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200000006

第6章 孔子做事最推崇中庸之道

孔子先后在鲁国太庙主持过十八年的祭祀,是一位大祭司。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是为了传道。孔子归鲁授徒,也是传道。孔子编定五经,实为“中国的《圣经》”。

孔子信神,长期做的工作是祭祀、传道与整理经书。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又“罕言性与天命”,正因为孔子信神,所以他在敬畏神的同时,强调做人的规范。孔子说“思不出其位”,人就是人,人不可能是神。孔子这种思想其实是对“王道”的否定。因为很多王者认为自己已经是神,可以为所欲为。孔子的“仁”即博爱,但仁不是简单地人爱人。而是在明白神爱人的前提下人爱人。

做人方面,孔子是个快乐主义者,这当然源于他对神的感恩,没有感恩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同时也源于他对人通过道必然获得拯救的认识。有了这两点,孔子的一生都是快乐的。关于孔子的快乐主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我的《孔子做人绝学》。

做事方面,孔子最推崇中庸之道。

中庸首先是保守的,它是对神、对道的敬畏与追随。未有我之前,即有天地。这说明一切均已存在,世界绝不从我开始,我仅是神灵伟大创世计划中的一部分。中庸是敬畏,是保守,同时也是自信。中庸是一种中间状态,但通过它我们可以沟通一切。

中庸同时也是自由的,进步的。中庸首先让人认识到人只能是人,人不可能是神。因此人只能做好分内的事。有此界定,我们做人有底,做事有戏,不至于太空太远。

中庸是现实的做人做事态度,它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极限。中庸之道让我们成功与自由。

下面详述孔子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有四大定义:

中庸是做事不偏不倚

孔子说:“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又说:“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孔子指出,无论是做事太过,还是不及,都是不好的。而且,过犹不及。一件事没做到位还可以再做,一件事如果做太过了,就不可以收拾。因此,做事不成胜于做事圆满,有遗憾胜于太完美。

“不偏”,指不偏离初衷。事情不怕完不成,就怕变味。用力太猛与用错力都会使事情变味。

“不倚”,指不骑墙。中庸不是圆滑,而是有原则。中庸的“中”就是有发于中的“中”,是内心信念与原则。做事无原则,何必做事?做事无原则百事不成。

“不偏不倚”的重点是“不倚”,指做事有原则,但又有变通,进退有度,收缩有余。

朱子解释“庸”是平常,朱子的解释无误。

中庸就是只做平常的事,做起事来不求神奇,以常理调和人事,自然能成。

有的人做事追求神奇效果,这是很可笑的。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哪有什么神奇效果?你做人平平淡淡就好,做事平平常常就好。

中庸的“中”是大道,中庸的“庸”是常事。以大道做常事,常事就成。以常事为大道,大道就不虚。

中庸是做事游刃有余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孔子指出:君子(有修为的人)做事不标新立异,随大道,随潮流,但又不随潮流而流,而要在潮流中做中流砥柱。“不流”,指不随波逐流,做人立起。“不倚”,指不骑墙。

孔子再次指出,中庸是有原则的,绝非骑墙。所有的墙都会倒下,你怎么骑得稳?再说墙又不会走路,骑墙无益,不如自己立起雄起,做事别有境界。

这种境界就是“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的重点不是“游刃”。而是“有余”。游刃是技术,有余才是大道。“有余”不容易!《红楼梦》上说:“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有路想回头。”贾家就是太有余了忘记缩手,弄得回不了头。

“有余”不是有一点余,而是绰绰有余。

通俗讲,“有余”是做人留后路,做事留一手。

做人留后路——后路就是前路。没后路就是绝路。何必把自己逼上绝路?做人太狠,是为自杀。

做事留一手——留一手实为千手万手。佛教中有位“千手观音”,手中什么都抓,我们不做千手观音,但手中多抓几样总没错。

中庸是尽量多地占有资源。尽量大地利用资源,尽量好地让资源再生。大道源源不断产生人、事、物,中庸以庸入道,收获万物,做成万事!

“庸”者常也,做事只做平常事,则事事可为。先不把自己难倒,就能大起来,好起来。

做事做绝了就没法游刃有余,做事有空间自然游刃有余。

中庸是做事到极限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又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大肆赞美中庸的境界。认为它是办事的极致,很少人能做到。

中庸首先是德,君子是中庸的,小人反中庸。

中庸其次是技术,君子掌握中庸就可以“时中”——时时得到大道,实现目标。小人掌握中庸,就可以做事无忌惮。

看来中庸是一门厉害的武器,我们必须比小人更快更好地掌握这门武器。

中庸是一点。

这话什么意思呢?会玩枪的朋友明白我的意思。“一点”,就是靶点。世界在枪手眼中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只有瞄准的那一点。

