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善举是无价的
悲悯之心与感恩之心是施者与受者的两种心态,我们应当相信善良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不经意的一点小小付出对别人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有一个穷苦学生,他曾经挨家挨户地推销货品,来赚钱支付学费。有一天,到了晚上,他感觉自己的肚子很饿,而此时自己口袋里只剩下很少的一点钱。他便下定决心,到下一家时,向人家要顿饭吃。然而当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孩子打开门时,他却失去了勇气。他没敢讨饭,却只要求一杯水喝。女孩看出来他饥饿的样子,于是给他端出一大杯鲜奶。他不慌不忙地将它喝下。然后问道:“应付多少钱?”而她的答复却是:“你不欠我一分钱。母亲告诉我们,做善事不求回报。”于是他说:“那么我只有由衷地谢谢了。”
他本来已经陷入绝境,准备放弃一切的。当他离开时,不但觉得自己的身体强壮了不少,而且信心也增强了起来。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医生,他就是郝武德·凯礼医生。
数年后,那个年轻女孩得了一场非常危急的病,当地医生都已束手无策,家人只好将她送进大城市,以便请专家来检查她罕见的病情。而此时来诊断的正是郝武德·凯礼医生。
当他听说,病人是某某城的人时,他的眼中充满了奇特的光辉。他立刻穿上医生服装,走进了她的病房。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她。他立刻回到诊断室,并且下定决心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挽救她的性命。
从那时起,他特别留意观察她的病情。
在郝武德·凯礼医生的努力下,那个女孩终于起死回生,战胜了病魔,最后,批价室将出院的账单送到郝武德·凯礼医生手中,请他签字。他看了账单一眼,然后在账单边缘上写了几个字,就将账单转送到女孩的病房里。
女孩接到账单,简直不敢把账单打开,因为她确信,这笔医药费需要她一辈子才能还清。但最后她还是打开看了,而且账单边缘上的一些字特别引起她的注目。她看到这么一句话:“一杯鲜奶已足以付清全部的医药费!签署人:郝武德·凯礼医生。”
女孩眼中噙着泪水,她心中高兴地祈祷着:“天主啊!感谢您,感谢您的慈爱,借由众人的心和手,不断地在传播着。”
小小善举孕育大转机
许多人的一生也许从没有做过轰轰烈烈和惊天动地的事情,他们有的只是波澜不惊和平平淡淡。我们不要一心只想着去干什么大事,而对那些真正需要你去做的小事不屑一顾。不要忘了,小事能体现一个人真正的品质和人生态度,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样。小事之中往往孕育着转变的机遇,甚至是埋藏着大事件的种子。
不要吝啬于回报别人的帮助,有时候回报别人正是得到另一个帮助的开始,而最好的报酬就存在于帮助与感恩之间!
苏格兰有一个穷苦的农夫,每天都在田里重复着相似的工作,尽管每天辛苦地劳作,生活得还很窘迫。有一天,他正在田里耕作,忽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喊,他立即放下农具疾奔到泥沼边。原来是一个小孩掉到了粪池里,农夫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小孩救了回来。
几天之后,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他家门口,马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这位绅士自称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对他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儿子的性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此而接受报酬,救人是我应该做的。”
两人正在说着话,一个小男孩从外面走了进来。这时绅士知道怎么办了,问:“他是你的儿子吧?”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的。”绅士说:“这样吧,你让我带走他,我会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小孩像你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一直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也正用自己的劳动努力着。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他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生活的改善还是有限度的。为了孩子的将来,农夫答应了绅士的要求。
