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70800000018

第18章 社会物质生活(1)

社会物质生活是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为衣、食、住、行。传统社会物质生活反映出的是人们的等级差异,是判断人身份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上层社会的物质生活较为富裕,而下层社会的物质生活困顿匮乏,有的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甘肃近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总的状况是衣物粗拙,器用古朴,用具匮乏,食物单调。另外,由于各地区环境的不同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人们的物质生活又有各自的特点。物质生活作为人生存的基本前提,它最终体现出的是区域文化的内涵。

一、服饰

1.汉族的服饰

汉族传统服饰款式单一,上衣有衫、袄、袈等样式。衫,为单衣,又称为汗榻,长至膝盖,颜色多为青、蓝、月白,质料有土布、麻布、褐布等,绸缎甚少。大多在领边、袖边、襟边、下摆镶其他颜色的宽边,缀绣彩锦。以后衫逐渐演变为短至臀部,较窄,边上不绣彩锦的样式。袄褂有里子,也称为褂子,款式同衫。单里子的为夹衣,春秋穿着;内装棉花、麻、羊毛等绒的为棉袄,冬季穿着。还有皮袄,男性在冬季穿着。袈袈为无袖,样式同衫,略窄,有单、棉、夹之分。肚兜为上方下圆,上绣各色图案,有口袋,男女老少皆穿,贴身护在胸前,上下各有带,系在脖颈、腰后。钻钻子为无袖内衣,多套头穿着,有单、棉之分。下身穿着有裤子、套裤、裙子、短裤等。裤子为无腰的大裆裤,裤腿宽大,脚脖子用线绳扎住,颜色有青、蓝、绛、紫等,质料有土布、麻布等。夏为单,春秋为夹,冬季为棉。套裤古称绔、胫衣,套在裤上的外裤,没有裤裆,只有两条裤腿形状,分夹、棉、皮几种,以棉为多,用于御寒,多为老人冬季穿着。裙子多为妇女出嫁时穿着,上绣彩图,质料为绸缎。短裤为贴身穿着。鞋有猫儿头鞋、云头鞋、双梁子鞋、草鞋、麻鞋、缎靴子、皮鞋等样式,男子在春夏秋三季多穿圆口单布鞋,冬天穿棉鞋。女子穿绣花的木头高跟鞋,大脚妇女则穿平底鞋。袜子为白布缝制,妇女用白布包裹,套上袜套。山区妇女和男子多用腰带,束腰劳作。男女的装饰品有荷包、针扎(也叫针插)、银镶象牙、牙签子等。

清末男性均留长辫,夏天头戴瓜皮帽,冬天头戴毡帽。姑娘未出嫁前梳两条辫子,或一条辫子坠后,出嫁时将头发盘成发髻。发髻的花样很多。妇女的首饰有头饰、耳坠、手镯、戒指等,金饰品较少。妇女衣着样式比较丰富,贫家妇女多穿短褂长裤,用带子紧束裤角,冬天多穿单裤,很少有穿棉裤的。富家妇女夏天多穿单长袍,冬天穿棉袍,质料以绸缎、丝绒、毛呢等为多。妇女多在大襟的纽扣上系一个针扎,随时缝补。除了以上记述的普通装束,近代学人所著的《到西北来》一书详细记载了陇西人的穿着:在陇西无论男女,各个都在肚子下面吊着一个刺着红绿花的大荷包,现出半截在衣服外面。袜子的后跟也都补上一块三角形的青布,刺绣着红绿花露在鞋外。而在渭源一带,富裕人家的妇女到冬季喜欢用绸缎缝制帽子,名为“昭君带”,外饰以银制各种绣像如十八罗汉、三十六天神、七十二贤士像镶列于帽,以制作精细为上品,互相夸耀,视为闺中珍品。

传统社会对服饰以“上不袒胸露臂,下不赤足裸腿”为美,主张男女有别。富裕人家穿绫罗绸缎,服饰花样多。普通人家均穿粗布、褐、麻等,服饰品种单一,仅遮丑保暖而已。辛亥革命以后,社会移风易俗,剪发、易服、放足成为社会变革的新风尚。这些新风尚先在城镇推广,城镇的男人剪掉辫子,公务员及学生穿黑色或其他颜色的制服,即中山服,质料是褐布兼有。妇女甩掉裹脚布,恢复天足,时髦女性流行穿短旗袍,袖亦略宽,外加小大衣,单履丝袜,甚为时尚。相对而言,农村在服饰上的变革比较缓慢。单就裹脚习俗来看,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乡村才彻底消灭了这种陋俗。

