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0200000037

第37章 附录一 斯坦利·库布里克论电影

论电影导演“想成为一个电影导演的最佳途径就是看电影。我的自信来自我在拍电影之前已经看过了所有蹩脚的电影,因为我坐在那里想,虽然我对电影一无所知,但我知道我可以拍出一部比那部电影强的电影。”

“导演是一种意念和品味的机器。电影是一系列创造性和技术性决定的产物,导演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多地作出正确的决定。拍电影其实是最糟糕的创造性劳动,周围闹哄哄的,而且需要体力的付出,所以很难在一周5个工作日里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这不是一个艺术家愿意选择的环境,唯一的优势就是你一旦开始工作就必须完成,你不可能拖延。”

“我不认为作家、画家和导演有何分别,因为他们都有一些特别的东西想表达。他们有自己的一些感觉,而他们喜欢他们的艺术形式:有人喜欢文字,有人喜欢油彩的气味,有人喜欢胶片、摄影画像或与演员一道工作。我不认为任何天才的艺术家是出于教诲的目的,即使他自以为是这样。”

“电影导演必须对一切有控制权,要对把一个故事搬上银幕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考虑周全。你的工作开始于选择一个合适的故事,接着便是寻找合适的投资,并解决拍电影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法律问题。然后,你开始选演员,选布景,选服装,选摄影,这些工作必须在你拍第一个镜头之前完成。我认为剪辑是导演工作的继续。音乐的使用,乃至片头的字幕也是讲故事的一部分。”

“我相信只有英格玛·伯格曼、维多里奥·德西卡和费德里科·费里尼不是艺术机会主义者。他们绝非坐等一个好故事的出现,而是在电影里反复表达他们已有的观点,而且他们都是亲自动笔写剧本,或者让别人将他们的想法落实到纸上。”

“从事电影这一行最重要的不是获得成功而是避免失败,因为每次失败会限制你未来拍你想拍的电影的机会。”

“如今的人们似乎很难判断电影中的人物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尤其分辨不清拍这部电影的是好是坏。看起来这些拍电影的人早有准备,他们给你看一半好的东西,一半坏的东西,最终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论剧本和改编“最适合改编成电影的小说不在于它的情节写得多么曲折、多么精彩,而是那些主要关注人物内心生活的作品。这会给改编者一个发挥空间,去挖掘人物在故事里某个给定时刻的思想和感受。从这一点,改编者能够以人物的心理为线索摘取或创造能够准确表达原著主旨的情节和动作,同时能帮助演员准确找到表演的脉络。”

“一部电影或戏剧所要表达的东西必须是忠实于生活的,创作者的理念不应强加给观众,而是由观众发现的,他们会因发现到了这些理念而感到震惊。用观众的震惊和发现去强化你的理念远远胜过灌输和教唆。”

“很少有编剧了解演员的工作。我常常看到只需要演员一个眼神就能表达的东西,编剧却写出了一大段独自或对白。编剧在创作一部电影时过多依赖于文字,从而忽略了观众能通过演员获得的情绪和感觉。他们更多的是把演员当成了一个传声筒,而不是联系故事与观众的一种媒介。”

“我认为最好的情节是不明显的情节。我喜欢娓娓道来,开始时只是潜入观众的皮肤,渐渐地渗透到他们的全身,他们会欣赏优雅的笔触和柔软的基调,而是用情节点和悬念给他们当头一棒。”

“有些故事会令你灵感大发,恨不能三个星期就拍完。但是,这并非合理的做法。在没有演员的情况下,你所做的只是凭空的想象。只有利用演员,让电影按照生活的轨迹运转起来,你才能发现隐藏在表象后面的东西。”

论拍摄

“摄影并非我最感兴趣的,我的兴趣更多的是在故事和表演方面。因为我是摄影出身,我能很快找到最佳的视觉途径拍摄或将一场戏呈现于银幕之上。但是我从不一上来就考虑如何使用镜头。我总是先着眼于影片的主要内容。只有在演员排练完一场戏并达到了真实和令人激动的标准后,我才会去想如何把它们拍摄下来。通常情况下,只要构图和照明不出错,你几乎能把任何一个动作或场景变成一个有趣的镜头。我发现很多电影在拍摄角度和照明效果方面十分讲究,但整部电影却空洞无物,我想这对观众来说毫无效果。”

