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207

第207章 开国之初

异语1

司马迁《史记》中多有指责汉武帝的言语,御史大夫桑弘羊建议汉武帝将《史记》中关于汉武帝的内容烧掉,并严惩司马迁。

汉武帝默然良久:司马迁书中虽然对朕刻薄了些,总还是公允之言,好书啊,不可毁了,要留之后世。

桑弘羊听后不解,听闻东方朔知道上意,于是向东方朔请教。

桑弘羊:陛下在位以来,独断专行,稍有忤逆便兴雷霆之怒,废后卫子夫、戾太子都因违背陛下平定匈奴的国政而加以诛戮,为何司马迁在书中指责陛下穷兵黩武,陛下却能容忍呢?

东方朔:我请教公一件事,《史记》写得如何?

桑弘羊:文辞优美,切合史料,绝妙。

东方朔:此书能传世否?

桑弘羊:若陛下不烧,定能传世。

东方朔:若传世,世人定然深信不疑,然否?

桑弘羊:我正是有此顾虑,这才建议陛下烧掉关于他的内容,奈何陛下不听。

东方朔:司马迁再怎么秉笔直书,终究是陛下的臣子,虽然指责陛下,但是用语隐晦,对于陛下的功绩更是大加赞赏。文章传世,世人虽说陛下不惜民力,重蹈前秦覆辙,可毕竟没有亡国,人们还是仰慕陛下的丰功伟绩,足以与秦始皇比肩。司马迁是陛下的臣子,不让他写陛下,难不成让后人去写陛下?

桑弘羊恍然大悟:难怪东方先生这么得圣眷恩宠,请受我一拜。

————————————————————————————————————————————《闲庭记趣》

刘邦,公元前256年出生,公元前209年47岁时趁势而起,两年时间灭掉秦国,又花了五年时间消灭项羽,于公元前202年2月28日,54岁时即皇帝位,国号汉。

他的一生确实传奇,可谓是前不见古人。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可是自他之后,平民起家开创功业的,也不过两个,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建党伟业》中,袁世凯对冯国璋说,历来开创之主,没有年过五十的,而我已经年近六十,无此野心了。

袁世凯科举不第,于是23岁时投笔从戎,在朝鲜处事果决,倍为称道,被誉为年轻一辈无有过者。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善意提拔,自己则编练北洋新军,直到辛亥革命时52岁的他重掌大权,继承大总统,4年后身败名裂。

他的一生,从青年到最后,始终处于风尖浪口之上。而刘邦呢,成名晚,起家完,一般三十而立,四十岁还没有什么成就,人也就废了,可是他偏能成就一番大业。

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是对刘邦最好的阐述。

当了皇帝,就得定都,左挑右选,有的说洛阳,有的说咸阳。

说洛阳的占据大多数,毕竟是前朝旧都,传承数百年,背山依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齐国人娄敬曾为西边戍卒,对刘邦说,洛阳虽好,可是地方小,方圆数百里。咸阳则不同,地势开阔,南有巴蜀,前有函谷关,秦国以此成就帝业。

国有疑难可问谁?

刘邦找到张良,爱卿意下如何?

张良说,据守函谷,就算外面动荡也可以保留一份基业。若是封给别人,恐怕巴蜀、汉中、咸阳就不是大王的领土了。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刘邦终于意动,平定项羽之时,自己在外征战,依仗的就是萧何从关内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兵员,中原虽好,可是你争我夺,断不可将大好基业拱手与人。

于是汉朝定都咸阳,改名长安,长治久安。

定既然功成名就,那么就要争论功绩了。萧何、张良、陈平等人也在获封的行列。

刘邦对张良说,你自己挑选齐国三万户作为你的食邑吧?

刘邦很大度,因为他和张良朝夕相处,深知此人谋略过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屡次帮自己化险为夷,救命之恩,实难忘怀。

而张良也深知刘邦,知道此人外宽内忌,非常害怕自己的智谋,生怕自己帮别人,也非常识趣。

张良说,把留县封给我就好了。

留县在江苏沛县附近,张良的意思很明显,我始终在你左右。

刘邦大为赞赏,封张良为留侯。

此后的张良说自己体弱多病,闭门不出,一心修道无杂念,据说修炼到辟谷不食的境地。后来故地重游,在谷城看见了黄石,认为那就是当初给他兵书的老人,将黄石带回去祭拜。

我想范蠡一定能和张良做朋友。

刘邦为了犒赏萧何,封他为酂(zan)侯,那时候侯爵是有食邑的,爵位相等,只能以食邑多少来比较了。侯爵之中,萧何的食邑最多,名列前茅。

将军们不愿意了,对刘邦抱怨,我们是卖命的,每日里刀来剑往,那个身上没有伤痕。萧何坐在关中,又没有攻城野战之功,凭什么在我们上面?