甘肃近代社会贫穷,普通老百姓的服饰仅以裹身遮丑而已,贫寒人家无裤穿的情形比比皆是。“民国十八年七月,县署派员下乡催租,道逢雨,衣渐湿,仓猝间遇一田家,推其门而入,见老妪拥被坐,旁有大闺女,约十三四岁,面墙坐,烂羊毛一张遮其下体。乃谓其父日:‘令爱已长成,家虽贫,岂无数尺布以顾羞耻乎。’田父垂涕而告日:‘我娘才做了一条小衣,因公款急如星火,脱下来变钱,老人旦如此,又何论乎儿女。’使铁石人闻之,泪亦涔涔下也。”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用较多的篇幅描述了甘肃近代一些地方的贫穷状况,谈到:在河西等地,大姑娘无裤子穿的情形十分普遍,有些一家五六口人,轮流穿一条裤子,而流浪街头的孤儿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景况十分悲惨。

2.少数民族的服饰

甘肃近代的藏族、蒙古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有各自的民族特点。以藏族来看,藏族男女的服饰样式单一,男装为圆领长袍,袍身短及膝盖,袖宽大及膝,袍无纽扣。穿袍时袒露右臂,将前后两襟提至膝盖,用宽带紧紧束腰,所有用物都装在衣襟里,衣襟有口袋之作用。夏天内穿衬衣、单裤,上半身皮袍卷至腰间,尤其是女子在干活时多如此。女子皮袍样式与男子略同,惟袖短仅及腕下,袍长及脚踝,冬夏不穿裤子,冬天从臀部以下用带子把皮袍系住,以御寒。贫寒者冬夏不换单裤。足不穿袜,只穿长筒靴,夏天赤足,穷人在冬天则用羊毛或皮子裹住脚,借以御寒。富裕人家内穿白色的绸衬衫,右臂的衬衫白袖露在外边,皮袍子上缝以布或绸面子,大领上镶有织锦,边上镶有水獭皮,甚为体面。皮袍质料分等次,珍贵的有水獭皮、猞猁皮、狐皮、豹皮等,质地好的为羔皮,细软、光滑、柔顺,多为头人穿着。皮袍上缝的面子和镶的布边一般都是红、黄、紫三种颜色。

男子头顶盘着辫子,有的剃去周围的头发,或头顶上留一束头发,扎成辫子。帽子有高圆尖顶的毡帽和狐皮、水獭皮帽等。平日多携带短刀和长剑,身背长枪,骑马巡视,入夜,衣服兼作被褥,席地而睡。藏族未婚妇女梳两条辫子,已婚女子将头发从前额分开,结发百辫,装在背后的辫套里。辫套从头颈拖至脚跟,至腰时,用腰带系住,以防坠落。富裕人家妇女的辫套上缀满了饰物,有数十个黄琥珀、红珊瑚,再缀上数十枚袁世凯头像的银元、黄铜片、银碗等;一般人家妇女的辫套上只缀些扣子、贝壳、铜石、琥珀、玛瑙等。通常一二个月梳一次头,每次费时一日,晨起用茶杯盛水蘸水洗脸。男女都带耳坠,大如汉人之镯,更有坠两串珊瑚悬及肩上的。靠近西康一带的妇女在头上各置一个碗形的银饰,背后挂些轻便的饰物。妇女多佩带铜制的挤奶器,也当饰物。不论男女,平时出行均备有毡衣和毡帽,以防风雨。僧人一律用枣红色的长布裹身,上身穿没有袖子的背心,下身用红布裹至齐脚,冬天里面加穿皮毛背心和毡围裙,衣服没有领袖。

