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7100000007

第7章 至善的歧路——学衡派的哲学思想(3)

但是八识仍然不能达到认识的最高境界,唯识论认为有一种真如的境界,八识的认识无法达到。只有运用“智”才能体会到这一境界,这一认识升华的过程即为“转识成智”。何为“真如”:“诸法之真如(恰如其量,不增不减,是如何便还他如何,故谓真如)谓宇宙万有之本来面目。”只有正智才能证得此真如。“凡能如是如实了知有为无为实证诸有为法之刹那生灭、自性本空,是日正智缘如(亦名见道,亦名证真)即是菩提涅粲,即是真如。”在这里,真如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是认识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而不是像西方哲学通常所设定的、外在于事物而存在的形而上学,缪凤林、景昌极所阐发的唯识论并没有兴趣要建立新的形而上学,相反缪凤林批评那种把真如当做形而上学的观点,他说:“唐以后此士言佛法者,因受贤首宗之流毒,奉起信论为鸿宝,其言真如,指一不生不灭离言说相离名字相而能生万法之体,于是与外道自性神梵,仅有名相之差别。”他认为,真如是寓于事物之中,与事物不一不异的事物本然的道理,真如的最主要的属性就是“空”。“真如乃万法本然之理,与万法不一不异。而为万法之实性无颠倒性,例如诸行无常,此无常诸行自性本空之理即真如。有漏皆苦,此苦自性本空之理,亦真如也。我法皆空,此我法自性本空之理,亦真如也。”

这样唯识论通万法唯识、转识成智这一系列的论证说明世间的本然之理为“空”,进而为其伦理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际上,在缪风林等人看来,有关人生的道德、价值等伦理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缪凤林说:“西洋哲学每分二部分,一者人生,二者宇宙,诸家虽有言人生观与宇宙观关系之密如海甫丁谓人生观与宇宙观之不能分,与人之不能离世界同A History of modetn philosophy.Vol.1 P.78。唯我内法,只有人生问题,无有宇宙问题。盖有情各有八识,各一宇宙,宇宙所有,惟是识变。宇宙分内事,惟是识分内事。宇宙即人生,一而非二也。”景昌极也认为“事物间价值高下之所由生,以及道德美术上诸根本问题,在哲学上日价值论,与认识论、本体论鼎立而三,为哲学上三大问题。其关系实践问题者,尤较认识论、本体论为切。学者不可不三致意焉”。

因此,缪风林、景昌极的注意力不在于建立外在于事物的形而上学,他们理论的重心必然向伦理学倾斜。万法唯识的命题根本目的就是劝导人们进行道德实践。景昌极对此予以详尽的论证,他从万法唯识这一命题为出发点,指出人们痛苦的根源即在于不明白万法唯识,万法皆空,固执于我法的存在,欲望膨胀,追名逐利,结果必然造成痛苦。为去除这一痛苦,必须克己、去执,节制欲望:

人皆知避苦趋乐,计较利害,而不知此趋避计较之心理,实即苦之根因。趋之惟恐不至,是为贪欲。避之唯恐不及,是为嗔恚。计较锱铢,是为我执,贪嗔我执,即所谓苦之根因。修养之士,力去兹数者,则苦之存者寡矣……兹谨揭其大纲如次:

(一)世俗之人,知恶苦,而不务去苦之根。非惟不务去,且从而培植之,故其苦转剧。根维何,日我爱执著。执空以为实,爱无以为我,而卒归于空无我,是以苦。务去苦根之道维何,曰空无我。还他空无我。不执不爱,苦乃自解。不执不爱,则有赖于大智大悲及种种方便诸波罗蜜三十式道品等大智以破执而明空,大悲以他而无我。

(二)无常之谓空,不一之谓无我。色即是空,非色灭空。我本来无,当下即无。又虽无常,亦复非断。虽日不一,亦复不异。由前义故,日空无我。由后义故,日“天地与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明夫真空之不空,大我之无我也。斯为真知空无我者。不以灰身灭智而后空,不待返入混茫而后无。不执不爱,即空即无,以他为自,视得若失,平等一味,泯诸轩轾,斯为能行空无我者。

(三)我爱执著即所谓私欲。私欲入人之深,盖由历劫薰染使然。根蒂既固,爬梳实难。自非利根上智,鲜有能一蹴而就者,既末由遽空遽无。古人用有少私寡欲之戒,然少之寡之,亦必有道。以理道,以悲化者,如道河入海,化浓为淡,自可渐入佳境。以意制,以威压,如专恃堤防,虽奏效甚速,然一不慎辄致溃决。世称“遏欲之害甚于防川”。盖指专意制威压者言。要须防导兼施庶儿无弊。