那一点,改变全部。

中庸就是瞄准一点,从平常路径攻破目标。“中”就是瞄准、击中。“庸”就是常道,平常路径。世事无捷径,如果说有捷径,就是平常你走得最多的那一条正道,而绝不是歪门邪道。

中庸之道是康庄大道。康庄大道就是直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通往耶路撒冷的路只有一条。

大道只有一条。

无旁枝。

绝对无旁枝。

无歧路。

绝对无歧路。

中庸之道发于中,行于中,止于中,一条直道直通世界核心,当然也直通事情核心。

只要上道,就有收获。

只要不偏离,就有希望。

只要敢坚持,就有大满贯。

中庸以看似浅尝辄止的方式做事到极限。

中庸以看似玩擦边球的方式一竿子捅到底。

中庸以看似不痒不痛的方式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中庸是不要那么多。

中庸是只要一点。

只要最紧要的那一点。

中庸是“即此即彼”

孔子说:“舜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孔子赞赏舜的做事方式,那就是中庸。舜隐恶扬善,而不是惩恶扬善。《尚书》载:舜先前也是惩恶扬善,杀共工、欢兜、三苗等人,后来杀掉鳏,后悔了,不再杀,于是多举贤能,这样大禹、契、皋陶等治世大贤得到重用。其中当然以大禹最厉害,但大禹的儿子丹朱胡作非为,大禹纵容丹朱,可谓“恶”,但因为舜“隐恶而扬善”,使大禹治水成功。

有时应惩恶,终止恶行。

有时应隐恶,通过温柔手段制恶,而不是以恶制恶。

看来孔子不是中庸的始祖。大舜也不是,我们再往上推,原来轩辕黄帝正是中庸之道的始祖。

黄帝先是杀。后是和。黄帝与炎帝大战,然后握手一笑,以中庸之道至太平。

“中庸”的核心正是“和”。孔子说“和为贵”即此。“贵”在哪里?贵在双赢。说是双赢,其实是说双赢者赢大了。黄帝与炎帝双赢,黄帝赢大了。

中庸不是做事非此即彼,而是即此即彼的第三态。

第三态即中间态。

即统一态。

甲方不能统一乙方,乙方不能统一甲方,往往是第三方统一甲乙两方。比如,三国大战,结果却不是曹吃刘,或刘吃曹,而是司马懿父子作为第三方吃掉了三国。

说是第三方,其实是从甲方或乙方中出来,如司马懿就出自曹操一方。

回过去说中间态。

非此即彼就要打仗,即此即彼就能和好。先前黄帝说他是轩辕氏,而炎帝是神农氏,两者各是各,因此打起来。后来黄帝认识到这行不通,就走中庸,说他与炎帝都是“三皇之后”,于是就好说了。

但有时“即此即彼”也不能滥用,我们尤其要防别人用这一招来吞并我们。日本侵略中国时,就说中日“同文同种”,想用“即此即彼”(我就是你,不分你我)的方式吞掉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当然看出这一点,日本人想跟中国人玩中庸,显然还不行。中华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跟你日本人没干系。

因此,我方可以用“即此即彼”的方式来做事,但不可以让对方也用这种手段来同化我方。

中庸有三种状态:

一、即此即彼。上面已讲。重点是同化。重点的重点是我可以同化他,他不可以同化我。

二、非此非彼。非此非彼就是:我又不是你,我又不是我。这种状态显然是变身的前奏。我变身为第三方,就可以回过头来吃掉对方。

三、非此即彼。这又回到了本来状态。先前我讲了,中庸是有原则的,可以变身一次,但不可以无限变身。变来变去就会丧失自己。一次都不变就会被别人变掉,变好那一次就可以应付别人变的一万次。那一次是什么?是回归大道。

下面我用孔子本人的48个案例详细说明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一生行中庸,这是无疑的。

中庸之道成就了孔子,这也是无疑的。

中不是中间状态,而是最开始的状态,也就是最好的状态。“凡事取中”不是折中,而是取一个最好的状态。最适合的状态。中就是道。“中”字最中间那一竖,是一以贯之的大道。甲骨文“中”表示一条线将一个口(表示人所在的空间)串起来、立起来。“中”字中间那一竖与“人”字的那一捺一样,是把人撑起来的东西,即道。中是从上到下的浇灌,是从左到右的交汇,是从里到外的扩张,又是从外到里的收拢。中是抱成一团,享受固有之道。

朱子说“庸”是平常,程子说“庸”是不易(不改变),程朱二子都没把话说透,我说庸是固有之道。固有之道平常无奇,固有之道从不改变,永不改变。程朱二子其实也没错,只是没说透而已。

庸也就是用,拿过来就用,一切都是现成的。连失败都是现成的,还有什么不是现成的?连死亡都是现成的,还有什么不是现成的?智者因此大叫一声跳起来:成功与生命都是现成的!我拿过来就用!

