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0100000017

第17章 抓住机遇想(1)

一、什么是抓住机遇想

——从“王麻子剪刀”谈起

王麻子剪刀是我国著名的老字号品牌之一。王麻子的本名叫王犟,是清朝顺治年间的北京人。他年轻的时候在北京南城菜市口的一家剪刀作坊里当学徒。他本来长得眉清目秀,一表人才,脸上并没有麻子。那是因为有一天,他的师娘炖好了一只老母鸡,从厨房端出来放在他和师傅打制剪刀旁边的一张桌子上,桌子下面又放了一个装满鸡血的木盆。王犟打制剪刀时一失手,将一把刚打好的剪刀掉进了鸡血盆里。他慌里慌张地连忙去捡,不小心又碰翻了桌子上的鸡汤。滚烫的鸡汤四处飞溅,烫了王犟一脸的大血泡。就这样,王犟后来就成了王麻子。

王犟发现,那把从鸡血里捞出来的剪刀格外光亮、锋利。聪明好学的王犟没有轻易放过这一偶然现象。他反复琢磨,从鸡血里捞出来的剪刀为什么会特别光亮、锋利?后来,他终于从中总结出了一条秘方:打好的剪刀要放进动物的血里淬淬火。此后他制作的剪刀越来越畅销,人们送给他的“王麻子剪刀”的绰号也就越叫越响。

机遇使王麻子剪刀成了优质品,也使它出了名。

就汉语中的机遇这个词来讲,它是一种“倒装”结构。它的词义实际上是“遇机”,即“遇到的机会”。有人说,机遇就是碰上好运气。“好运气”如果说的是“好机会”,这样说自然是可以的;而如果说的是“命中注定”的“吉利”、“吉祥”一类的意思,那就不对了。

所谓抓住机遇想,也就是指在就某个问题进行创新思考的过程中,对于偶然出现的种种意外现象,不可轻易放过,都要认真想一想,都要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以不同程度的重视、鉴别和分析、研究,以免错过从中获得某种成果或重要线索的机会。因为事物的本质往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充分显露出来。这些意外现象正是由于具备了必要的特定条件,才展示出了事物的某种奥秘。

鉴于科技发展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机遇事例,和基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实际体会,在科技界已普遍形成一种共识:科学技术上大量的重要发明发现,往往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机遇因素。有人甚至把19世纪称为“偶然发现和发明的世纪”。可以这样说:科学技术研究的任务,正是在于透过事物的偶然性,去揭示事物的必然性,从而作出种种发现与发明,以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

随着科技研究在宏观上的不断扩大和在微观上的不断深入;随着科学理论对科技研究指导作用的越来越加强和加深,由机遇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重大发明创造,特别是在科学原理方面,它们所占的比例较前已有所减少。但仍需看到,种种机遇在现代科技研究,以及人们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中,它们所可能起到的提供意外收获、展示重要线索、激励探索进取、启发想象联想等作用,依然不可轻视、不可低估。抓住机遇想,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和将来,它都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考方法。

二、抓住机遇想的客观根据

——从“放射线的发现”谈起

X射线被发现后,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同时,他们又都很自然地想到:X射线是从放电管内受到阴极射线轰击的极板发出来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不用阴极射线轰击就能自己发出这种辐射的物质呢?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从1895年起就对磷光现象作过大量研究。从1896年2月开始,他又对荧光和X射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知道,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彭加勒曾作出过假设:发强磷光的物质可能含有x射线。他自己通过实验已经了解,荧光物质中的X射线是由光线引起的。他用让阳光照射荧光晶体,从而在照相底片留下黑影的实验,已表明了通过阳光照射能使铀盐发出X射线。柏克勒尔是一个很严肃、慎重的科学家,他认为需要再做多次这样的试验,才能最后得到证实。

有一次,他又开始做这样的实验,天突然变阴了,一点太阳光也没有。他只得将铀盐、照相底片等实验用品又用黑纸包好收藏起来。可是一连几天都是阴天。他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便打开了黑纸包一看,使他大大感到惊异:没有太阳光照射,底片上照样有了阴影,而且更黑。他一时难以理解和相信这样的事实。他以为是药品变质了,或者照相底片出了什么毛病。后来又经过了几个月的反复实验,才使他确信:是铀盐自身发出了射线。柏克勒尔因发现了铀的这种自发放射性现象,和居里夫人一起,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射线的发现,机遇显然起了重要作用。

