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是人生中最起码的课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因人而异制定人生计划,使人能够脚踏实地地生活,避免陷入迷途。
学会喜欢自己
史迈利·布兰敦在一本书中写道:“适当程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
布兰敦医师讲得很对。要想活得健康、成熟,“喜欢你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但,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不是的。这应该是意味着“自我接受”——一种清醒的实际的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伴以自重和人性的尊严。
喜欢自己,是否像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每件事或每个人的人,只是显示出他们的沮丧和自我厌恶。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发人深省的著作《进步中的生命:有关个性自然成长的研究》中提到,现今有一种观念极为流行,就是认为:“人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遭环境的各种压力。”怀特博士继续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就是认为,“人能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管道。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的规定及达成角色任务的种种压力等等。但其采取的行动是否成功,则须看其是否具有拒绝、帮助成长或是改进角色的能力;并且要能创造、表现出积极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其成长过程当中,要具有创意性的方针和态度。”
我们很少人有勇气独树一帜,或很清楚明了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我们的行为通常受社交或经济族群的影响,如衣食、住行或思考的方式,大概都与邻居差不多。假如周遭环境与我们的个性格格不入,我们会变得神经质或不快乐,会感到失落和迷惑——会不喜欢我们自己。
问一问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假如你不明白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很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
每个人都渴望做好自己的事,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相反,如果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则意味着痛苦。在此,首先要学会问一问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你希望自己变成怎样的一个人——大富翁?艺术家?企业家?演说家?手艺超群的厨师?广受欢迎的年轻人?……
每一个人对成功的看法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需要、希望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同的优点。若是我们违背自己的本质,不尊重自己的独特性,那么不论我们怎样努力,我们永远和成功绝缘。
你的本质和你的成功是分不开的。许多人牺牲了自己的本质,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他们不能成功的原因。该做老师的人做了企业家,该做企业家的人却跑去当老师;该做管理员的跑去做推销员,做管理员的却是那些该做律师的人,做律师的该做医生,当医生的却该自己创业做老板。
假如你不清楚自己的本质,不明白自己的需要,那么你很可能做出完全和你的需要相反的选择。
你的自我意识包括多方面,包括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社会能力、智力和其他方面的看法,等等。所有这些都和你的生活目标有关。为了扮演自己的角色,你应该集中注意力于有人性的自我意识。
你是否觉得现有的层级组织已经把你变成了一个不健全的人?你了解层级组织对你发展方面的影响吗?你知道你是如何被教育和广告机构造就的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答复是肯定的,那么你理想的自我意识就快形成了。
你生活在一个充满破坏性影响的世界里,这些影响时常会侵害到你。如果你有和人性的观点相一致的自我意识,你就能抵制这些影响,使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从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幸的是,在现代文明中,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经常被误认为是顽固蛮干、向上爬、攫取物质财富,等等。而这些恶习若得以极度扩张,就会毁灭个人,进而威胁人类的生存。
为了增强自我意识,不妨一开始就把自己想像成一个人道的人。运用建设性的想法,创造一个自我形象~个能够决定自己生活的人,一个把自己看作一个不受广告、商业利益和其他事物影响的人。一旦把你的自我意识化为行动,你就变成了真实的自我。你的建设性思想就像生活中的灯塔,使你过着自然与和谐的生活。
真实的、建设性的精神力量,存在于塑造你的命运的创造性思维之中,而你每时每刻的心理行为,又会产生生活中积极变化的力量。若把思维比作一列火车,那么你生活中的理想和欢乐,则全靠这列火车的方向而定。
好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在选择自己所做的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慎重地想好自己能干什么,不要盲目行事。这就要求你自己问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能干什么?”
