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800000038

第38章 奥登:走出战地的诗人

有的文人,例如燕卜荪,热爱现实的中国,哪怕中国正颓败残破,但是写中国的作品不多。

有的文人访问中国,例如美国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例如英国诗人埃德蒙·布伦顿(Edmund Blunden),一个字没有留下。中国不对他们胃口,没灵感。

有的文人,例如庞德,例如韦利,不断地咏歌心中的中国,他们并不想访问现实中国,以免破坏了他们的中国想象。

有的文人走马观花访问了中国,不一定理解,却留下了文学史必提的重要作品,例如毛姆,例如奥登。

这四类人,都值得一写。但是最值得写的,是第三第四种人。毕竟,文学史是作品,尤其是优秀作品,聚合成的。

奥登来到中国,是1938年初。在上世纪30年代,奥登用他诗歌的锋芒,给英语文学带来新的英雄气概。1932年他的诗集《雄辩者》被欢呼为“《荒原》之后最有价值的英国诗”。

同年,团聚在仅25岁的奥登周围的一群诗人,形成左翼诗人团体,后来文学史称作为“奥登诗派”。

1937年,奥登出版诗集《看吧,陌生人!》,达到他在英国名声的顶峰。国王乔治六世授予奥登诗歌金勋章,当时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正落入官司丑闻,显然英国政府希望奥登在这个多事之秋,成为民族文化的代言人。

奥登本人,却处于寻找新方向的痛苦转折。阶级立场时代已经结束,战争正在来临,帝国利益民族主义,与诗人的良心淆乱不清。1937年奥登奔赴西班牙,想做一个战地救护车司机。西方好几个青年诗人死于战地,奥登似乎想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西班牙共和政府却一定要奥登为他们写鼓动诗,几个星期后,奥登腻烦地离开了西班牙。

1937年末,蓝登书屋与菲伯出版社联合邀请奥登与伊舍伍德,写一本诗,照片,散文合璧的“旅行记”,地点任选。伊舍伍德是奥登的同性恋男友,以《再见,柏林》闻名的小说家。两人立即决定远赴抗战中的中国。1939年,欧洲大战爆发之前,这本《战地行》出版,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名著。

他们二人1938年1月起起碇东行。2月他们到达香港,从香港坐船潜入日军封锁的东江口,从广州北上武汉,在这个临时首都,他们采访了许多人。西方人中,被写得最生动的是斯沫德莱,他们觉得这个美国女子有点幼稚,但不失可爱。宋美龄的魅力给他们留下的印象也不错,会见快结束时,蒋介石正好进来,奥登觉得他“像个乡下医生”。博古“对什么都哈哈笑,胜利也笑,失败也笑”。在武大见到陈源和凌淑华,在八路军办事处见到周恩来,在大群保镖拥簇中见到杜月笙,教育部为他们举行了武汉知识界欢迎酒会。

在武汉他们有幸遇到日军为天皇贺寿举行的大空袭,中国空军第一次大规模迎战。他们发现最佳观战方式,是戴墨镜躺在大空地上。一架日本轰炸机“像划着的火柴一样烧起来”,他们与街上的人力车夫一齐欢呼。警报刚结束,他们就搭小舢板渡过汹涌的长江,到日军的主要目标汉阳兵工厂。那天,日军损失30多架飞机,是抗日空战的第一次大胜利,但是中国平民在轰炸中死亡400多人。

他们急于北上郑州,采访黄河前线。到河南却听说战事在鲁南激烈起来,就匆匆赶到徐州,见到李宗仁。第二天他们雇了人力车向北,到达江苏省津浦线上的利国驿,稍北,铁路与运河相交处的韩庄,一半已落入日军手中,正在巷战。他们坚持要真正进入战壕,指挥官张轸趁前线稍微平静,让他们前行,却遇到炮击。

中国军官指着地平线说:“我们将撤退到该线。”

奥登情不自禁激烈地干预:“你们绝对不能退却!”