(四)古今来修道明德之士,其能得受用者,莫不于有意无意间履行无空无我之一义。曰克己,日虚己,日忘我,日毋我,日自谦,日自制,日去人欲,存天理,皆空无我之一义也。其能心知其所以然,显然笔之于书以宣其义蕴者,老庄为杰出。然其悲愿宏深,发挥尽致,终逊佛法。佛法则以此为法印日诸行无常,日诸法无我,日有漏皆苦,或涅槃寂净大小经论,盈千万卷,所宣说者,无非此苦空无我之义,以故深明佛法修行解脱之道,其余诸家,率莫能自外。

这样,唯识论就不再是纯粹的思辨,而是着意为道德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他们的大致思路为万法皆空,执著于有就是苦,此执著就是欲,因此去苦就是节欲。

缪凤林、景昌极对道德实践规定了许多具体的内容:“道德之根本观念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相互影响,然后乃由苦乐利害进而为善恶问题。吾尝于其中求得公例曰‘利他者必归于两利,害他者必归于两害’,因而推得‘利他者为善,害他者为恶’之道德标准。佛法善恶之定义日‘能为今世他世自他顺益者日善,能为今世他世自他违损者日恶’。”此种道德规定,归根到底都以“利他”为中心原则。人的道德实践,都须以这一原则为最终目的。而达此目的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克己”。

唯识论不甚注重形而上学的玄思冥想,而是主张知行合一,更加强调道德实行,由个体的道德实践来体现道德法则。景昌极借比较东西方宗教哲学的异同长短来阐明此义:“宗教之重经验,重实行,与科学同,形而上学之重幻想,重推测,与科学异。诸大宗教。皆出于东方。易日‘形而上者谓之道’,道本为道路之道,所以行也。又如老子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庄子言‘道行之而成’。儒教亦谓‘修道之谓教’,又主‘行有余力,然后学文’。佛家之‘不可思议,唯证相应’。耶教亦谓‘惟意志可以通于天’等语,其例不可枚举,要可见其重实行之精神。可谓重形而上之道而轻形而上之学。反之,西方则无一完备之宗教。其哲学本义为爱智,故重推理。西洋诸哲自Pythagoras、柏拉图等以来,几无不以私意妄测宇宙。康德著实践理性评及少数受耶教影响之学者,不在此列可谓重形而上之学而轻形而上之道。昔王阳明大阐知行合一之谊,谓不行不足以为知。近世实验主义派,亦谓行而后知,斯为真知杜威所谓Knowing by doing是此由观之,形而上之道东方之宗教或道学对于宇宙之解答,较之形而上之学西方之神学或哲学为可恃也明矣。”

同时,唯识论也重视对道德原则的体悟,这种体悟能够使个体达到一种境界,在这个境界中,道德行为高度自觉。践履道德成为个体完善自我的必需的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能够得到审美体验,达到一种无上的境界:“以菩萨悲愿宏深,以他为自也。必使普天有情拔一切苦得究竟乐,然后为人生之极则。拔一切苦,斯日涅架或解脱。得究竟乐,斯日菩提或大觉。”

即使一时达不到这种境界,也要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笃行不懈,“要当推以不忍之心勉求两利之致,且就良知所及,身体力行之,以求至乎其及而已。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向往则终有至焉之日矣”。

缪凤林、景昌极还强调在完成一己的道德修养,取得了生命圆满价值的同时,还要以悲天悯人之心,协助一切众生达到这一理想境界,“必将观众生之苦,起大悲之心以度己而度人,而使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亦悉离染归净,出生死海而登涅粲焉”。“‘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圣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缪凤林、景昌极阐发的唯识论把道德价值看做是人生的最高价值,甚至是唯一的价值。人生的目的、意义都系于此。人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完成道德价值为中心而进行。他们关于唯识论的所有论述都是以此为主旨的。唯识论并不是空泛地宣扬道德教条,而是主张实行,以道德践履来实现道德价值。而且他们更注重把这种道德实行通过主体的体悟内化为主体的主观需求,主体在践履道德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进入到一个物我两忘、至高无上的境界。

无论是白璧德、吴宓,还是缪凤林和景昌极,都扮演了道德的立法者的角色,他们的哲学,归根到底就是为道德实践寻求理论上的依据。他们的哲学思想彼此之间在具体内容上差异较大,但道德理想主义的归宿都是一致的,所有的论述都是以伦理学为中心而展开。从这个角度来看,吴宓等人的哲学思想只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延续。这是学衡派哲学思想的主旨,也是我们理解学衡派全部思想的关键。

