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3800000018

第18章 李梦阳与《空同集》(2)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考试来临了。这时的李梦阳学识更加广博,他满怀自信地又一次告别家乡父老来到长安。当他刚刚出现在考场里的时候,那些纨绔子弟又不怀好意地上前嘲弄他:“北山狼怎么又敢来应试?”这次李梦阳没有生气,他机智地想了想,然后委婉含蓄地说道:“虎走青山在,山在虎还来,岂有不来之理?”纨绔子弟听后面露惭色、无言以对,只得悄悄溜走了。考试开始了,李梦阳胸有成竹,临阵不惧,才思泉涌,奋笔疾书,一篇文才俊秀、论语精辟的好文章不一会儿就做完了。他满以为这次可以扬眉吐气了,谁知,学台大人不学无术,有眼无珠,只知徇私舞弊,哪里看得出梦阳的才学。非但榜上无名,考官还竟然在李梦阳的考卷上胡乱批道:“四等大秀才李梦阳。”以此来挖苦他。梦阳万万没有想到考官会这样做,又一次愤愤而去。

两次应试,并没有使李梦阳灰心气馁,相反,学习更加刻苦了。

弘治五年,李梦阳再次告别家乡,前往长安应试。这一次,为了回击学台大人的嘲弄,他在一只大灯笼上用红笔书写“四等大秀才李梦阳”8个大字。学台见他提着这样的灯笼招摇过市,不禁大吃一惊,又羞又怒,却又拿他没办法。

考试开始了,这次考试是即景赋诗。学台和那些貌似胸有韬略的考生瞧不起李梦阳,想让梦阳当众出丑,在一旁密谋捉弄办法。

李梦阳并不把这些放在心上,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一边往高楼上走,一边赋诗道:“一步一步登高楼。”学台和那些纨绔子弟一听起句如此平淡,都蔑视地笑了。梦阳并不在意,又往上走了一步说:“手扶栏杆望北斗。”学台及其他考生听后不语了,心里暗想这句还有点诗意。梦阳说完继续上楼,随即又顺口成章:“不是青山遮眼目,望尽天下十八州。”学台和那些考生听后瞠目结舌,心里不由得暗暗夸奖:“高才!高才!”从此再也不敢轻视这位年仅19岁的小梦阳了。这一年梦阳考中解元,即第一名举人。第二年,又连中进士,更使人刮目相看。

——选自《庆城史话》

(刘文戈主编)

附录二

为诗人辩护

——李梦阳,一个文学史的公案

李建荣

一想到李梦阳我就想到锡德尼的痛苦,锡德尼是这样言说诗人痛苦、肯定诗人价值的:“我不知道由于什么不幸,在这些并未老迈,并不闲散的岁月里,竟因失足陷入了诗人的称号,而被激动地有所陈说,来为我那不是有意挑选的行业有所辩护。首先,事实上,对于一切以学问为业,而诋毁诗人的人,这一点是可以合理地提出的,就是他们的努力于污蔑于诗的是近于忘恩负义了。诗人是人类最初的保姆,只有诗人不为这种服从所束缚,为自己的创新气魄所鼓舞,给人以崭新的形象。”李梦阳遭受了诗人的痛苦,但其作为诗人的价值,却未被明确肯定,他是一个被误解的诗人,他作为诗人的价值非辩说不能明确!

公元1529年,即470年前,明嘉靖八年九月,李梦阳梦见迎龙亭旌幢至,小鬼执手板,要梦阳写一个肯不肯的“肯”字,这是死神要梦阳答应他的请求了。李梦阳梦见太阳,红彤彤的太阳,在海中坠没了!梦阳诞生前,他的母亲就梦见过太阳的坠落,生下了梦阳。

梦阳写下了一个“肯”字,不论对肯死而去的梦阳你是如何评价,梦阳以太阳,一生以太阳作为自己的图腾,向而往之!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他的辉煌,明代文坛的一颗太阳坠落了!那是公元1529年。

“小儿弄人古有此,君子知命今何忧?”谁知梦阳知生前之命,却未料死后之命。在病榻之上,梦阳执笔写下绝命词:“生无敢私,死无敢欺。质虽凡近,高遐是期。或谓弗然,请试察之。刚而寡谋,自信靡疑。众虽见恶,君子是之。既不见是,天岂无知。老而觉悟,途穷数奇。赉志长毕,命也何为。空同八篇,潦草缀词。”

梦阳书毕而逝。其一生,如明人袁帙所概括的:“李公材最高,其人负奇气,傲一世,以是得奇祸,坎坷终其身,世咸疾之如仇。嗟呼,斯人也,岂世俗所能容哉!”世俗之不能容李梦阳,岂只当世?

