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2300000029

第29章 走向和平起义的道路(1)

一 被迫卷入内战的漩涡

解放战争初期的思想动向和活动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宝珊与孙蔚如、张之江等作为原西北军将领的代表人物,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为了抢夺胜利果实,曾把驻桃力民的中央军第二十六师何文鼎部调归傅作义指挥,在绥远东部和察哈尔西部抢占收复的国土。又令驻三边新十一旅开往绥远。该旅代旅长曹又参长期受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影响,于10月25日在安边起义,率该旅第一团投向了八路军。由于事出突然,使邓宝珊感到十分烦恼。

邓宝珊对民主建国的问题早在抗战时期就有所考虑。民主建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对此他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对国共两党的分析比较,他认为由于国民党当权者的独裁专制、私心自用,造成了其统治区域内种种腐败社会现象,诸如贪污公行、贿赂成风,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等;而共产党则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团结一致。因此,他钦佩和同情共产党人,感到他们的事业是有希望的。但他又认为自己是国民党的一个老人,自然要对其负一份责任。国民党如能振作复兴,与共产党合作,从事民主建国工作,则中国有望,人民亦可幸免内战之苦。他虽然对蒋介石的本质开始有一定认识,但对国民党的统治还抱有一线希望。故对中国的前途作如是观。

基于上述思想认识,邓宝珊虽在抗战时期不满蒋介石内战政策,行动上多次予以抵制;但他对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意孤行,坚持一党专政,并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奉行内战政策的真面目认识不清;对中国共产党将以人民革命战争消弭反革命内战缺乏思想准备。加以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在解放战争初期,邓宝珊未能立即站到人民阵线一边。

1945年10月末,晋绥八路军有进攻归绥、包头的部署,傅作义再三电邀邓宝珊去协助他。邓以在榆林处境维艰,遂仅带一排骑兵前往绥远。邓到归绥,建议傅集中兵力于归绥、包头固守。1946年初,八路军撤围绥、包,邓宝珊去北平看望崔锦琴夫人遗女团子。在北平与军事调处执行部的中共方面代表叶剑英有过晤谈。春节后由归绥飞回榆林。

次年3月,邓宝珊赴重庆参加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会上,国民党顽固分子疯狂反对刚刚通过的政治协商会议协议,尤其反对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蒋介石则大耍两面派手法,一方面批评极端反动分子“意气用事”。要他们“认识环境及遵循政策”;另一方面宣称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修改宪草原则“有若干点实在与五权宪法的精神相违背”,“要把握住重要之点设法来补救”。对政治气候变化敏感的邓宝珊,心头又一次笼罩上了阴影。接着,蒋介石又召开了军事会议,部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的作战。会议上,国民党部队的参谋总长陈诚带领蒋介石嫡系将领齐声主战,火药味很浓。为了拉拢非嫡系部队将领为自己卖力,蒋介石在会议上故意征询邓宝珊的看法。邓宝珊回答:“既然已有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内战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打的。第一,经过八年抗战,人民苦难深重,好容易胜利了,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打的话,人心厌战。第二,八年抗战搞得民穷财尽、国力空虚。再若打仗,经济上要崩溃。”蒋介石召集此会,本是假讨论军事之名,行部署内战之实。他本以为碍于会议气氛,邓宝珊不会发表过于明显的反对内战的言论,及邓讲完,蒋颇为不悦。但既是他主动征求看法,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4月9日,邓宝珊携女儿邓团子偕傅作义离渝。到兰州后,傅转道去归绥,邓宝珊在兰州留住月余。他以内战全面爆发已不可避免,有意滞留外间,不愿立即回榆林。

邓宝珊这次回兰州,内心是凄凉伤感的,虽然崔锦琴夫人和两儿一女在抗战中因躲避日本飞机轰炸而罹难的事,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年,但留在他心头的痛创依然很深。他和女儿团子在崔夫人墓前洒酒祭奠,默默无语,一腔悲愤伤怀尽在不言中。同乡友人、诗人冯国瑞为此写下了一首十分感人的诗:

兰州城东花如雪,棠梨树树闻啼觖。

几回掩泪过林园,春风不放丁香结。

消魂忍指山头石,埋碧能温池上月。

将军昔时开府雄,池馆偶拓地数弓。

驻马风流严仆射,草堂乐与宾客同。

行厨花下盛游宴,扑枣折枝任奚僮。

夫人琬琰自清华,相携群稚嬉日斜。

亦培畦町劳树艺,闲涂丹墨就林花。

巾帼时深忧患语,强虏未灭不为家。

锁钥雄封戍上郡,依依园外牵裾送。

剪刀勤自裁征裳,笳鼓频传歌破阵。

西犯狂鹰逞凶轰,遂怜并命一时殉。

凫雏傍母绝可哀,名园孤冢凄崔嵬。

燕子归来寒食后,河山莽莽怯登台。

门前争看中郎笔,题榜行吟髯翁来。

忍灭仇雠久不归,指日降幡照落晖。

招魂宁待三兴土,回戈更解九边围。

八年一腔家国泪,进向军前洒征衣。

万里飞还寻旧陌,吞声难禁娇儿泣。

何物柔情欢与爱,恋枝啼煞鸟头白。

不堪遍倚认雕栏,未拟寻常怨锦瑟。

樽前花药雨冥冥,屐痕如梦忆曾经。

多为主人留景色,十日从游望郊炯。

天涯芳草春无际,一角荼蘼倚冬青。

在兰期间,邓宝珊出席了一些欢迎会和演讲会。这时国共关系由于国民党的破坏已更趋恶化,国民党统治区内反共宣传高涨,邓宝珊实难于公开发表言论,但他仍利用一些场合,委婉表达自己厌弃内战的思想。如在甘肃各界人士的欢迎会上,他说:“大家欢迎我,我实不敢当。我七年多没有回来了,这次回来,看到父老健在,内心很喜悦。刚才主席谈到我八年抗战功劳在国家,我有什么功劳呢?有功劳的是全甘肃的数十万壮丁,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十几万三陇健儿。我这几天看到兰州市容,确实比八年前有所改观,可是没一处是为老百姓盖的!抗战胜利,是用壮丁的血汗,母亲、妻子的泪水换来的!今天抗战胜利了,我们应该给老百姓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而不应该别有什么!”后来,邓宝珊又在甘肃职业学校作过仍要力争国共和解、民主建国为内容的讲话。在甘肃学院(同年5月改为国立兰州大学)、兰州女子中学的演讲中,他曲折地透露了自己几次去延安的情况。这两次讲话中,都以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名言:“人生就是一个奋斗不息的过程”为赠言,希望青年着眼于将来,关心社会,不断努力。在另一次演讲中,他就国共两党的关系说:“国共两党目前的斗争,好比是一家人的矛盾,尽管吵了架,还是要坐到一起吃饭的。”这一谈话反映了邓宝珊当时对蒋介石存在的幻想,但也说明他对实现国内和平民主的良好愿望。

6月中旬,邓宝珊由兰州转西安,便去三原的家中住下了。同月26日,国民党完全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同时对全国各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榆林地区的军事,同时划入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邓宝珊兼任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野心勃勃,继续以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妄图消灭中共中央于斯地。为了借助榆林力量,胡再三催促邓宝珊回榆林。迫于形势,邓于7月底回到榆林。

中国正处于空前剧烈的历史动荡中,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比人们料想的要快。邓宝珊返榆后,10月13日又发生了陕北保安副指挥官胡景铎在横山县波罗宣布起义的事件;不久,二十二军李含芳团在神木高家堡被解放军歼灭。至此,榆林外围国民党军的据点横山、波罗、响水、石湾、镇川等全部被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榆林形势,日趋紧张。由于邓宝珊此时尚未下定起义决心,遂为蒋介石、胡宗南所乘,迫使邓卷入了内战的漩涡。

与延安方面的函电往来

在解放战争全面开始的第一年,中国共产党始终希望邓宝珊抛弃蒋介石集团,毅然起义,彻底归向人民阵营。延安方面与邓宝珊的函电往来,由于有特殊身份的信使刘绍庭以及约定的电报密码,仍继续保持着。续范亭是邓宝珊的老朋友,他抗日战争中已脱离国民党营垒,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是,他对孙中山和他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仍旧怀着深切的感情,对辛亥、护国、护法诸役中的战友均念念不忘。中共中央通过续范亭,积极开展对邓宝珊的争取工作,希望邓早日起义。续范亭在他晚年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在孜孜不息的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他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利用和西北军将领的老关系,向他们写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们在中国历史命运的决战中投向人民革命阵营。

1946年10月,胡景铎横山起义后,续范亭兴奋地作诗两首:

忆胡老大(胡景翼)

革命英雄关内胡,将军一怒失曹吴;

欢迎总理践前约,风雨八方集豫州。

赞胡老六(胡景铎)

关中豪杰胡景铎,意志如铁最坚决;

革命诚无愧乃兄,义旗高揭横山缺。

此时此刻,他更加关切邓宝珊起义的事,立即致函于邓,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邓宝珊的信任和希望,以及自己的殷殷之情。

宝珊老弟如晤:

昨接绍庭转来手函,对我关念,至深殊感!然而一人之生死,又何足道!朝思暮虑,不能安枕者,国家之前途,人民之疾苦,革命之利益耳。闻你身体健康,精神很好,对于和平民主之运动,始终不懈,令人欣慰之至!但兹事体大,未可以口舌达到目的也。必须各方面以种种有效方法促成之。我认为已经到了必要的时候了,不能再犹豫了。西北进步人士,对你和西北前途问题,差不多常常在关心研究中。毫无疑问的,大家一致认为你是西北众望所归,唯一无二的适当人物。实在我们想,现在除了你以外,再没有能把西北革命力量总揽起来的。赵寿山虽然进步,然资望尚浅,(孙)蔚如又不能与之语比,你想还能有谁能负起此重任者。大家都相信,你始终是革命的,但多犹豫不决。如欲有为,就在今日,千载一时,不可错过。榆林军中将领干部,或为陕军柱石,或为革命后代。左(世允)、胡(景通)两将军,深识大体,必能成此义举。又在边远,伸缩可以自如,事易举耳。此间同人,都切盼你当机立断,及时发通电,主张民主和平。一方面号召西北人士,同起救国,共挽国难,建立西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现在西北潜势力,正在各方接头,苦无中心领导,把西北所有力量统一指挥起来,继承革命传统。此真爱国救国之第一等行为也。否则迁延日久,蒋方增加队伍,那时不但不能举事,而榆林的力量,一定被他们吞没了,岂不是送礼于反动派,更增加国难也。此次胡景铎六弟起义,系出于良心行为,笠公(指胡景翼)先贤,可谓有弟。若认为这是背叛你们,那就差了。回想当年靖国军时代,你和张、董在三原起义,拥护笠公乎,背叛笠公乎?可以恍然矣。这不是一个归谁不归谁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共同挽救国家人民的问题。

话也不必多讲,你都比我清楚的多,再不能对蒋介石有一点幻想了。如果再为他效力,不是罪恶也是愚人。

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这样做下去,真有千百万知己拥护我们,我们又何乐而不为。此间自毛、朱领袖以至所有党内外人士,都在盼你能早下决心。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而况国家危难至此,人民疾苦至此,反动派无耻至此,蒋介石卖国至此,可谓极矣急矣,尚能等待乎?!

这里毛、朱及西北局诸负责人决定你们宣布之后,孔从周队调回绥、米,曹(又参)、胡(景铎)亦归建制。关中尚有几部,统一起来归你指挥,另成一局面,则国事前途,大可改观。西北革命又树一帜。以你的多年资望,智勇足备,清白高风,必能转易西北颓废之民气也。同人等心香以祝之,岂不快哉!我近日更好起来,请勿系念!专此

敬祝健康,并祈胜利!

左、胡两将军同此致敬,不另函。

范亭上

一九四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续范亭此信得到毛泽东的称赞:“给邓信甚好。弟近日不甚好,绍庭兄来请为致候,我可不谈了。请兄特别注意保养,‘留得青山’。”

然而,邓宝珊在起义问题上仍然犹豫不决。主要原因是他对人民解放战争的神速发展估计不足,同时有打算与傅作义共同行动的想法。于右任、徐永昌等人对他也有一定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邓宝珊还有另外一些考虑:二十二军会不会完全听他号令?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人员家属在榆林以外国民党统治区的甚多,会不会受到蒋介石集团的迫害?

1946年11月9日,续范亭电邓宝珊,全文如下:

邓总司令宝珊兄勋鉴:

口密。酉电敬悉。争取和平民主,为全国人民应负之责,非独中央之单独任务也。尊电所云大局终须和平解决,敬佩之至。然蒋方不顾大局,屡次失言。得不到合理的民主,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尽人皆知。以和平为烟幕,然实际进攻不已,此半年来之事实也。欲使每人相信不亦难乎!至于榆林与边区之和平,则甚易维持,只要榆林不相帮威胁后方,延安固愿边境无事,更愿作永久之和平也。此次之误解与纠纷,实因种种原因凑成:当蒋方声明欲进攻承德、张垣(张家口)、延安之时,边区军民愤慨方达极点。而兄归榆多日,未通音问,且闻有扩充飞机场、增兵东乌,及进攻佳县边境和夺巴兔湾等事。又因胡景铎宣布脱离内战,引起地方部队之移动与冲突。边区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十年创造,十年教养,人人皆知边区安危关系国家命脉,保护根据地如自护其头脑与眼珠,然诚所谓“利剑砍胸前,流矢看不见。白刃加首脑,十指不辞断”。群情愤激,几难遏止。防止意外,亦不得已。此间自得到兄之手函,毛、朱急命绥德前习(仲勋)政委赴绥(德)、米(脂)勘察一切,解决纠纷,现已大体就绪,并于前几日发表声明:并非进攻榆林。从此务期相安无事,不生枝节。倘有难于直接为言者,弟当转达一切也。吾人处处立在整个国家人民利害上着想,当少错误。即有一二,亦易谅解,尚祈明教。