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衣服样式质料和汉族略同。所不同的是,男女都喜欢穿长袍,头戴白帽或黑帽,女子戴包头的布,或戴盖头。回族妇女的盖头比较短,长及肩下,而东乡族和撒拉族妇女的盖头长及腰际。有的不论在家或外出都戴盖头,有的只在外出时戴盖头,在家便戴一顶便帽。盖头分绿、黑、白三种颜色,女孩七八岁多戴绿盖头,出嫁后也多戴绿盖头,中老年多戴黑盖头,也有戴白盖头的。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妇女也有裹脚的习俗。甘肃近代各民族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属回族,这在服饰上也有反映,回族男女的服饰比较整齐,赤贫褴褛者较少。

甘肃近代穆斯林的服饰也受到宗教变革的影响。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关部门在东乡族的社会调查资料记载,民国初期,在东乡族聚集区,“当时妇女的上衣流行假袖,在肘到袖口间,用红、绿、蓝各色布缝成数段,并在假袖各段上绣有花边,一方面美观,另一方面使人觉得好像穿着数件衣服。以后由于宗教关系,衣服变得朴素了,并普遍戴上了盖头”。“约在四十年前,妇女是不戴盖头的,只戴包头布。后来马家军阀统治时,新教扩大了势力,妇女才戴上了盖头。”“男子留不留胡子及留的多少,教门中并不干涉。新教传人后,才硬性规定要留大胡子,有了大胡子,出门到兰州、凉州、河州、青海等地,都可得到保护。因此,有‘胡子是路票’的说法。”

二、饮食

1.汉族的饮食

甘肃气候干旱,粮食作物有小麦、稷、黍、包谷、豆类、土豆等,人们习惯上将小麦称为细粮,将稷、黍、豆等称为粗粮。川水地区普遍种植小麦,旱地和半旱地种植稷、黍、豆等作物。甘肃将稷称为谷子,亦即小米,黍称为糜子,即黄米。磨的面分别称为谷面、糜面。川水地区多食用小麦,旱区多食用谷类。蔬菜品种与今天当地所产蔬菜略同,春夏秋季节可吃到新鲜蔬菜,冬季多以咸菜、油泼辣子、晒干菜和腌制的酸菜为主。农闲季节日食两餐,农忙季节日食三四餐,田里劳作的人后饷有加餐。肉食很少,普通人家平日很少食用,只在年节时才可吃到。汉族多食用猪肉、羊肉、鸡肉等,基本不吃海鲜。

传统面食品种丰富,花样繁多,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饮食。面食以面条为主,馒头、花卷、饼次之。面条有许多种制作方法,有擀、拉、揪、抻等,形状有长、短、片、菱、宽、细等。馒头、花卷、饼的花样丰富多彩,尤其在时令节气里制作的花卷等更是各有讲究。一般把吃馒头和饼等称为吃干粮,即吃馍。食品的烹饪方法有蒸、烙、炸、煮、烤、熏等。日常食品有面条、小米粥、糜面疙瘩、苦养面馍、馓饭(有的地方称为搅团)、包子、手抓羊肉、饺子、腌腊肉、凉粉、锅盔、炒面等。

浆水是甘肃东部地区以及兰州附近的风味小吃,味酸,可代醋。浆水讲究汤的味酸清雅,面条的筋道爽口。夏季食用可清暑解渴。富有地方特色的饮食还有:羊杂碎泡馍、兰州烤乳猪、牛肉面、陇西腊猪肉、腊羊肉、火腿、烧鸡粉、担担面等。传统名吃还有陇西的“金钱肉”,是难得的佳馔珍肴,是用公驴的生殖器(俗称驴鞭)部分腌制加工后的成品,色泽红亮,切片后形似古代的钱币,故名。传说早在唐代,陇西金钱肉就作为贡品,进贡朝廷。陇东各县人们用发面拌油制作棋子块,炒熟便可,称为棋子豆豆,为远行男子携带,路途食用。大部分出远门的男子多带锅盔或炒面,俗语均称为干粮,供路途食用。除了日常饮食,凡婚筵、节日或其他喜庆活动,便设筵席。筵席各地讲究不一,一般来说,菜讲究双数或十全。以见于资料的陇西宴式为例,有巩昌十二体,汉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其中巩昌十二体的菜肴顺序是:先是茶点招待,名日下马点心,然后依次上十二道菜,最后上汤。该菜肴尤其讲究汤的制作,民间有“戏子的腔,厨子的汤”之说。

