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送货的路上,车轮一不小心陷进了一个泥潭里,他使尽力气,用尽办法还是推不动。一位营运商驾着马车路过,看到了他的窘况,便用强壮的马拖起了推车和货物,并且帮他将货物送到顾客家里。在向顾客交付货物时,时间已经很晚,但他依然一件一件仔细地清点货物的数目,直到清点无误才推着空车艰难地返回商店。但是,五金店老板对他如此尽心尽力的表现,没有表示任何赞许。
这事发生不久,那位帮过他的营运商将他叫去,告诉他说愿意为他提供一个年薪300美元的职位。他当时并不知道,营运商很看重一个对工作有热忱、对烦琐事情足够专注又细心的人。想到五金店老板的漠然,加上这份薪水的吸引力,他稍许犹豫了一下便接受了这份工作,成了营运商的一名职员。
在新的公司里,他付出了更大的努力。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位营运老板对他并不满意。他有些气馁,私下对朋友说:
“老板并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看见他,要当着大伙的面对他说辞职不干。”
“对于现在公司的业务你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老板做国际贸易的窍门你都搞通了吗?”朋友问道。
“当然没有。”他摇了摇头。
“这就对了,这位老板我了解,他不光看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还相当注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我建议你把公司的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运营完全搞通,甚至如何修理复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你可以将公司作为你免费学习的地方。在什么东西都学会之后,如果老板对你还不满意,你可以辞职不干,一走了之。”朋友真诚地劝他说。
听了朋友的一席话,他开始将心思用在公司营运的各个环节上,默记偷学,常常在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研究商业文书。
“你现在学到许多东西了,还有辞职的想法吗?”两年后,朋友问他。
“没有,我发现最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特别是将营销环节的主要工作也交给我了,我得好好干下去。”
这以后,他在公司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开拓创新,想方设法打造公司的声誉。比如在外出洽谈业务需要签名时,他总是在自己名字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的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即使在旅店住宿签名,他也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久而久之,他的同事都叫他“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为他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而击掌叫好,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从不单独邀人进餐的公司董事长破例邀请他共进晚餐。
就这样,他在竭尽心力打造公司声誉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造就了自己。后来,他成了这家公司——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第二任董事长。他的名字叫阿基勃特。
认真对待每件小事
一个糊弄别人的人,其实是在糊弄自己。认真对待别人,抓好每一个细节,也就紧紧抓住了自己的命运。
马克道厄尔最初在阿穆耳肥料厂的秘书手下做速记员。这位秘书非常懒惰,一些本来该亲自动手去做的工作,他往往推给马克道厄尔去做。
有一次,阿穆耳先生安排给这位秘书一项工作:“请替我编写一本去欧洲时所用的密码电报书。”
接到这个活儿后,懒惰成性的秘书又把这活儿推给了马克道厄尔。
“马克道厄尔,请替我编写一本去欧洲时所用的密码电报书。”
马克道厄尔非但没有因为这是份额外的工作而竭力推脱,反而很负责任、毫无怨言地把密码电报书编写完毕并且工整地装订了起来。
他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编几张完事,而是编成一本小巧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
秘书拿着这份电报书交给了阿穆耳先生。
“这可能不是你亲手做出来的吧?”深知秘书为人与工作风格的阿穆耳先生仔细看过电报书后,问秘书。
“是的,确实不是我亲手做出来的,这是速记员马克道厄尔替我做的……”秘书不敢隐瞒,红着脸回答。
“请你把马克道厄尔叫到我这里来!”阿穆耳先生随即严肃地说。
就这样,马克道厄尔抓住了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赢得了阿穆耳先生的赏识。不久后,他就告别了速记员的岗位,取代了那位秘书的职位。后来,他又以自己的勤奋与热情,顺理成章地升迁为阿穆耳肥料厂的厂长。
别小看“举手之劳”
面对客人,面对客户,一把椅子,一句温暖的话,一杯热茶,也许算不了什么,谁料想,这其中蕴涵着多大的机会呢?
一个阴云密布的午后,由于瞬间的倾盆大雨,行人纷纷进入就近的店铺躲雨,一位老妇也蹒跚地走进费城百货商店避雨。面对她略显狼狈的姿容和简朴的装束,所有的售货员都对她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这时,一个年轻人走过来诚恳地对她说。
“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马上就走。”老妇人莞尔一笑。
老妇人随即又心神不定了,不买人家的东西,却借用人家的屋檐躲雨,似乎不近情理,于是,她开始在百货店里转起来,哪怕买个头发上的小饰物呢,也算给自己的躲雨找个心安理得的理由。
“夫人,您不必为难,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门口,您坐着休息就是了。”正当她犹豫徘徊时,那个小伙子又走过来说。
两个小时后,雨过天晴,老妇人向那个年轻人道谢,并向他要了张名片,就颤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几个月后,费城百货公司的总经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将这位年轻人派往苏格兰收取一份装潢整个城堡的订单,并让他承包自己家族所拥有的几个大公司下一季度办公用品的采购订单。詹姆斯惊喜不已,匆匆一算,这一封信所带来的利益,相当于他们公司两年的利润总和!
他在迅速与写信人取得联系后,方才知道,这封信出自一位老妇人之手,而这位老妇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詹姆斯马上把这位叫菲利的年轻人,推荐到公司董事会上。毫无疑问,当菲利打起行装飞往苏格兰时,他已经成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那年,菲利22岁。
随后的几年中,菲利以他一贯的忠实和诚恳,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事业扶摇直上、飞黄腾达,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量级人物。
菲利只用了一把椅子,就轻易地与“钢铁大王”卡内基攀亲附缘、齐肩并举,从此走上了让人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这真是“莫以善小而不为”。
成功来自细节的积累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能在你生命中起推波助澜作用的人也往往隐藏在你身边的人群中,他甚至是很不起眼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帮身边的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不要为反复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而觉得不耐烦。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挥拳头揍他,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与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终于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了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在生活、工作中,不起眼的隐患,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缺陷,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解决,它最终会导致事态的恶化、悲剧的产生。
一名员工被调往德国分公司做策划工作。很快,德国老总就让他写一个策划方案,作为第一个策划方案,他下了很大一番工夫,况且自己有很高的职业素养,所以他对自己策划方案的创意精妙和切实可行还是胸有成竹的。
客户在上午10点整——绝对准时地到达了他们公司,接待员将他们带进了那个气派的会议室里。接下来的时间里,他的德国老总就要和客户就他的策划进行谈判交流。如果成功,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
在会议即将开始的时候,他将6份整理好的策划书交给了商务代表,商务代表看了看他的策划书说:“怎么没有页码?”
他心中不免升起一种对德国人古板的鄙夷,轻巧地回答说:“我按顺序整理好了,不需要页码了。”
商务代表眨眼微笑,信心百倍地抱着策划书走了。会议开始了,他坐在办公室里悠然地等待着谈判的结果。
一个小时后,会议居然提前结束了。他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客户很满意,认为可以按章执行;二是客户有所不满,认为无需再谈了。客户和他们的工作人员鱼贯而出,从同事失望的眼神中,他意识到是第二种结果。
这时,老总的秘书抱着他的策划书出来了,放在他的桌上,对他说:“布朗先生要您将它们全部整理好,最好十分钟后能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