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196

第196章 异军突起

刘邦自项梁死后,在楚军中的地位扶摇直上,成为了一只较大的地方势力。他在楚国将领中,年纪大,脾气好,又讲义气,还是有口皆碑的。

到赵国求援的时候,楚王采纳意见,决定兵发两路:

一路由宋义率领,救援赵国,是楚军主力五万人,其中项羽的核心力量八千,骨干成员是叔父项伯、族弟项它、项庄、发小龙且(ju),外围力量是钟离昧、季布等人。英布、蒲将军军两万原本是一直独立的力量,据说之前还和项梁交战,被龙且率军击败,自此归顺。

一路西征秦国,牵制秦军,属于围魏救赵的一类。

当时都知道赵国是主战场,西征一路只是佯动,于是有资格去的人多不愿意去。于是大家认为刘邦好说话,就让他去西征了。

楚王为了激励部下,还提出了一个要命的口号——先入关者称王。

那时候,称王就代表着割据一方,传承后代,很有吸引力。刘邦手下的军队,战斗力确实差点,麾下主要将领曹参、曹无伤、樊哙、灌婴、周勃、王陵等人,也确实多是半路出家,作战水平也是通过实战一点点积累的。

既然是杂牌,那就有杂牌的觉悟。刘邦很开心的领了这一任务,毕竟救援赵国,看起来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不过秦军四十万人都在,估计是道送命题,还是算了吧。

刘邦率军西征,一路上遇见了不少小股军队,都是趁势而起,而秦军又没空搭理的人。这帮人有的占城称王,有的则想投奔有名望的起义军,奔个前程。刘邦于是以楚王的名义,将这些军队收编,有的几百,有的上千,自己的队伍也逐渐扩大。

有一则故事:

当时有个人趁势起义,占据了一城,得意不已。他母亲对他说,你们家祖祖辈辈都没什么出息,今天你忽然占据一城,将来有事自己怎么应付得了,还不如投奔一个有名望的,在他旗帜之下,也好享有富贵。那人深以为然,于是先投项梁,后投项羽,再投刘邦,终于得享富贵。

要知道,起义军虽多,想当皇帝的也多,但是大多数还是很识趣的,知道自己实力不足,威望也不高,还是跟人打工实际些。纵观历史,造反成功的,几乎都是先跟着人家的旗号走,瞅准时机独立单干,到了大浪淘沙之后,再举起自己的旗帜。

刘邦先投奔项梁,后追随楚王,但是一直拥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和地盘,随时可以独立。朱元璋跟着明教、红巾军做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于是在草头大王多如牛毛的起义军中,成功的避开了元朝的吸引力,以至于占据南京之后,元朝都没有主动进攻过朱元璋。

在李自成、张献忠之前,农民军中草头大王满天飞,纷纷倒在了明朝的枪口下。而后明军势力一点点消融,李自成则从闯将成为闯王,张献忠也得以聚拢自己的势力,趁着明朝虚弱,补了一刀。

在当时,有这种远见的人着实不少,彭越就是其中之一。

彭越在山东打渔为生,渐渐地成为当地一霸,聚集了百多人的队伍。陈胜起兵的时候,属下想跟着起哄,彭越就说,水中两条鱼打斗,尚且要花些时间,咱们还是等等吧。

随着各地声势越来越大,前来投奔彭越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彭越带他们做一番大事。彭越于是勉为其难,将部召集起来,约定明天起兵,诸位不要迟到啊。结果第二天,迟到的有上百人。

彭越说,迟到的人那么多,不能都杀,那就只杀最后一个到的吧。

还没起事先杀人,下面人都劝彭越别那么较真。

彭越于是说,我老了,你们既然不听,那就另谋高就吧。

属下当即傻眼,终于认同了彭越的方案。最后一名的生死也被决定了,成为了刀下亡魂。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因为出头的椽子先烂,可也不能为最后,因为垫底的总是被拉过来当靶子。