男子多吸旱烟、水烟,某些地方偶有女子吸烟的。甘肃兰州附近生产烟叶,有“兰州水烟甲天下”之说。甘肃近代种植罂粟,许多人吸食鸦片,有关内容将在“社会问题”一章里叙述。酒多为自制,民间自制酩馏酒,年节时分饮用。多数人喜饮副茶,喜欢熬煮,称为罐罐茶,有客人来,必熬罐罐茶招待。陇东干旱少雨,某些地方掘井难见滴水,常用水窖蓄水。水窖深数尺,窖底环壁镶石,夏天贮备雨水,冬天扫雪存放。

传统饮食进入城镇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花样繁多,品种丰富,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享誉一方。小担担走街串巷叫卖小吃,担桶四周绘画着兰兰州秦腔名角的脸谱像,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街景之一。

2.少数民族的饮食

少数民族饮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回族、撒拉、东乡等民族的饮食有一些宗教方面的禁忌。禁忌吃猪肉、自死之物的肉和反刍之物,禁止吸烟喝酒等。饮食的其他方面和汉族略同,回族的饮食制作得比较洁净。

藏族的饮食以牛羊肉、炒面为主,喜食半熟之肉,亦有生食的,副食有酥油、牛奶、酸奶、奶渣等。常食用的食品为糌粑,用炒面和酥油在碗里捏拌而成,也称为藏粑,也有喜欢在碗里放一块酥油、一撮炒面,再浇以滚烫的茶水,冲散食用的。藏族人人随身携带木碗,藏在胸襟里,到亲戚朋友家吃饭,就拿出木碗,吃完舔干净,再装回衣服里。成人多腰挂吃肉时使用的小刀。喝水时,绝不用自己的碗下水桶舀,而是用公勺舀起到入碗里。禁忌公共器具触口。藏族喜欢烟酒,烟酒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烟分为旱烟和鼻烟,烟袋、烟盒为人人皆备;酒多为自制,酒醉必歌。藏族人家宴请客人吃饭时,宰羊款待,主人只陪聊天,不吃,宴席结束后,主人即送客人出行,没有不妥的感觉。在土官家里,宴请客人的饭菜是汉藏兼备,有包子、面条、手抓羊肉、粉汤等。拉卜楞寺的僧人在诵经作法事时,用大米、蕨麻、葡萄、牛羊肉、酥油五种食品在大锅里熬煮,称为甜粥,视为珍膳。

三、居住

1.汉族的居住

汉族的居住特点体现出环境对人居住方式的影响,各地因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了风格不同的居住样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居住样式:陇东的窑洞、陇南山地的“板屋”、中西部地区的土坯房、陇南汉藏交接地区的石碉等。房屋一般依地势而建,多喜坐北朝南,北屋冬暖夏凉,为正屋,由老人居住兼接待客人,东屋次之,西屋再次之,南面多为牛马棚和猪羊圈。盖南房的地方多为土地狭窄。城镇贫民区不分房屋的朝向。房屋的质料、格局反映出社会的贫富差异,一般人家居住在土坯房或简陋的窑洞里,中户人家的住房多为土木结构,而富裕人家则盖数院砖木房屋,院院相连,有的还有二层楼房,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甚为气派讲究。讲究的房屋格局有所谓的品字行、钥匙头等。庄户人家看重修大门,民间有“穷修门面富修灶”的谚语,用土坯或砖砌。中西部大部分人家住平顶房,东部和陇南山地为单坡式和双坡式的住房。会宁以东民间多以板覆屋顶,再以瓦压之。

同类推荐
  • 家庭急救手册

    家庭急救手册

    《家庭急救手册:一书在手全家平安》一书,综合了人们在事故重伤危险情况下急救与自救方面的许多经验,帮助读者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事件和突发急症场景下敏捷地作出正确的反应。《家庭急救手册:一书在手全家平安》用非常清晰的图案和文字标示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以保证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急救措施,避免急救人员的失误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文明教育

    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时也是社会开化和进步的一种标志。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文明这个概念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汉语中,“文明”一词早已出现,如《易·乾文言·九二》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之语,《尚书·舜典》中也有“壑哲文明”的提法。我国古籍中所提及的文明都具有文采、文藻、文雅、开明、明智的含义,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的内涵是不同的。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尝试成功

