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8400000013

第13章 法家思想概逑(7)

三晋素以寡礼、无儒而著称,后虽然曾招贤纳士,然而都是征战、谋略、法术之士,重使用而轻理论,因此法家的著述大都显得苍白无血色,缺乏理论营养。晋法家认为,诸子之学非本国固有,而且儒无益于国家的治理,“儒以文乱法”,“民不贵学问则愚”,“愚则易治”。所以,治理国家应明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燔诗书而明法令”,“焚书坑儒”。晋法家虽有吞并天下之雄心,却无兼容他家之襟怀。

晋法家思想与齐法家思想的差异性表明,当一种思潮席卷社会时,并不会被社会全盘吸收,而在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域化”。正如我们在战国中期看到了“齐鲁化”的“法家”——齐法家一样,我们还在战国末期看到了“晋秦化”的儒家——荀子学派。因此,任何脱离当时当地的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生活环境,简单、静止地贴标签式辨别、划分学术思想和学术派别的做法,既不能如实描述古代法律实践活动的真实情景,也不能再现其基本风貌。

2.法家思想与地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思想学术界,一个与儒家传统“礼治”(即家本位)相对立的新思潮逐渐萌发、壮大起来,这就是“法治”思潮——法家法律思想的核心。

就时间而言,“法治”思潮兴起于春秋战国,正好与各诸侯国封建地主阶级先后变法并登上政权宝殿同步;就地域而论,由于历史、民族以及文化传统等原因,加之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一般说来,在宗法“礼治”影响较深的诸侯国,其封建化的步伐就相对缓慢一些,“法治”思想的影响也就相对小一些;相反,在宗法“礼治”影响较薄弱的诸侯国,其封建化的步伐就较为迅速,“法治”思想更容易进而成为统治思想。

当时,在政治法律领域分别发挥主导作用的有三个地域文化:周鲁文化、晋秦文化、齐国文化。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

(1)晋秦文化与晋法家思想

与中原文化,即周鲁文化相比较,中国西北部的晋秦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差异性。中原文化是一种稳健、内向、农耕式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君子”文化,试图通过“君子”的“正身”、“修己”、“刑于寡妻”、“施于邦国”、“仁及草木”,达到天下大治;而晋秦文化则是一种奔放、外向、游牧式的文化,也可以说是“斗士”文化,鼓励人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去打破“先天”的血缘身份,并争得较为优越的生活待遇,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富裕与发展。

在发生剧烈变革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原文化的某些惰性因素日益突出,最终被晋秦文化的排排巨浪冲击得体无完肤、无处安身。但是,中原文化毕竟已经深深植根于农耕式的宗法社会之中,当晋秦铁骑的旋风奔过之后,其生命力又借助齐国文化,即荀子之学而很快恢复起来,并进而登上正宗宝座,始终支配着长达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当“法治”思潮像幽灵一样在中原大地上空徘徊时,各诸侯国对待它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各诸侯国有着各不相同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民族文化背景。于是,有的漫不经心,不以为然;有的虽然接受了它,并进行了一番变革,但由于抵挡不过传统的“礼治”的余威,终于天折。不过,与中原诸国不同,晋国、秦国却早已为“法治”思潮的到来准备好了一块广阔的用武之地。晋国之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祝佗(即子鱼)在追述周初分封的情景时,曾说了一席十分精彩的话:晋国之封“启以夏政,疆纠戎索”。“戎”,泛指中国西北部的游牧民族。这句话的大意是,晋国“封于夏虚”,立于戎狄之间,所以沿用夏朝的政事,依照“戎”的法度来治理国家。

“诸戎”以游牧为生,风俗习惯与中原迥异。《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即逐水草而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又,襄公十四年:“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

晋封于戎狄之邦,与诸戎屡兴战事,但以友好交流为主流。久而久之,晋与“诸戎”结成密切的关系。“诸戎”为晋之附庸,晋与“诸戎”长期通婚;“诸戎”在晋的影响之下,开垦荒地,从事农业生产;在戎狄的影响之下,晋国没有形成宗法“礼治”的浓重传统,相反,却养成“尚武”、“重法”、“尚能”的风尚,和与中原诸国迥然不同的观念。其要者如下:

第一,“国无公族”,诸卿专权。

晋国的政治制度比较特殊,很早就没有公族把持大权的现象,公室的宗族组织早已瓦解。

春秋初年,晋文侯死后,昭侯即位,封文侯的弟弟于曲沃,即曲沃桓叔。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比晋都翼(今山西翼城南)大。曲沃桓叔依靠实力,长期与公室为敌。至曲沃武公时,终于灭了公室。曲沃武公代为晋君,是为晋武公。武公死后,子献公即位,然而晋之内乱未已。晋献公因“桓、庄之族倡”,“尽杀群公子”,又因“骊姬之乱,诅无蓄群公子,自是晋无公族”。从此以后,晋国没有公族,政权逐渐归异支异族的贵族掌握,异姓卿之宗族组织代替了公室宗族组织。异姓异族之卿大夫日益强大,诸卿之间争权夺势,互相兼并,终于演成“六卿专政”i的局面。

正如《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叔向在谈到晋国形势时所说:

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建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邻、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幅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

宗室的虚弱使晋国不能采取通常加强宗室地位的途径来增强国力。晋与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晋公室与诸卿之间的斗争,以及诸卿之间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使晋国的政治文化与法律文化别具特色。

第二,从重“利”、轻“仁”,走向“法治”。

晋国上下重“利”,子产曾批评晋国执政范宣子:“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晋卿大夫间“争田”、“以田讼”之事,史不绝书。《国语·晋语》又载,晋执政魏舒曾收了梗阳人的贿赂,准备枉法审案。时人批评晋国“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晋民也重“利”:“民外不得其利而内恶其食,则上下既有判矣”,即所谓“见利不顾其君”。

重“利”的结果就是轻“仁”、轻“礼”、轻“义”。《国语·晋语》说:

为仁与为国不同,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故长民者无亲,众以为亲。……自桓叔以来,孰能爱亲?唯无亲,故能兼翼。在考虑政治大事时,不囿于宗法血缘传统,抛弃“爱亲”的狭隘宗旨,而以国家为重,公然宣布“利国”为“仁”,这无异是对“礼治”传统观念的挑战。一切道德观念在“利国”的最高原则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重“利”而轻“仁”、“义”一旦成为一种习尚,就决定着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是“以礼治国”,而是“以法治国”。第三,“晋人之教,因材授官”。晋国任官以才能、功劳为标准,而不以血缘亲疏为标准。自晋文公始,尚贤、尚能已经形成传统。《国语·晋语》说:“晋人之教,因材授官。”即,选拔官吏时,众大夫互相推荐,“无功庸者不敢居高位”;晋君对部下“类能而使之”。

“尚贤”、“尚能”的结果有二:一是晋国世族中同姓较少,而异族异姓居多;而其他诸侯国则同姓居多,异姓较少。二是向有才之士大开国门,形成人才纷纷人晋的局面。晋国对外来人才封以田宅官爵,大胆起用。以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这种做法给晋国的政治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第四,“事君以死,事主以勤”,“不从君者为大戮”。

在传统“礼治”薄弱的晋国,比较早地形成了与宗法血缘意识大相径庭的新型的封建主仆关系,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君”的权威提高了:“不图(商议)而杀者,君也”,“不从君者为大戮”;“臣”的义务感也被强化了:“无私,忠也;尊君,敏也”,“报生以死,报赐以力,人之道也”。

这从出土的山西侯马盟书中反映得很清楚。侯马盟书“委质”类有所谓“策名委质”,即把自己的名字登记在君主的名册上,断绝原来的宗法隶属关系,建立新的附属关系。新的臣下对主人要绝对忠诚:“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必要时还要以死相报:“事君以死,事主以勤”,“事君不避难,有不逃刑”;“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这种君臣关系正是晋国较早形成的地主与“隶农”关系在政治生活中的反射。“隶农”向地主出卖血汗,与臣子向君主出卖死力是一样的,其间毫无宗法制“亲亲”原则的脉脉温情。

其结果是对不从王命者施以严刑,即《国语·晋语》所谓“不从君者为大戮”。“大戮”就是“灭家”、“灭族”、“灭宗”之类的族诛。在晋国历史上,由于政治斗争而族诛者,史不绝书。

《尚书·甘誓》记载了夏代的一条军法:

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这正是晋人“启以夏政”的明证。

第五,“戎索”、“军礼”与晋国之法。

“戎索”,即游牧部落的法度,以尚军事、重君法为特征。晋国承其风俗,军政一体,军法与国法相融。

晋国重“军礼”,即所谓“大蒐之礼”。“蒐”的本义是汇聚众人以围猎,后来逐渐制度化。晋行“大蒐之礼”有独特的意义:

其一,阅兵,整编部队。晋国曾于此间作二军、三军、五军、六军。

其二,任命军事首长。晋国军政合一,各军将帅即为国家执政卿相,故此举实为任命国家高级官员。如:《左传》文公六年载,赵盾即是“苋于董”时,将中军,始为国政。

其三,制定法律。如:《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晋文公“蒐于被庐”,制定“被庐之法”;文公六年又载,晋‘‘苋于夷”,赵盾制定了“夷蒐之法”,都是“晋国之常法也”。

可见,检阅军队,改组政府,制定法律,实为晋国“军礼”的三部曲。

同类推荐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自我迷失的年代如何权衡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如何面对人生的得与失、如何应对命运的无常、如何把握近在咫尺的幸福、如何坦然的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迷茫之时思想上得以净化与升华、灵魂得以慰藉。
  • 通往“蓝花”深处

    通往“蓝花”深处

    本书从启蒙运动自身暴露出的内在困境谈起,对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内容作了细致分析;从马克思对黑格尔现实哲学与浪漫派“形式反讽”的超越与融汇中,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反讽本质进行了浪漫主义的诠释。
  •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本书系统阐述了人的本质、人文意识、人文主体与个性、人文学科的方法、人文学科与人文知识分子等内容。
  •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凝结了先民的睿智和智慧,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本书撷取《易经》五十三个卦辞,结合古今案例,以简洁生动的插图、有趣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穷通,获取成功。本书是指导现代人事业进取的一盏明灯。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热门推荐
  • 传承召唤

    传承召唤

    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带着梦想的少年,两者时间会发生什么。一个没有体会过亲情人,意外后获得了他梦想的一切,而他要做的就是守护。这事实上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强者,一生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喂喂喂,我啥时候说过我是一个人!你问我我的背后是谁,我的背后是地球!——王凯
  • 万法皆由身

    万法皆由身

    挥舞手中长刀,经验装备滚滚而来,你们突破需要几年十几年,而我只需要杀怪升级,灭敌人抢装备,无所不用其极,不断豪取,统统化为我的经验吧,全部大爆出来。都是纯属虚构,请勿较真。
  • 喻意清佳

    喻意清佳

    我以为我的生活,会自始至终一直平淡下去。是从什么时候,命运既定的轨道发生了改变,让我遇见了你们,有了幻想过千百次却从不敢相信能成真的际遇?悲喜交织,浮生若此。
  • 品牌,另一种制造——中国制造年代的品牌思考

    品牌,另一种制造——中国制造年代的品牌思考

    本书从企业打造品牌入手,分析了造成中国品牌目前状态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企业品牌经营的多种方法;针对弱势品牌的发展壮大,提出了品牌发展的三智学说,并重点阐述了三智学说的具体内容。
  •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域之行

    魔域之行

    猪笼草、吸血藤蔓、巨大的生物……怪异的事、人……是穿越还是异度空间……千难万险、千奇百怪……是真、是梦、是幻……善良、丑恶、真诚、虚伪……魔域行书友群号:65384780
  • 阿四

    阿四

    世界终焉,想要什么。人的归属是什么?独自的世界
  • 躲在时光里等流年

    躲在时光里等流年

    那些错过在生命中的人,在当下生命里我们要尽可能的装作很伤心。在回忆起已去日子时,之所以悲伤,甚至是心痛,是我们在最好的年纪里只不过是最好的你的,安慰青春的工具。不过回忆起往昔,那被岁月迁徙的时光,我们都甘心做个傻子,做安慰你的工具。
  • 逆仙绝道

    逆仙绝道

    史上最牛学院正式诞生!秦始皇、孙悟空、李白、唐伯虎……祖宗神仙应有尽有!妲己、黛玉、花木兰、嫦娥……古今美女皆座上宾!当所有的神仙全部走进一个学校,当所有的名人全部坐进一个教室,会不会引发第八次宇宙大战?当一股空前恐怖的黑暗力量袭来,他们又能否团结一致、合力拯救世界?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