“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时间、金钱和质量三者总会发生冲突。如果你拍了很多条,花了时间不说,还会耗费大笔的金钱,值与不值取决于你是否保证了表演的质量。当我拍一场戏时,我会拍很多条,但很少是为了变换摄影机的角度而这样做。我尽可能地在同一个机位和角度下反复拍演员的表演,从中发现问题,并获得最满意的效果,这一点在拍文戏时十分重要。相反,在拍动作戏时,你要不断地变换角度,这样你会发现剪辑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我之所以一个镜头拍很多条,是因为仅凭一条你很难立刻作出决定。尤其是处理有对白的戏时,你必须反复比较,从而选出你最满意的那一条。剪辑中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研究你为一个镜头反复拍下来的东西,为它们分别做上标注,最终决定你会用哪一条。这个过程要比实际剪辑所花的时间多上10倍。”

论演员

“我喜欢明星,如果他们也是好的演员。有一种说法是,明星如果个性太强就会先人为主地控制观众,会破坏他所演的角色。我认为这样的事情很少见。95%的电影之所以能付诸拍摄,是因为明星愿意出演。电影业已经变得如此艰难,观众对电影相当挑剔,对于发行商和投资人来说,确保资金回炉的唯一保证就是起用明星。如果你选对了明星,他们赚起钱来可要比你容易多了。”

“当你拍一部电影时,你能只花几天时间熟悉你的团队。因为这就像是在50个人面前脱光衣服,一旦你熟悉了他们,人与人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演员也会有了自我意识,包括你自己在内。”

“在与演员的合作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你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作品,而且不能是装出来的。你必须真的尊重他们,否则就别用他们。如果他们知道你尊重他们的作品,那就不在乎你们之间是否了解、你对他们说些什么或者有没有建立起友谊。他们关心的是他们的作品。有些演员总是乐乐呵呵的,当然他们要比那些阴郁、暴躁或谜一样的演员更好相处。但是,他们私底下的表现与在摄影机前的表现没有任何关系。”

“有一种误解是,导演的工作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演员,或教人如何去表演。为了避免这样做,我试图雇用世界上最好的演员。这也是一个乐队指挥可能遇到的问题:试图让一支学生乐队有吃惊的表现是毫无乐趣的,实际上,让世界上最伟大的乐队有名副其实的发挥是更难做到的事情。你想成为伟大的独奏家,演员们也这么想。所以不必教他们如何表演或强加于他们你的个人意志,因为好演员几乎能做到一切,而你只需要关注他们是否达到了你的要求,诸如角色的心理、这场戏的目的或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东西。导演的工作就是提供理念,演员的工作就是制造情感。显然,有的演员也会有一些想法,但这不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演员总是想做你想做的事情,或者让你演示给他们看,记住,你也不是你的职责。你可以让一个平庸的演员少一些平庸,也可以让一个出色的演员变得平庸,一切取决于你对于你的工作的认识程度。伟大的表演应该是演员的才华与导演的理念的完美结合。”

“有人以为雇佣明星可以使成本降低,以为依靠他们就可以获得票房。事实上,一部电影花费多少与演员的报酬没有太大关系。这取决于你拍摄的天数,取决于你能否没有时间观念地去拍一部电影。”

论排练

“说实话,你能从排练中获得的东西是有限的。除非你安排演员在真实的、触手可及的布景里进行排练,否则你的排练没有效果。可惜,直到你开拍前的最后一刻,布景还没有准备好,你不可能花时间去等。当然,有的演员比别人更需要排练。演员从根本上说是制造情感的道具,有人的情绪招之即来,而有人需要慢慢培养。以《奇爱博士》为例,乔治·斯科特的表演是一条比一条好,而彼得·塞勒斯总是难以置信地在第一条里就出现最好的效果,这都是因人而异的。”