中国人只是莞尔而笑。

奥登他们只是后来才知道这是整个台儿庄大战的一部分。原先与他们在西班牙见到过的荷兰导演伊文思一行,这次深入更远,拍了一部好电影。

奥伊二人到西安,回武汉,然后东行南昌,到达金华,采访了敌后,然后从温州搭一艘假冒意大利的挪威船,北上到达上海租界孤岛。在那里,邵洵美为他们翻译了游击队的战歌,在中国长期从事工业合作社运动的新西兰人路易·艾黎与他们长谈。伊舍伍德的记述,结束于艾黎一句意味深长却是相当模棱的话,“我们将从新开始,从1927年。”

奥登与伊舍伍德的战地之行,对抗战中的中国各界,鼓舞甚多,虽然奥登最不喜欢的是“作宣传工作”,这二位使者同情所在,却并无掩饰。作为战争记者,尽职而且勇敢。

但是他们留下的最长久影响,看来是在中国诗人之中。奥登过后,余风长存。在大部分松散自由的抗战诗歌中,出现了一些形式略为严谨,内容比较深沉的作品,例如卞之琳的《慰劳信集》(伊舍伍德在后来的回忆中,几次提到卞之琳)。王佐良在80年代回忆说,“好几个中国青年诗人,呼吸着同样的诗歌革新空气,对奥登的作品十分倾心。”

奥登是一个从不肯为某种政治目的而放弃自己诗路的诗人。《战地行》中的大部分诗,复杂晦涩如故。很少激动,从不感伤,没有明显的对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赞美。可以说,他在战争中更看到人类的悲剧“暴力就像传染病一样成功”。抒情也只见于个别词句,例如十四行诗集的结句:“我们必须生活在自由中,山民就是住在山里。”

十四行诗组第十八首,直接写徐州战事,却是哀悼一个士兵之死,“被他的将军和虱子抛弃”。在武汉宴会上,田汉即席赋五绝一首,奥登只好站起来读这首诗。第二天《大公报》刊登的译文,却把这行改成“富人和穷人联合起来一同战斗”,成了战时文艺界的一桩笑闻。1978年我考研究生,复试时卞之琳先生堂考翻译此诗,可见那一代诗人对奥登的欣赏。实际上,奥登的某些作品,点出了战争时期如何写诗的一条新路子。

中国之行,前后四个月,加上船程,共半年多。此行成为奥登一生的转折点。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一些最佳作,访问中国之后,两个结果很明显。一是奥登从此对英国人的帝国情结更加不能忍受。回英后不久,他就移居美国,彻底离开他享盛名的祖国。燕卜荪1939年途经纽约见到他,奥登对他说他移居到陌生人中,是因为“不愿意做丘吉尔的桂冠诗人”。很多人指责奥登在大战前夕“抛弃祖国”,奥登却在这场战争中,看到他不愿服务的帝国利益。

另一个更重要的发展,是他的宗教信仰进一步加强。从《战地行》的记载,可以看到,他对在华传教士很注意,看到他们在最困难条件下,在日军占领施暴时,从容应付,按信仰行事,至为感动。这使他对先前之作,颇为不安。参与西班牙和中国的战事,他明白在战争中,人很容易激动。避居纽约,他至少脱离了30年代作为左翼诗人形成的是非圈子。

奥登在美国,依然是诗坛领袖,但是他诗风由绚烂走向隽淡,从焦灼走向平静。《战地行》最后的诗句,背景是在上海,远远听见游击战的轰鸣,他却似乎在对冥冥中的上帝诉说:“哦,请教会我如何成长,走出疯狂。”

同类推荐
  • 书边芦苇(《花园丛书》)

    书边芦苇(《花园丛书》)

    书边芦苇(《花园丛书》)收录了多篇散文。其中有《关于姚茫父》《祝诗与答诗》等。
  • 假面具中的爱情

    假面具中的爱情

    本书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收集了陈瑜清一生所翻译的外国文学及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译作后面部分是他所撰写的回忆录、纪念和记事文,大多数发表在各类期刊上,也有以书信的形式对早年往事和亲友的回忆,这部分作品按照发表的时间进行编排,同时把作者父亲在50年代所写的《自传》整理编入其中。
  • 缀学集

    缀学集

    本论文集是多年文本研读和教学心得的集结。第一辑和第二辑是吴组缃和林纾两个专题研究。第三辑通过对鲁迅、莫言、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余华等多位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或比较研究,阐发个人的解读意见第四辑则从教学层面,对朱自清、余秋雨等作家作品,结合文学批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附录自己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的见解。
  • 恰同学芳华

    恰同学芳华

    本书是一本散文集,分为回忆篇、心灵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2003年的鲁院、摇曳在风中的铜铃、鲁院——我一生的梦、生日、鲁院日记选、鲁二期的“第一课”、我的两个同学师傅、非常爱情等。
  • 石榴花开的季节

    石榴花开的季节

    本书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分为“悠悠乡情”“浓浓亲情”“漫漫闲情”“缕缕心情”“泛泛友情”“幽幽性情”共六辑。
热门推荐
  • 陈平修仙传