彭越由此取得威信,在当地活动。刘邦过来后,和彭越胜利会师,合作攻打昌邑,两次都没攻下来。

碰见这种要命的题,刘邦当机立断,这分我不要了,先把能拿的分拿到手再说,于是离开彭越,继续西征。

刘邦西征路上并不顺利,自己也郁闷不已,然而关键时候,来了一个人,彻底的扭转了这种不利的局面。

郦食(yi)其(ji)是陈留县看门小吏,好读书,行为狂放,当地人称之为狂生。他听闻刘邦率军过来,便委托刘邦军中的同乡帮自己介绍一下。

同乡很为为难,说刘邦这个人傲慢无礼,最讨厌儒生,上一次把一个儒生的帽子拿下来当夜壶,你还是算了吧。

郦食其不以为意,反而有点臭味相投,坚持要见,同乡只要为他引荐。

贵族公子见士人,总是穿戴好衣冠恭恭敬敬的等候,言语谦下。而刘邦则浑不在意,一百让侍女给他洗脚,一边接见士人,很是随便。

郦食其见了刘邦,拱拱手,并不参拜。

刘邦大怒,这摆明了是看不起自己,骂道你这家伙,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

郦食其说,沛公是想帮诸侯打秦国,还是相帮秦国打诸侯。

刘邦说,我起兵这么久,当然是打秦国了。

郦食其说,那为什么有人来帮你打秦国,你却这么傲慢,难道是想让打算帮你的人,去帮秦国吗?

刘邦听后,哈哈一笑,起身道歉。

其实出来混的,最重要的是面子。唯唯诺诺的人,刘邦是看不起的,他看重的是那种有骨气,不怕你人多,敢于叫板的人。

《大染坊》里,陈六子被土匪给绑了票。土匪说,你们家布卖的太便宜了,只要你答应回去之后提价,那我就放你走,不然就在关二爷面前给你上柱香。

陈六子于是拿起了一把香,一咬牙往自己的胸口烫过去,而后面不改色问土匪头子,你要是说不够,我再来一下。土匪头子立刻招呼手下给陈六子伤口抹上香油,上了药,而后送回了他家。

二当家提着礼物对陈六子家人说,我们大当家打听了下六哥的为人,佩服不已,知道自己绑错了人,没脸见六哥,派我前来看望六哥,以后有什么事您招呼。

江湖绿林上面混,崇拜的义气,所以对那种有担当的人很是敬佩,对那些唯唯诺诺的人,反而没什么好感,也是性格使然。

刘邦就是那种性格的人,能前一天捅你刀子,第二天就对你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兄弟之前得罪了,还望大人不记小人过,咱们从头再来。

电视里面有一幕,朱德去见阎锡山,命人通报。阎锡山正在练剑,听闻副官说朱德来了,哼了声说,不见。

结果正巧有人陪朱德进了后院,两人听后相视而笑。

阎锡山忽然看见朱德,立刻将剑抛给副官,摆出一副笑脸哈哈笑道,朱老哥,我在这里可是望穿秋水啊,等的你好苦啊,来来来,请请请,不动声色就将此事揭了过去。

郦食其告诉刘邦,自己跟陈留县令关系好,可以帮你说服他归降。

刘邦自然大喜,这种没本钱的买卖,简直有赚无赔啊,于是很开心的给了郦食其一个官,表示你说服了陈留,我给你什么什么。

说客的本质于是出现了。

说客自身其实没什么势力,但是擅长于借力打力,空手套白狼。

刘邦率军攻打陈留,陈留抵抗刘邦,原本双方是不死不休的战斗,又肯能刘邦攻下陈留,也可能攻不下,这是概率事件,双方都没有把握。

郦食其有两个方案,其一对陈留县令说,我可以为你说服刘邦退兵,只要如何如何。

但是此举捞得少,而且风险大,从长远看,起义军才是有前途的职业,毕竟有可能当诸侯。陈留县令就算保住了陈留,他也不过是一个县令,能给自己什么?

于是郦食其采用了方案二:帮刘邦说服陈留县令,这样刘邦平白得到了陈留,必然器重自己,给自己官位、金钱,然后自己飞黄腾达。

刘邦也喜欢这种方案,毕竟他平白得到一座县城,分些给郦食其也是应当的,这种好事越多越好。

郦食其于是去劝说陈留县令,结果陈留县令死活不听,毕竟刘邦全部手下一万人,乌合之众罢了,就算投降,也要找个名气大的,这样捞的才多。

不过陈留县令虽然拒绝了郦食其的提议,还是邀请他留下来吃饭,喝多了还在一起休息,估计是周瑜、蒋干一样的同学之谊。

郦食其睡不着觉了,在远大前途和友谊面前,他选择了前途,倒也没偷书,而是把县令的脑袋割下来带走了。

郦食其连夜求见刘邦,然后将县令的脑袋让刘邦看。

刘邦顿时发觉,眼前这人还真是个人才,真是捡到宝了,第二天发兵,一举攻破陈留县城,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就这样,刘邦利用郦食其等人做说客,西征路上开始劝降各处的县令,表示前面的人很识趣如何如何,你如果识趣如何如何。

