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100000012

第12章 云游与安居(2)

在印度佛教的早期,每天除了为维持基本生存所必须的外出乞食之外,僧人还要进行佛教修行,其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听佛陀说法或相互讨论佛理;一是修习禅定。后来,寺院中有了佛像,佛陀所说的佛法也被记录下来,于是礼拜供养佛像和读诵经文的仪式也随之产生。佛教传入中国后,非常重视诵读佛经,认为诵读佛经会积累功德。三国时代,就有寺院集3000僧众,诵读佛经的记录。不过当时念诵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和固定的仪范。东晋僧人道安是念诵制度的创始者。他制定了3条僧尼的规范:一是行香、定座、上讲之法,即讲经制度;二是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及课诵斋粥制度;三是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即道场忏法制度。这3条是汉传佛教后世各种法事制度的开端。到宋朝,初步出现朝暮课诵制度。明代以后,朝暮课诵趋于定型,各宗各派大小寺院以及居家佛教徒都基本如此修行。

关于早晚课的程序,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而除了早晚课诵以外,僧人每天早餐和午餐前都要依《二时临斋仪》念经咒,向诸佛菩萨祈祷,并为天下苍生发愿,这才可进食。

此外,在一天的各种活动中,僧人还要随时念诵咒语。比如:早晨起来要念“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听到钟声要念“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洗脸时念“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沐浴时念“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等等。另外,每月朔望、一年四季(结夏、解制、冬至、农历春节)还要再增加祝祷护神,祝圣以报国土恩等内容。每逢佛、菩萨、祖师等诞生、成道和涅榘的纪念日,举行隆重的祝仪课诵更是理所当然的。

诸恶莫做

关于僧人受戒的仪式和部分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但并不具体,成为一名比丘僧或比丘尼,要遵守难以想象的复杂戒律。严守戒律,是僧人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内容。戒律的目的是为了使僧人做到“诸恶莫做”,也就是避免一切恶事、恶语、恶念,从而持身清净,避免堕入恶道。

根据佛教经典,比丘所受的具足戒共250条,分八大类。

(1)四波罗夷。波罗夷的意思是“极恶”。有四种重戒,僧人如果违反,死后必定要堕入地狱,同时,犯戒的僧入也一定要开除僧籍,不准许忏悔。这四种戒是淫戒、盗戒、杀戒、大妄语戒。它们是最重的戒律。

(2)十三僧伽婆尸沙。“僧伽婆尸沙”的意思是“余残”,犯了这种戒,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罚或在僧众面前忏悔而得到纠正。这类戒律共13条,比如:手淫;身体与女子相接触;骂粗话;向女人求爱;与女人往来通信;居住的僧房超过标准;建造寺庙用的钱财过多;无故诽谤他人;破坏僧众的团结;有过失不听劝告,强词夺理;等等。

(3)二不定法。这一类戒律有两条。第一条是比丘与女子在阴暗处相会,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私通,或身体相接触;二是说一些粗话,或向女子表示爱意;三是随便交谈几句。第二条戒律是比丘与女子在露天相会,这时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说一些粗话或不洁的言语;二是随便交谈。情况不同,犯戒的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要问清楚以后再论定罪名,故称不定法。

(4)三十尼萨波逸提。“尼萨波逸提”这一类戒律针对的是人的贪财之欲,僧人必须放弃对财物的追求和依恋,否则也将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受火烧水煮之苦。这类戒律规定得非常细致。比如说,僧人都有“三衣”,这就已经足够了,如果因为什么缘故又得了一件新衣,自己可以保存lO天,10天后就要上交寺院,如果不交,这就是犯戒;让不是自己同乡亲戚的尼姑为自己洗衣也是犯戒。僧人的卧具至少要使用6年,不足6年就换新的也是犯戒。还有比如用蚕丝或羊毛做卧具、手持金银、贩卖货物都属犯戒。

(5)九十波逸提法。这90条戒律都是轻慢不敬的行为,违反了也会堕入恶道受苦。比如,说违心的话;说人的短处(比如对盲人说“你是瞎子”);挑拨离间;与妇女在一个房间睡觉等等。