尽管《四库空同集外篇》还算“平心而论”,较为客观,可清人钱谦益的话却几成定论。《四库》说梦阳面对台阁雍容,直指阵阵相因,千篇一律,而“振起痿痹,使天下复知有古书,不可谓之无功。平心而论,其诗才力富捷,实足以笼罩一时。”但钱谦益几近蒙羞梦阳,他咬牙切齿地认为李梦阳“卒模拟剽贼于声句字之间”,“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李梦阳果真是中国诗坛上一个剽窃之贼吗?他的诗歌真的“毫不能吐其心之所有”吗?对此,清人沈德潜质问道:“本当雄视一代,邈焉寡俦,而钱之诋其模拟剽贼等于婴儿之学语,至谓读书种子从此断绝,吾不知其为何心也?”沈德潜认为梦阳七言“雄浑悲壮纵横变化”,七言近体“开合动荡,不拘古方”,这确是认真读过梦阳作品,并将之放在文学史的长河中比照而得出的中肯之论。

但是,这中肯之论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偏见延至当代却成了绝对一面之词。由于使用广泛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编的《中国文学史》几未提起李梦阳,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以贬斥的态度批评李梦阳的,一般读物也就顺而因之,于是李梦阳在一代一代中文系学子眼中也就成剽窃固执迂腐之徒了。

另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典文学三百题》中亦说:“七子以秦汉之文为创作的规范,如学字临帖般,要求一字一句模拟,不可逾越半步,以为非如此不可得其神髓。”人们言说明代文学言必称七子,而“前七子”领袖李梦阳是谁也绕不开的,他死之后,差不多是独自承担了模拟“剽贼”这一千古罪名,死口无辩。果真如此吗?梦阳的作品果真毫无创新,是学字临帖般的、没有逾越半步的东西吗?

历来评李梦阳,责其“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主张,绝对的多,客观赏析其具体作品的太少,这就使未读其作品的读者信其当然。

历来评说李梦阳的学者介绍其主张也是述其一点,不计其余,有失全面。大家似乎只习惯于引其一、二主张,而不屑结合这一人物的生平事迹。这是不公正的,知人论诗,两相结合,才能还一位诗人的真面目。那么李梦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李梦阳,甘肃庆阳人,古代中国官场和诗坛一条面对权贵刚直不阿的硬汉子。梦阳生于明宪宗八年,即公元1473年。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进士。梦阳身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当过户部主事等小官。正德六年诏为江西提学副使,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应诏上书,极言时政得失,斥责寿宁候张鹤龄“罔利贼民”罪状,后又参与反对宦官刘瑾活动,几度下狱。著有《空同集》,死后朋友又为之出《空同子集》。其诗赋见于《空同集》。

梦阳斗寿宁侯张鹤龄的经过是这样的。弘治十八年,即公元1505年明孝宗皇帝下诏说自己力图新政,乐闻谏言,要大小官员将事关军民利病切于治体可行的意见,悉心开具,明白来说。梦阳以为这是皇帝礼贤下士广开言路的真诏,撰《上孝宗皇帝书稿秘录》,他不听朋友“疏人必重祸”的劝告呈上,结果被下诏逮入锦衣卫狱中。原因是此疏被皇帝的小舅子寿宁侯张鹤龄截留不报,张怙宠骄纵,势焰赫赫,人人尊而避之,岂是好惹?他给李梦阳捏造了十条罪状,说梦阳奏疏中的“张氏”是斥詈母后的,逼得孝宗皇帝不得不将梦阳下狱。

多亏孝宗皇帝还动了点恻隐之心!《明史纪事?弘治君臣》载:孝宗皇帝与刘大夏语:“比法司奏上,朕试问左右作何批示,一人曰:‘此人狂妄,宜杖释之!’朕揣知此辈欲重责梦阳致死以快宫中之愤,所以即释复职,更不令法司拟罪也。”梦阳被停俸三月,赦免出狱。

