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5500000030

第30章 左宗棠对甘肃经济社会环境的整治(2)

左宗棠在甘肃禁烟的特点是致力于禁种罂粟,对于烟土,只禁运而不禁卖;对于鸦片吸食者,只劝戒而不禁吸食。他说:“论关陇治法,必以禁断鸦片为第一要义。欲禁断鸦片,必令州县少吸烟之人,欲吸烟之人少必先禁种罂粟。”《左宗棠全集·书信》(二),第445页。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政策呢?左宗棠认为,外国鸦片运销中国畅行无阻,禁止出售吸食鸦片不太现实,无异于“掩耳盗铃”。禁烟必须先从国内入手,“欲禁洋烟必自禁土烟始,欲禁土烟必自禁种罂粟始”《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531页。因此,“禁种罂粟为禁止鸦片之渐”。只要国内罂粟绝而吸烟之人少,加之“洋烟价高”,那么外国鸦片就会销路日减,最后因无利可图而不禁自绝。另外,左宗棠认为,禁种罂粟比禁止鸦片的销售与吸食更容易,也更有成效。“鸦片一握兼金,价重质微,易于隐匿。吸烟之徒闭居密室,难于搜寻。查办疏固无异于驰禁;查办密又适开需索包庇之端,未睹其效而先苦其扰,非若罂粟种于旷野,为众目所共见,由下种出苗开花结实,以至刮果取浆,需时甚久”,易于发现和铲除《左宗棠全集·奏稿》(七),第146页。,因此,左宗棠把禁种罂粟视为禁鸦片的根本。左宗棠虽不禁止民间吸食鸦片,但官吏和军队则绝不允许有所沾染。凡官吏吸食鸦片,就会被左宗棠加上“烟瘾甚重”、“嗜好甚深”或“颇有嗜好”、“近有嗜好”等考语,予以参革。清军将领王仁和,“向有能战之名”,但左宗棠“闻其烟瘾甚重”,便“决意不用”《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517页。访问过左宗棠的外国人也说:“兵丁绝食鸦片,营规严肃异常。”《左宗棠逸事汇编》,第259页。左宗棠对他的亲属要求更为严格,他的长孙吸鸦片,差点被左宗棠杀头。对于民间吸食鸦片,左宗棠也并非完全不闻不问。他曾多次访求戒烟药方,亲自“详加考订,取其简明易知,刊刻成本,颁发陕甘各府州厅县,转给绅耆,广为传布”,“官绅士民能捐资合药,照方施治,全活多人者,准由地方官核明,照捐赈章程一律请奖”《左宗棠全集·札件》,第561~562页。,真可谓不遗余力。

自光绪初年以后,左宗棠在甘肃禁烟成效日增。光绪五年(1879年)6月,左宗棠在《复陈边务折》中称,甘肃罂粟种植,“实已根株净绝”《左宗棠全集·奏稿》(七),第376页。这难免有夸大之词,但甘肃罂粟大为减少,粮产增加确是事实。光绪六年,左宗棠奉命由哈密入关,沿途看到,河西地区“民物安阜,较五年以前大有起色。耕垦日广,民食渐充,白面一斤值钱十文,杂粮市价递减,窖藏甚多。罂粟既禁,以其腴地改种草棉,向之衣不蔽体者,亦免号寒之苦”《左宗棠全集·奏稿》(七),第634页。同年,到西北访问过的外国人也说,鸦片“现在种者绝而吸食者亦少。昔栽罂粟之处,今为艺稻之所,近来大有收成。陕甘一带,现在粮食甚贱,面粉每斤十三四文,杂粮更贱也”《左宗棠逸事汇编》,第258页。戒烟药的大力推广,为不少“老瘾客”祓除了毒患,“其断绝者竟获如平人矣”《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510页。光绪五年,陕甘烟土价格大跌,左宗棠考究原因,认为是由于戒烟者日多,烟贩获利日减,担心亏本而急于脱手,故削价出售造成的。左宗棠的禁烟措施收到了可观的实效。