每一个人在各方面的实践活动中,都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机遇。说人人都会“碰到”机遇,并不等于说人人都能“发现”和“利用”机遇。从柏克勒尔发现放射线的事例可以看出,机遇的发现和利用,既受事物所依赖的各种条件,以及机遇本身显现的程度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人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思考能力、思考方法等多种主观因素的制约。说得更简明一点,也就是机遇的被“发现”与被“利用”,既依赖于客观条件所形成的某种偶然时机的“显露”,也依赖于人对这种偶然时机的“认识”。机遇实际上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产物。

我们再简要地讲讲事物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必然性是指现实中由本质因素决定的确定不移的联系和惟一可能的发展趋势。偶然性是指现实中由非本质因素决定的有多种可能性的联系与发展趋势。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同时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这样两种属性、两种倾向,二者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必然性要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来表现;偶然性又要以必然性作为自己存在的基础。在偶然性现象的背后,总是有某种必然性在起作用。偶然性是必然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必然性的一种补充。上面谈的这些,是关于机遇问题的最基本的哲学道理,也是抓住机遇想这一创新思考方法的深刻的客观根据。

三、善于抓住机遇想需具备的主观条件

——从“对超导现象的不同估价”谈起

原苏联科学院无机材料研究所的夏尔布里津教授,早在1978年便合成了镧铜氧化物,同时发现了这种物质具有在温度下降时电阻会趋于减少的特性。1980年和1981年期间,他又继续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当他将温度降低到绝对温度40度(摄氏零下233度)时,电阻消失了。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新现象!一个多么难得的作出重大发现发明的宝贵机遇!可是夏尔布里津教授同另一位物理学家谈及此事时,由于对方漫不经心地将其归因于“表面异常”,便影响和动摇了他继续从事这一研究的热情、勇气和信心,使他半途而废。几年以后,瑞士苏黎士研究所的缪勒和柏诺兹两人,于1986年在绝对温度30度左右也发现了超导现象,并因此而荣获了198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苏联的夏尔布里津和瑞士的缪勒与柏诺兹,他们各自都发现了超导现象。可是由于他们抱着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以致最后取得的成果大不相同。这一事例具体表明,机遇的发现,既依赖于机遇自身的显露,也依赖于人对机遇的认识。对于同一个现象的“意外出现”,是否把它看作是一种机遇,和怎样估价机遇价值的大小,看法往往会因人而异。力求使自己善于识别、发现、抓住和利用机遇,这是人们应当加强培养的一种基本功。

人们往往把机遇视为一种幸运。这种幸运可不同于中奖,谁都可以拿着奖券去兑奖金或奖品;更不同于从地上拣什么东西,谁都可以一弯腰就拾起来。

在善于抓住机遇需要具备的主观条件这个问题上,人们常常会引用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的含义可以作多方面理解,它至少包含以下这样几层意思。

1.要有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这样,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会感到有捕捉机遇的需要。捕捉机遇,本来就是为了借助机遇来更好地解决问题,要是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想要解决,那自然也就谈不上怎样去捕捉和利用机遇了。

2.要了解和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碰上机遇。这种意识和信念很重要。如果对机遇的存在与获得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那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去关心和注意机遇的出现。

3.要有捕捉机遇的愿望和要求。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它会激发你在纷繁复杂的众多现象中随时留心和注意各种机遇的出现,会使你对机遇保持一种警觉和敏感。

4.要有及时抓住和利用机遇的思想与物质准备。不同的工作与活动,所需要做的具体准备自然是不同的。对那些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的机遇,为了不致失之交臂,不仅要有“必须立即抓住”的思想准备,还得事先准备好某些相应的物质条件。

要善于抓住机遇,除了上面谈到的“要有有准备的头脑”,而且还“要目光敏锐,善于观察”。机遇常常是在人们意料之外的时间和场合出现,同时常常是混杂和隐藏于众多的寻常现象之间,目光不敏锐,不善于观察,就会难以发现。所谓目光敏锐,并非简单地只是指“眼力好”或“眼神好”,因为人们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更主要的是要用大脑。所以,一个人能观察到什么,同他的知识、经验、观点、兴趣、身份、经历等等是密切联系的。爱因斯坦说过以下这样的曾引起争议的话:“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

在对事物的观察上,有一条许多科学家都公认为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那就是:一方面要把熟悉的事物看成陌生的,要用新的观点去解释它;另一方面,又要把陌生的事物看成是熟悉的,要用已有的尺度去衡量它。

