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0100000037

第37章 附录(1)

◎创新活动在美国和日本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与推广创新思考方法和创造技法的国家。

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美国全国就形成了一股研究和推广创新原理与方法的热潮。它以两件事为主要标志。

第一件事:1939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开发职工的创造潜力,在职工中开办了“创造工程培训班”。职工们经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职工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比培训前几乎平均增加了三倍。这不仅震动了美国的企业界,引起了企业家们的重视,同时也使美国社会的其他各界从中看到了开展创新思维和创造技法培训活动的重要作用。

第二件事:差不多同时,美国纽约BBDO广告公司的副经理A·F·奥斯本,先后总结、制订了著名的“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可操作性强、富有实效的激发群体创造智慧的方法)和“检核表法”(又称“设问法”,是科技界公认的创造技法之母)。1941年,奥斯本出版了《思考的方法》一书,更为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的创新思考方法和创造技法。由于这些方法的切实可行和卓有成效,它们很快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得到推广、充实和发展。

说起上面这两件事,还颇有些耐人寻味的地方。

大家也许知道,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前身是爱迪生实验室,它是以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迪生在世时,他的实验室里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并不多,但发明成果累累,举世闻名。爱迪生去世后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陆续吸收了不少大学毕业生,然而新的发明发现,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新专利的申请,却大大少于爱迪生实验室时代。这一直接关系着公司兴衰存亡的现象,自然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高度重视。经过一番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他们发现,并非公司吸收的这些大学生都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平庸之辈,原因在于这些大学生在校时一般都没有学过怎样进行创新思考,对怎样提出创见、怎样从事创造发明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得很少,更缺乏这方面的实验经验和切身体会,因此造成他们的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更习惯于只是按部就班地干一些机械性、模仿性的技术工作。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公司组织人员总结了爱迪生生前从事创造发明的方法和经验,并编写成教材。“创造工程培训班”就这样开办起来了。如前所述,职工们经过培训,增强了创新热情和敏感,提高了创新能力和水平,申请发明专利的数量大大增加。

至于说到“头脑风暴法”的创造人奥斯本,他的一段人生历程,就更是饶有兴味。

奥斯本的学历并不高,21岁时失了业。当时为了找到工作,他整天注意街上张贴的和报纸上刊登的各种招工广告。有一天,他发现一家报社要招考记者,他去报了名。主考人问他:从事写作有多久了?他回答说:3个月。主考人听了感到好笑,才3个月时间居然也来报考记者。奥斯本要求让他试一试,主考人答应了,出了个题目要他写出一篇文章来看看。奥斯本按时写出了文章,主考人一看,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比比皆是,实在不具备做一名记者应该达到的写作水平。但主考人员最后还是决定试用他一段时间,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文章在内容上很有新意,富于创造性。

从此,奥斯本体会到了创新精神的重要和可贵。于是,他给自己订了一条规定:每天必须想出一个新主意,想不出来不睡觉(即所谓“日行一创”)。

后来,奥斯本当了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陆续撰写、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关于创造原理与方法的专著。1949年,他还在美国布法罗大学开办了“创造性思考”业余学校,对学员进行创新思考方法和创造技法知识的传播和实际训练。1954年,他又发起建立了“创造教育基金会”,每年召开一次世界性大会进行学术交流。

人们普遍认为,奥斯本对创造学的研究和推广,起了开拓者和奠基人的作用,并誉他为“创造学之父”。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价值的以创新思考方法和创造技法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活动及创造学,为什么首先兴起、诞生于企业界,而不是兴起、诞生于科研机构或高等学府?

这个问题跟工商企业日益强化的竞争需要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知道,企业之间不仅有产品品种、品牌、数量、质量、价格一类的竞争,而且有经营管理策略、产品销售策略等方面的竞争。从表面上看,企业间的竞争似乎只是“实力”的拼搏,而实质上却主要是“智力”的较量。在当今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可以说企业间的竞争已发展为主要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既要革新老技术、老工艺,又要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既要改进老产品,又要推出新产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面对顾客需要的日新月异,面对市场情况的瞬息万变,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必须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所以,创新既是企业科技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生命,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生命。无论是企业的科技人员还是经营管理人员,都迫切需要掌握和熟悉创新思考方法和创造技法。正因为这样,“创造工程”一开始就受到了美国企业界的重视和欢迎。

继企业之后,美国的一些高等学校也随之设置了有关创造学的课程。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开设《创造性开发》课。此后,开设《创造技法》、《思维技巧》一类课程的学校日益增多,各种形式的创造工程培训活动逐步推广普及到了中小学、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和军事部门。从5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陆海空三军的军事院校,都曾对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训。197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还在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建立了四个“创新中心”,指导全国的创造发明活动。到了80年代,美国已有近一半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关于创新思维与创造技法的必修课、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让我们再来看看日本。