不过也应该看到,左宗棠在甘肃的禁烟成效虽优于西北其他的省份,但就甘肃本省来说,也存在地域差异。大体通衢大道两旁好,“乡村偏僻地亩偷种者尚多”。而且,他只禁种不禁吸食、销售的做法也存在着弊端。既然鸦片有销路,必然会有不法之徒为贪利而犯禁种烟。有些地方官员和驻防清军,就借机对种烟之人敲诈勒索。像陇南的几个县,在农民下种之前,“并不禁阻;却在花苞结成之时,突派差役下乡,勒令拔除,借此要索,欲壑填满之后,就放过不问”《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81页。加之清政府的腐败,左宗棠曾多次奏请禁止外国人向中国销售鸦片,都不予理睬。左宗棠愤然揭露到:“鸦片之产自海外者,不能骤禁,内地广种罂粟吏役受赇庇纵,官司佯若不知,并有谓拔除罂粟,夺民间利源,催征钱粮更形棘手者,翻以开禁广种为得计。人心之蔽至此,可胜慨哉!”《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367页。其后,左宗棠又多次主张“洋药土烟,税厘并加”,以限制鸦片流通,清政府怕开罪列强,也不予采纳。有人甚至认为“鸦片入口为厘税大宗”,宁愿以鸦片为“止渴之鸩”。就连左宗棠在西北禁烟,也遭到某些朝中大臣的非议,清政府也为此谕令左宗棠“体察情形,妥筹办理”《左宗棠全集·奏稿》(七),第378页。,不可孟浪行事。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和妨碍了甘肃禁烟的顺利进行,决定了左宗棠禁烟存在着多方面的局限性。

但联想到在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禁烟之事,不敢再提;鉴于林则徐因禁烟而获罪,在各地官员对烟毒横行不敢正视的颟顸气氛下,左宗棠率先在西北一隅厉行禁烟,打破沉寂,表现出他敢于碰硬、除恶务净的果敢作风和忧国忧民、勇于负责的爱国精神,这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他在甘肃的禁烟措施之严厉和政绩之显著,也为近代西北所仅见。他曾表态说:“此事当破两三年工夫,实办到底,庶可望绝种。弟在此一日,即办一日,断不徇隐,断不因循耳。”《左宗棠全集·书信》(三),第382页。大有林则徐当年在广州禁烟的那种“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集·公牍》,中华书局,1965年,第59页。的气概。所以,秦翰才说:“在林则徐以后遥远的三四十年中,最热心禁烟的,怕只有文襄公了!”还说左宗棠“到了西北,却把禁烟认做要政,真可说办得不遗余力”《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79页。这些评价朴实而又中肯,表达了后人共有的敬仰和赞誉。

(二)赈灾荒

一般解释,“灾”为灾害,“荒”为饥荒。西北地区向以灾荒频繁、种类多、灾区广为特征,在同治朝长达十几年的战争期间,西北地区不仅深受战争的重创,同时也经历着灾荒的侵蚀。从1862年到1874年回民起义期间,陕、甘两省自然灾害从未停止,据各种文献有关记载统计,起义的12年间陕甘被灾220多府、州、县次据袁林《西北灾荒史·旱灾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统计。几乎每隔二三年就有一次灾荒发生。其中,发生在光绪三年至四年(1877—1878),遍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直隶、山东等省的大旱灾,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因这两年阴历属丁丑、戊寅年,时人称之为“丁戊奇荒”。有关史书,也常以“晋豫大旱”或“晋豫大饥”同称,认为这是清朝“二百三十余年来未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实属“大祲奇灾,古所未见”。这次奇灾的特点,一是时间长,前后持续竟达三年之久;二为灾区广,波及长江以北九省。虽然受灾最严重的是山西、河南,但西北陕西之大部、甘肃的陇东地区也受灾较重。据载,灾情最严重的“陕西同州府,一亩地只值制钱三百文,拆下房屋木材当柴薪卖,每斤不满制钱一文;一两个麦饼,便可换一个妇女”《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75页。陇东是左宗棠的直辖之地,陕西是兼辖之地。这使正在全力筹谋开发大计的左宗棠,不得不挤出精力来,安排抗灾,组织赈务,搞好生产自救。