论布景

“拍任何一部电影,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无论布景的规模有多大,进入的方式都是一样的。你必须设想每场戏里会出现什么,什么是最有趣的方式。以《斯巴达克思》为例,不管一场戏的背景是上百号人还是一面墙,我都先要求演员在没有布景的情况下排练。一旦排练结束,我们才在背景前工作。”

“我反复考虑过在外景拍摄的利弊。当环境和气氛是这场戏的关键时,外景可以给你帮助。但是对于一个描写心理活动的故事,人物和他们的内心情感是重中之重。我认为摄影棚是一个理想之地。在布景前表演,演员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发挥他们的才能。”

论结尾

“也许人们比戏剧和小说更难接受电影有一个不愉快结尾的理由是,一部好的电影会让你过于投入,所以无法承受令人不快的结局。但这要根据故事而定,有些导演会想方设法为电影安上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而有些导演则希望观众意识到人物无可挽救地要走向灭亡,所以不可能善始善终。”

“另一方面,当讲完某人实现其目标的故事时,我宁愿给它一个不像结尾的结尾,因为这预示着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我喜欢约翰·福特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反高潮式的结尾,这会让你有一种生活在继续的感觉。

论音乐

“音乐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让你的观众安静下来,可以强调你想表达的观点。正确使用音乐包括不用音乐,有时静穆是电影导演最大的武器。”

论剪辑

“当我亲自剪辑时,我只关心这样一些问题:‘这个镜头是好是坏’、‘我需要它吗’、‘我能不要它吗’、‘它有用吗’,我的身份变成了一个剪辑师,从不考虑这个镜头拍起来与多难、花了多少钱,等等。我完全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这些素材,从不为舍弃它们感到可惜。我把一切都剪到只剩下骨架为止。当你拍摄时,你想的是确保不要漏掉什么东西,尽可能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多拍一些东西。当你剪辑时,你想的是把一切都扔掉。”

论类型和风格

“我没有一定之规想拍某一类型的电影——西部片、战争片还是别的什么。我喜欢拍具有时代感的电影——一个当代的故事最终能从心理的、性的、政治的、个人的各个角色体现出它所处的时代。除此之外,我再也没有什么规矩,而我选择的恰恰是最难拍的电影。”

“如果某些东西真的需要出现在银幕上,它们是如何拍摄的并不重要。卓别林的电影风格如此简单,但你从不会计较。他经常用简陋的布景、日常的照明等,但他拍出了最伟大的电影。他的电影比任何人的生命力都要长。你可以说卓别林的电影是没有风格的,有的只是内容。另一方面,你在爱森斯坦的电影里看到的是相反的结果,全是风格却没有内容。爱森斯坦的许多电影真的很蠢,但它们拍得如此美丽,如此电影化。.出于宣传的目的,他的手法才变得很重要。”

同类推荐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 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书介绍了十三位姿态各异的民国女子,她们在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秉性,成就了一段段于平常处的惊鸿人生。
  •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不断寻梦者:探索李嘉诚财富的轨迹

    本书收录了李嘉诚谈商论道的言论,结合李嘉诚奋斗成功的实战经验,加以阐释和解读,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的生意经。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本书记述了赵匡胤传奇的人生经历,既全面描述了他的文治武功,也深入挖掘了其成功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作为皇帝最难得的人性方面的各个闪光点,让读者感觉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零距离地聆听这位大宋CE0的成功哲学课。
  • 花木兰精神

    花木兰精神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个花木兰。花木兰精神在不同的时代里,在不同的语境中,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都会得到不同的解读。但是,高贵的品质总会有恒定的价值,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并不会阻止优秀的女性在花木兰身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精神。花木兰,也许就是她们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花木兰精神》的作者是曹荣。
热门推荐
  • 爆笑冤家:我的恶魔少爷

