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1100000011

第11章 指向过去的积极:遗忘、宽容与感恩(1)

生活中,有些经验毫无益处,其唯一的意义就是用来被遗忘的。

——笔者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在过去,当一个人一觉醒来时,一天还没有开始,他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过去。过去的生活也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自我,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现在和未来的看法。

过去的事情已经永远过去,可是我在咨询中经常发现,许多心理不健康的人与过去过不去,每天总是沉湎于对过去的痛苦的回忆中,不断“反刍”着这些有害的想法和经历,而且不可遏制地去“咀嚼”这些不幸福的记忆。

人的天性是更倾向于回忆痛苦的经历,还是更愿意回忆快乐的往事?好像是前者,人们回忆痛苦而无益的经验时似乎毫不费力,拈手即来,而让他们回忆幸福和快乐的经验则似乎不太容易,要加以引导和做工作。

那么面对过去的经验,积极的心态是什么呢?既然过去已经定型,我们如何去感知和对待它们呢?尤其是对于那些负性和令人痛苦的经验,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呢?积极心理学给予了正确的回答。

一、学会遗忘

对于一些个人无法改变的痛苦经验,对于那些无益的回忆,一个积极的态度是学会遗忘。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记恨,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一天,一对中年夫妇前来咨询,主要是由于丈夫需要心理学家的帮助。这个中年男人叫老王,是重点大学毕业多年的公司职员。老王是一个本分老实的人,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某单位负责宣传工作,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他是天生不会惹事生非的那种人,如果一切顺利,他将踏实努力而平凡地为公司奋斗,直到退休。可偏偏有人主动惹他。前些年,老王打算学习驾驶,他所在的公司就管理着,一所驾驶学校,按照本公司的规定,本单位的入学习驾驶一律给予优惠,只需要交纳1500元钱即可,一天,他兴致勃勃地找到本单位的会计说要交钱学开车,会计说那就按照规定交钱吧,由于是自己内部人员学开车,会计就拿出一个小本子,记录着已经交费1500元。本来如此简单的事情就此打住,可令老王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年底了,会计与总经理一道找自己谈话,问学车的那笔钱什么时候交?老王一下子愣住了,自己明明已经交费了,小本子上有记录的,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会计拿出了那个小本子,是这样记录的,某月某日报名学驾驶欠费1500元。白纸黑字,一清二楚,老王无言以对。后来从年终奖中扣除了这部分费用。

从此,老王落下了一个毛病,每天都会想起这件不愉快的事情,总是回忆这个事情的细节,“明明自己交钱了,可为什么会计血口喷人,为什么她这样坏,不仅贪污了我的学费,还要总经理来有意地侮辱我。我也记不起什么时候得罪了这个会计了”。他整日陷入恶劣的心情中,毫无心思做好本职工作。后来,这个经历转化为恨,他整日上班时,会随时想起对这个会计的恨,他内心充满了对会计的恶毒的想法,如希望会计出车祸,希望会计家着火,甚至讨厌自己。有时,老王与同事有说有笑时,会计会突然进屋,老王马上心情会变得恶劣。老王说,这些年,自己尽量躲着会计,可有时要报销,会出差,真是躲也躲不掉。最近,令老王更为郁闷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让他咬牙切齿的坏女人,受到领导的重用,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下他要整日面对这个令他仇恨满腔的女人了。

咨询时,老王的妻子也不时地插话说,“我也恨死这个女人了,这些年,我的丈夫因为她而不快乐,影响了我们的家庭生活,本来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美满,可自从出了这个事情后,我的丈夫心情郁闷,使整个家庭气氛都变得不快乐了,我也恨不得杀了这个坏女人”。