就这样,刘邦打到了韩国境界,和韩王胜利会师,从而遇见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韩相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年出生。张家在韩国可谓是名门望族,五代为相国,当初郑国渠的阴谋,很可能出自张良的先祖。

然而一切荣耀都被秦国终结了,张良二十岁的时候,韩国灭亡。韩国没了,张良身负亡国之恨,可是想尽了办法也没办法抗衡如日中天的秦国,于是只好兵行险招——刺杀。

当然,千金之躯,不坐危堂。张良这种富家公子,自然不会自己去行刺,一方面自己也确实不够条件。

司马迁曾说,他以为张良是奇男子,必然长得很英武,结果看了张良的画像,感觉秀气的跟女人一样,感慨真是人不可貌相。

张良散尽家财,四处寻访奇人异士,为刺杀秦始皇做准备,连自己弟弟丧事都无心操办,可见报复之心。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张良足足等了十年,等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巡游,于是和大力士躲在暗处想要伏击。秦始皇的车马众多,卫士也不少,是不能近战的,于是张良命人赶制了一个六十公斤的大铁锤,让一个大力士当投掷手,以此远程干掉秦始皇。

结果那天出行的马车极多,秦始皇也为防备遇刺做了很多准备,于是张良看花眼了,挑错了马车。大力士抡圆了锤子扔过去,将目标砸烂。

张良迅速逃脱,大力士极有可能被发现并杀死。奥运会有个项目,是投掷链球,男子的重7公斤,抡圆了投掷也只能投70米。大力士要投掷铁锤,考虑到可能是从上往下扔,还要考虑准确率,距离车队不可能超过100米。

发生了这种案子,牵连的人着实不少,张良只有四处躲藏。

据说,张良在桥上遇见了黄石公,帮人家捡鞋子,而后黄石公考验了他三次,见他儒子可教,于是给了他一本《太公兵法》。因为秦始皇焚书,这类书已经很少见了,故而张良看到后,喜不自胜,研习兵法,有了很多心得体会。

苏轼后来发表看法,表示黄石公其实没有传授什么兵法,只是让张良学会了忍耐,不要冲动的去行刺,而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不过此事是司马迁记述的,在当时很有市场,很可能是真实故事。

张良后来说服项梁,帮助韩王复国。不过韩国靠近秦国,此时已经统治二十年之久,秦国势力强大,韩国军队只能到处游走,算不上复国。

刘邦见到张良后,两人聊的很是投机。

张良大喜,出来后说,我学得兵书后,跟人谈论,他们总是不能理解我的话,而沛公没读过书,但我说的他都能懂,沛公殆天授。

郭靖也说,我学得《武穆遗书》知道战法,那毫不稀奇。大汗没读过书,却能想到,那是天纵的英明。

《大唐双龙传》里,徐子陵听真言大师说佛家的身口密,心有所悟。真言大师说,施主真有悟性,旁人听后云里雾里,或者以为明白了其实不明白,而施主一听就懂。

徐子陵说,大师怎么知道我明白了呢,说不定我也在装懂。

大师说,我说的时候,施主的手指不住的跳动,可见心有所悟。

真正明白的人,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感觉之前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而不懂得人,则疑惑不已,好像明白,其实还是不理解。