跌倒之后再爬起来的五大理由
人不可能一生一帆风顺,总有摔跤、跌倒之时,这就是打击。但有一点要记住:不管你是什么样形式的“跌倒”,不管你跌得怎样,一定要记住: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
为什么强调一定要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你跌倒了,如果你本来就不怎么样,那别人会因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将是许多心怀嫉意的人眼中的“好戏”。所以,为了不让人看轻,保住你的尊严,你一定要爬起来!不让他人小看,不让他人笑看。
2.“跌倒”并不代表永远不起,但你先得爬起来,才能继续和他人竞逐,躺在地上是不会有任何机会的,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
3.如果你因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么不但没有人会来扶你,而且你还会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如果你忍着痛苦要爬起来,迟早会得到别人的协助;如果你丧失“爬起来”的意志与勇气,当然不会有人来帮助你,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1
4.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其意志相当重要。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跌倒之后忍痛爬起,这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有了如钢的意志,便不怕下次“可能”还会跌倒了。因此,为了你往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来!
5.有时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与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应付这次跌倒,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如果自认起不来,那岂不浪费了大好才能?
总而言之,不管跌得是轻还是重,只要你不愿爬起来,那你就会丧失机会,被人看不起,这是人性的现实,没什么道理好说。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并且最好能重新站立起来。就算爬起来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个勇者,但绝不会被人当成弱者。
至于跌倒了应在哪里爬起来,有人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其实也不尽然,你也可在别的地方爬起来!
“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是不逃避失败的一种态度,同时也可让同行的人了解“我某某某起来了”!但你必须先确定你走的路是对的,如果跌倒之后,发现原来是走错了路,也就是说,你走的是一条不能发挥你的专长,不符合你性格的路,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在别的地方爬起来呢?事实上,就有不少人做过很多事,最后才找到适合他的行业。而且,只要能够成功,谁会在乎你从哪里爬起来的?
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持有虚荣心的人,只能坑害自己的心态——看不起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事的人,总以为自己是志向远大的,非一般人所能及。成大事者是心在高处,手在低处——即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去实现自己的远大之志,而不是好高骛远,总让自己飘飘然。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做事习惯!
若想成功地生活,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些问题、压力、错误、紧张、失望——这些也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事实上有时许多人都会觉得无法应付生活对我们的要求。
古罗马大哲学家西刘斯曾说过:“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建议。
有不少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自以为读了不少书,长了不少见识,未免有点飘飘然,做了一点事就以为索取是重要的,对自己的获取也越来越不满意,几年过去了,自己越想得到的却越是得不到,于是不知足的心理就占据了全身心。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
有一位年轻人就是这样的,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折磨着他,直到一个夏天与同学尼尔尼斯乘他们家的渔船出海,才让他一下子懂得了许多。
尼尔尼斯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在海上打鱼打了几十年,年轻人看着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心里十分敬佩。
年轻人问他:“每天你要打多少鱼?”
他说:“嗨,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只要不是空手回去就可以了。尼尔尼斯上学的时候,为了缴清学费,不能不想着多打一点,现在他也毕业了,我也没有什么奢望打多少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他说:“海是够伟大的了,滋养了那么多的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
年轻人不敢贸然接茬。
老人接着说:“海能装那么多水,关键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
正是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够从容不迫,能够知足常乐。
而许多年轻人有时并不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因此经常为自己的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为自己的一点优势便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夜郎自大。相反,如果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却会有无穷的动力和后劲。
我们现在没有任何理由去鄙视那些所谓低层次的创业者们,他们的创富故事同样也让人听得有滋有味、羡慕不已。他们受益和成功的进程也最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心理负担,自己大不了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失业人员,没有包袱,没有顾虑,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所以他们成大事了。
而我们许多人却没有这种勇气。
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
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踌躇满志地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却发现公司里有那么多局限性,而领导分配的工作又是一个谁都能胜任的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这对于一向自视清高的他,别提多么失望。
他到处发泄自己的不满,但好像并没有人理他,就这样,他只好埋头干活,虽然心里经常存有不情愿的感觉,但不再像刚去的时候那样浮躁了,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一件,得到领导的肯定,自己的“虚荣心”就被满足一次,靠着这种卑微的“虚荣心满足”,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位老人,只是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接触了几回。经人介绍说,这位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卡普尔先生,他是公司总裁的父亲,他没有因为特殊的身份而讲究太多。竟然是那么平常,那么不起眼,每天与大家一样上班下班,风雨无阻。
实在让人不敢想象!