对付这帮粗人,就得说他们听得懂的话。

刘邦说,你们都知道打猎吧?

将领们点头。

刘邦说,打猎的时候,猎人发出号令,而后放猎狗出去追逐猎物。你们得到猎物,功狗也;萧何发号施令,功人也。何况你们跟我打天下,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萧何家族里几十个人随我打天下,怎么能一样呢!

论功劳的话,萧何可以说,我家死了多少多少人,你家呢?

诸将于是也认了。

此事也为以后奠定了基调,但凡将领出去作战,九死一生什么的,全是猎人指挥的好。袁崇焕击败清兵,为表彰魏公公领导有方,给魏公公家的子侄加封世袭官位,袁崇焕官升一级,赏金千两,气的袁崇焕撂挑子走人了。

凡事做绝,刘邦又给萧何加了两千户。

刘邦解释说,昔日我出差去咸阳,诸人为我送行,给的礼钱都一样,独独萧何多送了我两百钱,这份恩情不能忘啊,当涌泉相报。

然后评比功劳第一等,武将们推出了曹参来跟萧何对垒。

武将们说,平阳侯曹参,负伤七十余处,斩关夺隘最多,劳苦功高,当排第一。

曹参和萧何起兵的时候都是县吏,地位相等,只是职权不同。樊哙属于猛将,曹参则属于刘邦麾下最有威望的将领,后期跟随韩信征战沙场,是刘邦安插的亲信,最后帮他夺了韩信兵权,确实功劳不小。

这算是两个派系的争斗,曹参的将军派和萧何的关内派。此时的争执,决定了入主长安之后,谁当权秉政的问题,毕竟功劳第一的当丞相,以后见面了你都得先行礼,所以定然要争夺。

此时,萧何派的关内侯鄂千秋进言,他说,曹参虽然有功,但算不上第一。陛下跟项羽打了五年,常常连军队都丢光了。萧何在关内征收粮草,募集兵员给陛下送过去,这才让陛下站稳脚跟,这才是万世之功。一百个曹参也不能保全汉室,怎能因为一时之功而凌驾于萧何之上呢。

将军派的也无话可说,毕竟人家说的是事实。

刘邦称善,于是封萧何为第一功。既然功劳第一,那么就得有点优待啊,再增加几千户食邑?

人总是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金钱食邑虽好,可是多了也就不以为然了,既得陇复望蜀焉。

刘邦给萧何的是特权——剑履上殿、称名不屈。

这里要引申一个故事:

刘邦攻取咸阳之后,儒家的叔孙通前来投靠。他是秦朝的博士,常常在君王左右,所知广博,对秦朝的礼仪制度很了解。

但是当时在打天下,刘邦本人对读书人也看不起,动不动就以腐儒来骂人,所以儒家混的愁云惨淡。叔孙通则不同,他经常向刘邦举荐一些猛将,帮助刘邦打天下,所以还算受到刘邦认可。

一来二去,叔孙通的弟子们受不了了,对老师说,你看我们跟了你这么长时间,你富贵了也不知道向汉王举荐举荐我们。

叔孙通说,汉王如今争得是天下,要的是能打仗的人,还不是推荐你们的时候。

等到刘邦平定天下后,松口气,然后烦恼来了。手下这帮子人太不懂规矩了,毕竟和自己关系深,平日里也打闹惯了,有的在朝廷上吵起来的时候,将军们一言不合拔剑相向,有的喝醉了用剑砍柱子,调戏宫女,让人烦透了。

叔孙通此时进言,说我知道秦国上朝时的场景,大臣们战战兢兢,一溜小跑的来上殿,都不敢抬头看秦王。秦王说一不二,大臣们从不敢违逆他的意思。

刘邦羡慕不已,都是皇帝,你看人家皇帝做的。

叔孙通见游戏,于是说,前朝的那套礼仪我还记得,不如演练给陛下看看。

刘邦很感兴趣,于是叔孙通叫来了自己的弟子,让他们排演上朝的仪式。刘邦看后大为赞赏,动了心思,于是问叔孙通,能不能用这套来管管无法无天的将军们?