我知道,他们两口子都是本分的知识分子,不会与人当面发生冲突,也没有能力与人面对面地交锋,让人下不来台,所以只好默默地忍受着,背后发牢骚。

我还经历了一个类似的事情。中学教师小刘性格较为内向,有点争强好胜。一天学校开会,休息时,她与一个性格暴躁的老师因为一点锁事争执起来,对方人高马大,是一个得理不让人的泼妇,当着众多同事的面对她破口大骂,还威胁说“你再说一句我就抽你”。小刘受不了这个委屈,觉得自己十分没有面子,在打架中处下风。以后便落下了一个心理障碍,只要在校园中见到这个与自己吵过架的老师就情绪不能自理,仇恨万千。小刘对我说,刚才还有说有笑,可突然在路上见到这个泼妇,马上就热血沸腾,恨不能冲上去踹她两脚。我问:“你有这个胆量吗?”她笑着回答:“没有。”我再问:“你当初与她吵架时,有能力说粗话,有能力动手吗?”她坚定地摇了摇头。我笑着说:“那不就得了吗!你骂不过人家,也打不过人家,在与对方打架时,你就是弱者。弱者就该服输。认输不就回头是岸了吗?你既斗不过人家,又不服输,想挽回面子,又无这个能力。你还想得到心理平衡,天下哪有这等事情。只有忘掉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解脱。”

问题在于,这种不好的心情还要持续吗?这种恶劣的心情何时是头?如果这个不幸事件的回忆永远持续下去该怎么办?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选择一个理想的工作环境该怎么办?有时,恶人就在你面前,你无法改变这一点,你该如何面对?

生活中有些事情就是不合乎我们的期望,你爱的人可能在爱你一年后就移情别恋了,你无能为力,你仇恨,觉得别人对你不公,命运不济,又能怎样?假如你希望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换来好的成绩,高一和高二的确如此,你成绩一直是班里的前三名,可到了高三,你虽然更加用功,但有许多原来成绩不如你的人,忽然都超过了你,你一下子变成班级中的中等生,你会如何面对?

去反复思考过去的不幸福有用吗?想过去别人对你的不公平有用吗?去仇恨有用吗?去自责有用吗?

此时,我以为,一个人要作出的最勇敢的决定就是遗忘。

当一个人受到不公平对待时,可以产生无数应对的想法和行动,如果一个人有能力解决问题固然最爽。如果老王有能力摆平这件事情,以恶治恶,痛打这个会计一顿,让这个会计记住这个教训,心理问题早就解决了。但有时,而且是经常,我们并无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困扰就明摆在那儿,我们就是无能力解决。此时,我们要区分什么是自己的愿望,什么是客观的现状。有时,我们甚至会受到非常荒唐的、意想不到的不公正对待。

我经历过一个难忘的事情,也许更能说明不要苛求别人永远对你公正。买东西时,我们总是天经地义地认为,既然我付了钱,对方就必须给我商品。这一条“金科玉律”有时竟然也会受到挑战。多年以前,我路过一个小店,想打电话,于是将上衣兜中的五元钱放在柜台上,记得这个小店非常小,也就能容纳两三个人的样子,而且只有我一个顾客和一个睡眼惺忪的中年男售货员。我记得十分清楚,我进去与他打了一个招呼,告诉他我要打一个电话,然后将五元钱不经意地放在了柜台上,我想等我打过电话,再买瓶水,我打了一个不长不短的电话后,又冲他要了一瓶矿泉水,这个中年人对我说:“给钱”,我说:“钱不是给你了吗?我将钱放在柜台上边。”他回答说:“哪有什么钱,你没付钱。”于是,我在地上,在柜台上反复找这个五元钱,就是没有。而且我十分肯定,这期间只有我一人在这个小店打电话。我一下心理平衡被打破了,争辩说,我明明将一个五元的钱放在柜台上了,而且是一进来就放上的,对方也果断坚决地说就是没有。我说,我的记性没有错,对方也信誓旦旦地说自己的记性更好,绝对没有拿到这钱。情急之下,我对他说:“你一定记错了,我的那五元钱是一个新的,你的钱箱子里一定有。”没想到,他还真的打开了钱箱子,一下了从里边拿出来七八张五元的新钱,对我说:“哪个是你的?”我一下愣在了那里,我的确不能分辨出哪个五元是从我兜里出去的。我无力地争辩说,我绝对不会因为这五元而赖账的,他说,他也不会为这点钱而与我争吵。我当时非常愤怒,但是没有证据,说服不了他,只好又付给了他钱。回来的路上,我平静了下来,我在想,可能是他记错了,也可能是我记错了,肯定有一个人是记错了,这个大热天,有可能谁的脑子糊涂了。一个正常人是不会因为这区区五元钱而赖账的。