首先,左宗棠在思想上对抗旱救灾十分重视。左宗棠由于早年研究过荒政,并且曾在其老家湘阴发大水时,办过两次赈务,所以“对于荒政,确有着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再加上他办事周密,富有预见性,在北方其他省份旱情持续发展之时,就提醒陕西当局:“现在灾象已成,快快筹备救济方法。仓储粮食还存多少?需要粮食该是多少?都得先调查明白,并研究向什么方向、用什么方法来采运补充?灾区要调查分别等次,灾民也要调查分别等次,以为施赈的标准。”《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76页。后来,陕西方面在赈粮的采购、运输等问题上,得到了左宗棠的细心指导。秦翰才赞颂左宗棠这种“不怕繁琐”的精神和“一贯到底”的作风,说这表现了他“对老百姓的真正关切!”《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76页。

其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赈灾救灾的措施。

1.多方筹措赈灾粮款

左宗棠西征时的军费经常支绌,但他还是想方设法,还清欠借陕西的三十万两白银;另一方面又从西征粮台所收的协饷内,先截留十万两白银,专供陕西赈灾。他自己又带头倡捐养廉银一万两,其中七千两归陕西赈灾,三千两归甘肃庆阳赈灾。又向地方士绅富户劝捐,开办义仓。各地捐钱捐粮情况,有据可查者,如“皋兰县捐得粮三千三百四十二石;洮州厅捐得本粮二千六百十九石,本大钱二百串;固原州捐得仓粮六千八百石,分储一个城仓和四个乡仓;平远县捐得秋粮四百石;崇信县捐得仓斗谷七百六十石;镇番县捐得仓斗粮二千四百六十五石,又三渠社仓捐得仓斗粮八百二十石,蔡旗堡社仓捐得仓斗粮一百二十一石;张掖县丞捐得市斗小麦一千零二十七石,分储本城,六坝、南古和洪安四仓;丹噶尔厅集得三仓市石粮四百三十九石;泾阳县捐得市斗麦一万一千一百二十一石,分储本城和十乡”《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78~179页。

2.慎选办赈人员

左宗棠认为,办赈之人总要居心恳恻而有条理,不惮烦劳,把所办的事看做自家生活;一念疏忽,便关着无数生命,真是可怕;只要有一分实心,自有一分实效;多救治一人,自免一分罪过。所以他主张,与其去用微末官吏,不如多用地方贤明绅士。……以为乡党自好者,多能心存利济,教他们去办赈,必肯尽心。《左文襄公在西北》,第177页。魏光焘做陇东平庆泾固化道,很有建树。这次庆阳旱灾,就在他的辖境之内。但左宗棠对他办赈务是不是尽心,所委人员是不是可靠,很不放心。他认为魏光焘做事,不怕不妥,只是赈务要有实际,要肯耐烦,不光是敷衍场面。后来一查,果然发现庆阳地方官员玩泄赈务,影响很坏,被左宗棠一一撤职,予以严惩。

3.积极安排抗灾自救

左宗棠认为,办赈当然救人命最急,但也要给老百姓救济耕牛、救济农具,为下一季耕种作准备。此外,保婴、恤嫠、施药、施棺、施寒衣等一连串的事,都得尽心尽力去筹办,“虽是极难极大题目,却不能搁笔而交白卷”。许多地方施赈救人多立足于供养,历来差不多都把灾民看做是乞丐。这不是好办法,有效的做法是把地方可尽的地力、可利用的物产,想出方法加以利用,帮助或组织灾民自己去解决生活,生产自救。左宗棠在这次灾荒中,曾劝甘肃老百姓去挖煤,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救办法。左宗棠也曾在陇东倡导凿井,由他捐廉银或由富户捐银以工代赈。总之,左宗棠为使当地人民度过这场奇旱绝荒之灾,想了许多办法,也取得了值得称颂的成效。

(三)兴商贸

甘肃虽偏处一隅,深居内陆,环境艰苦,交通不便,但自西汉开辟的沟通中西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丝路沿线的商业贸易活动一度十分繁荣。近代以来,陕甘回民大起义、阿古柏和俄、英侵略新疆的活动,对甘肃商业贸易的发展以极大的摧残和打击。左宗棠奉调到西北之后,一方面自甘而新,收复失地;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复兴与搞活甘肃的商贸业。