张良因为和刘邦聊得来,故而刘邦也在很多地方询问他的建议。

刘邦急着前进入关,绕过宛城不攻而去。张良告诉他,现在秦军据守关隘,你若是只顾前行,那么身后的秦军就会趁机截断你的归路,这样就有覆灭的危险。

刘邦于是让军队返回,趁夜围住宛城,而后派遣陈恢说服了南阳太守投降,就此打通了一帆风顺的道路,攻到了秦国腹地。

刘邦进攻肴(yao)关,张良说,守将是屠夫的儿子,必然重利,只要派遣说客给予金钱,守将一定会投降。

刘邦派遣郦食其去做说客,守将也确实投降,愿意单独领军,和刘邦一同攻入咸阳。

刘邦正欲同意,张良告诉他,守军全是秦军,未必肯听守将的,不如攻其不备,趁势攻打秦军,这样就没有后患了。

刘邦于是率兵攻打,在蓝田击败这只秦军。当初秦楚争霸,楚国攻打到蓝田,而后功亏一篑。蓝田现属于陕西省西安市,距离咸阳也只有百里之遥了。

张良如范增一样,适时做出谋划,让刘邦既能巧取,又不至于留有后患,故而得以笑到最后。

其实刘邦是沾了项羽的光。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开始攻城略地的往咸阳进发。

项羽刚坑杀了二十万降军,县令们畏之如虎,即便是用人格担保县令们都不敢投降,顶多弃城而走,有骨气的就拼死一战,反正就是不投降。

项羽性好杀戮,你越抵抗,我越要打得你五体投地,顺带还要屠城,让人知道跟我作对的下场。而项羽越是下手狠,县令们越害怕,百姓们也害怕,动不动就屠城,你说你怕不怕。

于是项羽进军的一路,是血淋淋的一路。楚军决然不是替天行道的义军形象,反而是杀人如麻、恶贯满盈的匪军。

刘邦率军,则表示给大家个活路。你投靠我,我封你个官职,然后你就可以打着我的旗号做事,也不会有人攻打你了,还可以趁机一起谋求富贵。

于是投靠刘邦的县令越来越多,刘邦的人马越来越多,等攻打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已经聚众十万了。

这时候秦国已经没有可以调动的兵马了,子婴倒是不知道是谁的儿子,秦二世的可能性并不高,很可能也不是秦始皇的儿子,而是嬴氏的旁支。

秦国大臣们收到各地的战报,一致认为刘邦还算靠点谱的,项羽则太残暴,于是劝诫子婴投降刘邦,起码待遇好点。

子婴即位四十六天,杀了赵高之后,朝政算是分崩离析,也没有军队可以调派,无奈只好认输,将自己的妻子儿女绑起来,自己跪在通往咸阳城的车道上,向刘邦请降。

刘邦进入咸阳,手下还是以各地的头目为主,到了咸阳后开始抢占各个王宫府邸,收罗金钱美女珍宝玉器。

然而,此时刘邦手下一人,率领部下赶往了咸阳的丞相府、御史府、太尉府,将各地的户口籍册、关隘图纸、律令图书收集一空,大为开心的带了回去。

这人就是被称为,天生宰相之才的萧何。

同类推荐
  •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太子主仆非萌勿扰

    李平,一国太子,潇洒无比,风流成性,但是暗地里做的正经事可以拿下整个国家!李平很潇洒,溜达溜达,不会被父皇骂,骂的都是他身边的小喽啰,李平更加的嚣张了。
  • 问鼎盛世

    问鼎盛世

    遇菩提,夺世上最先进的武器,带着筋斗云和一魂魄一灵物,奢华穿越,天元大陆,大汉独尊,天下共主,因一场浩劫,大汉亡,天下诸侯争霸,宗派林立,没落皇室,一王子遇主角,共同夺天下。ps:《免费大作》
  • 宰执天下

    宰执天下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超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灾难,为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韩冈开始了向上迈进的脚步。逐渐的,他走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诸多闪耀在史书中的名字身边,终于寻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狩猎梁山

    狩猎梁山

    你问我要什么?简单啊,权利、金钱和美女,嫌我说的不够文雅?好吧,志向、财富和爱情!忠义无双百八将、轰轰烈烈宋时行!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咱也不能庸庸碌碌的活这一辈子不是?征战天下,万里疆域在手,美人情重,后宫广厦三千。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就是我的梦想,我活着,我努力着,我屹立在巅峰笑看风云!
  • 王爷请低调

    王爷请低调

    她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子。她曾经幻想过:自己有生之年遇见自己的合适人选,然后俩人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开开心心的过着日子。可做为一国公主的她却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她为了大魏和北凉之间不必要的争执嫁给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男人。小剧场:“你是不是还在想那个人?”他怒气冲冲的对她说。她只是忧伤的看向窗外。“你居然嫁给我了,你就不要想其他人!要不然后果自负。”他霸气的对她说。“敢问王爷你指的是谁?”她咬着牙硬着头皮转过身对他说。
热门推荐
  • 重遇之爱转风云