我们可以希望他人公正地对待自己,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我们不能苛求他人必须公正地对待自己,因为他人不是神,他们也是人,是人就有可能会犯错误。他人可能在不经意中违犯了行为规范。

当你走在人行道上,你理所当然地认为骑自行车的人不会撞你,机动车司机不会撞你,是的,此时,自行车撞你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在偶然情况下,比如,假定骑自行车的人喝多了酒,或者汽车司机犯困.就有可能将车开上人行道。当然,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

是人就有可能犯错误,有时很可能犯低级愚蠢的错误,当然,这种概率小一些,但不能保证一点没有。这绝不是什么自我安慰,而是真实世界的真实面目。要求别人永远对你公正,做梦去吧!别人不会。别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他们关心自己是否受到公正对待,对于你的感受和待遇,不感兴趣。不要指望别人对你公正,你才会高兴和幸福。这样是把自己的幸福的按钮交给了别人,而别人是不会按动这个按钮的。权益只能靠自己的争取,不能靠别人的恩赐和给予。

面对这个不幸,我能做什么?我最容易做的是什么?我最不用费力地做的就是去仇恨,在内心中以天下最为恶毒的语言诅咒他,这样最令自己痛快,但也最容易让自己联想到痛苦。如果我整日受这个事件的影响而心情不好,无疑是让这个事件和这个人主宰了自己的心情。可以说,记仇和憎恨是符合人的本性的,符合人的本能,因为这样做非常容易,不用费劲。然而,从长远的和未来的幸福着想,从理性的角度想问题,记恨却是最无用的,也是最不利于幸福感受的。而选择遗忘虽然不容易,难以做到,不符合的我们的本能,却是最为明智的和合理的,也是最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

2.选择遗忘所遵循的两个标准

我们所面临的处境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的态度和想法是可以选择的,只有人的理性和正确的想法能使人摆脱消极情绪。当我们纠缠于某一个想法时,我们可以参照两个标准:一个是这么想或者这样思考,有利于自己的主观幸福吗?还是相反,令自己主观上痛苦?如果这样想问题令自己主观痛苦,而换一个角度想问题则令自己幸福,我建议你还是想一些令自己幸福的事情吧。

但是还有第二条标准,如果你这样想问题,虽然令你痛苦,但是有利于你解决困扰和问题,使你效率提高,你便可以选择去想这个痛苦的问题或事情,比如考试失败后,你痛苦自责的同时,想一想下一次复习时自己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改进学习方法,如何战胜考试焦虑,你这个痛苦的想法就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然而,我发现,一个人的痛苦想法经常是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的,反而指向妨碍问题的解决。比如,老王总足想这个害人的会计为什么还会升迁,她为什么还不遭报应,则是无益丁现实幸福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这个想法除了给他造成心灵的痛苦之外,没有任何益处。

这里,恶劣心情的一个特点是恶性循环。如果一个人遭遇到了一个不顺心的事情,也许是极为不顺心的事情,但是,不久他便淡忘了此事,恶劣的心情一点点消失,这就不失为一个正常的情绪过程。然而,不健康的消极情绪是自我循环的,你越是想着一件令你不快乐的事情,你就心情就会越不好,你情绪越是不好,你就越愿意想这些令你不快乐的事情。因为你经常感受着不快乐的情绪,你的积极的行为和想法便越来越少,你做事情的效率变得越来越低,这一点反过来增加了你的自我怀疑和自责,令你越发觉得自己不好,从而引发了更多的不快乐的事情和痛苦的情绪。你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最后将自己封闭于这个自我小圈子中,不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

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起点是学会遗忘,它开始很难做到。因为遗忘打击了你的自尊,伤害你的自我保护,不符合你的本性,不如记恨来得容易,你往往发自本能地认为,遗忘是弱者的表现,他伤害了我,我还要忘记,真是丢人。但是,一旦你坚持做到不去想,将痛苦无益的同忆封存起来,冷冻起来,给这些回忆加一个括号搁置起来,你就会解放你的精力,将精力放在最有用的事情上。你会选择你擅长的方面,着手做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事情,你将眼睛避开了黑暗,选择了光明。你将用自己的积极性取代自身的消极性。