(6)四悔过法。犯了这类过失,要向对方悔过。这4条戒律都和吃东西有关,都是在不该吃东西的时候吃了,那就要进行悔过。比如:吃了非亲非故的比丘尼给的东西,要向其他比丘悔过;未受到邀请去居士家吃饭,也是要悔过的,等等。

(7)众学戒法。这些戒条容易犯,罪过轻,往往被忽视;犯戒后只要在心中悔过,就可免罪。这类戒条共有100条。比如:穿着内衣不整齐;走路时蹦蹦跳跳;走路时身体摇摆;左顾右盼;吃饭时用筷子在钵里挑来挑去;嘴里含着食物说话……不可胜数。

(8)七灭诤法。诤,指的是是非邪正之争。为消除诤事而设立的戒条称灭诤法,共有7条。

以上共计250条戒律,这就是一个受具足戒的比丘僧要遵守的戒条。比丘尼的具足戒则更为繁复,共有348条。这是根据比丘尼的特殊情况,在戒条的某些方面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可想而知,在这些戒律约束下的寺院僧尼们,当真是“不可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

寺院清规

我们一般说,和尚要守“清规戒律”。“戒律”在前面已经说过,它们是由佛陀制定的;而“清规”则由寺院的祖师制定,成为后世寺院僧侣行动的规范。和尚在寺院中是为了修行,而寺院作为一种僧团组织,必须订立一些规章制度,以保证僧人正常的生活起居、修行学道。一名僧人要在寺院里杲下去,也必遵守这些规约。

东晋时代的高僧道安首创僧尼规范三例,后来便多有在戒律之外另立规约的习惯。到了唐代,禅宗盛行,百丈禅师首建禅寺,并订立了最初的丛林规约,这些规约很快被各禅宗寺院取用,称为《百丈清规》。

那么,寺院的清规究竟如何规定的?不妨从灵隐寺的规约中摘选几条看看:不传戒,不讲经。法堂的讲经只针对本寺僧众,不能接受寺外的人听讲。

专一念佛,除“佛七”法会外,其余的经忏法事一律拒绝。凡是为世俗人做法事的一律逐出寺院。

任何人均不可在寺内私收徒弟,私自为人剃发。

违犯根本大戒,挑拨是非,扰乱寺众安宁者要逐出寺院。

争强好斗,用恶语相骂,动手相殴的,不论是非,一律被逐出院。如果一方有理而能隐忍不发,另一方无正当理由而强辩争斗,有理者不罚,无理者被逐出寺院。

在寺院里搞小集团,或者喜欢打听与修行无关的外事的人,开除出寺。

嵇乱用寺院的物品,造成破坏的要按市价赔偿,如果不服裁决,开除出寺。

糖吃荤喝酒、赌博、吸鸦片,或有其他不良嗜好的僧人,一经发现,先行处罚,再赶出寺院。如果寺院执事明知其人有这种不良嗜好,却为他隐瞒,与他同罪。

私自向前来本寺的檀越化缘的僧人,视事情的轻重给予处罚,不服裁决的开除出寺。

黪自身见识不足,却信口雌黄任意批评他人,事后仍不知悔改者,开除。

轻视年高有德的高僧,恶意诽谤者,开除。

举止随意乖戾,违抗执事僧的命令,要受到惩罚;如不服处分,开除。

除了担任公务和患病的僧人,每人都要参加课诵念佛,不参加者受罚。

除因公务需要外,其他僧人一律不能任意外出,违者受罚。

在用水、饮水前,必须先滤水,以免伤害水中小虫,违者受罚。

不准私自做吃的,如果是因为治病需要,则必须先向执事僧申请,获得许可后才能做,否则受罚。

执事僧不能尽其职务,因私利妨害公务,罚。

除因公事需要外,不在自己的住处安居,而跑到别人的寮舍胡闹,罚。

露无事不能进食堂,进餐期间严禁谈笑。不能擅自争夺座位,也不能因为座位不好而抱怨。吃完后,不能在众人未吃完之前离座,也不准拿着自己的餐具,擅入厨房舀取食物。违者受罚。

