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85500000005

第5章 左宗棠在甘肃活动的概况(2)

第三,部分章节,如左宗棠对甘肃水利的建设、甘肃生态环境的治理、对开发甘肃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内容,是作者近年辛勤研究的结晶,对当今西部大开发及甘肃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由于本书不是为左宗棠立传,对其一生进行评价,而是重点研究左宗棠治理与开发甘肃的贡献,因而在写作中,军事与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均有涉猎,但侧重于经济社会活动的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左宗棠对甘肃的开发是其事功的重要方面,但左宗棠在甘肃办的事情很多,贡献是多方面的,不只限于开发活动。由于本书是在整合各专题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形成的,较多地注意了各专题内部的逻辑联系与时空次序,总体上没有以时间递进为纲目进行写作,所以本书更像是一个专题研究文集,每章分开来可以单独成文。有些问题,比如左宗棠在甘肃兴修水利、栽种护路树、推行桑蚕业、推广植棉等,因有多重功效,在研究时,不同章节从不同的角度都有涉及,看似重复,实则不然,这正说明左宗棠治理与开发甘肃的许多项目具有综合效益。左宗棠的某些治理与开发政策,其活动重心虽在甘肃,但有时也推及新疆。研究时,虽主要着眼于甘肃,但也不能不提及新疆,因为不如此,就无法了解该项政策的全貌或看出在两地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看清左宗棠对甘肃的治理是否产生效果。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运用

1.研究思路与方法

就研究思路而言,本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系统研究论述了左宗棠自1869年到甘肃至1880年离开西北止的十二年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从事活动的思想与政策、经验与教训、政绩与影响等,剪影式反映洋务运动中前期甘肃的社会历史风貌、经济文化状况与民族宗教、生态环境等问题的截面与片段,深层揭示左宗棠开发甘肃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描绘其开发甘肃的宝贵成就,探索其开发西北的轨迹与规律。

就研究方法而言,本书主要采用是传统的史料论证的方法,即尽量搜集历史文献与档案史料等较可靠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考证,以探求历史的真相。有的地方采用历史地理学甚至计量史学的研究方法。当然,在现今的学术研究中,各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趋势日益明显,学术创新需要借助多种思维视角与研究方法。具体到本课题,由于研究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领域,还要适时适当地吸收其他社会科学,诸如政治学、经济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史学等学科的成果与方法,来加强本课题的研究。

2.资料的运用

在基础资料的运用上,《左宗棠全集》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资料。研究中,采用了刘泱泱先生主编的目前收录文稿最全的《左宗棠全集》(共十五册)

岳麓书社,1996年。其他基础资料有白寿彝主编《回民起义》(三、四)

神州国光社,1952年,张灏主编《中国近代开发西北文论选》(上、下册)

兰州大学出版社,1987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上、下)

科学出版社,1957年。,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11)》

三联书店,1957年。,钱基博著《近百年湖南学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马长寿

著《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袁林著《西北灾荒史》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曹树基著《中国人口史(清时期)》(第五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刘锦藻编《清朝续文献通考》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清实录·文宗实录·穆宗实录·德宗实录》

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奕讠斤等编《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

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本。,《清史稿·列传》

中华书局,1977年。,《曾国藩全集》(共三十册)

岳麓书社,1995年。,朱孔彰著《中兴将帅传》

岳麓书社,1983年。,《湘军志·湘军志平议·续湘军志》

岳麓书社,1983年。,王定安著《湘军记》

岳麓书社,1983年。,张集馨著《道咸宦海见闻录》

中华书局,1981年。,慕寿祺著《甘宁青史略》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九十六册第二一、二二卷),兰州古籍书店影印,1990年。,等等。在基础资料上要超越前人,显然是有难度的。以《左宗棠全集》为例,尽管最新版的全集收录了许多散遗的奏稿、书信、批札(其中不少就是秦翰才辑录的)等,但要超过像秦翰才这样的前代学者,仍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秦翰才不仅使用已出版的萃文堂本《左文襄公全集》,而且他自己还广泛收集与搜求散佚于各处的左宗棠的各类手迹,在当时就已占有了较为丰富的左氏遗稿。因此要想在左宗棠有关西北活动的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在资料的使用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地方史资料上寻求突破。广泛地搜罗秦翰才尚未使用过的各类方志,在这点上,应该感谢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所做的工作。他们编辑的《西北文献丛书》

兰州古籍书店影印,1990年。当中,收录了大量的同光以来编纂的各级各类方志,还有诸多平时稀见的相关文献。另如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中国西北稀见方志》

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4年。中,也有一些可供使用的方志,如光绪《泾州乡土志》,光绪《陇西县志》,光绪《陇西分县武阳志》,光绪《肃州新志稿》,光绪《合水县志》等。另外,也要注意搜罗散见于地方上的一些重要资料,比如由经历过当时历史事件的惠登甲著的《庆防记略》