1.三改茶法,力促边贸

太平天国革命、陕甘回民起义以及外族入侵新疆相继发生以后,乾隆以来在甘肃推行的引茶贸易到咸同时陷于瘫痪,原有茶法遂废。为了恢复甘肃的引茶贸易,征收茶课,在左宗棠来甘之前,前任陕甘总督恩麟、杨岳斌等都曾试行过新茶法。恩麟在“同治四年奏准:将甘省咸丰八年欠课,分三年带征,其咸丰九年至十一年茶引,仍令照旧行销完课,

同治元年

后茶引,暂缓发商”(清)崑冈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四二光绪戊甲冬月初,商务印书馆。

杨岳斌于“同治五年奏准:甘省引滞课悬,议于陕西省城,设官茶总店,潼关、商州、汉中分设茶店;商贩无引之茶到陕,开具色样斤数,呈报总店,上色茶百斤,收协济茶课银一两,中色六钱,下色四钱;所收银,解甘弥补欠课”《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二四二,光绪戊甲冬月初。但是,恩、杨两人奏准的茶法没有吸引到茶商承引,更没有人愿意交纳拖欠的茶课。因此,左宗棠便在镇压陕甘回民起义的后期,于同治十一、十二、十三年连续三次奏改甘肃茶法。

第一次是同治十一年,左宗棠以除旧的方式一改恩、杨茶法。

首先是清欠,除引商所借官本生息银两缓补外,其余积欠全部豁免。“应将积欠各课奏请豁免,并将众商拖欠原领各案官本生息,饬由该总商查明数目,分行司道府县暂行停缓,随后试办有效,陆续弥补。”《左宗棠全集家书·诗文》,第452~453页。

其次是清引,将同治十二年以前的积引全部作废。“自同治十二年为始,行一引之茶即纳一引之课,从前积引不准代销,庶免移新掩旧之弊。俟试办二年,各商实力行销茶引若干道,再承领额引。”《左宗棠全集家书·诗文》,第452~453页。

第三是清课,对四项杂课的陋规停止征收。“查甘肃茶务旧章,以捐助、养廉、充公、官礼四项陋规作为杂课,每引一道,每年征银一两四钱零。”“今被灾十载,正课百余万两,且归无着,更何可征收杂课以累新商。与其徒留杂课之名,致妨正课,曷若蠲除陈课之累,以救新课。”《左宗棠全集家书·诗文》,第452~453页。

第四是清商,招徕富商贩运湖茶,在陕西先开官茶总店,试办新引。“现拟试办新引,应俟部复准行,再行知山西曲沃、稷山、襄陵、太平,陕西泾阳各县,查力能承引之商,令于陕西先开官茶总店,一面试办新引。”《左宗棠全集家书·诗文》,第452~453页。

左宗棠上述废除同治十二年前的积引,豁免积欠,只留商借官本,生息银两缓补,停征四项杂税,拟招山、陕富商赴湖采茶,并在陕西设官茶总店等四条,是对恩麟茶法的全部革除。而对杨岳斌茶法除留在陕西设官茶总店外,也概行革除。所以,该四条茶法目的在于废除旧茶法。而清廷“议准甘省积欠旧课,仍追旧商。召募之新商试办新课。其杂课:捐助、养廉、充公、官礼四项暂准缓征”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卷四十二征榷十四,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左宗棠说:“户部仍据恩麟、杨岳斌原奏,以旧引责之原领商人,新引责新商承领。杂课暂虽展缓,未准遽停。并应仿五年杨岳斌奏案,令商人于陕西先开官茶店,试办新引。”《左宗棠全集·奏稿》(六),第9~15页。清廷上述命令基本上否决了左宗棠同治十一年意在除旧的茶法,但是,允许他招新商、办新课。

第二次是同治十二年以布新的方式二改恩、杨茶法。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札试办甘省茶务章程》中,将其招新商、办新课的茶法详列十条。大致可归并为如下三个方面。

同类推荐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秋瑾

    秋瑾

    本书介绍了秋瑾、徐锡麟这两个辛亥英烈如何从普通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发展成为影响和创造历史的英烈的一生的全纪录。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禁烟英雄——林则徐

    禁烟英雄——林则徐

    本书讲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是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热门推荐
  • 天下棋弈

