这个“冷”字,是黛玉针对前一个“吃冷酒”的“冷”来的。字面上说的是自己“冷热”的“冷”,却借用了同音多义双关,暗指宝玉喝“冷酒”的“冷”,意在讥讽宝玉听薛宝钗的话。象这样的“多义”双关,其多义已超出了字典意义的多义,实际是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动态的多义。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也大多是谐音双关造成的,往往寓意颇深而趣味横生。我们读《红楼梦》不可粗枝大叶,放过这类“双关”修辞。如“大荒山”、“无稽崖”谐“荒诞无稽”,表明小说是虚构的。“青埂峰”,谐“情根”,表明小说言情。贾雨村,贾化,字时飞,胡州人,谐“假语”、“假话”、“实非”、“胡诌”;“十里街”,谐“势利”,仁清巷,谐“人情”,葫芦庙旁,谐“胡涂”;甄士隐,谐“真事隐”;英莲,谐“应怜”;甄士隐的岳父封肃,谐“风俗”。贾府的清客帮闲如詹光,谐“沾光”,单聘人,谐“善骗人”,卜固修,谐“不顾羞”,这些“双关”揭示了小说人物性格,有的还预示了人物命运,有的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2)双关的借用

“双关”修辞在诗词中单独使用,似乎艺术效果并无多大。即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有评“诗中谐隐始于《槁砧》(即古绝句)诗,唐贤间师此意。有的人认为用了双关以后“郎踏歌之情,费人猜疑。”

然而,“双关”与其它修辞结合起来,运用于诗词中,则各有妙趣,如与“用典”结合的比较多,可借用典故义,使诗句含意更为丰富,构思更加委曲。如张旭《桃花溪》,在前文(《借代》一节)已经引用。其中“桃花”一词就是双关,一指“桃花溪”,二指自然界桃花,同时“桃花”又是一个典故,指《桃花源记》中的“桃花”,使人想到了“世外桃源”以及陶渊明,以及归隐思想。这首诗如果仅仅是写桃花溪,则没多少意思,想是由于“双关”,使人有了“桃花随流水”的意境,又有了“桃花源”的意境。王绩《过酒家》:

此日长昏饮,

非关养性情。

眼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诗中“醒”字为多义双关,之所以“双关”是因为与一个典故相联系,即《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所以“醒”字,一指“酒醒”之“醒”,二指《楚辞渔父》义,言于乱世醒悟、觉悟。

也可与借代结合运用,如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杨柳”是“双关”,本指《杨柳曲》,曲名,然而把《杨柳曲》称为“杨柳”,这又是以专名代通知,(即以杨柳代曲)的借代手法,正是凭着借代手法,使我们在诗中有了“杨柳”这样一个意象,而这一意象又可以与下句“春风”构成一种意境。这样借代与双关的修辞是互相生成,从字面看“杨柳”是指杨柳树,而实际是指乐曲。又杜审言《赠苏绾书记》:“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此诗是杜审言借闺人生发感情,盼其无久滞边疆,早归京师。其中“燕支山下”与“红粉楼中”对仗,故“燕支”二字为双关,一指焉支山,二指胭脂,“胭脂”与“红粉”对偶,都是指妇女,而以胭脂借称妇女又是借代。所以这句诗从字面看是闺中妇女嘱自己丈夫在外莫拈花惹草,而实际是指焉支山,说赶快从焉支山回来。

有些“双关”在诗句里边还能起到伸延双关体,生发新的意境。如李商隐《天涯》: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首先“啼”字为同音双关。一为鸣啼之“啼”,一为啼哭之“啼”。本来是写莺啼鸣于暮春,但因为有双关义,就把它借用过来,由莺的啼哭,想到了“泪”,又由莺在树上,故莺啼又将会湿了最高处花,当然这又是夸张手法了。从字面看,莺能“啼哭”已是拟人,啼哭有泪而泪水湿花,又为夸张,而实际是写莺啼叫,这又是双关。

同类推荐
  • 见闻录:欧文经典散文

    见闻录:欧文经典散文

    散文先贤的贡献灿烂丰饶,必须努力从散文史的高度上把握散文艺术发展脉络,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散文艺术达到的高度和动人魅力。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散文名著的经典性。除已知的有显赫地位的公认具有散文文献价值的名著,还应该注意到那些可能存在的缺口,那些不显眼的永恒的文学火种,那些不应该被遗忘的名著,这对于一套系列展示散文名著的丛书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将是叫人感到遗憾的失误。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高尔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高尔基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王汶石文集(第三卷)

    王汶石文集(第三卷)

    本书收有中篇小说《阿爸的愤怒》、《黑凤》;剧本《边境上》、《复仇》和诗词《毕业歌》、《太阳一出满山红》、《黄河恋》、《有我后来人》等。
  • 巫婆的红筷子

    巫婆的红筷子

    最具争议的作家阎连科与颇有人气的人文学者梁鸿跨越十年的文学对话。在连绵的追问与回忆之间,作家个人的历史回眸即是时代、国族的印迹,对民众命运的深入思索激发成作品的内在多层回声,一幅幅可感的画面重新回现,多少悲欢离合、穷形尽相都不脱厚实的悲悯。在激情与思想的交锋中,两代人文思想精英共同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深处的精彩波澜。
  • 不愿说谢谢的人