三、余论:由至善到独断

同类推荐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看哪,这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看哪,这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的自述,内容包括:我为何如此智慧、我为何如此明澈、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悲剧之产生、非时之思想、白天之曙晓——关于将伦理作为成见之思考、超善恶之外——未来哲学之序曲、为甚么我便是命运等。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葽”、“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绝世神医:小气夫君别装弱

    绝世神医:小气夫君别装弱

    她是24世纪的基因实验人,有来自另一星球生物“人鱼”的优良基因,却隐姓埋名做了个会看风水的医生,号美魇鬼医。一夕穿越,借“尸”还魂,却又谨遵医德,救了个不该救的人,他眼盲心不盲,恬淡的外表俊美的皮囊都掩藏不住腹黑的心,以奇怪的名义,赖上她,软磨硬泡,换来白首不分离。
  • 霸道总裁快住手

    霸道总裁快住手

    他讨厌女人,本以为他会孤独一生,却不想他碰上了她她被同父异母的妹妹抢了男朋友,伤心的离去转身却遇上了他他对她发誓:这一生,我只爱你从此以后,陆总裁便开始了他的宠妻之路……
  • 那年,我们都不该忘记

    那年,我们都不该忘记

    “如果知道未来是这样的,我宁愿忘记我过去的17年,也要记住与你在一起的第一天。赵梓集,你是唯一一个能让我的青春变疯狂的人,如果命运再一次的将你我二人拴在一起的话,我只想说一句,那年,我们都不该忘记。”
  • 超能力界风云之我为界王

    超能力界风云之我为界王

    五王战纪落幕后,各大势力暂时安分,超能力界终于迎来短暂的和平。然而好景不长,这时,一个名为“写影”的组织出现,他们靠着特殊药物和诡异的偷袭手段,接而使各大高手陨落。然后,这一天,就连界王,也中招了……
  • 安珀志3:独角兽之兆

    安珀志3:独角兽之兆

    安珀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一方面是那条不祥的黑路,它穿过各个影子世界。来自黑暗的力量沿着这条黑路,攻打它们以往绝不可能染指的安珀。另一方面,安珀的诸位王子公主之间互相猜忌,结成一个个阴谋小集团。有的拥兵自立,有的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求助于来自黑路的黑暗力量。科温苦苦支撑困局,并力图找出这一切的真相。困境之中,独角兽出现了。安珀的神兽指引科温,将他带到安珀的源头。那里,等待着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 像鸟儿一样飞翔

    像鸟儿一样飞翔

    本书是小小说集。本书作品围绕“爱”的主题,题材广泛,有对真情的颂扬、校园的关爱、哲理的探究、人性的关照,也有对社会和弱者的关注、战争和历史的反思,更有对环保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呼唤。作品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笔触细腻,内容精彩,情感真挚,文笔朴实又不失幽默俏皮。
  • 墓之谜

    墓之谜

    紫咒鬼鸣,乌魑轻吟。而在墓道的深处、人心的尽头,又藏着怎样的谜团,怎样的答案呢······
  • 文武升级系统

    文武升级系统

    丹道大师胡一笑在莫风的小说下留言“如果没有莫风的小说,就不会有我这个丹道大师!”玄武大帝陈凯在莫风的小说下留言“莫风的小说总会在你遇到瓶颈的时候,给你无限的启发,是莫风成就了我的今天。”被称作万年难遇的炼器大师在莫风的小说下留言说“莫风的小说,无论是在丹道,武道,阵道,器道……都有独特的见解,你总能从他的小说里找到灵感。”……在莫风小说下留言的数不胜数,而且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巨擘。你问莫风是谁?莫风:“我真的就是一个写小说的!”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二

    秦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前207年;汉包括西汉和东汉,始于公元前206年,止于公元220年。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汉王朝是政治一元化的大一统国家,不同于政治多元的诸侯列国。西汉武帝时,汉王朝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进入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奖励儒术,正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儒学成为学术思想主流的时代,是主导中国文化的最大力量。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
  • 嫡女琼华

    嫡女琼华

    “我真没有想到在你们眼里我竟然只是一个祸害,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就算我只是一个祸害可我的孩儿是无辜的,我求求你们。放过我的孩子吧!爹··········”牢房里传来一阵阵女人的哀嚎,可是没有用,几个月大的小孩就这么在她面前摔了个粉身碎骨···········那一刻她的眼睛是通红的,她好恨,她发誓,只要她不死,她就一定要让那些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