叔孙通自然答应,然后带着弟子们忙活了。

礼仪其实是一种气势、排场,不要求每个人都动作到位,只要大家都恪守自己该做的事就好。叔孙通先从容易的入手,将宫女、侍卫训练好,而后训练臣子们。

当年秦舞阳,十三岁杀人,被称为勇士,可是见了朝会这种大事之后,不禁害怕战栗。争勇斗狠,并不代表着你从容不迫。将军们到了刑场,也有不少哭天抢地的,儒生们看似柔弱,也有不少斧刃加身而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的。

将军们第一次见这种大阵势,都有些心虚,表面不屑一顾,私下里还是挺看重的。

上朝后,刘邦坐在君王座上,殿外是带剑卫士,大臣们将剑卸下来,脱了鞋子,低着头排成两排,小跑着上殿,而后跪拜,之后跪坐在两旁,听着刘邦训示。

刘邦坐在上位,哈哈大笑,我今日才知道做皇帝的威风啊。

是啊,以前在下面,只是想当皇帝会如何,可是当上了,发现并没有那么威严,心中郁结,知道如今,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没用对人啊。

在两旁的臣子小跑着上殿的时候,萧何穿着鞋子带着剑走上殿了;臣子们跪拜的时候,萧何只要拜一拜就好。

萧何这样,臣子们羡慕不已,大丈夫到这地步才威风啊。

刘邦给萧何的叫尊严,也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当然,能换到这一步,萧何也是很不容易的。

刘邦没发迹的时候,萧何就是县吏了,对刘邦多有照顾,送礼钱的时候别人都送三百钱,独他送五百钱。

刘邦发迹之后,萧何跟随在旁,作为元老级别的人物,为刘邦管理后勤,军中补给。

刘邦攻下咸阳,众人都在抢金银珠宝,萧何则率先把重要的图籍文册保留下来,为他管理汉中打下基础。

刘邦封为汉王,将领们纷纷逃走,萧何却能慧眼识英,将韩信举荐给刘邦,助刘邦成就大业。

刘邦外出征战,将汉中的管理权下放给萧何,萧何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保证了刘邦后勤供给和兵员补充。项羽手下没有萧何这类人才,人越打越少,粮草不济,不得已请和撤军。

在汉中的时候,萧何凡事都请示刘邦,绝不自己拿主意。事情紧急的时候,自己先处理了,也要将此事再禀告刘邦,可以说非常谨慎。

张良是范蠡,知道功成身退。

萧何如文种,守谦退之节。

刘邦为勾践,不得志时谦逊下节,得志时便要吃人。

公元前204年,刘邦和项羽对峙,百忙之中,多次派遣使臣去慰问萧何,夸赞他劳苦功高。

鲍生对萧何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却还这么惦记你,是对你不放心啊。不如你派遣本族的子弟去前线,这样汉王就放心了。

是啊,事情千头万绪,聪明人总是抓住最紧要的东西,忽略其他。

刘邦最紧要的莫过于项羽,花心思最多,其次是萧何,毕竟自己战况不利,要是萧何也投了项羽,那么自己就死定了。

当时是乱世,诸侯王降而后叛,下属另投别路也很正常,所以刘邦始终留心萧何。

萧何于是将族中子弟送到刘邦军中,以此表忠心。

刘邦见此,心中宽慰,于是将萧何划为稳定因素,专心对付项羽。

处在高位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争斗之中,跟自己人斗,跟外人斗,你要有这种觉悟。

《教父》中,老教父葬礼上,老教父的朋友、下属和敌人纷纷前来致敬。

新教父将目光盯在了老教父的手下上面,死死的盯着。

手下萨利走到新教父面前:巴西尼安排了一场会谈,在我的地盘上,大家可以谈一谈,我会负责保证你的安全。

新教父点点头,表示同意,萨利离开。

军师:我一直以为会是克利曼沙呢。

新教父:巴西尼选人很准,萨利一向很聪明。

是啊,老教父告诫儿子,我死后巴西尼一定会约你谈话,你一去他就会杀了你。所以谁说让你去,谁就是叛徒,被巴西尼收买了。

集团是利益的组合,一个大集团集结了一大群小的利益组织,在集团稳定的时候,它们出工出力,为组织卖命。可是当集团将要下沉,或是眼看就要下沉的时候,它们很多就会投向别人,暗地里给你来上壮烈的一刀,就此斩断你苟且偷生的脖子。