    不愿说谢谢的人

    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青年来说,成长或许并没有什么不同,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被”接受同一种安排,继而在走上社会之后分道扬镳,开始了种种苦闷和挫折。一个思想丰富、内心滚烫的中国青年王老板,在社会威严的震慑下,那颗格格不入的心,开始了自己与自己的交谈。在妄想中意淫,在围观中发泄,在混沌中自省——有时很拧巴,没事瞎琢磨,偶尔也文艺,经常特愤怒,总是爱回忆,最爱胡扯淡。他的玩世不恭,他的阴阳怪气,他的嬉笑怒骂,却总会着调地出现那么几个片段,勾起你内心最真实的呐喊,让你痛,让你过瘾。
热门推荐
  • 王爷独宠:将军要披嫁

    王爷独宠:将军要披嫁

    她,穿越而来,十岁参军拜将,誓死保卫父亲留下的一切。他,先皇遗子,不屑皇位不参朝政,却手握江湖第一大帮。她,巾帼英雄;他,先皇遗子;她,天下第一皇商;他,天下第一帮主;她,不畏皇权杀伐果断;他,不屑皇位翻云弄雨。第一次见面,他病伤未愈,她女扮男装。第二次见面,她往篝火里放炸药,只为“惊吓”这个目中无人的“病美人”后来他玩弄朝堂,掣肘后宫,只为她。后来她红衣嫁妆,杀伐果断,只为他。
  • 金马刀玉步摇

    金马刀玉步摇

    金,是权贵的象征;玉,是女子的娇俏。马刀,属于雄迈豪放的蒙古勇士;步摇,亦有汉人女子的柔美娇羞。他,是在战场上挥动着金刀杀敌、雄视天下的大元将军;她,则是在阁楼闺房中纤指刺绣、气若美玉的旧朝郡主。直至当她成为了新朝的公主,将军也即将成为驸马之时……“我是将军,可我更是个男人!纵然再没本事,也不会让你为我而死!”
  • 涵韵进行时

    涵韵进行时

    先是被男友骗了,伤心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才被圣樱高校录取还惹得一身骚。。。什么“撒旦王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就是打了他一下下吗,ps:本人跆拳道黑带(作者:你确定只是一下下?)另外看光了他一丢丢吗,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至于调动全校人马来对付我一个弱女子吗?唉,不管怎么说日子还得过不是吗,我要留在在圣樱,就得和恶魔保持距离,嗯,对!反正还有“梦幻王子”保护我来着……欢迎各位加群:418726621
  • 邪皇绝宠:轻狂小俏妃

    邪皇绝宠:轻狂小俏妃

    传闻,大繁国皇帝奇丑无比,常年以面具示人,见过他真容的人都已不存活在这世上了。传闻,大繁国皇帝爱乐成痴,只爱乐器不爱女人,后宫女人无数却不碰一人。更有传闻,他手中有一把无人能够驾奴的上古神器,赤炎琴!但是,对于她,凌语笑来说,传言都是假的,事实只有她知道!什么奇丑无比,那丫的面具后藏着的容颜多么绝色!什么只爱乐器不爱美人,那丫的夜夜欢歌,将她来回折腾!凌语笑,当朝丞相府三小姐,千面罗煞的高徒,为了这丑皇手中的一把神器,潜伏在他身边只为夺得那一把世人皆欲抢之的神器,却不料被捕入狱。从此,他便缠上了她。他为她废除六宫,为她成了名符其实的昏君……而她更是助他一路无阻,助他统一天下……
  •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要做称职父母,先和男孩成为朋友,男孩可以说天不怕地不怕,没有安分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教育他,但是千万不要不理他。他们最怕的是没有人做他们的朋友,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支持。从小就要男孩知道,他是个男子汉,他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走来;他犯错误了,就要让他知道,好汉做事好汉当;他不听话了,就要让他知道,男子汉是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的……让你的男孩能力超群,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别的孩子,一天到晚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要知道,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比对孩子知识的浇灌更重要,中国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孩子时同样要加以借鉴。
  • 谜一样的飞碟

    谜一样的飞碟

    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时代的诞生,那就是宇航时代。该书一步一步告诉小读者们,人类是怎样开发宇宙的、又是怎样进入宇宙的?读者关心的很多重要问题在这里都有一个充分的讲述。书中既有科学原理的生动讲解,又综合运用图片、图标等具象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使读者直观、迅速、深刻地理解了作者所要传达的知识和理念。
  • 子皿传:莫吟婆娑影

    子皿传:莫吟婆娑影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生为道。故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融为道法自然。自然万物,阴阳交替,生生不息,视为天地规则。天圆地方之中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人聚人散自有其命定之数,强行更改必遭魂飞魄散之苦。此者皆是三界六道众生共遵法则,五行八卦内无一人敢违抗。而我,恰是在这五行八卦之外的化外人。
  • 璀璨,青春

    璀璨,青春

    十七岁,她遇到了让她心动的男生。青春的青涩爱恋,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 灵修的传说

    灵修的传说

    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神,也没有仙。唯有灵……“九幽异动,福兮?祸兮?”
  • 废柴皇妃逆九天

    废柴皇妃逆九天

    “我是占卜师,能回望过去。”带着塔罗牌莫名其妙的穿越过来,她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恶毒女配,毒害龙裔,谋杀皇后,她臭名昭著;宫墙深深的后宫,圣母玛利亚一样的皇后,无数恶毒的炮灰。皇家恩怨牵扯不休,后宫争斗一人不留。她一个被判了满门抄斩的女配,该如何逆袭保命?云淡风轻,她莞尔一笑,一切尽在掌握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