后来在绅士的资助下,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人物。他就是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并且获得了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吃了很多药,不起作用,差点儿丧了命,最终见效的是盘尼西林。这位绅士的儿子就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细微处见真情
一个简单的举动,可以反映一个人博大的爱心。
一对夫妇结婚多年,生活得很幸福,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婆婆常常趁媳妇不在的时候对儿子说:“孩子,我一看见你和你那不能生孩子的老婆就伤心!”有时候这些话使做儿子的感到讨厌,就告诉母亲说不要干涉自己的生活。“我选中的爱人,我不后悔。”儿子对母亲说。
但是几个月以前,他不由地考虑了母亲的话。老实说,母亲的话逐渐干扰了他的心。
“连个孩子也没有,你怎么生活呢?”母亲说,“你已结婚10年了!没有孩子的家庭怎能幸福?有了孩子,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孩子响亮的笑声会使我们忘记一切操劳。只有孩子们才能驱走夫妇生活中的忧愁。”
母亲说得对。他们夫妻已开始感到寂寞。有的时候,他们坐在家里整个晚间也不交谈一句话。她织东西,他看书。一个打呵欠,另一个打的呵欠更长。这种忧郁的寂寞在年轻夫妇的生活中实在太可怕了。男的说,他现在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了,结论是,他需要孩子。
很多人并不知道孩子和寂寞只是他的一个借口而已,实际上是因为他看中了一个媚人的姑娘。
这个姑娘不满20岁,是他母亲的邻居。他每次去看母亲时就遇见她。自从认识这个姑娘之后,他看望母亲的次数增多了。过去他一周只去一次,而现在是每天去。每次狡猾的姑娘总在他身边缠着。当这个姑娘相信他已坠入情网的时候,就开始提条件:她要求他首先要与妻子离婚,然后要送给她贵重的结婚戒指。
他同意了一切条件。唯一的障碍是他那俭朴的、安静的、用一切办法对他表示好感的爱人。于是他决定同她争吵,以便造成离婚的理由。但是这也没有成功。每次他发脾气,她都以善良的微笑回应,每次吵架,她都以惊人的耐心和宽宏的心胸忍受粗暴行为。这使他很狼狈,不知怎么办好。戒指已经买好,支票已经办妥。只剩下和爱人离婚,同那位吸引他的姑娘订婚了。
经过很久的考虑,他决定告诉爱人他又要外出经商,并请求她到亲戚家去住。他打算以后写封信告诉她一切,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极容易又简单。想到此,他简直有点后悔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好办法呢?
第二天早晨他尽量做到沉着地把自己的决定告诉爱人。可是她听完他的话,脸色苍白,无力地坐到沙发上,悲伤地微笑了一下说:“我早就预料到了!”
她为什么这样悲伤?难道是真的猜到了他的心思?他想说话,可是说不出来——喉咙发干,同时又想不出适当的词句。
他坐到沙发上,靠在爱人身边。他们两人都不做声。他伸手到衣袋里取烟,但是他摸到的不是烟盒,而是用丝绒包装的小盒子。原来他把戒指忘在口袋里,他真为自己竟然办出这么糊涂的事而后悔。
这时,他像就地被擒的犯人一样发抖:他明白了,她早已看见戒指,所以知道一切。他极力不看爱人,怕碰上她的目光。她一动不动地坐着,像石像一样呆立着。虽然她非常悲伤,但他不能不感到这位女人身上的尊严和正直的骄傲。她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两只手非常美——像花朵般的温柔,订婚戒指在手指上发光。
他回忆起,他曾经跪在她面前吻她的双手,将订婚戒指戴在她手指上,然后就拥抱她,闭上眼睛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那时她突然痛哭起来了。
“天啊!你怎么在我们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哭呢?”他问道。
她用颤抖的声音回答:“如果你能知道我是多么爱你!……戴上这个戒指我是做了多大的牺牲……我比你年纪大,并且结过婚。丈夫因为我没有孩子而和我离婚了。你也会有抛弃我的一天,你会从我的手上拿下戒指来。我怎能再一次忍受这种痛苦呢?”
他紧紧地抱住她说:“世界上你是我最宝贵的。你发誓,永远不再讲这些使我心痛的话。”
这时,也许她想起了这些,此时两人之间的沉默真的能让人窒息。
此时,他多么希望能拥抱她,请她原谅。可是他立刻压抑了这种愿望,想起了母亲多少次提醒过他的:这是一种魔力在诱惑。
电话铃声打破了沉默,他要开车出去一趟。吃午饭的时候他回到家里,在门口站了半天不敢进去。他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最后他还是扭了一下锁上的钥匙,像小偷一样悄悄走了进去。家里整齐极了,一切干净得发亮——地板、墙壁、窗户、镜子,花瓶里是鲜花,真是魔术家!她一个人在这种心情下竟能把屋里收拾得这么干净!也许是想向竞争者证明她是头等的主妇?他忽然发现门口的两个大皮箱,他完全茫然失措了。这说明她已经把自己的东西都收拾好了。这时她走到门口,依然是苍白的脸,悲哀的眼睛,她不看他,用压抑的声音说道:“你能用汽车送送我吗?”
“随你便吧。”她感觉他的声音抖了一下。她看了看箱子之后又把目光转到他身上说道:“你提箱子还是我自己拿?当然啦,我自己是有力气……”他不做声地把皮箱提出放进汽车后面的行李仓里,一边在想:难道我们之间的一切真的就这样完了吗?