    陈平修仙传

    陈平,一个武林高手,做过马贼,当过独行大盗。一个偶然的机遇让他初识修仙,由此决定追寻长生大道。一个神秘的蒲团会给他怎样的机缘?一个人到中年才开始追寻仙路的男子,又会有怎样的经历与遭遇?一切尽在陈平修仙传…….
  • 大明第一会所

    大明第一会所

    起点A级签约作品,作者:郁天使老嫖客丁郁回到大明正德年间,附身成了妓院老板家的公子林政,借助前世经验他把妓院生意摘的红红火火,最终竟发展成大明第一会所。生意成功的同时,林政借助各方力量,冲进大明政治圈,成功平乱,扫平蒙古,打败日本,发展科技,为大明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与数位各邦女子发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本书语言简练,文笔流畅,思路奇特,与众不同,盼各位书友快快光临指导。
  • 无限爱情

    无限爱情

    这个世界每天上演着无数场喜剧、悲剧,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引人大笑,而有的则是不值一提。其中最为极端的要数爱情了。明明知道是飞蛾扑火,却还有无数人蜂拥而至。爱情能伤透人心却也能抚慰人心。人分三六九等,爱有大情小爱。要么趁还爱着,就结婚吧。如果不确定,那么就不要轻易说出口:爱。否则伤人伤己。<钢铁是眼泪变成的,哭泣是爱情的潜规则。><泪,只能在转身之后说抱歉。>
  • 空间之心

    空间之心

    天地之间,有无穷位面、无穷空间。在这无限广阔神奇的世界中,有无数妖精魔兽,智慧种族。万载之下,英雄王者,不甘消逝!在岁月中挣扎求存!其中,又有传奇强者行走万千位面,以求点燃神火,得以长生!所追求者,不外永恒!王凡,一个意外重生的越狱犯,却拥有一件神秘的法器——空间之心!空间之心——便是永恒!!!
  • 从公主变女王的足迹

    从公主变女王的足迹

    辛酸的爱情旅途,她经历了快乐、幸福、甜蜜但也经历了心痛、仇恨、背叛、不被信任的事情。但她还是毅然的选择放下,还是选择牺牲。可是他们却没有给她那份信任、那份支持,而是厌恶甚至讨厌。而她们也放弃了她们的友谊,只有她们和他在鼓励她、支持她、维护她。
  • 糊涂读史

    糊涂读史

    作者有意识地将研究重心聚焦于明清两代的人和事。“一个朝代的偏执”是作者对明朝皇帝的性格和明朝士大夫的性情的概括,而清朝的荒唐外交活动与愚昧的“大唐中士”意识,则反映出这个老大帝国的傲慢的盛世情绪和盲目自大的自我想象。
  • 穿越之从声优做起

    穿越之从声优做起

    国家级配音演员,穿越到日本.从声优做起,一步步成为国际巨星的故事.
  • 边缘化文学风景

    边缘化文学风景

    周娜的《边缘化文学风景》则用全新的视角扫描新世纪文学热点,审视了隐藏“热点”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审美等复杂问题,既客观地勾勒出边缘化文学的发展轨迹,叙述客观,言简意赅,又冷静地分析了它的历史动因和现实走向,评析精当而准确。既还原了文学现场,又不乏理性反思,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幅精彩有益的新世纪文学地图。
  • 我的身体有点奇怪

    我的身体有点奇怪

    念琦是一个生产线员工,活了二十几年即将奔三的时候,突然察觉到了自己细节上的特殊之处,譬如:为什么同是黑白两班颠倒十余年来她的容貌没有产生丝毫的变化,一如曾经的十八岁,而和自己同工龄的人看上去都如同四五十岁老叟。为什么自己明明倒霉的被恶人杀了,结果心脏自己愈合还活了下来?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念琦似乎觉得自己……隐隐成了一个怪物?!于是拥有初中文凭低文化水平的剩女怪物开始了自己不一样的路程。
  • 致青春:油桐花开

    致青春:油桐花开

    她4岁认识他,14岁喜欢他,现在她24岁,依旧不忘那一年的油桐花;他六岁认识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她,每一年油桐花开都会格外想她,不懂爱的年纪,却相互爱着;相互爱着,却相互错过着;你是一场五月雪,下满了我整个懵懂的青春,虽然从不属于彼此,但匆匆的青春里,你来过就好;繁华的世界里,彼此念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