路遇张鹤龄,冤家路窄,李梦阳大声斥骂他颠倒黑白,夺民庄田,丧尽天良,挥臂抡起打马的铁锤,叭嚓,击落了他的两颗牙齿!梦阳愤然一举,朝野人心大快,欢呼雀跃!其耿介刚直,忧国忧民,拨冤伸枉,植善锄强,仗义执言之人格形象巍然树立。可这也为梦阳一生的艰辛埋下了深深的种子,“妒者目为生事,异者倡为尚气,仇者指为奸邪,私者诬为善讦,排者劾为不谨。”(李梦阳《奉庵相公书》),水深火热,世态炎凉,只有梦阳自己体验和承受了!

虽然“臣本草野土”,即使“天运不易测”,“直湍寡回波”,“劲木长弱枝”,梦阳也是不准备丝毫改更自己一腔浩然正气的:“修途方浩浩,驾言赴前期”,在赦出之后的《述愤》诗中,他预言这只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开始。

李梦阳的痛苦一是父逝弟夭亡,亲友不断罹难,而自己无力回天,三十三岁时念往事,忆死生骨肉,怆然动怀曰“丈夫生不得居人下,低头见面何为者?薄禄不救诸生饥,壮志羞称万间厦……”

痛苦之二是一腔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热情总为人误,曲解,遭受打击报复。“独善不救苍生哭”,“即如草堂何处无,禄食匋窃胡为乎?乃知我公真丈夫!呜呼,乃知我公真丈夫!”弹劾奸党,被刘瑾系入大狱。江西提前副使任上,被同僚排挤,诬陷,又投狱中,虽经何景明等友申解救出,却从此被弃于野,不复为官。

我注意到梦阳于任上曾寻得晋陶渊明墓冢和故居,并予以息心关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退而田舍隐居,李梦阳是在任上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显其人格硬朗卓然。免职前入狱的直接原因竟是因为步见迟到而得罪了勘官大理燕忠。燕对求情的学生说“夫我此来,谓李某必震惕不惶安心,悔惧改也,今渠来见我,独迟到而仪度徐徐。夫人之畏天者以雷霆也,雷霆临于其上而渠犹徐徐……”此人内心之狭隘卑污自供也!

何景明对梦阳招祸之原因说得一针见血,“实多口则兼廉节被黑出”!以口惹祸,话说得多了!“廉节者被众口之所黑出也”!一句话,就是因为梦阳“饬身好修,名投义,见善必取,见恶必击,不附炎门,不趋利径”,所以人家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报复他了。不是吗?你“禁诸生迎谒上司,且令勿跪”,那我们就说你的学生就是你的同党,你聚众啸闹,结党营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看头白尽,莫吝酒重沽”,诗人把自己后半生的命运已看透了,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年过半百,寓居家中,还会被人罗织罪名,因多年前为人写的一个《阳春书院记》而又逮入狱中!“北斗不将天地转,春风即使万方回?”

梦阳深知自己时运不济,屡遭噩运的根本原因在于“天”吗?大学士杨延各、尚书林俊力救李梦阳,林俊也是一语中的:“夫李献吉有何罪,不过人妒其文名耳,……”对于李梦阳的功过是非,明人袁帙在其《李空同先生传》中直击“世有不知先生辄开口雌黄者”曰:“李公材最高,其人负奇气,傲睨一世,以是得奇祸,坎坷终其身,世咸疾之如仇。嗟来之食乎,斯人也,岂世俗所能容哉!”

明康海将李梦阳与李白命高力士脱靴相比,徐缙将李梦阳与贾谊、刘向相比;唱和诗友杭淮以为“精魂如不死,上为列生长”,将李梦阳与李杜相比慨叹梦阳命运之不如李杜“悲风动万里,长虹烛遥天”……