年轻人记得老人曾经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始终如一,你就会实现你所想的东西。”
年轻人记住了老人的教诲,开始投入地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自己如何地不情愿,都尽心尽力地做好,而且做了以后,心态就平静了。
过了好多年,年轻人还记得卡普尔先生的那句话。
无论手头上的事是多么不起眼,多么繁琐,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就一定能逐渐靠近你的理想。
敢于清除“丢面子”的心理
面子是个大问题,因为人人都要争面子、抢面子,为的是不丢面子。实际上正是由于怕丢面子,有很多人做不成大事,害怕自己做不好什么就丢脸,让人难为情。成大事者必须放下架子,不怕丢脸面,才能最后为自己挣回脸面。
如果你是一位推销人员,那你在售前、售后等服务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时候,会由于产品本身的问题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有时候会因服务不周或说明不清而产生误会。这时候你是勇敢地承认错误,还是想法瞒天过海、推卸责任?
一般人总以为承认自己错了是件很丢面子的事,其实事情并非如此,认错也是学问。如果你知道别人要批评你,不妨在他有机会提出之前,自己先主动地作一番自我批评。这样一来,十有八九他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原谅你的过错。这样做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罗克尔住在纽约的中心地带,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原始森林,罗克尔常常带着他的小哈巴狗到那儿散步。由于在林中几乎碰不到什么人,所以罗克尔不给狗戴口套,也不给它拴皮带。
有一天,罗克尔散步时遇到了一位骑警,这位骑警没好气地说:“你没有给这条狗拴皮带,也没有给它戴口套,就让它在这儿乱跑,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吗?”“不,我知道。但我想它不至于在这儿做出什么坏事来。”罗克尔解释道。
“你想它不会,法律不管你是怎么想的!这狗可能会咬死松鼠,咬伤小孩,这一回我先放了你,只要是再让我看到这狗不拴带子不戴口套,那你可得自己去对法官说清楚。”
后来几次再散步时,罗克尔真的是完全按照那位骑警的话做的。但有一次,罗克尔又没有为狗戴口套,不巧的是又碰上了那位骑警。
当那位骑警叫住他时,他灵机一动,与其让对方训斥,不如自己训斥自己!他连忙说道:“警官先生,这回您又当场逮住了我。我有罪,我有罪!我这回没有话,也没有借口了。上星期您警告过我——如果我不给这狗戴上口套就领它来这儿,您就处罚我。”
本来警官是要训斥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未等警官开口,罗克尔已经认错了,警官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结果警官语气平和地说:“哦,我知道,在周围没人的时候让这条狗在这儿自由自在地奔跑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是啊,的确是惬意,但这毕竟是违法的。”罗克尔对自己不依不饶。
“啊,这样一条小狗是不会伤害人的。”
“不,它会咬死小松鼠的”。
“好了,好了,我看你有点太认真了。我告诉你怎么办,你就让它跑到山那头去,这样我就看不到啦,然后,我们就都忘了这回事。”
简直难以置信,威严的警察竟然能说出如此“富有人情味”的话来,然而这话又确实出自警察之口。试想,如果罗克尔遇到警察时不先发制人,不主动认错,而是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的话,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不难想象,警察一定会竭尽全力证明罗克尔的行为是违法的。
勇于认错、说出缺点
曾听人说有这样一位售货员,当他发现自己店里卖的一种商品比其他店卖的同一种商品价格高出一些时,他想:“如果顾客了解这一情况的话,一定会对他及他所在的商店产生不好的印象。于是,他专程跑到用户的家中,把这一情况向那些已经买了这种商品的顾客作了说明,并说:“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您可以退货。”所有的用户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不仅无一人要求退货。而且都成了这家商店的常客。
如果你有错的话,就勇于认错吧。这是维护你的信用的好时机。
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有些推销员总爱竭尽所能,把自己的商品吹得天花乱坠,并自以为这才是推销才能。其实,顾客对这样的推销员是很反感的。相反,如果推销员能坦言商品缺陷,更能赢得顾客的好感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