    重遇之爱转风云

    小时她整天跟在他后面,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笑一起哭,可是他的爸妈极力反对,只能逼迫着她。他眼睁睁地看着她跌落山崖可却无能为力救她,他一直坚信她没死,坚持找了她五年,后来终于又再次相遇,可她却不认识他……
  • 穿越之媚者无疆

    穿越之媚者无疆

    一幅不知由来的千年古画,一个美奂绝伦的少女,她穿越而来,本是江湖女杀手,却选择成为青楼艺妓。太子心仪,却要弟弟娶她。当她不堪羞辱自尽身亡,焚毁的古画将她带至梦中的世界。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活出真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抉天

    抉天

    从雪域而出的少年,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而是抉择出内心最真实的心意。
  • 陪嫁的男侍卫

    陪嫁的男侍卫

    一个误会,她上错了花轿;一纸机缘,上天又将他送至她的身边。自她十五岁就起的纠葛,竟根深蒂固般连绵不断地贯穿牵制了彼此的半世浮华。入门后,她心里眼里,满满的,都是那个与她拜堂成亲的男子;他随她入嫁,抿唇不语,暗自守护八年,细致入微,只为博卿一回眸。看冷面侍卫林佐如何曲线救国,最终抱得美人归。甜宠不腻,虐而不悲,尽在妖孽大人之《陪嫁的男侍卫》!欢迎大家入坑观看!……人物内心版简介……宋超凡:人家别人家嫁女儿都陪嫁个丫头,怎么单单她木家嫁闺女就陪嫁了个男人过来,过来就过来吧,随便打发他做个小厮也就是了,可你竟然连名分都给了——贴身侍卫!侍卫就罢了,还贴身?!宋超凡怒了,木怜夕,你真当我宋家是吃素的不成!林佐:人家别人家都是男子管生意,可不知为何宋家就偏偏出了个窝囊废。我家小姐虽说自小随老爷外出经商,练就了一身处乱不惊、八面玲珑的好本事,但你也不能将宋家的一大摊子乱生意都交给一个弱女子来打理吧?信任?赏识?林佐怒了,少他妈给老子谈这个!你若真信任这姑娘,你会让她独守空房,你却在外面喝花酒吗?你若真赏识这姑娘,你会让她夜夜垂泪,你却拥着你的三个妾两个嬖亲亲热热吗?五个女人了都,还不安分,还要纳妾!我家小姐说什么了,不就说了句“此人来历不明纳不得”吗,说到底还不是为了你们宋家,你竟然罚她在雨里跪了四个时辰,她身子这么弱,哪受得了这个!宋超凡,你脑残是不是,这么好的一个女人,我林佐恨不得将她供起来,整日里好吃、好喝、好脾气地伺候着,连路都舍不得让她走两步,你居然让她受这等委屈!你不懂得疼她是吧,你不懂得珍惜她是不是?好,你不疼她我疼她,你不珍惜她我珍惜她!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这妞儿,老子抢了,今后你再敢给她一个白眼,挖了你的眼珠子!(作者:呃,大家不要理他,林大美男暴走了……)(话外音,木怜夕:嗯……咳……那啥,老爷们儿的事咱不掺和,掐吧你俩,谁掐赢了我跟谁……)
  • 萌学园之神兽再现

    萌学园之神兽再现

    失踪的人回归,古神兽传承者结局如何......
  • 邓肯自传

    邓肯自传

    本书是现代舞创始人,美国舞蹈家邓肯自传,在自传中阐述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 帝王之玉

    帝王之玉

    孟小希从小住别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管家带大,他却是异能小子,全球异能者联盟的组织找到了他,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寻找父亲也是他参加异能者联盟的原因,前方的险阻是他意想不到的。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贺兰山下、黄河之滨的水洞沟文化,六盘山地区的炎黄文化,延续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在黄帝、炎帝两个集团内迁中原的时候,集团内部仍有少数部落成员留在北方、西方,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活方式,后来的史书称这部分人为北狄、西戎。
  • 夜蔷薇

    夜蔷薇

    穿越是恐怖的!语彤在2002年常常这么想,就像现在她在XX帝XX年的时代重新坐回草垛子上想的一样,她得再好好想想,先镇定一下思绪,然后再考虑在这个没有苹果机没有哈根达斯没有阿迪没有因特网的时代里该怎么度过,以及没有热水器没有马桶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的世界里该怎么生存。
  • 上位虐男主

    上位虐男主

    蒲素素不过就是出门采购采购,陨石都能砸到她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