“高才兴谤,直节忤俗,自古然也,独一空同子耶?”(明?徐缙)是啊,从屈原到贾谊,到司马迁,到李白、杜甫,到欧阳修、苏轼,到岳飞、文天祥……整个一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个知识分子被排挤、倾轧的历史,那些人都比李梦阳的才气大多了,一个李梦阳算什么?故而徐缙说“名荣身辱,小官中寿,造物使然,无所恨己!”——认命吧!延宕至现代,譬如胡风等等,命运不是比李梦阳更惨吗?这其中的文化又岂是一个“认命”就能使人哑口无言?看来知识分子与当权者的矛盾并未因由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消失。在中国文化的深处因言惹祸,因思想获罪的伤疤,只要揭开李梦阳的命运就已使人唏嘘不已。你似乎看见这个文化深处杀人的可怖一面,鲁迅说是吃人的历史,我们意识中,那吃掉的只是底层的穷人、农民,岂料吃掉的更有人的思想言论的自由。相比之下,李梦阳虽四入监狱,但当权者惧于他的文名还给了他一条自生自灭的活路;相比之下,前已所举之屈原等人,大都盖棺论定,而李梦阳却是其侠义执言渐被人们忽视,其沥血之诗文却被人讥为模拟剽窃,盖棺却不能论定!真不知判定一个人模拟剽窃的标准是什么?

真不知借鉴与模拟,模拟与剽窃的区别是什么?人无完人,梦阳亦是,但黑纸白字,把梦阳之诗文和秦汉魏唐诗歌放到一起进行“司法鉴定”总该可以吧。究竟梦阳哪一首诗是“剽窃”杜甫的?须知学习与剽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

2002年庆阳市庆城县在县城南环河桥头,为李梦阳建亭树碑。

碑之正面为诗人贺敬之题词:“李梦阳故里。”揭碑仪式后,与我一行的庆阳市的中青年诗人10多人跪于碑前,以杨永康著的《李梦阳年谱》烧为祭,无以插香,一年迈老农捧一掬清泥于碑前。大家肃然跪祭,我起身朗诵先生的《石将军战场歌》“……将军此时挺戈出,杀敌不异草与蒿;追北归来血洗刀,白日不动苍天高。万里烟空一剑扫,父子英雄古来少;单于痛哭倒马关,羯奴半死飞狐道,处处惧声噪鼓旗,家家牛酒犒王师;应近汉室嫖姚将,还忆唐家郭子仪……”。读至“黄云落日古骨白,沙砾惨淡愁行人。”我声已哽咽,双泪长流。当读罢“姓名应勒云台上,如此战功天下无!呜呼战功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我抬头仰望西山云烟,似乎望见梦阳前辈在云端仰首而听。在那一刻,我感到我理解了李梦阳!我们的心灵与李梦阳相通了,与中国历代志气高远刚直、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的灵魂相通了!

这首战歌里飞扬着魏骨唐血的精气。“牵爷负子无处逃,哭声震天风怒号;儿女床头伏鼓角,野人屋上看旌旄。”这是状写民生痛苦的怆郁雄伟的诗。

还是袁行霈先生在新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之第四卷第81页说得中肯:“从前七子创作情况来看,除了大量的拟古之作外,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中重视时政题材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跟前七子中一些成员自身的政治命运和干预时政的勇气有关。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或描写个人生活遭遇,或直言政治弊端与民生忧苦,有较为浓厚的危机感与批判意识。”

李梦阳的《自从行》痛快淋漓。诗曰:“自从天倾西北头,天下之水皆东流。若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翻见收。鸿鹄不如黄雀啅,撼树往往遭蚍蜉,我今何言君且休!”

忠心天可鉴,赤胆决不伤!无非不同贪,何苦污至今?古而今来,像李梦阳这样的硬汉子、铁骨头诗人太少了!

——选自《传承的力量》(作者为陇东学院教授)

同类推荐
  • 冥寂妖妃

    冥寂妖妃

    她叫妖冥寂,天生银发鸳鸯眼,被冰封千年……千年之后,封印解除,开始祸害天下!却不知从哪跑来了一个双胞胎的妹妹,整天缠着她喊姐姐,她无奈只好手拿宝剑,诛仙降魔,只为了养活几个吃货……
  • 龙啸大明

    龙啸大明

    明朝末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一个痛心的时代;有人前赴后继,誓死抗击,也有人卑恭屈膝,首鼠两端;是非以经颠倒,公道失去标准。而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特种兵商毅回到崇桢十五年(1642年),得到了一个修改三百年前那场错误的机会。(故事纯属虚构。)
  • 古代地理与农学