按照日本学者的说法,他们是从1955年开始由美国引进创造学的。这主要是指,1955年日本产业能率短期大学开设了“独创力开发训练”课程,专门为企业培训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从此以后,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研究与普及,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开办了脱产或业余的创造发明学校。同时,日本的许多大中型企业还自办讲习班或自设学校,对职工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日本的企业,普遍都把培训职工的创造才能看作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把发动职工提创造性提案看作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日本的日立公司,共有职工7万人,平均2.8人中就有一个人进过创造发明学校。据1983年的统计材料,该公司职工这一年申请专利的大小发明就有2.5万件之多。他们的一项有效做法是,在厂里的许多地方都设置了“提案箱”,箱子上印着“企业的活力来自每个员工的智慧”的醒目口号,并摆放着提案纸。据了解,日本有的企业连厕所里也挂有提案箱,在抽水马桶旁准备了纸和笔。

1982年一份调查材料表明,当时日本已有大约40%的企业,对职工进行了关于创造性思维和技能的教育。

与企业广泛开展的创新活动相呼应,日本的高等学校对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技能也日益重视,相继开设了“思维技巧”、“创造技法”一类的课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不少大学都建立了学生自愿参加的“思想俱乐部”,学生们定期聚会,各自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设想,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或分别申请专利。各个大学的“思想俱乐部”,还联合成立了“日本大学生思想联盟”,每年聚会几次,并举办展览会,委托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发布他们的重要的创造发明。“思想俱乐部”的参加者,竟然一半以上都是文科生,而且女生占了1/3。

另外,日本除了成立有全国综合性的发明协会以外,还成立有所谓的“女发明家协会”、“发明妇女协会”、“教师发明协会”、“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幽默发明俱乐部”等等,并经常举办各种发明竞赛、发明作品展览,以不断激励各界国民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

由上可见,日本社会在发动国民开展群众性创造活动方面,的确做了相当广泛、深入的工作。1986年我国领导人访日,在谈到日本的经济腾飞问题时,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说:“日本土地狭小,资源短缺,靠什么在世界上立足?靠什么与人竞争?靠的是开发国民的创造力。”

资料显示,日本专利申请的数量,从60年代后期开始,逐年猛增,1976年已居世界第一位。此后,每年一般都约占世界专利申请总量的1/3。1985年,全世界专利申请总量为120万件,日本一个国家就占了40%。1994年的统计,日本申请的专利为319938件,美国申请的专利为107233件,德国申请的专利为38377件。从人数来看,全世界的发明者,大约每三个当中就有一个是日本人。

针对上述状况,不少学者发表了这样的见解:对于一个国家的富强来说,具有群众性的发明创造的优势,比只拥有为数不多的稀世之才,其作用要大得多(我们知道,日本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不多)。

这大概就是被当年驻日美军的最高统师麦克阿瑟讥笑为“四等国家”、“成年人的智力只相当于美国的13岁少年”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一等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创新与思考方法

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日益迅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这一客观需要,自20世纪中叶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对创新思考方法的研究、推广。并不断加强对国民的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训练,这方面的研究和培训活动,已逐步形成了世界性热潮。

近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带来了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领域日益迫切地需要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这一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正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加强对创新思考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普及。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江泽民同志本人关于创新问题的多次讲话,使人们对工作中大力创新和培养提高自己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引起了进一步的关注与重视。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创新能力指的是人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也可以换一个角度说,创新能力是人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结合,它涉及和包含人的多种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考能力。人头脑中的创新思考是人的一切创新活动的“骨髓”、“基石”。人们早已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这样的认识: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只有想得好,才能做得好。没有思维中的创新,就没有实践中的创新。

有句谚语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人的思考活动也是这样:问题人人会想,各有巧妙不同。有的人想问题弯过来绕过去,半天也理不出个头绪。有的人却能快刀斩乱麻,很快就把握住问题的脉络和关键。有的人只善于想比较简单的问题,或想自己长期以来所熟悉的老一套问题;碰到复杂的新问题便束手无策、一筹莫展。有的人则不但思考经常碰到的常规问题能驾轻就熟,应付自如;在陌生的需要有所突破创新的问题面前也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此差异,说明了什么?它反映了人们的思考能力,特别是创新思考能力,有着高下强弱之分。

我们还常能听到人们发出这样的议论:“某某人的脑袋好用,够用。”“某某人的脑袋不好用、不够用。”是不是学历高、书读得多、知识丰富的人,脑袋就一定好用、够用呢?粗略地看,似乎是这样,其实不然。这要看想的是什么问题。如果一个人想的是他所熟悉的老一套的常规问题,知识丰富的确能使他思考起来效率很高。而如果他想的是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非常规问题,那么,知识丰富的脑袋就也可能会“不好用”、“不够用”,甚至还可能会比知识不丰富的脑袋更不好用,更不够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的一条重要因素是,知识丰富的人不一定善于创新思考。而进行创新思考,尤其是希望要有较大的突破,不善于运用思考方法(包括逻辑思考方法和非逻辑思考方法),那是不行的。

一、什么是思考方法

当人们体会到和总结出认识客观事物的某种带普遍性的思考的路线与途径以后,如果又能再用它去指导人们思考、认识其他的事物,那么,这样的知识就成了思考方法。也可以更简单地说,思考方法就是思考问题的路线、途径,就是思路(但不能简单地倒过来认为思考任何问题的思路都是思考方法。要具有一定普遍适用性的思路,才是思考方法)。还可以换一个角度说,思考方法是思考问题的手段、工具和技能、技巧。