捕捉机遇。除了“要有有准备的头脑”,“要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之外,还“要养成认真检查机遇所提供的每一条线索的习惯”。机遇为人们提供的可能获得某种成功的线索,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长久;有的短暂;有的真实、有的虚假;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如果不认真细致地逐一审视、检查和筛选,是难以及时发现和抓住机遇的。

四、怎样抓住机遇想之一:“乘虚而入”

——从“发现原有复制方法的缺陷”谈起

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系的卡尔森,在美国马洛利公司任职期间,看到人们复制文件耗时甚多,劳动强度不小,因而想改进一下文件的复制方法。卡尔森多次进行试验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改变了做法,暂时停止试验,用大部分业余时间去纽约国立图书馆专门查阅有关的专利文献。他的意图原是想看看其中有没有值得参考借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他意外地发现,以往进行复制方法的研究,都是利用的化学效应,还没有人提出过利用光电效应。利用光电效应,比利用化学效应,效率要高得多。他看出,以往未利用光电效应,显然是这方面研究的一个缺陷。他瞄准这一缺陷进行研究,提出了将光的导电性和静电原理相结合的新的复制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卡尔森终于获得了成功。

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发现人们所忽略的某个“冷门”;瞄准已有的知识链条上的某个薄弱环节;抓住前人已打下一定基础,尚未最后完成,但已放弃,而又的确大有可为的某一项目,以它作为突破口,乘虚而入,大作文章,终于取得重要成果的事例是相当多的。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听讲演后,知道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找来了几乎所有的关于孤子理论的文献,然后关起门来,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专门寻找和挑剔别人在这方面研究中所存在的弱点。后来,他发现,所有的文献都只是研究一维空间中的孤子。在物理学中,更有广泛意义的却是三维空间。这是一个不小的缺陷和漏洞。他针对这个缺点和漏洞深入研究了几个月,提出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用它来处理三维空间的某些亚原子过程,终于获得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对此,李政道教授发表过这样的看法:“你们要想在研究工作中赶上、超过人家吗?你一定要摸清在别人的工作里,哪些地方是他们的缺陷。看准了这一点,钻下去,一旦有所突破,你就能超过人家,跑到前头去了。”

新产品的开发,更是往往都需要瞄准现有产品的弱点,伺机而上,乘虚而入。但切忌一哄而起,大赶浪头。否则“虚”就会不再是“可入”之“虚”,而会转化为让人削尖了脑袋也钻不进去的“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例如几年前,西方国家艾滋病蔓延,国际市场上对乳胶直型手套的需求剧增,外商纷纷来华订货。这自然是一个出口创汇的大好机会,于是,有的企业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有的企业新添设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一个企业来说,是否面临了可“乘”之“虚”呢?这可要慎重细致地盘算一番。而后来的结果是,只有少数企业抓住这一机遇,增加了盈利。据化工部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建了1000条以上的生产线,花费了近10亿人民币,全国生产乳胶直型手套的产量可达180亿只以上,为世界总需求量的1.5倍。有的厂刚刚建成投产,因国内竞争者太多,饱受外商大幅度压价之苦,处于无钱可赚的境地;有的厂产品合格率极低,仅50%左右,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乳胶手套喧嚣一时的热闹景象,成了瞬间即逝的昙花一现。

乘虚而入作为一种抓住机遇想的创新思考方法是指。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从而对症下药地想出办法,采取措施,对其有效地加以利用。以获得某种成果。

五、怎样抓住机遇想之二:“顺藤摸瓜”

——从“电影放映机的诞生”谈起

英国有个叫迈布里奇的摄影师是一个赛马迷。1872年的一天,他同一个朋友在赛马场上突然争论起一个问题来:马在全速奔跑时,四只脚是否完全离地?二人争执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他们商定:用照相机将马奔跑一段路程的情景,如实地拍摄下来,然后再根据拍出的照片分析,看究竟谁对谁错。他们架设了24台照相机,排列在赛马场的跑道旁。每一台照相机都有一根线连接照相机的快门,当马跑过将线绊断时,照相机的快门就会自动按下。照片拍出来后,他们按顺序一一地排列好。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最后二人一致认定,马全速奔跑时,四脚完全离了地。

同类推荐
  • 犹太人的人生成功智慧全书

    犹太人的人生成功智慧全书

    本书是一本以犹太人和犹太民族的优良传统及智慧经验告诉读者如何从为人处世,生活事业、经商理财、教育投资等方面更科学、“聪明”地生活、处理社交关系,借一个个犹太民族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分析讲述,使人在受启发之际又思索对照自己,受益匪浅。
  • 一杯清茶轻轻抚慰

