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1400000005

第5章 【星期一】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4)

布拉格长大之后回忆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亲自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这个意思。”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的心或许会为之动容。它告诉我们,只有看得起自己,才会不断地向目标和理想迈进,而不至于因为胆怯和自卑而把自己“囚禁”起来。

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总是有些人抱怨命运不公,把自己得不到幸福的事实归罪于“老天爷”。而事实上,阻挡人们获得成功的不是“老天爷”,而是沉溺在缺点、短处中不能自拔的自卑心理。

其实,认清自己,并且看得起自己是步入成功大门必备的因素。因此,我们不管遭遇怎样的曲折和苦难,都要坚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生活,做一个何时何地都能看得起自己的人。

当然,获取自信心也是有一定“门道”的,它并不是凭空就来到我们身边的。自信心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基于满足感的存在,也就是我们要让自己感到成功,才会心怀自信。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自己的长处,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不行,什么都不敢尝试。如果这样的话,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导致我们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看不起自己。

伟大诗人李白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这句话中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所以,我们不要把自己看低,觉得自己学历不高,能力不强。在任何事情面前,我们都要抱着努力克服的心态,坚定信念,相信只要自己不懈地努力,一切就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换个角度看问题,用积极的暗示拯救命运

“所有的培养方法应该能够引起内在快乐的活动,不是因为能够得到外来奖励而快乐,而是因为它本身有益健康。”被人称为用生命写诗的诗人梁宗岱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北大知名教授,梁先生通过这句话告诉人们:培养一个人的最好方法不是外来奖励,而是引起其内在快乐的活动。

其实,不光是培养人,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对同样一件事,如果我们怀着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那么快乐和幸福就会向我们走近;相反,如果我们抱着消极的心态,那么不幸的厄运可能就会向我们走来。

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及自己周围的事物,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将决定其最终的走向和结果。

非洲问题专家史怀哲博士在一份报告中提到:当地的非洲土人,在孩子出生时,做父亲的会一直喝酒,喝得迷迷糊糊时会随口说出一大堆新生儿的禁忌。比如他说“香蕉”,那么以后“香蕉”就会成为这个孩子的禁忌。

土人们深信,如果这个父亲说的是“香蕉”,那么他的孩子长大后吃了香蕉就会死亡。有一次,土人们烹饪香蕉后,没有洗锅,就继续煮其他的菜。那位“香蕉”是其禁忌的土人也吃了这些菜,后来当他听到这个锅煮过香蕉,马上就脸色发青、抽筋,治疗无效而死。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自我消极暗示的威力有多么大。

一位曾在北大执教的年轻教师这样说过:“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对于心态来说也是一样,在我们心里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事实上,这样积极的自我情绪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安全感。”

事实上,消极自我暗示很容易误导个人的判断,进而使人失去自信心。消极自我暗示使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形成某种心理定势,使人沉浸在幻觉当中不能自拔,或在为人处世中偏听误信,完全凭自己的直觉办事。而积极的暗示则能增强我们的信心,让我们获得安全感,并且战胜眼前的困难。

与消极暗示相对的,自然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自我肯定,是对某种事物的积极的叙述。它能让我们用一些更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我们过去陈旧的、否定性的思维模式。它会让我们立刻转变思路,改成积极的自我暗示:“我会很快恢复健康”“我会遇到最理想的配偶”“没事发生,只是我多想了而已”……

有着日本“经营之神”称谓的稻盛和夫说:“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积极善意的心态,往往会给出积极的暗示,当我们面对困难、痛苦、磨砺时,可以让我们获得积极的力量战胜困难,获得意想不到的突破。

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个人获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公平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拥有一切,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既不是一无所有,相当糟糕,也不是什么都好,万事如意。

因此当我们萎靡不振、面对挑战的时候,多想想自己的优点,不断地给自己肯定的暗示。默默地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没有人能比得上我!”“我是这个领域最好的”等鼓励自己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个好心情,乐观面对挑战,及时地抓住许多人所看不到的机会,进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

几只黑斑羚正在一片宽阔的草地上悠闲自在地走来走去的时候,距离他们不到100米的草丛中有一只成年雄狮正紧紧地盯着他们。而此时的黑斑羚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浑然不知。

雄狮仔细观察了一下,找准了目标,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庞大的身躯卷动蒿草呼呼作响。黑斑羚在弱肉强食的恶劣环境中,练就了敏感的识别能力。待狮子一冲出来,它们已然惊觉,于是迅速四蹄腾空,飞奔起来。

可是,黑斑羚们的速度是比不过狮子的,因此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黑斑羚们竟放慢了速度。它们蹦跳腾越,姿势优雅,还不时地回过头去看看身后追赶的狮子,显得从容淡定。