    爆笑冤家:我的恶魔少爷

    (幽默搞笑+微微感动)一个调皮的痞子女,一个腹黑的大少爷。一个活在地狱,一个生在天堂。两个天差地别的人撞到一起,却产生了相同的感情,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令人笑破肚皮的事情呢?最终,两人是否能有完美的结局?敬请耐心阅读!!~
  • 重生雷杰多后传

    重生雷杰多后传

    雷杰多复活后,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
  • 报告总裁,夫人不在服务区

    报告总裁,夫人不在服务区

    堂堂世纪联国集团总裁叱咤风云风靡全球,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却被她吃得死死的。“你要再敢乱打人别怪我对你无情。”“好!不打就不打。”安沛凛不能拿人撒气只能对着兰博基尼拳打脚踢。“把我放了,否则我死给你看。”“Shit,萧管家把门打开让她走。”看着夜虞菲手里的刀毫无放下的意思,安沛凛再次投降。“不要再缠着我!我不爱你!”夜虞菲言辞激烈。这个——这个说什么也不能再投降!没得商量!
  • 陆上行者

    陆上行者

    “为什么随着我们弟弟的发育,我们的梦想却是开始了萎缩?"这本应该是一个很热血的故事,在我的脑海中,陈风右手有剑,左手有光,没头没脑的燃烧自己,一个人站在敌人的千军万马之前。敌人的车马来了,他说你们都给我滚开!我的女人在等我!我的兄弟需要我!然后大杀四方。一朝乾坤定,怒而拔出石中剑!他不是亚瑟王,他要做大圣王!然而梦想中的他在天上飞的时候,他先得学会怎么在地上走。从南到北,从白到黑,行者无疆之后,才是齐天大圣。这是一个掩盖了梦想的人,离开了梦想的人,最终又找到了梦想,然后疯狂燃烧自己的故事,就是这样……
  • 点点滴滴之碎片

    点点滴滴之碎片

    我们相识于那年夏天,不熟悉~认识~熟悉~相知相惜~相爱。终究抵不过岁月无情,然,我究竟舍不得的是三年的友谊,还是三个月的爱情?无解……
  • 高贵之嫡女不要拽

    高贵之嫡女不要拽

    她是拳道,柔道集齐一身,穿越古代,却成了不受宠的嫡女。一开始就悲剧,不就是看不起?废材变成天才,人人争夺。仇人也纷纷上门,不好意思,有仇必报,不化解,只求越来越深。
  • 虚灵神位

    虚灵神位

    出生在秦国一个贫瘠小山村的难性少年,不甘重复父辈整日与田地为伍的日子,心怀茅山道士武道不浅的预言,游走天下,无惧无畏。举世见证一位自强不息的少年,在不屈中奋进,于逆境中成长,最终大道得证,与天地相争,成就虚灵神位。
  • 爱情,还活着

    爱情,还活着

    没有放不下的情,没有离有开的人,因此,曾经相爱的,现在相爱的人们,如果有一天你们的爱情有一千个一万个不得不放手的理由时,请告诉自己,爱,是可以放手的,放手后你没有输,至少你还拥有那只属于你和他(她)的这些那最美的回忆,这将伴随你一生……
  • 你不要太放肆了女人

    你不要太放肆了女人

    五年前,雨夜,她彻底看清了他的面目。逃离。五年后,他找回她。因为,他喜欢她。但她心里早就已经没有他了……人家说,这么好的人你怎么就不要呢?她笑,因为这颗心脏已经不爱他了。(不会写简介)
  •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

    与旧版相比,《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第二版)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强调实时性。紧跟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发展步子,书中引用的法律条文或所依据的法律渊源都是最近发布的现行法律、法规,所用案例,除了小部分经典案例外,大都是新近发生的案例。第二,强调实践性。本书虽有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理论的介绍与解读,但重点是阐述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的实际状况、新闻传播法律与伦理的建设实践。第三,强调实用性。在结构上打破原教材原理、历史、业务三大块的体例,以阐释现行法律规范、伦理规范为重点,将历史部分移至新闻传播法规或新闻传播伦理部分的最后一章,录以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