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5200000007

第7章 自觉做事已经成功

孔子从小就自觉演练祭礼,这为他日后主持祭祀作好了准备。从孔子自觉摸起祭器的那一天起,他就是祭司了。自觉做事已经成功。自觉就是自己觉醒,这不是成功是什么?世上没有比觉醒更大的成功了。此事见孔子中庸之道:1.凡事发自内心,源自本性,必能成功。2.自觉做事胜于被动做事。3.一生只做平常事,做人必不平常。4.普普通通,百事轻松。

自觉做事已经成功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设俎豆,设礼容。”

孔子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与同伴游戏,就常常把一些祭器摆来摆去,表情严肃,动作像模像样,演练祭礼。

此事表明,孔子是个自觉的做事者。

他不是模仿,他是觉醒。

我们人一生下来就可以做事,——吃奶当然也是做事,啼哭当然也是做事,这都是很重要的事,你怎敢说这不是做事?

什么是“做事”?只要人做的都是事。但人做的事情有真伪之分。

婴儿啼哭,婴儿吃奶,这是真事。婴儿生下来,来了些杂七杂八的人逗婴儿说:“宝贝,笑一个!”这是伪事。

婴儿根本不会因他而笑一个,婴儿根本不理那些杂七杂八的人,他只要找奶吃,找不到奶就大哭,找到奶就使劲吃。

真事让人生,伪事让人死。人要做真事。

发自内心的才叫真事。

真事才叫事。

所谓发自内心,并非是发自自己的心,而是发自父母的心,也就是发白天地的心,发自大道的心。

婴儿生下来有自己的心吗?有。但婴儿发的心不是自己的心,而是发他父母的心。婴儿的父母做婴儿时要吃奶,现在他当然也要吃奶。婴儿发的这个父母的心现在叫“遗传”,孟子叫“秉性”。孔子说“性本善”,就是指人的初发心都是善的。

这好理解——因为大道本来是善的,因此我们依据大道而作的初发心即是善。

这一点连主张“绝圣弃知”的老子也赞成,老子说:“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即是此意。

孔子的学问虽从老子来,但他又比老子多了一层学问。我在《孔子做人绝学》中已讲道,孔子的做人态度是主张“人生为快乐,快乐为人生”,是个快乐主义者。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快乐者要比智者更好,更接近大道本身。

老子“弃知”,孔子认为“乐之者胜知之者”,都是对“知”(智)的否定。知是人的知,不是大道本身。人常说“我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什么?

你知的是你的道。不是人的道。

即使你知的是人的道,亦非天的道。

婴儿是母亲生,他的母亲又有母亲,母亲的母亲又有母亲,推到底,婴儿不是他母亲生的,而是大道所生。

母亲有奶,但她本身并不能有奶,是天地赋万物,万物之精华凝为奶。

人拒绝人,投身道,才是真正的人。

说具体些,婴儿拒绝那些围观的人,亲近母亲,投身母亲的奶水,才是真正地做了一回婴儿,做了一回人。

所谓“自觉的做事者”,就是指发乎内心,发自本性。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不能像婴儿寻找奶一样符合天性,必不能成功。

如果我们永远做婴儿,永远亲近道,则做人快乐,做事成功,且还能做出超于人之上的更伟大的事。

孔子中庸之道

1.觉醒者已经成功。

2.凡事发自内心,源自本性,必能成功。

3.自觉做事胜于被动做事。

4.一生只做平常事,做人必不平常。

婴儿一生下来不是要吸血,而是要吃奶。平常胜神奇。正常胜反常。

5.普普通通,百事轻松。

婴儿只是要吃奶,没有想去吃山珍海味。母亲的奶胜似一切山珍海味。婴儿只吃母亲的奶,我们只做普通的事。事情必成,我必快乐。

小时候的孔子自觉演练祭礼

画中的孔子在对同伴说:“你还没浴手呢!”并演示凡祭祀之前必先浴手。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设俎豆,设礼容。”说的就是此事。

心从大道出,大道是我心

固有之道揭示:我们的心从大道来,一说到心。就是在说大道。大道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大道。

孔子由此发现,人做事,只要出于本心。必会快乐成功。因为本心是道,而道是善道。因此做事不失本心很重要。不失本心就是永远记得你的初发心!你的第一个念头决定你,第一次心动成就你。

孔子由此推出:人做事只要是自觉的,必会快乐成功。幼年时孔子即自觉演练祭礼,正是大道在他身上的自然反映。我们都有这样自觉的行为,莫要散失了。

同类推荐
  • 成功女人的66条经验

    成功女人的66条经验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等诸多积极卤素的影响,女性的潜在价值得到了空前的体现,女性的人生舞台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女性的独立意识、修养意识、进取意识、魅力意识、健康意识等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强化,尤其是在新的观念下所产生的成功意识更为突出。根据实际需要,为了全方位、系统化地给广大女性朋友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生存方略,我们从梦想的实现、选择职业、现代交际、自身修养、形象魅力、婚姻恋爱等方面入手,多合斯理念、新时尚、新内容而编成此书。
  • 刘强东奋斗史:不战斗不成功