刘邦当了汉王,就要知道那利益笼络人,要不断的给他们利益,而不是一次性给完,否则他们就不会为你卖命了。

有个小故事:

作家雇佣了一个小工,谈好价格是二十,见他不容易,于是给了他四十块钱,并且告诉他,你先在楼下等着,我上去拿下东西。

小工又惊又喜,连连答应。

作家拿完东西下来,小工已经不见踪影,连带三轮车上的两块柜台玻璃也拉走了。

作家在文章中总结说,这是礼仪的缺失。

先收货后付账,钱要一笔一笔的给,其实都是共识。你可以觉得对方不容易,但是一定不要给对方可趁之机,因为依靠信任是不够的,信任之外还要有约束力。

所以刘邦不断地封赏,韩信当了齐王之后,依旧不停调遣,那就告诉他,我再把某块地封给你,不过是在项羽的地盘上,需要你发兵才行。

韩信是员工,做事讲究收益,我都为你打了天下了,多要点也不过分啊,谈好条件才好做事,你不能老是拿着过去的恩情说事啊。

这种讨价还价,使得刘邦看穿了手下的本质,就是没有利益,鬼才帮你做事,而有了利益,多大的恩情也靠不住,所以他多疑。

萧何呢,你要理解刘邦的多疑,不要总是说我为你立了多少多少功,我怎样怎样忠心,你竟然还怀疑我,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知道身处高位定然受到怀疑。

善良、忠厚、忠诚,是经不起考验的。

忠厚的人对上百、上千不动心,上万上百万呢,那就难说了。

据说有个人解放前举家迁往台湾,临行前忽起思乡之情,于是将行李委托给管家,自己带着家眷再次缅怀下故乡,结果回去之后发现管家带着行李跑了。

于是那人只好留下,自此打渔潦倒一生。

很多人说,能骗你的人一定是你信任的人,因为别人你也不信。

《肖申克的救赎》里,凶手在高尔夫球场的餐厅里面打工,就是为了接近那些有钱人。他找好目标之后,找到他家后偷窃,被发现了就行凶杀人。

也许你在餐厅,临走前好心的给了服务生二十美元作为小费,觉得是做了件好事,其实是给自己带来了灾祸。

站在刘邦的位置上,你会发现自己手下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你自己也要使尽手段,睡觉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不定前面打着正好,忽然后方就起火了。

这个时候就要你有手腕,镇得住自己人,起码要预案,要知道萧何造反了,谁能制住萧何,韩信不听话了,要用曹参克住他。

萧何、韩信,他们是朋友啊,向来共进退的。而曹参呢,虽然和萧何是老乡,可是关系并不很好,这种隔阂也可能是刘邦故意造成的。

所以刘邦相互压制,为的就是把自己立为唯一的核心,除了我谁也不能让大家心服,于是下面人就不会觉得自己可有可无。

秦末之后,豪杰并起,称得上英杰的数以十计,奇谋百出,都是为了自己谋利。刘邦从中脱颖而出,从一介白身,蜕变成众望所归的核心领袖,将人杰们笼络在自己身边,当之无愧的第一英雄。

同类推荐
  • 妖清

    妖清

    明治天皇睦仁老兄剑指华夏,大放厥词:大日本帝国要成为亚洲的主人!沙皇尼古拉二世从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直到海参崴划了一条直线,并扬言要将此以北的土地全都划归沙俄:“远东是上帝赐给俄国人的,本皇要将远东变成帝国的黄俄罗斯!”美国大白舰队整装待发,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高呼:“美国已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20世纪的海洋必将属于伟大的美利坚!”法国人说:“法国拥有世界第二强大的海军,除了英国,我们无所畏惧!”英国人说:“日不落帝国坐拥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将继续以英国为中心!”这个时候,张林站了出来:“列强们听着,现在开始打劫,把殖民地统统给我交出来!”
  • 平乱策

    平乱策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每一个站在高处的人身后都铺满了累累白骨。是任人宰割还是奋起抗争?不想永远被别人欺压,就必须有一种誓死如归的精神。要想成就一番霸业,不能单凭一时的血气之勇,还需要超人的智慧。
  • 乱世猛将传

    乱世猛将传

    各个朝代以及各个国家的英雄传奇人物都将聚集在一个年代
  • 云起长风

    云起长风

    这个故事里有君王有权臣有妃子有将军有商贾有侠客也有普通的士兵、农民和匠人相对而言笔墨不会太多放在他们的社会身份上而会多塑造一些个人风采水平浅陋多多指正
  • 戚继光全传