庆阳县志编纂委员会,1986年内部刊印。,对研究当时陇东的社会历史,就很有价值。

第二,在档案资料上寻突破。直接与左宗棠治理甘肃有关的档案资料很少见,但可以找到许多间接的档案资料,比如,在甘肃档案馆可以查阅民国时期甘肃各级政府保护“左公柳”的相关档案资料。

第三,广泛收集近人的游陇行记、日记、考察报告、新闻通讯等。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和2004年印行的“西北行记丛萃”系列丛书,已出两辑,其中诸如冯焌光著《西行日记》,裴景福著《河海昆仑录》,陶保廉著《辛卯侍行记》,阔普通武著《湟中行记》,袁大化著《抚新纪程》,林鹏侠著《西北行》,陈赓雅著《西北视察记》,高良佐著《西北随轺记》等书,可供参考。

第四,参考近年来海内外出版的有关研究左宗棠的论著,从中既可以搜求珍贵的资料,又可以收集研究信息,汲取研究经验,开阔眼界,拓展思路,从整体上提升本课题的研究层次。

一、左宗棠来甘之前的活动简介

1866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1867年以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曾在兰州创办兰州机器织呢局等新式企业,该书主要研究了左宗棠在1869~1880年期间甘肃的经济政策、文化建设、社会措施、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甘肃的社会历史状况。

左宗棠在晚清“中兴名臣”中是颇具特色的一位,就其一生的成就与功业而言,可谓大器晚成。然而一个人的事业,与其所处的时代、所受的教育、个人的性情及阅历关系非常大。这如同搞建筑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完备的材料及精心的施工,难以期望有坚固大厦的矗立。如果把左宗棠的一生以1860年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则其前期正是为他后期建立功勋奠定基础的时期。下面从时代与士林风气、师友渊源、学问和阅历等几个方面,谈一谈左宗棠前期的主要活动。

(一)左宗棠的师友、学识和经历

左宗棠1812年(清嘉庆十七年)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他出生与成长的年代,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之时。这表现为“孕育和蓄积于上一世纪的种种社会矛盾,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人口、财政、武备、吏治的种种难题。人心在变,士风也在变。民间的揭竿造反与士大夫的经世议论,表现了朝野皆为忧患所苦”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7页。值得注意的是伴此时代之新特点,士林风气也出现了重大变化。正如有人所概括的那样,“清治至道光而报敝,清学至道光而始变”。

钱基博、李肖:《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岳麓书社,1985年,第6页。

1.时代风气

中国传统的士人,从来都是把读书做学问和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对于士人、读书人而言,最佳的出路就是“学而优则仕”。从本质上说,“经世致用”从来就是读书人的传统精神,即“君子为学,明道经世”。但秦汉以来,由于封建统治大一统的需要,迫于政治的高压,读书做学问与经世致用的联系被割裂了,结果“吾儒之学,以经世为宗,一变训诂,再变词艺,而儒名存实亡矣”

转引自萧一山《曾国藩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年)第26页。所以,历代盛衰循环之际,士人中每每出现返本求源的经世思想。

在“康乾盛世”时代,清朝统治者出于稳固政权的需要,采取高压与怀柔并用的政策。读书人为“文字狱”所苦,投向故纸堆,不敢面对现实,士林风气一片死寂。当清王朝由盛转衰之时,统治者被长期蕴积的矛盾所纠缠,对整个国家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了。面对统治者无所措手的严重形势,那些极为关心国家命运和“世情民瘼”的有识之士,开始发出不满现实而要求变革的呼声,进而演进成一股经世思潮,并成为当时的士林风气。自此,士林出现了学术与政治,即做学问与解决现实问题相联系的新动向。他们逐步摆脱宋学空谈性理和汉学繁琐考据的学风,走上了讽议时政的道路,力求联系实际,以期解决实际问题。英国军舰的炮声,打掉了天朝的威仪;《南京条约》的签订,扫尽了“上国”的灵光,也惊醒了时人,更多的读书人开始把读书做学问与关注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推动了经世思潮的发展。

2.湖湘文化

就历史和地理环境而言,湖南历史上一直是个经济文化落后之地。即使到清代的道光年间,它在全国各省中仍属不发达省份,地位无足轻重。王闿运说它“财赋全盛时,才敌苏、松一大县。院司之选,在直省下等”王闿运、郭振墉、朱德裳:《湘军志·湘军志平议·续湘军志》,岳麓书社,1983年,第1页。语虽简略,但情形却属实。湖南在地理上“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重山叠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造成了它“风气锢塞,常不为中原人文所沾被”。不过同时也造就了其地“民性多流于倔强”,而能够“有独立自由之思想,有坚强不磨之志节。湛深古学而能自辟蹊径,不为古学所囿。义以淑群,行必厉己”,“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立”