头发长了不剪,夏天打赤膊,或者不束裤脚者,罚。

擅自攀折花木果实,或者将之送人的,赔偿后加以惩罚。

冬季严寒也不能生火取暖。如果因为公事、年老或疾病必须需要保暖的,只能使用烘手足的小炉筒。火盆、火桶都有失火的可能,一律不得使用,违者受罚。

举止威仪

佛教认为僧人对自己的行走、坐下、站姿、睡态等一举一动都要谨慎,不可有任何放纵或非礼的行为。“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这四条标准,是佛教对僧人行、坐、立、卧四种举止动作的规定,称为“四威仪”。

(1)行,即行走。僧人进入寺门,要“缓行直视”,不能踩踏佛殿和佛塔的影子,进入塔殿要“右绕”。进入师长所在的处所应当轻声行走,不能发出声音。在寺中行走,不能左顾右盼,眼睛要直视前方的地面,注意不要踩死蚂蚁小虫。僧人不能从篱笆围墙上翻过去,也不能穿着木板拖鞋在尊长的住处附近行走。走路不能急匆匆的,要端庄稳重。在廊下行走,不能走中间,只能靠近一边走。廊下行走时,不能高声谈笑和歌唱吟咏。

在寺外,不能和女人同行;不能在途中与尼姑或女子交谈;远远望见官员和醉鬼要回避;不能进入屠户家、酒店和没有男子的民居。

(2)住,即站立。据《教诫律仪》上说,在师傅面前站立,不能直接站在师傅身前,也不能站在身后,也不能站在师傅的高处和上风方向;不能离师傅太远,也不能太近。应该站在距离师傅额角7尺左右的地方。凡是到师傅面前,站立一定要庄重谦恭,向师傅行问讯礼要“合掌曲躬”。

僧人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站立的,比如,人来人往的大门口、屠宰处、祭祀处、桥下、桥头、十字路口、空闲处这7个地方被认为是恶鬼经常出没之处,僧人不能在这些地方站立。还有,僧人站立时,要随时常念供养三宝,赞叹佛法。

(3)坐,据《教诫律仪》说,僧人坐的时候,要身体端正,不能左右摇晃。坐时要保持严肃沉默,不能说笑,也不能左顾右盼。如果要坐到床上,先得看看床的高度,如果床太高,脚不能平着着地就不能坐。不能坐在门坎上,不能与师长同坐一床。不能在师长的床上坐。在师长面前,师长没有吩咐坐下,不能随意坐下。有比自己职位高的僧人在场,那人不坐,自己也不能坐。

(4)卧,也就是睡觉。对佛教僧人来说,睡只是为了解除疲劳,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绝不是为了安逸舒服,所以不能贪睡,也不能睡在宽大、华丽的床上。睡时要先铺设卧具,“卧须安枕,不得污席”。卧时须右侧卧,即右胁向下贴床席,以右手为枕,左手放在左膝上,两足相叠,脸要向外,不能看墙壁。据记载,释迦牟尼涅粲时就是右胁卧席,头朝北,面向西。因此,这被认为是最好的睡觉姿势。

僧人睡觉还不能赤身裸体,也不能把自己的袈裟法器放置在脚下,睡觉时更不能心起恶念邪念。

集体活动

僧人在寺院中主要在师傅的引导下自我修行,但寺院毕竟是一个僧人的团体组织,僧人们居住在一起过着集体生活。所以寺院和人间其他单位一样,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还有种种“集体活动”。

(1)结夏

禅寺每年以结夏(亦称结制)、解夏(亦称解制)、冬至、年朝为四大节,极其重视。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禅道

    禅道

    禅道是一种自我内心升华的一个方式,是探究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之精髓。茶余饭后,临睡之闲,拥书而读,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最能让我们获得心灵享受的是禅的智慧,就像是一杯茗茶,清古幽香,沁入心脾,怡然自得。在阅读禅道故事之前,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禅的来龙去脉,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地去理解,去感悟个中真谛。《禅源诸诠》: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悟之名慧,修之定名,定慧通名为禅。禅道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禅悦、禅悟、禅境、禅机、禅趣、禅意、禅行等等。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藏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诸多方面的基本素材,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以罕见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而著称於世。不仅驱使着古代万千的学问家为之作注,探其玄秘,释其奥义,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步入这一古老殿堂,探索其中的重大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热门推荐
  • 神偷逆天女:不敌腹黑男

