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1800000046

第46章 杰弗斯:逍遥游的悲观主义之鹰

1914年夏天,27岁的罗宾生·杰弗斯带着他的新娘乌娜·库斯塔准备去英国。杰弗斯18岁时,与乌娜陷入热恋,但乌娜是有夫之妇。十年苦苦追求和等待,这对恋人终于如愿以偿,应当是享受青春幸福的大好时光。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一切都变了。“马车转过头,转上了蒙特利山峰”,杰弗斯后来写道:“我们透过松林,透过海雾,看到了卡美尔海湾,很明显,我们不自觉来到了我们不可避免要到达的地方。”

20世纪初,加利福尼亚是远离美国文化中心的地方,而卡美尔海湾更是一个峰峦峭拔、岩礁森立的荒莽之地,只有“无数世纪的暴风雨在礁石上留下签名”。这对夫妇在这里找到了他们一生定居之家,而杰弗斯的诗歌也在这里找到他的风格,甚至杰弗斯的哲学也在这里找到了背景。在他们的住房旁边,杰弗斯亲手用石头建造了他的书屋“鹰塔”,并在这里写出了他那些独辟蹊径迥然不群的诗。

他不是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的。1912年他自资付印的诗集《壶与苹果》(Flagons and Apples)无人问津。即使在西海岸定居后,他的第二本诗集《加利福尼亚人》(Californians)归于同一命运。那几年正是美国“新诗运动”敲起开场锣鼓之时,诗坛上空新星群灿烂地爆发。不奇怪,杰弗斯缺乏个性的早期作品得不到一席之地。三十而未立,他感到苦恼。但在鹰塔里,面对太平洋海岸壮丽瑰奇可畏的景色,他埋头苦练十年。1924年长诗《塔马尔》(Tamar)以极少印数问世,终于将独树一帜的杰弗斯风格展现在人们眼前。次年,这首长诗加上一些短诗正式出版。《塔马尔及其他》几乎一夜之间轰动整个美国诗坛。此后,杰弗斯几乎每年要出一本长诗与短诗的合集。1938年厚达620页的《自选集》(Selected Poems)出版,达到他诗名的最高峰,他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翻开他的诗集,加利福尼亚海岸气象万千的瑰美景色在他的诗中得到一种气势沧沛的表现。我们能读到这样如幻梦一样炫目的诗句:

五颗行星,一弯新月,

像金色的梯级从大海橘红的天际

高高升起,攀进暗蓝色的天穹。

也能读到这样健劲的描绘:

宏伟的天山在洛博斯角上空堆积,

幻成晚霞,

在今夜风暴的墙上绘出燃烧的图景。

在他的笔下,太平洋的巨涛捶击花岗岩的鼓;而夜里,金色的月光裹卷着星星漏过云缝;当西天点燃了火炬,退潮就从岩礁上滑下去,使它露出水淋淋的肩膀;而海豹在嗥叫时,海鸥的翅膀在空中编织着“神圣的多余的美”。

如此壮美的诗句,现代美国诗人没一个人能写出。

但是念下去,念下去,这些美景往往只是一首诗的开场。杰弗斯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之所以不可不论,更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用最阴暗的诗句诅咒现代文明的诗人。

我们可以看《大拖网》(The PurseSeine)一诗。这首诗上半部分描写加利福尼亚渔民与大海搏斗的情景。杰弗斯写到鱼的尾巴像彗星那样有黄光闪闪的火焰,写到海狮在黑暗中叹息,而夜的高墙笔直地升起顶住星星……然后下半部分笔头一转:

我们开动了机器,把一切锁进相互

牵制之中,我们建起大城市;

现在无处可逃遁。

不必惊奇,我们当然明白文明总要

朽败,而生命尽头是死亡。

因此,自然景色的描写只是一个背景或一种比喻,说明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自我毁灭。杰弗斯对社会的憎恨,与他对自然的爱一样强烈。让我们读他最悲观的宣判:科学是反自然的,因而也是反人性的,忘乎所以的人类终将以悲剧下场。

在1912年前他最早写的诗中我们见不到这种情绪,避世十年后他看到的却是:

城市将沦毁,人类少了,而鹰将越来越多,

河流从源到头都那么清纯。

这就是他站在加利福尼亚美丽的海岸上给人类文明做的预言,因为他相信“文明不过是一种短暂的疾病”。

这马上让我们想起《老子》中对文明的诅咒。的确,杰弗斯对道家著作爱不释手,已有研究者注意到这课题。在杰弗斯手中,道家与尼采哲学有一以贯之的精神契合。

文明的崩溃将是“缓慢的,悲剧性的,肮脏的”,但只不过是世界总历史中的一个插曲。改造是无益的,斗争只造成更大的灾难,唯一的办法是回到尼采式的个人主义。“让每个人尽可能方便地离开它……别去理睬这文明,而尽其所能锻炼自己的本能和自制力……”不仅是回到道家无为而治,任万物以自然。杰弗斯是第一个把尼采与道家哲学组成一个完整世界观的诗人。

大自然在他的诗中不仅是人类肮脏而悲惨的命运的对比性背景,也是个人躲开文明逋逃的渊薮。现代文明最缺乏的东西:生存力,充斥在自然界之中,而其代表物则是两件东西:鹰和岩石。鹰是迅疾勇猛无畏的动力性象征——在诗剧《超越悲剧的高塔》中他称自己为鹰:

我拉断了罗网,

飞翔,像个重返自由的鹰

而岩石则是坚韧、持久和永恒的象征:

……人类将被一笔勾销,欢乐的大地

死亡,壮丽的太阳

瞎了眼死去,透心发黑:

但石头已屹立千年……

——《致采石工》

一只鹰栖落在危岩顶上,是“未来的标志”。杰弗斯直言不讳,他的目的就是“提出一种哲学态度,可称为非人本主义(inhumanism),就是把着重点,把意义,从人转到非人”——摆脱人性,排除社会,溶化于自然,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生命存在下去的意义甚至可能性。在“非人类中心”世界观上,杰弗斯预示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征。

这种观点,杰弗斯并非始作俑者。自作为工业革命之反动的浪漫主义运动开始后,无数诗人都以返回自然为拯救堕落的人世之唯一的办法。与杰弗斯同时代的一位美国批评家说过:“诗人是文明社会中的半野蛮人,他行走方法有如螃蟹,是倒行的。”不过像杰弗斯这种反人本主义的自然崇拜,而且用如此惊世骇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当时很难找到第二个例子。

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杰弗斯这种哲学是怎么形成的呢?仅仅是加利福尼亚海岸苍凉的景色和孤寂生活所致吗?他不是和他钟情的乌娜自己挑选这生活方式的吗?是出于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憎恨吗?他不是在大学时代攻读过医学、林学等多种现代科学吗?

应当说,这是一次大战后美国思潮的极端表现。在保卫文明和爱国主义名义下进行的这场血腥的战争,最后暴露出可耻的掠夺性本质。对现代社会之失望,成为美国整整一代作家创作的主题。

虽然20年代美国出现了暂时性经济繁荣,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为这几年赢得了“爵士时代”(The Jazz Age)的称号,但杰弗斯的诗和迷惘的一代其他作品一样,向人们指点出,大战所暴露的现代社会朽败的趋势并未消除。从这点来看,杰弗斯这一阶段的悲观主义是有一定意义的。

看到美国在庸俗的模子里成型,黏厚

地凝结成帝国,

抗议只是溶液中一个气泡,冒破了,

叹一声,大团物质变硬。

这就是他的名诗《闪耀吧,正在毁灭的共和国》的开场,他看出繁荣得光彩耀眼的帝国只不过是“瞬息即逝的光华”。

时代往前,他只能相应地步步后退。30年代末,局势发展到一个危险的转折点,法西斯主义征服世界的企图日益明显,美国在东西两边都面临法西斯主义的威胁。一向不问政治的杰弗斯也哀叹他的诗“像钉在硬纸板上的蝴蝶一样,被当代历史的疯狂钉上日历”。但是他的诗政治内容是孤立主义——不参战主义。1940年他的诗集《向太阳发怒》(Be Angry at the Sun)收集了那几年之内他在迅速发展的局势面前无可奈何的呻吟:

他们在化旧恨为新仇;他们说的都只

是回声的回声。

当心别站到哪一边去,仅仅旁观吧……

——《灵魂的荒漠》

美国应当“像山在风中一样不为所动,无论是罪恶还是罪恶之惩罚,都别参加”。在当时,孤立主义不得民心,使他正在峰巅上的诗名从此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没有正义,没有真理。正义导致毁灭,而恐怖是真理的报酬——怀着这样的虚无思想,即使杰弗斯笔下那伟大的万能的大自然也不得不充满了失望的呼喊,可能存在的唯一救星就只剩下死亡和忘却。于是他赞美“死者的思想”,因为只有他们才“摆脱了软弱”。

带着这样一团漆黑而且四处碰壁找不到出路的悲观主义,他孤寂地度过他的余年。

而到60年代初,他逝世时,卡美尔海岸已成了游人如织的繁华世界。

杰弗斯诗歌的艺术光彩,在当时吸引了许多读者,在今天读来仍凛然有生气。这种矛盾并不是文学史上罕见的现象。在阴暗的虚无主义背景上,他赞美大自然的诗句气势雄放,笔锋四射,展现着速度和色彩,震颤着令人惊怖的美。

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许多作品采用惠特曼式的长行自由诗,这种仿佛是散文分行的无韵的长行,有一种波浪似的稳定的起伏。

一般的文学史著作把杰弗斯归于现代派,但我们仔细读他的诗,发现他与当时的先锋诗人颇有些不同之处。他的诗歌语言明白易晓,意象晴朗清晰。竭力想逃开他称之为“卑微、狂乱、抽象、不真实、离奇”的时风,他坚持走相反的路子:“开拓实质和感觉,开拓物质和心理的现实。”

诗歌的神秘之火被具体地感觉并且理解。现代美国文学史著作一般都认为杰弗斯是个现代派诗人,这恐怕主要着眼于他那种反社会态度。

当代美国的“反资本诗人”,视杰弗斯二三十年代的作品为先驱,他们不一定欣赏杰弗斯的尼采色彩,但无一例外接受了他的“道家式对文明的鄙视”。杰弗斯这种对现代性的批判,常常被认为“深度生态主义”的先驱。

他的诗在现代美国诗歌中是开辟了独特境界的。正如采石工在大自然中凿取原料:

诗人也同样

睥睨一切,建起他的纪念碑。

他建起一块像海涛拍击的礁石一般冷漠无情而又奇峭瑰丽的纪念碑,虽然他认为,当整个人类文明瓦解为一堆垃圾时,诗只能像废墟中的玻璃碎片那样一闪。

同类推荐
  • 在海外,我们不是传说

    在海外,我们不是传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利用自身多年开拓海外市场,涌现出大量海外群英的优势,以宣传海外群英为抓手,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为了让中地集团这些长年在海外战天斗地的功臣的事迹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进而推动活动,促进工作,中地集团采集了“中地海外英雄谱系列”,收录了在海外的37位中地英雄的先进事迹,17载海外开拓,铸就对祖国、对事业无限忠诚的加纳经理部总经理丰年、亲历打通亚欧大陆桥关口,疏通现代丝绸之路历史一刻的哈萨克经理部总经理黄涛等在列。本书作家陈宏光,深入海外工地,大漠荒野,专访英雄,撰写的报告文学。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 《山海经》与仰韶文化

    《山海经》与仰韶文化

    本书书的出版很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在写作方法上,将考古与历史紧密结合,为目前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文明,开启了一条新的途径或拓展了新的领域。以《山海经》所记炎黄时代的史事,与仰韶文化整合,有“史”有“物”,“物”、“史”相印证,正反映了炎黄时代的文化。它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同类著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比较可信的素有原始史料丰富之称的《山海经》作铺垫,从而使我们对炎黄文化的看法并不感到那么空泛,不像在雾里看花。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1845年3月,梭罗来到瓦尔登湖,动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宽、十五英尺长的小木屋;7月4日,也就是美国的独立纪念日,终于如愿以偿地开始了那段在后世成为传奇的独居生活。两年后,他带着在湖边生活时完成的书稿,永远地离开了那座亲手所建的木屋。之后七年间七易其稿,直到1854年8月9日才正式出版。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巨细靡遗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生花妙笔之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热门推荐
  • 迷糊皇后