    戚继光全传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戚继光,明朝后期一代名将,南抗倭寇,北拒蛮虏,一手创立了日后名震天下的蓟辽大军。但是,一个现代的大学生懵懵懂懂的转世成为了这位名将,历史还会延续原有道路吗?倭患是否得到平定?而一个了解嘉靖、万历年间历史的现代人又将引领大明王朝走向何方……
热门推荐
  • 关中王

    关中王

    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古之战争,似围棋之戏,然胜围棋之戏,求天时、地利、人和。及为之上者,三者兼得,顺天、借地、和人,厚积薄发,以大略谋天下;中者,或顺成天意,或借一险地,或广积人心,虎踞称雄于一方;下者,天意将至而不知时,身处要地而不知险,人心离乱而不知和,终化一尘埃,埋没于乱世之中。本书QQ群:79010278
  • 蓝拳仲裁

    蓝拳仲裁

    什么是神,是强大的力量,是至高的权威,是拯救世间苍生,还是绝对的冷漠?那么,什么是正义呢?…………准大学生洛凛,在步入美好的大学生活之前,先带着蓝拳圣使的技能步入了穿越者的行列。到了一个和科技完全不沾边的世界,洛凛觉得自己整个人就是一悲剧。自己家的背包和技能树是串通好了开霸王条约,名为:外挂有我们就够,不要东想西想。只是这外挂看起来,还不如成为本地人有优势啊。穿越过后,最重要的除了实力之外,恐怕就是人心了,原本内心纯洁的洛凛穿越后就被彻底带坏了。“这不叫多疑,这叫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不叫耍赖,这叫战术。这不是无耻,这是公平,我都以身作则了你还不把武器插地上是几个意思。”
  • 大核灾变

    大核灾变

    本作品讲述一个星球爆发核战后人类求生的故事,故事类型科幻、变异为主....
  • 凤殇

    凤殇

    秀眉隽隽,其目濯濯。他说:我苏夜涵今生能遇见你是何其之幸?所以今后无论如何,我绝不会让你离开我,绝不会。她说:不管境况怎么变,你站在哪里,我就陪着你站在哪里。为煞星者灭,相克者生。她说:你是天子,是万民景仰的圣上,岂可将自己的克星、煞星留于身侧,迷乱朝纲,祸国殃民?若是如此,我当初又为何要帮你?他说:若没有你,这一切于我而言,皆无意义。我可以不要这帝位,这江山,这千秋基业……我只要你在我身边……命数劫,君王天下错。他说:衣凰,鸾凤和鸣,双宿双飞,然则如今,你在哪里?
  • 龙霸异世

    龙霸异世

    卓不凡十八岁生日和美女一夜风流,却不知美女乃是黑道大哥的情妇,惨遭十数名刀手追杀。身死之后,魂穿异界,意外获得祖龙精血。且看一介高中宅男如何凭借祖龙精血,一步步登临昊天大陆强者巅峰!
  • 霸气冲天系列1

    霸气冲天系列1

    杀人有罪吗?当你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时候,当你带着不凡的使命去杀人的时候,当你不杀人便被别人杀的时候--你不杀人,便即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有罪……
  • 叫我法爷

    叫我法爷

    千年之前,渴求力量的魔法师们闯下大祸,召唤出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黑暗,于是一场席卷整个菲斯兰大陆的圣战就此打响,最终以落日山脉为界,光明与黑暗遥遥相峙。千年之后,少年阿福为继承哥哥的遗志,立志成为泛大陆最强魔法师,从而只身一人离开家乡,踏上了追寻梦想的道路。
  • 独倚春风不自知

    独倚春风不自知

    赠君一枚玲珑骰,唯愿君心如我心。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君可知?
  • 闪婚蜜爱:总裁的宝贝新娘

    闪婚蜜爱:总裁的宝贝新娘

    史上最强的宠婚,爆笑来袭!绝对的宠,宠,宠!!!她天真烂漫,吵吵闹闹,但阳光得像金子般闪耀……他霸道得不可一世,却还是常常为她妥协,做她最温暖的依靠……
  • EXO之扑朔迷离

    EXO之扑朔迷离

    谢谢你,让我懂得什么是爱。--蓝若依下辈子我依然爱着你。--吴世勋谢谢你在怎么多人里选择了我。--鹿晗你是水我是鱼。离开你我就不能活。--朴灿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