中庸

中庸就是做事不偏不倚,做人不奇奇怪怪。一切正常就好,一切平常就好。因为你本来就好,又何必追求所谓更好?你固守自我之道就一切都够了。戒贪,戒躁,戒大。我在《太学赋》中说“中庸之德,贵乎其真”。“真”,就是去伪。人之所为都是伪,敬天畏道才是真为。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讲世人离道日远,因此人心越来越乱。回到中庸,一切正常。

同类推荐
  • 高明的沟通技巧

    高明的沟通技巧

    本书从沟通的方式与技巧、沟通与人脉、尊重别人、说服别人、批评与赞美、工作与生活中沟通、身体语言的沟通、沟通中的误区与禁忌等方面入手,选取了各种场合中常见的沟通问题,运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讲解了沟通中的实战技巧和方法。
  • 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本书讲述了精明人做事的原则与技巧,分别介绍了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等各方面做事的技巧。通过细读此书,可以更加了解做事的技巧,有利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以及巧妙的做事,花小的代价完成更大的事的目标,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走向成功。
  •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5)

    世界最具启迪性的名言格言(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俞敏洪的坎

    俞敏洪的坎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的“留学教父”,不仅说出了这句话,而且也用自己的一生验证了这句话。在成长和创业的道路上,俞敏洪遭遇了无数的挫折,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绝境,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而是勇敢面对,执着追求。最终,俞敏洪靠着自己的顽强意志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本书不是告诉你俞敏洪有多成功,而是聚焦他在成长和创业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坎坷,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他这只“土鳖”是如何带着一群“海龟”成就了今天的新东方。
  •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八:人脉历练智慧(下册)

    解读人生智慧密码之八:人脉历练智慧(下册)

    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本套丛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蚂蚁召唤师

    蚂蚁召唤师

    2010起点原创新书发布本行奇幻《刘欠幻想师》出新书做广告续写《蚂蚁召唤师2》希望大大可以在品读《蚂蚁召唤师2》之后关注本人新作《刘欠幻想师》
  • 万类苍生

    万类苍生

    是什么,让他追逐?是什么,让他拼搏?他叫做李卡隆,他正在创造辉煌。魔兽算什么?神和魔又算什么?“只要有你在......”统领着万类苍生,他却又有着不明的孤寂......
  • 绝世高手之龙游都市

    绝世高手之龙游都市

    一个在魔王时代存在的绝世高手因为一个意外通过时空虫洞被传送到了现代,来到现代什么人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知道只好在山谷隐居了起来,知道一天一个女子的到来才让他重出了山谷去到现代,之后就是各种各样奇葩的事情了。。。
  • 医学发明

    医学发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纯洁公主遇上恶魔王子

    纯洁公主遇上恶魔王子

    俏皮公主,邪魅王子这对青年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绝对的宠文!请关注作者微博:蔷薇-星宫琉璃
  • 凤于飞

    凤于飞

    本小说是一部古代言情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出身卑微的家奴的发家史。
  • 末世重生之黑道大小姐

    末世重生之黑道大小姐

    一场陨石雨降临地球,第二天地球变发生了异变……丧尸爆发之后,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星球笼罩着一股死亡气息,动物,植物,昆虫,丧尸不断变异进化,人类也不断崛起了异能。末世前,她是黑道大小姐,每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末世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与她的未婚夫通奸被她发现,并且将她谋杀在丧尸堆里……重生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愚蠢,她将改头换面,让上辈子伤害她的人加倍奉还。
  • 末日无限最狂系统

    末日无限最狂系统

    因一颗陨石,导致丧尸病毒爆发,跟着主角罗昊宇(好吧,是李犯贱)一起利用红警系统一闯天下吧!末世来了!坦克!你给我顶住啊!空军呢!我需要空军,给我把那货炸掉!步兵!我知道你们打不过,但是别跑啊!你们手中的反器材步枪和反坦克导弹是烧火棍吗⊙﹏⊙海军呢?!你们的钢炮呢,给我轰啊倒是,没看到老子都要死了吗!什么?外星人也来了?太空军你们是干嘛的,这个月薪水没了!别想拿了!
  • 黑色豪门:偷心完美老公

    黑色豪门:偷心完美老公

    据说姬立行已经接手财团担任总裁,长得英俊非凡,拽得二五八万。三年不见,她一脚踩进姬氏大厦的顶楼会议室,将帆布鞋砸在他的脸上。瘪了瘪嘴,“我怀了你的孩子,你打算不负责吗?”一向温柔儒雅的姬立行大吼一声,“该死的!展乐乐!你怎么会在这里!”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这个小魔女回来了。
  • 消逝在爱的尽头

    消逝在爱的尽头

    我爱的人,爱我的人,谁是那在爱情尽头等待我的人呢?甜蜜,幸福,伤心,心痛,在爱的尽头还留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