续范亭

十一月六日

电报就内战气氛中榆林军队与人民解放军发生的小规模冲突作了解释,重申延安方面对邓宝珊之争取态度。

同类推荐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

    叶永烈所著的《钱学森传》开篇提问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科学家?由问而起,作者娓娓道出钱学森早年的故事、留学的故事、归来的故事、“两弹一星”的故事、最后的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辉煌而传奇的科学大家——共和国科学事业的拓荒者,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图说世界名人: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介绍了,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他于40岁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国大发明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霸业之基:管仲

    霸业之基:管仲

    管仲名夷吾,谥曰“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初事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齐桓公不计前嫌,经鲍叔牙保举,任其为卿。辅佐齐桓公(小白),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宰相),尊称“仲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热门推荐
  • 心珠

    心珠

    蔚蓝之星,一个武灵至上,武技荣耀的武道世界龙易,七年一剑,灵力背道而驰,当五段暴跌零段倔强心性,名动少年,武灵步步巅峰,武技打一路天空涅槃佛珠,天外僧老,灵师未知品阶,神技惊一方武界少年狂,僧老邪,心珠一体,苍穹变,神魔乱,强势逆天
  • 至尊罗刹

    至尊罗刹

    一个平凡的孩子,体内潜藏着双重力量,数次助他解决眼前的危机却不自知。在双重力量的帮助下,他将会走到何种高度?亦或是陷入万劫不复?传说中已经陨落的上古洪荒之神又去了哪里?
  • 大唐忍者秘史:大忍无术

    大唐忍者秘史:大忍无术

    最难解的谜团总是在你以为找到答案时才发现,这不过是刚刚开启了一个新的谜团而已。父仇之谜、身世之谜、忍术之谜,光波翼注定要在这谜云中穿行,要在这迷雾中成长。四道忍者各拥其主,会战于秦山,本想遁世的光波翼也只好再度出手。然而他还能像以往那样功成于谈笑之间吗?见证了无常与哀伤的光波翼,又如何面对自己的真相呢?凤凰重生于灰烬,大死方有大活。多少个男女在经历了大死之后才寻得真爱、认清自己,多少位忍者在大死之后才脱胎换骨、堪成大器。腐朽不死,青翠难活。人生只有死活,没有输赢。明白了死活的光波翼终于用世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报了杀父之仇,同时也为所有忍者安排了未来之路。
  • 同堂

    同堂

    三十岁,马千瑶终于当了妈。三十岁,马千瑶觉得,这是人生最后的机会,千里马人老色衰前能抓的最后一把稻草。三十岁,要么从此穷途末路甘当凡人沦为主妇,要么一飞冲天万马奔腾。三十岁,马千瑶开始渐渐相信,作为一个女人,家庭事业双向成功或许真是一种驳论。一边是唾手可得的高大上前程,一边是哇哇糟心奶娃。权衡之下,毅然决定结束舒心愉快的二人世界,左手迎来了最亲最爱的爹妈,右手请来了最尊最贵的公婆。回归质朴,回归千年传承不变的大家庭生活。怎奈,三代同堂渐渐变为四代,小姑的酱油打得更出彩。她小小的八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日渐热闹。同堂,其实是个极大极大的学问。
  • 萌芽最初的部分

    萌芽最初的部分

    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在一起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后来分开了。我们相恋于夏季。我们分开于夏季。
  • 列仙逍遥传

    列仙逍遥传

    封神一战,引动天地另一场浩劫。长风,轩辕后裔,身负引领散仙历劫归位的大任,历经三百劫数,却逃不开生死情劫。羽霓,孔雀大明王之女,自从出生便被人称做“妖女”,只为长风一句“人妖殊途”,潜心苦修褪去妖形,可再见他时,他已经忘记曾经戏言,也忘记了她。也罢,你若荡魔除妖,我比肩而战。你若退隐归山,我与你采菊东篱……一生不作他求,只愿碧落黄泉生死相陪。可是……这一切居然是一场骗局。
  • 新纪元:异体进化者

    新纪元:异体进化者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改变了世界。这是一个新的纪元,人类,不再是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在这之上,还存在着丧尸、异体、异兽……
  • 天道无量

    天道无量

    胎身,混元,涅槃,天道!一名世俗家族的卑微下人,踏着鲜血与枯骨的残酷之路,一步一步的迈向天道的巅峰!
  • 全国教父

    全国教父

    "我给他们好处,而他们不能拒绝。"李洋静静的看着这个夜色沉浮的华夏,轻轻吐出了这句《教父》中经典的话。
  • 校花的天才贴身高手

    校花的天才贴身高手

    什么?让我去做保镖?!不去,额,什么,有美女啊,这个,我勉强答应你吧……哎,给她们做保镖太值了,顺便占个便宜嘿嘿……喂,你们怎么回事啊?老子的妞还没泡完呢,什么他妈的高手阻止我泡妞就统统给我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