钱基博、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学风·湘学略》,岳麓书社,1985年,第1页。的特点。

湖南有两个名气很大的书院,“皆肇自宋代”,一个是岳麓书院,另一个是城南书院。清代乾嘉以来,这两大书院的几代山长都讲习宋学,注重实用,对后来培育和形成湖南独特的学术风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种地理环境和人文状况,造成湖南学术风气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程朱理学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一是注重经世致用。首先是理学对湖南的思想学术影响很深,无论是心学、实学的变迁,还是清代汉学的兴起,都对湖南士林影响甚微。乾嘉以来汉学风行海内,“而湖湘尤依先正传述,以义理、经济为精闳,见有言字体、音义者,恒戒以逐末遗本。传教生徒,辄屏去汉唐诸儒书,务以程朱为宗”

罗汝怀:《绿漪草棠文集》,光绪九年版,首卷,第5页。转引自朱东安著《曾国藩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6页。湖南士人习理学者多,习汉学者少。再者,无论治理学或者治汉学,都注重探讨有用之学、研究社会实际问题。湖南士林这一学术传统,适逢清学道光的转折,由是遂开一代风气。

3.师友渊源

就在左宗棠成长的关键时期,遇到了当时几位极力讲求有用之学的有识之士,这些师友对他一生的学问事业影响很大。

首先是贺熙龄(字蔗农,湖南长沙人)、贺长龄(字耦耕)兄弟二人。左宗棠二十岁到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时,贺熙龄“以侍御家居,主讲席”。贺乃“宿学名儒,其教诸生,诱以义理经世之学,不专重制艺帖括”。对左宗棠很是赏识。左宗棠在给友人信中称:“稍长,从贺侍御师游,寻绎汉宋儒先遗书,讲求实行。”

罗正钧:《左宗棠年谱》,岳麓书社,1983年,第8页。后来左宗棠更有“十年从学”之语,可见贺熙龄对他的影响之大。

当时贺熙龄的哥哥贺长龄正丁忧在籍,一经引见,居然推认左宗棠为“国士”,两人交往频繁。左宗棠常向贺长龄借书,阅毕则互相交流心得,考订得失。他在后来忆及此事时说:“臣弱冠时颇好读书,苦贫乏无买书资。贺长龄居忧长沙,发所藏官私图书,借臣披览。每向取书册,贺长龄必亲自梯楼取书,数数登降,不以为烦。还书时必问其所得,互相考订,孜孜齗齗,无稍倦厌,其诱掖末学,与人为善之诚,大率类此。尝言天下方有乏才之叹,幸无苟且小就,自限其成。至今每一思及,犹耿耿于怀,不能自释。”

《左宗棠年谱》,第8页。而贺长龄正是经世致用之学主要文献《皇朝经世文编》的主编。

其次,对左宗棠有较大影响的是林则徐和陶澍。林、陶是当时很有政声的封疆大吏,读书为官者多目之为楷模。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对清王朝的衰退之势有清醒认识,对种种弊端深为不满,极力讲求经世致用之学,企图通过对政治及农政、河工、漕运、盐政、币制诸务的整顿与变革来挽救已呈衰相的清王朝。左宗棠在渌江书院做山长时,以联语得到当时路过此地的两江总督陶澍的召见,“一见目为奇才,纵古论今,为留一宿”

《左宗棠年谱》,第15页。此后交往较多。林则徐当时因在广东抗英禁烟而遭贬,在士人中影响颇大。左宗棠虽只在林则徐由云南引疾还闽途中在长沙见过一面,但对他的政治见解、思想作风、治事态度则由衷钦佩。近人秦翰才在其所著《左文襄公在西北》一书中评说陶与林二人对左宗棠的影响时道:“文襄公一生景仰陶、林二公,以后一切设施,可说很模仿这两人。他在平定陕甘后,变更建置,控制形势,便是则徐在云南处理回事的善后办法;在新疆开渠和教民司蚕缫丝,也便是追踪则徐在伊犁的往事;在两江积极举办河工,发动导淮入海,推行改引为票的盐政,也都是依仿陶、林二公的规模。”

《左文襄公在西北》,第8页。这正是对这一渊源的生动描述。

除林则徐外,左宗棠对魏源也尤为心仪,目之为既袭承湖南经世学风,又极力倡导并发扬此风而开“清学之变”的第一人。他对魏源感于海警,以激励后人振作精神,效法祖先而著的《圣武记》深为赞叹:“默翁《圣武记》序次有法,于地道、兵形较若列眉,诚著作方也。后四卷附武事余记,其谈掌故,令人听之忘倦。”

同类推荐
  •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财富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有时候,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可以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受益或受害终生。“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 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我的父亲邓小平:戎马生涯