    古代地理与农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三国之时空之剑

    三国之时空之剑

    薛炎无意中得到一件穿越时空的利器,时空之剑。因此他回到了三国时代。奇怪的是,这里居然有人认识他。带着重重疑问,他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发现每当危难之际,手中的时空之剑总会给予他无限的力量。之后,他碰到了各种奇遇,各种身不由己,开始慢慢了解事情的真相。开始奋发图强,力挽狂澜。
  • 一品侯爷

    一品侯爷

    隔壁老王穿越到平行时空的中国古代变成隔壁吴老二,正式开始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太监到侯爷,历经坎坷。从锦衣卫到大将军,磨难不断。“即使是天,也无法阻挡我!”
热门推荐
  • 魔女法则:残落半坠花

    魔女法则:残落半坠花

    精致娃娃般的脸上没有一丝波澜,殷红的嘴角一道完美的弧线。她是父母心里的乖乖千金小姐。在黑道里是让人闻风丧胆的泪滴公主。她有一个姐姐,可是她从来都不承认过。“该死的,知不知道惹了我是什么后果!”她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一人能够活下来……
  • 枕上国师耍威风

    枕上国师耍威风

    她为他谋得太子之位,却落得万箭穿心。再次醒来,她要让太子死无葬身之地!一个小小的病弱侯府嫡女,自然要拉虎皮扯大旗。“国师大人,小女愿意付出一切!”她虔诚地说着!“做本国师的宠物就好!陪吃陪喝陪玩带暖床!”几年后,“小东西,本国师娶你可好?”“我们已经解除合约了,国师大人,本小姐的夫婿,你当不起!”
  • 浅夏琳兰2——流年

    浅夏琳兰2——流年

    秋天的气息随着越来越多越干燥的落叶越来越浓。淡淡的秋凉,隔在人们的长风衣外,独自奏响。高跟鞋下的时光,忙碌而又温暖。精致的小礼服下,心高气傲的人们,卷集着各种焦虑的心计,升迁,战胜,得到夸奖……时间就这么一点点地过去,人们毫不懈怠,直到突然有一天再也干不动的时候,人们照着镜子看着里面憔悴的身影,知道:自己老了。年华似水,总会流去混入一片浩瀚茫茫中,新生的水源,补充进来,宣告又一个盛世的到来,流水般的年华,消逝——不见——
  • 神魔预言

    神魔预言

    一个被预言的时代,一个个被预言的人接连的出现,远古的谜题逐渐浮出水面,到底谁会是这场战争的幸运儿呢......
  • 异界毕业生

    异界毕业生

    穿越去了异界,但是又从异界穿越的王霄,在这个完全以科技为主的世界里,掀起疯狂的魔法改造运动!
  • TFBOYS之一丝不苟

    TFBOYS之一丝不苟

    王源的恋爱之旅和她一起度过的,而那两个人在这个旅途中,也会遇到他们的值得爱的人,收获了他们的爱情。在这个旅途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天真单纯的他们到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到最后,他们能否在一起度过接下来的每个春夏?静请期待吧!!!
  • 跟踪狂校草:另类人类我不要

    跟踪狂校草:另类人类我不要

    男神跟踪女神?我不信。男神喜欢女神?我不信。我不是女主角?我不信。我不暗恋男神?我不信。总有一天,我会疯的!呵,这是女反派角色的悲催格言……
  • 腹黑冷王的绝世宠妃

    腹黑冷王的绝世宠妃

    她,是21世纪杀手界的王者,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从小被父母抛弃,后被组织所救。认识了苏玲,在执行任务时一不小心,俩人就穿越到了异世。他,是东陵大陆上的战神,万千女性的崇拜者,视女人为草芥。却唯独对她有了兴趣............俩人最终会走到一起吗?
  • 唐史演义(下)

    唐史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概述了将近三个世纪内,大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过程,重点交代了三个历史教训:一是女祸,即宫闱淫乱;二是阉祸,即宦官擅政,挟制天子;三是藩镇祸,即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终于篡夺中央政权。书中对李氏父子削平群雄、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等重大事件,都有较详尽的叙述。
  • 缘梦花开

    缘梦花开

    追求梦想,谁都想,有的人是顺利的完成,有的人却历经千灾百难才完成,有的人历经千灾百难还完不成,可是,这两种有时顺利,有时有难都发生在了这位少女的身上,会发生什么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