    神偷逆天女:不敌腹黑男

    她在二十一世纪是一名让人闻风丧胆的神偷,再加和朋友学了一手医术和身手,但是她的绝招还是——偷!但是不知为什么,不就是在偷一枚全身都是银色的圆扳指吗?怎么会突然就穿越了?!穿越不是大事,只是为毛让她穿越成草包废材?没关系,她要逆天成为天才给你看!怎么……怎么……这只腹黑的强者帅哥是虾米人?干嘛老是管她?“咳咳,美男你是何人?”某人某天鼓起勇气问道。“娘子,你怎么连夫君我都不认识了?”谁知这枚美男说出的话让他俩成为了日后让人羡慕却惧怕的魔鬼恋人。
  • 合租之恋

    合租之恋

    故事以主人公任越住进一个豪华公寓跟五个美女合租为开始,讲诉主人公曲折艰难的成功之路上,与公寓五个美女以及商场名媛、绝色美妇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主人公任越个性十足,善良、勤奋、大度而有气质,虽然出身贫寒,但最后也成为了一名企业家,他意志坚定,在众美环绕的合租日子里,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美女的芳心,但最终他会跟谁走到一起呢?
  • 青涩在爱你

    青涩在爱你

    四个怀着自己梦想的女孩儿,在最迷茫无知的年纪相遇,也在最青涩的季节长大,一路坎坷,相互扶持,最后登上友情、梦想和爱情的舞台。
  • 原创经典作品:当了先进的狗

    原创经典作品:当了先进的狗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再世修罗:巾帼王爷弄花魁

    再世修罗:巾帼王爷弄花魁

    踏足古墓的一刻,她走进了这不知年代的古时候。这便是倾了天下的人?那盈盈水眸与洁白的衣令她痴迷这便是倾了天下的人?再世修罗的名号令她心惊胆寒,不知是否应该庆幸,就此见证了一段巾帼王爷与临仙花魁的爱恋情缘。
  • 千秋业

    千秋业

    男儿行,当暴戾。事与仁,两不立。男儿当杀人,杀人不留情。千秋不朽业,尽在杀人中。。。。。。早就想写一本书了,写我心中的热血与感慨。至于写成怎样,且不去管。
  • 揭秘明十三陵

    揭秘明十三陵

    作者是明十三陵开挖者赵其昌的朋友,同在十三陵居住又是近邻,耳熏目染的对明代史略有研究,闲谈中了解了开挖的真相。陵墓是历史的基石,它涵盖了此前历史文化的缩影,一个朝代的兴衰进程。史书记载往往在记述者的历史观上残留统治者的影子,贬褒偏彼,缺乏真实性。作者经过几年的走访查证,民间走访,搜集大量资料,撰写了这部书籍。陵墓结合历史事件描述,很多不为人知的秘闻传说有型有色,其中对陵墓所在地昌平做了详细的解剖,很多资料是一般书籍中难以找到的。
  • 回首那一抹蓝

    回首那一抹蓝

    青梅竹马的一对恋人,却因为家族的利益,不得不开始自己新的生活,本来说好的誓言真的抵得过时光的流逝和那些变故吗·········
  • 食色人生

    食色人生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陆仁医一直都很信宿命论,直到他因为一个非常可笑的原因而回到了自己七岁的那年,面对重新开始的过去,他决意打破宿命的轮回。命运,应该被自己牢牢把握。
  • 天才药师:腹黑大小姐

    天才药师:腹黑大小姐

    再次睁开眼,她成了人人皆知的女流氓,女土匪…后宅更是豢养了数名花一般娇嫩的各型各色的美男,看着清一色朝着她抛媚眼,递飞吻的发情物种。某女抬手合上那因为惊讶过度而长大的嘴巴,随后一本正经的说道:“你们已经失宠了,打哪儿来就回哪儿去吧,本小姐不奉陪了。”某女决然转身,却没想再次撞上了另一名比这些娇花还要美上万分,且带着毒素的罂粟花。“好美!”某女吞了吞口水,决定再次发挥女土匪本性,先勾搭上再说,却不知在她想要仓惶逃走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中了他的毒,那种名为‘爱’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