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拿破仑是战绩辉煌的天之骄子,事实上,他是经历无数失败挫折之后,以坚强的意志力和无比的勇气,才摘到令人羡慕的成功果实的。
但是,在征服全欧洲以后,拿破仑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庄严与滑稽之间只有一步之隔。”意味着:“自己吃了大败仗,狼狈地逃走是十分滑稽的举动,但是不久之后,必然会庄严地扳回面子。”
无论如何,失败与成功只是一线之隔,爱迪生说:“失败为成功之母。”因此一个人只要有向上的决心,必定能在失败中寻获成功的钥匙,如果就此灰心失意,便永远尝不到成功的美果。
爱迪生说:“在我的一生中,以发明电灯的过程最为艰辛困苦。我不但用很长的时期思考,并试验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研究它们能不能发光。”所以,有些爱开玩笑的朋友就说:“他老是做那些必然失败的事,才会遍尝失败滋味。”
丘吉尔进入政治界二十年后,再参加竞选却落选,原因是竞选前夕竟罹患盲肠炎,疾病在身无法对竞选事务充分做准备。丘吉尔在选举失败后半开玩笑地说:“我把议会席位、政党成就和公家饭碗都输掉,连盲肠也一并丢了。”
丘吉尔利用没有公务缠身的机会,开始写作和思索,写下许多名著,并且积极为下一次再登上政治舞台而热身。
人们就是要不怕困难与失败,才能成功,因为失败的经验愈丰富,成功的几率愈大。尤其是年轻人,应该把握黄金岁月,怀抱强烈的目标意识,果敢地前进,才能使生命之树欣欣向荣。
锋芒不太露,保一生平安
“毛遂自荐”的故事是要人们不要掩饰自己的才能,努力去实现生命存在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做一支散发光明、驱走黑暗的蜡烛,而不是说要人们到处吹嘘,表现自我的所谓的才华,沽名钓誉。如果一个人不懂自重,太过张扬,“老子天下第一”,自然会有人让你变得连最后一名都不是。
杨修,是三国时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拜行军主簿。此人熟读古今、博闻强记,却恃才放旷,到处张扬,处处显露自己的才能。
曹操与蔡言是好友。一次,他兵出潼关,路过蓝田,访问蔡言之女蔡琰,即蔡文姬。见屋中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养”八个字,曹操问随从人员,谁能解其意。众人都说不解,惟有杨修说已得其意。曹操叫杨修不要说破,告辞后,行了三里才思考出是什么意思。
曹操为人奸诈,生平杀人无数,奉行“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但他害怕自己被暗害,一天午睡,被子掉在地上,一名侍从上前拣起被子,想给曹操盖上。突然,曹操一跃而起,拔剑将那侍从斩了,随后扔下宝剑,继续大睡。许久,才醒,惊问左右是谁杀了他的侍从,众人都说是曹亲手所杀,曹操大哭,说自己在梦中梦见杀人了,不料真的杀了人,随即命人厚葬之。众人均觉得曹操真诚过人,谁知杨修指死者的棺材说:“非是丞相在梦中,君在梦中耳。”
曹操建一花园,建成后,曹操去视察,观后,不置褒贬,只取笔在大门上题一“活”字。众人均不解其意,杨修说:“门内添活,乃阔字也,丞相是嫌国门太大了。”
一日,有人送一盒酥给曹操,曹操提笔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放在桌子上。第二天,杨修人内,竟拿了与他人分食。曹操惊问何故。杨修回答说:“丞相明明是写着‘一人一口酥’,我等奉丞相之命吃的。”
后来,曹操亲率数万大军与刘备在汉水对峙,屯兵日久,进退两难,吃晚饭时,发现一块“鸡肋”,有感于怀,随口说:“鸡肋、鸡肋。”适逢军士前来请示夜间口食,就把“鸡肋”当作号令了。杨修闻听,即命军士收拾行装。巡营将官夏侯惇看了,急忙问怎么回事,杨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惇也很信服,随即营中诸侯将纷纷收拾行装。曹操得知大怒。以蛊惑军心为名,斩了杨修。
有人作诗说杨修:“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句话也对也不对,杨修的死因并非只是“鸡肋”的事件,但不一定完全归其为“有才”。曹操是很爱才的,他说自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杨修虽很有才华,却恃才放旷,张扬外露。“解诗”一事,众谋士并非没有一个解出来的,而杨修却不见时机行事,说自己解得,在“才”上给人一种“已胜过曹操”的感觉。曹操虽爱才,却有时也很忌才。这样,杨修使曹操很没有面子。如果只是这件事倒也罢了。曹操也不有杀修之心,一连又说“门阔”事件,“一合酥”事件,特别是“一合酥”事件,杨修给曹操的印象是太放荡不羁,恃才自大,为己所难容,此时即已有杀修之意,在汉水边上,杨修又一次自作聪明,便招杀身之祸。
杨修的“才”也并非是什么真才,而是一些投机取巧式的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是锋芒太露,过分张扬,没有自知之明之人的可悲下场。真正有才的人却懂得如何表现自己,且是恰如其分。恰到时机的表现,在人前不显山露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大圣不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同人相处,特别是同上司相处,杨修为我们提供了血的教训。
及时放弃无意义的固执
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鉴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解决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实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下面两个建议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1.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五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
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
2.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决方法。
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是否合理。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拉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前半生的道路:“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都听不进去。我之所以是没趣的老师,是因为我已厌烦教书生涯,毫无兴趣可言,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不与我续约了,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胜任并且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而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不要错误地坚持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历史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拿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要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别的项目,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人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将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选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会时刻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于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却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欢这种工作。他将思想集中于从事世界上最好的销售工作。
他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这时他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兴高采烈。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销售额开始上升时,他就在一所旧棚房里租下一块空间,雇用一名助手,为他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于销售。那个最初失去了三份工作的人得到了什么样的最终结果呢?
福勒制刷公司拥有几千名销售员和数百万美元的年收入!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如果不是,那么,即使你再有本事,千百倍努力,也不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