黑斑羚们的这一表现让狮子大吃一惊,它“倏”地慢下了脚步。然后悻悻地看着黑斑羚,又追了二三十米,最终放弃了这次猎杀。

对于这一惊心动魄的场景,动物学家这样解释:黑斑羚们很清楚自己的实力,它是怎么也跑不过狮子的。因此,它缓下脚步弹跳前行,给狮子造成种强大的心理暗示——我并不怕你,不过是在跟你嬉戏玩耍罢了。当狮子的潜意识里感觉到黑斑羚们的无所畏惧时,所有的攻击野心与自信便瞬间崩溃。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是否也感慨良多呢?身处现代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像故事里面的黑斑羚们,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对手呢?而面对对手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力量和速度,而且也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换句话说,我们是积极的暗示还是消极的暗示,将直接影响事物的发展,直接影响我们的成败。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是人或周围环境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作出一定的心理或行为反应。

不可否认,生活中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些消极情绪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消极暗示。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我的病可能没有办法治了”,“我是不是真的嫁不出去了”,或是“好像要出什么大事”等等,这些都是因为情绪而产生的消极暗示。

这时候,我们必须坚决地拒绝这些消极的自我暗示,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困苦中走出来,才能拯救濒临不幸的命运。

不能自我认知的人,只能迷失在人生道路上

有着“北京大学文化营垒中的健将”之称的鲁迅有言: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这段话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全在于我们自身如何考量。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对自己充分地认知,才会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所谓“经验”。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做到自知是多么不容易;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也许有朋友会说:“我对自己怎么会不认识、不了解呢?还有谁比我更了解自己吗?”

事实上,我们或许可以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了解社会,甚至了解世界,但就是不太了解自己。这也正是“贵”的原因。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不能认识自己的人却大有人在。他们往往迷失在人生旅途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在宋代的杂著《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钱财请客。监察御史的夫人劝他说:你并不擅长文笔,一定是那些同事在拿你寻开心。

这位老兄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以后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再也不肯出钱请客了。

可见,故事中的御史起初显然“不自知”,而后经其夫人告诫,才算把事情搞明白。其实,我们所说的自知,并不是让我们自卑,而是要让我们清醒。否则,成为别人的笑柄事小,毁了自己事大。

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对于别人的好听话都缺乏免疫力。当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起来,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到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和前面提到的那位御史不同,《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邹忌的故事早已妇孺皆知,而其中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们要明白,自己要知道自身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朝着适合于自己的方向去努力。目空一切,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种自视甚高的人往往无法取得进步,很容易失去生命中前进的动力,让自己迷失在本该阳光明媚、道路顺畅的人生大道上。

在我国唐代,著名的马祖禅师有一位得意门生叫邓隐峰。一天,邓隐峰觉得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就准备去挑战德高望重的石头禅师,以探其虚实,看他是否真的像人们所认为的那么高深。

马祖早就知道石头禅师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徒弟自不量力去见他,肯定碰壁,于是对邓隐峰说:“石头路滑,参不得。”

听师父这么说,邓隐峰没有气馁,而是反驳说:“我只管当成逢场作戏,不管他路滑不路滑。”

见徒弟如此执意要去,马祖也就没阻拦,就让他去试试。

邓隐峰见到石头禅师后,先绕着他转了三圈,表示行礼,然后将禅杖一插到地,问石头禅师道:“师父,这是什么呀?”

让他没想到的是,石头禅师并不理会他,而是抬头向天空望着,并且双手向上举,说:“苍天!苍天!苍天!”

邓隐峰有些莫名其妙,他不知道石头禅师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便接着再问,石头禅师又说:“苍天!苍天!苍天!”

邓隐峰还是一头雾水,只好回去请教马祖。马祖说:“这样,你再去一次,如果他再说‘苍天!苍天!苍天’,你就对他‘嗤!嗤!嗤’”。

这下,邓隐峰认为自己十分有把握了。于是,他又兴致高昂地去参石头禅师。见到禅师后,他同样绕石头禅师转三圈,将禅杖插在地上,问道:“师父,这是什么呀?”接着胸有成竹地等着石头禅师回答:“苍天!苍天!苍天!”谁知石头禅师出人意料,回答的竟是“嗤!嗤!嗤”。