    天下棋弈

    宇智华自幼受爷爷的影响,学会了下象棋,之后参加了各种比赛,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失败中慢慢成长,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象棋的巅峰之境,并将象棋发扬光大。
  • 寻找失踪的妻子

    寻找失踪的妻子

    生活平淡的中年男子,在某个清晨突然发现妻子失踪。也许因为生活内容过于平淡,也许因为对妻子没有深厚的感情,对于妻子的离去,男子并没有过于悲伤甚至是无动于衷。他按照以往的规律正常生活,并且编造谎话隐瞒妻子的失踪,直到有一天,一位年青的女子坐在妻子的办公桌前,她在妻子的办公桌内发现一张写着神秘数字的纸条。妻子也打来神秘电话,告知:不要寻找她。男子感觉到有种秘密围绕着妻子的失踪展开,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妻子的路程。一路上他遇到了不同的人,听到了关于妻子的不同故事,按照纸条上的数字,最后找到妻子。随着妻子的找到,所有的迷底展开,而妻子也成为一个长有奇异肢体的女人。
  • 爱在前世你未知

    爱在前世你未知

    清冷绝美文武双全堪比孙家尚香,前朝敌国重臣幸存遗腹之女穿越时空幻化静幽文弱寒门奋斗女孩,情愫暗生心碎苦恋花心倜傥集团继承人,却不曾想正是前世孽缘再续。身世迷离,纠结缠绕。误会连连,劫难重重;纯情柔弱却隐忍坚强,为财还债,为爱还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上)

    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鬼王毒妃废柴二小姐

    鬼王毒妃废柴二小姐

    她是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邪月,也是毒医慕雪。她是天灵大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丞相府的废物。当21世纪的灵魂附到废物身上时会怎样呢?他是天灵大陆人人惧怕的鬼王,也是琉璃国最不受宠的皇子。邪魅如他,腹黑如他,却对被称为废物的她情有独钟,且看她们如何携手颠覆这天下。
  • 我的最爱,王俊凯

    我的最爱,王俊凯

    五年前,他和她在学校里是人人羡慕的情侣,可谁也没有想过,甜蜜如初的他们竟然会分手,五年后,他在哪?她又在哪呢?
  • 遇见霸道鹿校草

    遇见霸道鹿校草

    “鹿少!要不要我把子晗叫过来!”那少年摇摇头“她不是喜欢跟我斗,那我就玩玩她!”“是!”那少年转身走了!
  • 神医女特工:天才六小姐

    神医女特工:天才六小姐

    墨忧若,21世纪第一大隐世家族的大小姐,同时也是y国的神医特工,却因得到传说中的传承,而遭受到亲友的背叛。在一场爆炸后得到了混沌之源,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充满了玄幻色彩,以武为尊,而她,则是墨家那天赋平平,毫无灵根的六小姐,这到底是天意还是人为?且看她如何在这陌生的世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男强女强,一对一宠文,神兽萌宠只多不少,身藏逆天的混沌空间,男女主文间绝对无小三,作者亲妈不虐。另外,欢迎大家进入小说群,群号码:479489946
  • 七色彩糖衣之红色我的王子

    七色彩糖衣之红色我的王子

    她一个聚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美丽公主拥有着女生嫉妒男生爱慕的天使脸庞他一个桀骜不驯浑身散发着王者气质拥有着既天使又恶魔的帅气男生而她又舍弃一切易容为丑女而他今生也非她不爱这样的两个人会产生怎样的交集呢?
  • 绝世杀手:柴废变天才

    绝世杀手:柴废变天才

    21世纪的众叛亲离,今生我要先背叛全天下。宁可我负全天下也不愿全天下负我!废柴,我陌紫千从来都不是弱者!就算是在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身上,我照样也能变得最强!上一世的叱诧风云,这一世我也能让全天下为我独尊。我可以放弃我的地位,可以放弃我的身份,可以放弃我的一切的一切,为你做任何事,但唯独不能放弃你!我的温柔只留给你。纵容全天下都与你为敌,我也会永远站在你面前,为你抵挡一切伤害。杀尽全天下人,也要护你周全!我要你记住,你一生是我的人,一辈子也只能是我的人,不管今世,亦或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