    迷糊皇后

    这年头,看了那么多穿越文,穿越早已见怪不怪了。不过全家人都穿越了,这就实在有点离谱了。全家人穿越后还是全家人,就更加让人无语了。穿越后,她老爸,不,现在该改叫爹了,是当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老哥,是将军,掌握国家大半兵权;她老弟,是吏部尚书;她老妹,是刑部尚书,朝中的唯一女官;他们家,权倾朝野,与太后娘家的贾家家族相互抗衡。在别人看来,他们一家子都奇奇怪怪,偏皇帝对他们信任无比。而她,更是成了皇后,后宫虽有三千佳丽但皇帝却独宠她一人,除了那个讨人厌的太后整日爱找她麻烦,生活何等惬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赛尔号之黑暗大于光明

    赛尔号之黑暗大于光明

    公元2115年,宇宙海盗发明了一种新的机器,让战神联盟陷入困境,危急时刻,小米穿越来到地球,消灭了迪恩,拯救了他们,地球暂时和平,但是,这一切被更强大的黑暗势力看在眼里,赛尔先锋小队能否再一次和平宇宙呢?
  • 西游之圣光国度

    西游之圣光国度

    一个地球青年穿越了,来到一个不一样的西游世界!在这里势力林立,魔修、佛修、道修、鬼修、妖修、你妹的原来不是我想的那么回事……
  • 屌丝的命运

    屌丝的命运

    在某个城市边缘的一座原始森林中正在进行一场如修罗一般的训练,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一把剑,身上全是血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起来、快点给我站起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大声说道,一听到这个苍老的声音,李逸就会慢慢的站了起来然后继续今天的训练,李逸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训练,拼命的训练。而每次的训练都会把自己的身体弄得遍体鳞伤,可李逸一点也不在乎,他知道这样对自己修炼的功法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为了不让自己家的老头子失望,这样天天没命的训练,足足持续了十年,十年里云逸封成为了一位绝世高手,当然也和老爷子的关系好的没话说呀,十年后却又要回到自己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 谜樱

    谜樱

    从高楼上跃下的身影,明明已经消逝……不断失踪的同学,她们去了哪儿……一模一样的容貌,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当人类和机器人竞争,我们要怎样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嘘,听,樱花树下那个女孩的歌声她,是不是人类呢?
  • 胭脂木

    胭脂木

    他护着身后的女人,冷眼看着被他推下楼梯的她,跌断腿,直到离婚他再也没有出现。从此她的复仇开始了……生下她儿子的女人,逝去的小小生命,被摧毁的事业,这些都是她送他的礼物,最后的一击是五份被收藏已久的亲子鉴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梅竹马:超级小冤家

    青梅竹马:超级小冤家

    俗话说“青梅竹马”,也就是像方陌言和叶语媛那样,小时候玩的多好,长大后又在一起了。就在一个炎热的夏季,他和她偏偏就遇见了,从此,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彼此。但因为一个困难的情景,他不得不离开她,从此,他的生活里没有她,而她的生活也没有了他……不过还好,也就在那个似曾相识的炎热的季节,我与你,再度相遇。
  • 神界齿轮

    神界齿轮

    小说原名《少司命传奇之紫衣梦》,现改名《神界齿轮》,特别篇《红水殇》穿越时空,冥冥之中命中注定她就是那个人。残酷的世界,你想象不出身处其中是悲哀还是绝望。前世今生,轮回三世,只为爱,只为恨,只为一个理由而活着。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永远都纠缠着你的唯一一个理由。痛吗,这也能算得上是痛?残忍吗,这也能算得上是残忍?绝望吗,这也能算得上是绝望?利益的牺牲品,是了,当你自以为是地认为你利用了别人,你就没有想过,没有今天的地位,其实你什么都不是。感情吗?在这个世界中,没有什么能够留得住。一切的一切,在这场喧嚣中,最终会尘埃落地,随着你的生命永远消失。。。。。。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电磁炉石传说

    电磁炉石传说

    主角韩凝是一位科研人员,但行事我行我素,惹怒研究所高层,被踢出研究所。但他带走了有关最新电磁应用的所有资料,后回家做饭时炸锅,玄武应声出现,将他带去了亚玄大陆,他会遭遇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