    一杯清茶轻轻抚慰

    常常怀念起只有一杯清茶的清淡,没有喧哗没有虚假的面纱,彼此也不觉得有什么承受不了的,喝着手中滚烫的香*,心宁神爽,妙语如珠;或是推心置腹,一吐为快。这该是忙碌的竞争时代难寻的清福之事。其实,我们的内心都渴望着真诚的聆听和倾诉,远离那些喧嚣,剥下虚假的面纱,在一杯清茶的氤氲里,让清香的茶水滋润我们的心田。真的,只要一杯清茶,假如我们还是真诚的朋友。
  • 谈修养

    谈修养

    此书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是我希望它在这片时间能借读者的晶莹的心灵,如同浮云借晶莹的潭水一般,呈现一片灿烂的光影。精神不灭,这影响尽管微细,也可以蔓延无穷。
  • 把话说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点子上

    本书列举了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可以运用的各种的说话技巧,让你在最短的时问内,用最精练的语言,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说服对方,使你在面对领导、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干部心理健康读本

    本书是关于公务员心理保健的读物,从七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认识健康的心理、当心理出现问题时有哪些表现,到如何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上以及公务员应具备的健康心理,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以达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的目的,使公务员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加以注意,并做好防范,实现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热门推荐
  • 安之若素

    安之若素

    一个人,四年前,令你失去唾手可得的学位,四年后,又轻而易举将你推上风口浪尖,退无可退,那这个人,不是你命中的灾星,还会是什么?
  • tfboys十年之我心依旧

    tfboys十年之我心依旧

    片段一:“你不相信我么?”女一。“事实都摆在眼前了,你叫我怎么相信你。”王俊凯。“呵,终究还是这样,没有信任的爱情,我——不——稀——罕。”女一。片段二:“你竟然为了她打我,呵呵,我在你心里到底算什么?”女二咆哮着。“我……小夏夏……对不起。”二源。“对不起有什么用,你还是相信了她而不相信我,我们……就这样吧。”女二。片段三:“千玺……,你……你们在干什么?”女三不可思议的说。“不,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听我解释啊!”千玺。“好了,你们够了,我只相信我的眼睛”女三。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坎坷,流过多少次眼泪,上帝会保佑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么?想知道,去看看整本吧!
  • 天书悟语——涉世妙学

    天书悟语——涉世妙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操存要有真宰应用要有圆机,为人不可轻喜怒于物不可重爱憎,玩世须防影射虫欺人恐有照胆镜。
  • 他在黑夜尽头

    他在黑夜尽头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 豪门老婆前夫别再见

    豪门老婆前夫别再见

    这是批着若即若离感觉的宠文,进度稍慢。薄殇,人们所熟知的名号是薄家世子,继承人。幕娆,娱乐圈的一枝独秀,连任五年影后。当那一幕盛世婚礼现世的时候,都以为,是她高攀了他。故事的开端是:“嫉妒了吧,那么喜欢却拥有不了。”张扬的放弃,却又是他的穷追不舍。其实,疏远并不一定是讨厌,也许是因为太喜欢吧。
  • 僵尸不死劫

    僵尸不死劫

    碎尸丹,凝星核,独走星辰大道。僵尸身,渡天劫,逆行修仙之路。纵使万劫加身,我怡然不惧,独身上九天。曾经我拥有一切,朋友、亲人、爱人。如今我一无所有,敌人、背叛、仇恨。
  • 绝世小妈咪:鬼娃萌萌哒

    绝世小妈咪:鬼娃萌萌哒

    我只是一个19岁女孩,梦中一场冥婚意外怀孕,却是个鬼胎!!当我想把这个孩子打掉的时候,它却突然从我的腹中消失了……无痛人流都救不了我!突然有一天,梦里有个可爱的小男孩泪眼汪汪的看着我:妈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每天学点法律常识

    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 波心荡

    波心荡

    沈郁,十八岁,年级第一名,但是高考却惨败。二十八岁,设计界翘楚,但十年等待、十年期盼,终成空。二十九岁,异国生女,幕后创业。三十二岁,遇上想嫁的人。三十三岁,方知道一切均在对方的暗算之中,她将何去何从?这是一部关于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故事,一个女人的心路历程究竟有多长?
  •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本书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视角研究职工参与制度,通过对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所依赖的产权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职工参与制度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