思考过程中的具体的思路,总是同思考的具体内容结合在一起。思考方法是从众多的具体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抽象出来,又能运用于思考其他众多具体问题的一般性思路。

一个人思考问题,无论他自己是否意识到,在他的思考过程中,总是有某种思考方法在起作用。思考方法是思考活动的一种基本组成因素。如果可以说思考内容是思考活动的“硬件”的话,那么思考方法就是它的“软件”。还可以将思考活动中运用的思考方法比喻为菜汤里的盐,它看不见,捞不着;但尝得到,不可少。

思考方法是人们从无数次思考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归根到底,思考方法来自人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实践方法在头脑中经过提炼的反映。思考方法不仅对人的思考活动起着引路的作用,而且有形无形、直接间接地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与实践方法。

同类推荐
  •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本书从市场、企业形象、产品价格及营销这几方面讲述了古今商贾的智慧谋略。
  • 一生做好一件事

    一生做好一件事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前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 启迪心灵的哲理美文

    启迪心灵的哲理美文

    《感悟青少年的哲理美文:启迪心灵的哲理美文》知识丰富,思想深刻,语言机智,寓意含蓄,是广大青年朋友阅读和珍藏的良好版本,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二三十岁要懂的博弈论诡计

    二三十岁要懂的博弈论诡计

    迄今为止最实用的博弈手法及案例解读。博弈在人生中就像一个策略,不同的策略选择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策略慎之又慎,这就是博弈能够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更多的精彩。
  • 我们总是忘了,知足才能常乐

    我们总是忘了,知足才能常乐

    知足,并不是不去努力,相反,知足是对自己有相当的认识之后,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达到如何的程度和境界而做的一种达观的认知。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人,无法真正体验“知足常乐”的境界。
热门推荐
  • 星岛

    星岛

    游戏,并不仅仅是一个游戏。那么,透过游戏你能看到什么?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都市军旗兵

    都市军旗兵

    我本应该是个过着安详的生活的普通人,可是,有些人打破了我的生活,让我唯一的亲人离去,这是为什么呀…………!我要报仇!我要他们全都去死!我要建立一个属于我的黑道帝国,让他们臣服在我的脚下,没有人可以奈何得了我,没有人,永远都没有!
  • 盗墓恩仇传

    盗墓恩仇传

    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即使正统教育说这些都是迷信,可是我认为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我知道我所告诉大家的故事是不符合现在的世界观的,我想了很久,还是觉得应该把事情写出来,因为我觉得如果我不把这些事情公布于众,实在是一种遗憾,人生本来就是寻找阅历的过程,真实的故事应该被大家知道。
  •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可以很艺术

    说话是门大学问,是门最实用且可赏可鉴的大俗大雅的真正的艺术。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但说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办成,很多时候不在于作了多少,而在于说了多少和怎么去说,台湾著名的成功学家林道安说:“一个人不会说话,那是因为它不知道对方需要听什么样的话;假如你能像一个侦察兵一样看透对方的心理活动,你就知道说话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了!”
  • 启爱

    启爱

    谨以此片献给学生时代有着暗恋、初恋经历的童鞋们,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学生时代他们的爱情启航,为了他,她离家出走,单亲为娘,终于等到他的回归。她理应幸福!可是命运再次将她捉弄,为他,她献出了生命,但是,爱没有终结。她被他的才能、深情所沉醉,无法自拔的爱上他。她想放弃,可是,她请求了她。为了他、她,她不顾闲言碎语,做了完美后妈。她续航了她的爱,也得到了自己的真爱!二个完美的女人被他遇到是上天的眷顾,且行且珍惜。他一定要幸福!为了她、她……
  • 尸灵人

    尸灵人

    他本是一个死人,却意外成了尸灵人,而后为了寻找记忆,他进入了一个叫陆双的人的体内,只为有一天能寻找到那记忆,那回忆......................
  • 浅夏无忧

    浅夏无忧

    再过半个夏季,再看半个青春,从前大大咧咧的俊朗少年已在记忆里渐行渐远,模糊的背影看不出他的爱,她爱的雨季不再来,因为没了他,十字路口的他们,是再也不见,是阴差阳错,逆向而行,捧着滚烫的泪水,等来的竟是离别吗......
  • 我的天荒地老哪去了

    我的天荒地老哪去了

    记者:夏小姐,请你说一下你对莫影帝的印象。某位莫名被点名的夏小姐:唔····印象啊···他这个人虽然总是凶巴巴的,但是他其实是个温柔的人,而且从来没有拒绝过我任何的无理要求,挺好哒。记者(泪目):这盆狗粮我吃了!某位被夸的莫影帝:老婆最好了么么哒~(一把揽过夏浅曦狠狠亲了一口)记者:这大片狗粮海谁要和我一起分担···读者:我!我!我!放开那片狗粮,让我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根据宪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