    成功教育原理着重解决成功教育本身的一系列内在的理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成功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方法、途径。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热门推荐
  • 圣心石记

    圣心石记

    奇怪的穿越,神秘是石头,严格的老师。离奇诡异。
  •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科学调适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科学调适

    本书《公务员心理健与调适》共十章,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按照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要求,力求采用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从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出发,提出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各种调适方法。
  • 人间有正道

    人间有正道

    【本文是纪实类的小说,不喜者慎入】这部小说叙述了甄、贾两家斗争的故事。甄家是泥腿子穷户,贾家是望门大族。从清末时期到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和谐时期,甄、贾两家在一次次生死较量后,终于走上坦诚相处、团结互助的金光大道。小说旨在阐明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巨变,正义战胜邪恶,正道主宰人间。
  • 网游之王界

    网游之王界

    血魂组织SSS级杀手董嘉琦厌倦了杀手的生活,重回都市,恰逢网游《王界》出世,因闲来无事,进入游戏。看绝顶杀手如果争战四方,称霸王界!
  • 我在殡仪馆工作的那些事儿

    我在殡仪馆工作的那些事儿

    我叫凌余,跟大胖一起在殡仪馆工作,有一天殡仪馆里来了一具身穿香奈儿的漂亮女尸,我把这套香奈儿偷了回去,送给了女朋友,接着,一连串的邪门事情发生了……接连的死亡,一步步逼近我跟大胖,我们又该如何逃脱死神的追逐?
  • 狼出没

    狼出没

    五十年前,一代奇人宁道奇语出惊人:女娲补天补的不是天,补的是地球通往异空间的空间隧道!五十年后,被千年狼王培养长大的唐长安,携带女娲遗珠离火珠进入都市,聚集众美女和兄弟,探寻女娲补天的真相……
  • 百变校草:求你,别吻了!

    百变校草:求你,别吻了!

    樊沫影从一辆帅气拉风的黑色跑车下来,非常应景的就是樊沫影一身拉风黑色风衣了。刚进校,原本想好好捉弄一下号称学校第一的帅男孩,没想到装逼不成反被操,初吻就这么华丽丽的跟樊沫影挥挥手。初次见面,他夺走她初吻;二次见面,他夺走她二吻:三次见面,他夺走她三吻;四次见面,我的天啊,他居然差点就上了她……樊沫影生性放荡,不失诱惑却也不失纯真与善良。如果有人追她,赵毅影就会轻轻摸着她的腰说道:“沫沫,如果你答应他的话,你今晚想试一下法式长吻吗?”“姐的一世英名……”故意诋毁者,语言不善者请离开,要么使用文明用语!
  • 我是猎鬼人

    我是猎鬼人

    (强推2016年度最精彩的鬼故事)收藏有惊喜和美女一起抓鬼
  • 超级金刚狼

    超级金刚狼

    本书慢热循环渐进……书中的主角本是一个跟大家一样,终日为了生活而忙忙碌碌奔波的年轻人。但在一次美丽的流星雨中,一颗自遥遥无尽宇宙中穿梭无数时空,远道而来的天外陨石,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开始变得做如《X战警》中“金刚狼”般强大。至此以后主角本波澜不惊的生活,开始频繁遭事!诸多的祸端又不断促使着他更为强大。你太另类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重重利益纠葛之下,你也许并不能逃脱世俗的“法网”!主角因此开始过上东躲西藏的生活!在成就绝世强者的必经之路上,人性的迷失和思想对良知的认识又一次次煎熬着主角,令他疲惫不堪,甚至一度让主角陷入末途!当他满腔的热血即将消磨殆尽以后,他已经是站在这个种族生命的绝高领点。之后对“生命”的全新理解,对“人类”、对“世界”、对“地球”的全新诠释,又该让他何去何从???
  • 矫燕雄鹰

    矫燕雄鹰

    中原的南北大官道,起点在河南开封府,终点在湖广汉阳府汉口镇,平坦笔直,气象恢宏,全程除了武胜关一段山区之外,皆可供四部大车并驰。沿途所栽的行道树非榆即柳,徒步旅客不受日晒的煎熬。这条贯穿中原精华地带的大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