有时,消极性不用我们刻意去消除和抵抗,我们能做的只是顺其自然,挖掘自身的积极性,每个人都只能用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来适应这个世界,用自身的积极性来回应生活的挑战,而不是盯住消极性和弱点不放。

3.如何遗忘

有一位来访者对我说:“我也总是告诉自己,别去想了,想这些痛苦的经历没有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每当这样对自己说的时候,那些不快乐的经验仍然会自动地浮现出来,而积极的、快乐的经验则很难捕捉,越是寻找它们,它们越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而是那些痛苦的经验拈手即来,毫不费力。

是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痛苦的经验往往比快乐的经验更加刻骨铭心,难以释怀。但是,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抑制这些自动浮现的消极记忆,我们任其发展,它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麻痹我们的意志,降低我们的快乐的能力和工作学习效率,从而令我们产生一种失控感和卑劣感,造成恶性循环。所以,面对痛苦的经验,我们还是采取主动的态度,主动让自己不去回忆它,少同忆它。

这里,建议大家可以试着采用如下有法:

(1)不必在痛苦后急于控制消极的回忆,那些痛苦的、伤心的回忆是有其适应意义的,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和教训,它们也许对于解决现实的问题没用,但从长远的生命过程看,它们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不能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完全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经历过的事情。

其实,当一个挫折和痛苦的事情过去后,我们产生适当的耻辱感和犯罪感是合理的,正常的,只要不是恶性循环和自我毁灭的就可以接受。通常的规律是,经历一个挫折后,一开始我们想很多,自责很多,可过了些日子,这些记忆便自然淡忘了,许多其他新的经验重新充斥了我们的心灵。也就是说,挫折没有打击我们的能力和适应的能力,总体上说,我们的痛苦的经验在一点一点地减少。

同类推荐
  • 读历史有心得

    读历史有心得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可以进,如果不精通古代君臣治世之道,就难以在管理更高的层面上,做到“灵”、“透”、“准”。古来帝王将相,凡成大事者,无不具治世之经略,他们或文治武功,开元建国;或雄才大略,治国安邦。这些治世之略、治国之道,对后人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天下事,总有万端,所以“治”为第一,包括治己、治人,治败、治险、治大、治小与治退、治危等等,可以概括为“治世”。“治”是五种智慧,一种战术,绝非小打小闹,更非“小儿科”之类的游戏。古代君臣——尤其是那些融诸多“治术”于一身者,更是犹如兵家之于战场,总能运筹出超乎寻常的种种智慧。
  • 别让生气毁了你

    别让生气毁了你

    生气是人类最危险的情绪之一。人在生气时,犹如一只发狂的狮子,肆无忌惮地伤害着自己和他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人往往会打破原则,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愤怒是人之常情,但要学会克制。善于控制愤怒的人,总是将愤怒藏在心底深处,并慢慢将其转化成一种惊人的力量。
  • 做人有原则

    做人有原则

    本书归纳了48个做人必须坚持的原则,并给出了“建议与忠告”,对人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 口才学(历代经典文丛)

    口才学(历代经典文丛)

    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书面语言是给人看的,可以反复看多遍;而口头语言是给人听的,它是稍纵即逝的。古语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那些具有渊博知识和良好口才的人交谈,的确可以让人受益匪浅。良好的话语不仅带给人愉悦和欢畅,帮助我们增加知识和修养,激发人的创造力,也可以增进人们感情。
  • 人生三绝:我想,我做,我成功

    人生三绝:我想,我做,我成功

    孤独的夜行者常常听到身后的落叶上有沙沙的脚步声。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因为威胁始终来自前方。他不过是成功地说服了自己去观察退路。其实,一只眼睛就够用了,第二只眼睛是让你确信所有事物都有深度。十年和一百年不同,一百年和千年万年是相同的。生命是一把尺子,可被丈量的是生活,其余是永恒。警惕你的幸福,唯有它能摧毁你。品格不是由你已经占有的东西决定的,恰恰是由你匮乏的那些东西塑造的。
热门推荐
  • 盛世甜宠:Hello,国民老公