    邓小平光辉伟大的一生贯穿整个二十世纪,他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犹如一部壮丽辉煌的史诗。本书作者毛毛是邓小平的女儿,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戎马生涯的历程、他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以一幅幅精致的画面,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示了邓小平传奇般的革命经历和人生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和胆识。
  •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全书文风鲜活,见解新颖,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性和资料性。
  • 我歌吴斌

    我歌吴斌

    本书在第一时间,联合浙江省内诗人群体,推出赞美最美司机吴斌的诗集,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人间大爱真情。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落花时节又逢卿

    落花时节又逢卿

    “殿下,你相信来生吗?这一世,萋萋替了殿下死;来生,我们还会遇见的,因为,殿下要报答萋萋的救命之恩啊。下一世,萋萋还是你的萋萋,可你不要做皇子了好不好?夫君,萋萋在来生等你,你可一定要来……”
  • 试婚总裁,别太坏

    试婚总裁,别太坏

    丈夫涉嫌故意杀人在拘留所内受尽折磨,莫静宜迫不得已用身体与恨她入骨的初恋情人交易。她问:“当年我背叛了你,所以今天你来羞辱我?”“错,我是来感谢你!”他在浴室里折磨她:“结婚四年还这么敏感,贺承允很少碰你?”她无地自容:“不关你的事。”他步步紧逼:“套子你不会戴,衣服总会脱吧?”莫静宜终于盼到丈夫无罪释放,裴铮丞却打来电话:“你欠我的九十九次是不是该还了?”
  • 踏天游月

    踏天游月

    一代天才,逃亡异界,凭借原界的力量,他能够走多远呢?霸王克制,帝皇古尊,唯有我来开创!
  • 胡麻的天空

    胡麻的天空

    一个历经苦难、内心温暖的“好学婆婆”,65岁重新识字画画,一笔一画都带着生命的体温,暖暖内含光,一部化万物为萌物,融沧桑为柔软的“自然笔记”,60年乡土与社会的变迁跃然纸上,60年人生与家庭的记忆静静流淌.我们很少真正去体会母亲的独立人格和存在价值,很难真正去深入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秀英奶奶用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讲述天地万物,也讲述自己、讲述世事人生。在本书中,一位农村老人六十年的自然情怀与社会记忆静静流淌,中国农村六十年的自然生态变迁与社会变迁静静流淌,那些被忽视的人群、被闭合的天空与情感世界在静静呈现。这是一曲别样的凡人之歌,是一片湛蓝的胡麻的天空。
  • 金刚经科仪

    金刚经科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祛痘圣经

    祛痘圣经

    青春痘的造访,让你飞扬恣意的青春,笼上了一层痘痘阴影。你下定决心,要将青春痘通通都赶走,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学习治疗青春痘的好方法,学会青春痘怎么治疗。本书为痘友介绍了多款祛痘的秘方,有健康的中医之道,有快速的药物治疗,还有从根本上除痘的好习惯……想要祛痘的朋友,在艰苦的战“痘”中拼尽全力终于获胜,不料,留下了痘痘后遗症,很是悲观!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祛痘又不留痕呢?本书绝对是你的最佳的助手!谨以此书献给战痘的朋友,希望你们都能修成战“痘”圣佛!
  • 蚀骨残殇玄

    蚀骨残殇玄

    世代以制毒为生存之本的一个小寨子,一夜之间烧之禁毁。她是唯一活下来的人,一路颠簸来到帝都。认识了这个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男人。当一切都真相大白,她杀了仇人,却在无对他解释的机会。一步错步步错,终究有缘无份。
  • 一种可能的身份

    一种可能的身份

    一个干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自己想要的身份,不断努力拼搏的实践,经历成为经验,最后完美蜕变。
  • 奇妙小百科(插图拼音读物)尖顶瓶与贝壳

    奇妙小百科(插图拼音读物)尖顶瓶与贝壳

    “奇妙小百科”是一套结合了科普认知与小故事的加拼音图谱百科丛书。它特别为2-6岁细节敏感期孩子设计。丛书目前包括地球的肚脐眼、蝴蝶仙子与飞蛾、螺壳里的月亮、尖顶瓶与贝壳、天上星星哪里来、突破世界的尽头、消失的夏天、会冒烟的树、月亮上的外星人城堡、古代的冰激凌、古代的冰激凌、小脚丫游世界十二本书。
  • 挽神歌

    挽神歌

    当最后的时刻来临之前,我们能否挣脱神族的统治,向真正的神唱响那首遗失的歌谣?那消失在天地间的世界树是否仍在苦苦支撑着这个失去平衡的世界?一切的未知,我们会用所有的代价理清,我们会用灵魂重新唱响这首失落的歌谣,结束这场无尽的战争,望神听到我们在此祈祷的声音,重临这个被抛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