石头禅师的话再次让邓隐峰无言以对,遭受打击的邓隐峰自叹不如,他只好又返回去见马祖。马祖说:“我早说石头路滑,参不得。”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邓隐峰在对于自我的认知上有所欠缺,导致他对于石头禅师的言行颇感不解。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能否自知,对其成长、成功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洛克菲勒集团的副总裁雷特恩·塞克顿说:“自作聪明的人总以为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这离无知也就一步之遥了。”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自作聪明是比愚蠢更愚蠢。愚蠢的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谨慎从事;自作聪明的人却会率性而为,弄不好还会坏事,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生而为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时做到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当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时,不必气馁,不必自卑,这其实正是进步的开始。因为有了自知之明,诸葛亮知道自己成不了刘备,就尽心尽力辅佐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代名相;因为有了自知之明,张良在刘邦一统天下之后,明哲保身;因为有了自知之明,曾国藩在打败太平天国之后,选择了隐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会不断地提高自己,才不至于迷失在人生的路上。

伟大圣人孔子问弟子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不能不说,子贡的自知是明智,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

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作出准确的衡量和评估。他们不至于像那些自以为是的人那样高估自己,低估别人。

同类推荐
  •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热门推荐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妙若仙境的唯美古音,美轮美奂,充满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灵力音节,华丽大气,繁华古韵尽在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品·诗词古韵。
  • 剑傲三界

    剑傲三界

    一个命运多舛的少年,拨开迷雾,一步一步走向他至尊强者之路……
  • 生命的原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生命的原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英国诗人库柏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这也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理解,在作者看来,乡村生活是最接近造物主的生活。但作者同样也要庆幸迁徙和离别,因为正是在距离里,心中的童年,心中的乡村才被酝酿演绎成了一幅美丽深情的乡愁画卷。“原香这个词,是受了原风景的启发。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股最初的原香,对于游子,原香是一条路,不管生活在哪里,只要那熟悉的气息飘来,就会带你抵达童年。童年记忆是一味良药,能疗治现实里的伤痛。”“从小父母离异,我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们给予了我尽可能的爱和温暖,可我并不快乐。那段少小时光,有太多太多的缺失,总觉得童年没有尽兴。现在拿起笔来,抒写那段往事,我发现,我又在重新经历童年。吃着家乡的美食,和伙伴们疯得开心,那些往事里的人与事重新复活了。九姐姐的窗前,我闻着苦楝树下的花香。平哥活过来了,有一段美满婚姻。奶奶好好的,站在村口等我回来……”笔名:静水心然。姓名:陈艳萍。出生地:湖北天门。现居地:湖北武汉。自由职业,热爱文学。写了几十万字的作品,却少有文字见诸于报刊。不是不想,是质量不高,不好意思投。出书,更是不敢想,但却是藏在心底的人生追求。很高兴豆瓣读书给我这次机会,挑出这几万字的文字,细细修改投出。
  • 王俊凯爱你1314

    王俊凯爱你1314

    内容有点科幻,读者不要介意,我的QQ:1524310057,欢迎你加入
  • 狐魅吸血鬼

    狐魅吸血鬼

    这年头,连狐狸精界都流行起了穿越,但是,为什么她会以一只胖狐狸的形象,穿越到吸血鬼的国度?COMEON,BABY!人家要吸你精元!嗷呜,等下,是你把精元给我,不是我把血给你哦,你等等,你不要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魔之争

    神魔之争

    斗气世界风云再起,万年前的惊天动地大战中,神已经灰飞烟灭,只留下一把神剑,魔经过万年,蛊惑人心,正在苏醒,神魔大战即将重现,乱世之中,谁主浮沉?
  • 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中医是如何诊病的

    本书介绍了中医诊断的基础知识和中医治疗的宗旨纲要。具体包括:该说中医诊断、健康与疾病的分水岭、中医怎样诊断疾病等内容。
  • 囧小子逆袭记

    囧小子逆袭记

    现代吊丝-贺谢君-[和谐君],外号神兽君!自小立志成为福利院院长的男人,雷同《海贼王》。一次自己作死的给自己找了个女鬼老婆,名字还大大的有名,聂“小”倩。诡异的事和奇遇修仙之旅途,随后不断的出现,从此他走上了每天又囧又壮阳的超人不归逆袭路。三观完全给倾覆了!**[PS--我真不是张小花的马甲,什么,你说牛甲]?
  • 葫芦小金刚:高能葫芦娃

    葫芦小金刚:高能葫芦娃

    葫芦娃分别有着,属于自己的名字:大娃叫小红;二娃叫小橘;三娃叫小黄;四娃叫小绿;五娃叫小蓝;六娃…叫…小…锭;七娃叫什么?不是小紫……注:本书逻辑过于高能;思维过于跳跃;情节过于腹黑;脑洞过于黑洞…请诸位看官做好随时砸板砖的心理准!
  • EXO你待我常年如一日

    EXO你待我常年如一日

    大大真的不会写什么简介|汗颜|QAQ啊~只要记住女主叫柯染就OK啦~只要我还剩一口气,你就必须在我身边——EXO我谁都不想伤害——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