    刘强东奋斗史:不战斗不成功

    他两万块起家,摆地摊儿摆出来一个京东商城;他是一个乐于冒险的理想主义者;他以铁腕和血性著称,用十年时间,从菜鸟成长为新生代商业领袖。刘强东,他把中国的电子商务带到了一个令人目眩的高度。在十年时间里,他已经逐渐成为继柳传志、马云之后的新生代商业领袖,被誉为“70后的典范,80后的楷模,90后的偶像”。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刘强东艰辛而精彩的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强悍生存哲学。
  • 小礼物大学问

    小礼物大学问

    送礼看似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其实包含很深的学问。《小礼物大学问》(作者潘鸿生)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传授读者最实用的送礼知识。通过阅读《小礼物大学问》,相信送礼对你来说会成为一件信手拈来的事情,让你送出的礼物非同寻常,送出心想事成的效果,使你成为一个送礼的高手!
  • 修养含义

    修养含义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 智谋故事精选

    智谋故事精选

    本书以启迪智慧、开发智力为中心,在广泛收集古今中外的各种寓言、童话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经过精选和编写而成。在形形色色的动物故事里,是被人格化了的动物。一些弱小的动物,以自己的机智战胜了强暴,读了耐人寻味;在人物故事里,选辑了富于智谋、辩才、幽默、风趣的内容,独具特色。本书文字通俗、简炼,力图使广大读者在开拓思路、增长知识、运用智谋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嫡女当归

    重生之嫡女当归

    前世的离世召回了还在现代垂危的魂魄,拥有古今两世的灵魂,过着第三世的人生,带着想要报复与对亲人愧疚的心理得到了重生,看自己如何玩转这一世!
  • 劫情首席:特工倔妻猛于虎

    劫情首席:特工倔妻猛于虎

    这世上有没有一种爱,经得了岁月恒久的等待?7年前,她为避人耳目和他疯狂一夜,而他只记得并不属于她的香味。她生下一对龙凤胎,等待与他相聚的一天。7年后,他在误娶他人的婚礼上遭遇不幸,生命垂危,她为了不让他死,为他切肺。他们误会重重,当她发现他可能与父母凶案有关时,眼里藏着的究竟是情深似海,还是仇恨无边?当你以为自己用尽手段终于将她留在身边时才发现,所有的上当受骗都不过是她心甘情愿。“乔蓦然!你别过来!”“好!我不过来,那边才是床,你可认准了!”
  • 塔罗天使

    塔罗天使

    在埃及图书馆遭遇“祝融之灾”后,唯有《塔罗》一书保存相对完整。为了防止这部神秘之书落入异族的魔手,神职人员便将它用图画的形式绘在卡片上,交付于神官之手。最后,由亚历山大带入欧洲,于中世纪左右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玩的塔罗牌,它是神秘与智慧的结晶。
  • 完美校草:纯情等待

    完美校草:纯情等待

    成长的辛酸,少女蜕变的雕刻时光。贵族校园深情男子的守候,不管千百年,我,祝东辰都等着你,洛晓粟!纯情虐恋,就此开始,翻开第一幕,楔子——这里是星羽学院,请噤声……
  • 气武道

    气武道

    举手可摘星辰,跺脚天崩地裂。弹指间。山河破碎。挥手间。毁天灭地。
  • 宁小侯爷

    宁小侯爷

    昔年汴京城世家豪门小公子宁无邪被逐出家门,而后孤身一人出走汴京,十年茫茫漂泊无人知。十年之后,小侯爷破天归来,搅动风云,一怒天下惊
  • 西游之雷霆大帝

    西游之雷霆大帝

    五百年前,大圣失踪。五百年后,又一块女娲石炸裂。天下间出现第二只灵明石猴,且看小猴儿石昊,如何战天斗地,笑傲西游。
  • 教练的智慧

    教练的智慧

    《教练的智慧》系列为国内第一套专门描写企业教练的书籍。在书中,作者结合多年行业经验,通过简短生动的案例、故事,辅以内涵丰富的插图,一点一滴呈现教练智慧精华。从第一本推出至今已十余年,在业内口碑相传、历久不衰,被奉为行业经典。历经多年积累沉淀之后,作者再推力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更新、更丰富的教练智慧及心得感悟。
  • 龙腾宇内2

    龙腾宇内2

    一个身世扑朔迷离的少年,跟随神秘的九叔长大,一无所有的他,从社会的底层崛起,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巅峰一般的存在,是龙,就会腾于宇宙,他,终会成为让人永远只能仰视,神一般的人物。
  • 阳光若即若离

    阳光若即若离

    初夏,是阳光最明媚的时候。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把我们过去的悲伤融化掉……最痛最美的十七岁遇见最好的你;只是,我们是否都还在原地从未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