    盛世甜宠:Hello,国民老公

    当着记者的面,他宣布她是他的女人!纳尼?他们根本不熟好吗!我自己有腿,自己会走路!可是他就是喜欢对她公主抱啊!不仅喜欢抱抱,还喜欢亲亲。啊!她为什么这么倒霉遇到无赖的他?好吧,遇到他,她认栽!
  • 半世谜离

    半世谜离

    她们本可以无忧无虑,怎奈飞来横祸,明明近在咫尺却碰不到,摸不着。即使再次相遇也是天人永隔...会不会也有一天,我也能在幸福中度过
  • 我就是要跟你作对

    我就是要跟你作对

    我是大人物们的宠儿,真宗的千金大小姐,拥有外星人般高科技的头脑,而我,就是个典型的冷血动物,从小到大放荡不羁,从来没人敢管我,从来没有人能走进我的心里,简直是灭绝人性!而这样百毒不侵的我,在这个学期却遇见了能让我难得服软的人!
  • 灵狱怪谈

    灵狱怪谈

    我家世代都是道士,18岁那年省考我考进了女牢狱所,当了一名公务员。为报家仇,走上探秘抓鬼之路。变态恶魔、神秘婴魂、杀人狂魔、诡异男尸……各种神秘灵异诡事接踵而至。监狱?还是地狱?鬼怪?还是人魔?请与我一同踏上神秘探诡之旅,尽晓悬谜!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八大家族的第三代子女一起生活的故事。沐氏,龙氏,独孤氏,上官氏,欧阳氏,南宫氏,云氏和伊氏的第一代家族掌门人共同决定在第三代子女最小的那个年满六岁时,安排他们在一个城堡里共同生活成长。城堡里安排了五十位全能管家,其中二十名专门负责沐家四小公主沐诗玥的,十六名专门负责城堡的安全问题,还有每一位小姐(少爷)配备一名管家。十五位少爷小姐们离开父母的生活开始了。
  • 冒牌公主:皇叔霸道爱

    冒牌公主:皇叔霸道爱

    一个冒牌公主,一个先皇的弟弟,一场蓄谋已久的婚礼。爿明月“我是公主,你的皇侄,你不怕招雷劈?”爿尔伯“可你是冒牌公主,我明媒正娶你不行?”一场蓄谋的婚礼被识破,俩人再无关系,她成为下堂妻。当他登上皇位,锲而不舍的追上来,她冷漠的看着他。“我本是秦家大小姐,应当找一个门当户对之人,助我父亲。民女实在不敢高攀皇上,皇上还是请回。”他温柔的看着她,“秦大小姐尚未成婚,肚里孩子莫非是朕的?”这时走来一男子,他搂住爿明月,温柔一笑,“皇上,不好意思,她怀的是我的孩子”......
  • 军阀毒宠:娇妻无情

    军阀毒宠:娇妻无情

    (嗷嗷嗷,要不要男主,你们定,但这本绝对是女强。相信偶)
  • 生命的命运

    生命的命运

    她是孤儿,本不该贪恋温暖,可他偏偏让她感到了温暖,而且还越来越靠近她,有点危险了她。他们几个的相遇,会不会是命中注定?连逃避都做不到,怎会不是命中注定呢?反正她逃不掉了,该怎么做呢?是遵循心中的声音,还是坚决逃离?
  • 朕的男神

    朕的男神

    只是因为在厕所外多偷窥了男神一眼,燕大毕业生宋天瑶就稀里糊涂地穿越到一个女尊男卑的玉月国于是乎,这个国家最优秀的男人开始齐齐登场,什么富家公子、军医美男、土匪帅哥、敌国男宠、神仙哥哥、王后欧巴、镇国男妃……宋天瑶:“人家真的是个纯情小女生啦”某寡夫:“呸!臭不要脸的玩意儿。关门,放狗!”哎,看来‘以天下美男为夫’的愿望终究是行不通啊,宋天瑶这笔感情债,还得慢慢还……男神不死,风流不止;极乐在哪里,三娘就在哪里……
  • 纪伯伦全集:先知

    纪伯伦全集:先知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