她悲伤地关上了门,回顾一下便坐上了汽车。与往常不同,她坐在后面。他想请她坐到他旁边,但是又抑制住了……
他用颤抖的双手开动了马达,此刻她突然喊了一声:“你等一等!等一等!我忘记关上客厅的百叶窗了,太阳会把我们蓝色的窗帷晒坏的!”
他停住车,她走进房内去关百叶窗。他疲倦地将头低向方向盘,合上了眼睛。
“我的好人!”他想,“你现在怎么还有心管这些蓝色窗帷?”他清楚地记得,她花了多少时间跑商店买这蓝色的窗帷,又费了多少天在上面刺绣!到他们家里来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赞赏窗帷,称赞它极精致的花样。
“不,我亲爱的人。你是母亲,是这座房子的母亲,你建成了它,你像母亲爱护孩子一样,即使它已经不属于你。我多么没良心!因为我要剥夺这位女人心爱的家。啊……”他从汽车上跳出来,三两步穿过了花园就跑进屋里去,在门里面对面碰上了向外走出的爱人。他抓住她的手把她拉回房间,一面说道:“亲爱的,你留在这里照旧关怀蓝色的窗帷不是更好吗?”
她懂了,她坐到离自己最近的椅子上,第一次大哭起来。她的神经使她足以能够在失败面前不哭泣,但不能止住喜悦的眼泪。这时他又重新跪在她的面前,吻她的手,从口袋里掏出宝石戒指套在她的手指上。
他脸上感到她的热泪,他突然感到内心里一阵奇异的轻松,好像卸下了沉重的包袱。好比将要淹死的人在与波浪进行许久斗争之后又顺利达到岸边时那样。
“日行一善”定能改变命运
不少人很难将日行一善和自己的成功和命运联系起来。人们总是只重视自我,忽视了周围的人。然而,忽视别人的人,必然遭到别人的忽视,重视别人的人,必然受到别人的重视。卡罗斯·古铁雷斯的祖训“日行一善”,造就了后世子孙的成功,正是“日行一善”的伟大力量使他成了“美国梦”的代名词。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7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20世纪60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叠已被宣布废止流通的纸币。
为了能在异国他乡生存下来,从15岁起,他就跟随父亲打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这样告诫他:
“孩子,我们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们,我们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只要有人答应教你英语,并给一顿饭吃,你就留在那儿给人家干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海边小饭馆里做服务生。由于他勤快、好学,且不取报酬,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为了能让他学好英语,老板甚至把他带到家里,让他和他的孩子们一起玩耍。
一天,老板告诉他:“给饭店供货的食品公司招收营销人员,假如你乐意的话,我非常愿意帮助引荐。”
就这样,他获得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公司做推销员兼货车司机。临去上班时,父亲告诉他:
“我们祖上有一遗训,叫‘日行一善’。在家乡时,父辈们之所以成就了那么大的家业,都得益于这四个字。现在你到外面去闯荡了,最好能记着。”
也许就是因为那四个字吧!当他开着货车把燕麦片送到大街小巷的夫妻店时,他总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比如帮店主把一封信带到另一个城市,让放学的孩子顺便搭一下他的车。就这样,他乐呵呵地干了四年。
第五年,他接到公司总部的一份通知:
我们决定推荐你去墨西哥,统管拉丁美洲的营销业务。
在过去的四年中,你个人的推销量占佛罗里达州总销售量的
40%,我们觉得应予重用。
后来的事,似乎有点儿顺理成章了。他打开拉丁美洲的市场后,又被派到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999年,被调回了美国总部,任首席执行官,年薪740万美元。
就在他被美国猎头公司列入可口可乐、高露洁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罗斯·古铁雷斯出任下一届政府的商务部部长,这正是他的名字。
现在,卡罗斯·古铁雷斯这个名字已成为“美国梦”的代名词,然而,世人很少知道古铁雷斯成功背后的故事。前不久,《华盛顿邮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古铁雷斯,就个人命运让他谈点儿看法。
古铁雷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
后来,《华盛顿邮报》以“凡真心助人者,最后没有不帮到自己的”为题,对古铁雷斯做了一次长篇报道。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说,古铁雷斯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那就是日行一善。
机会就在你的手指里
人们常常抱怨机会从自己手里白白溜走,却不知道,机会总是从手指缝中溜走。当你留心自己的手指缝时,你会发现,每一个机会都把握在自己手中。重视细节,恪尽职守的人,总是拥有更多的机会。
他在20岁开始进入社会谋生,在一家五金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年才挣100美元。有一天,一位要结婚的顾客按照当地的习俗买了一大批生活用品、劳动用具。这些货物装了满满一推车,即使驴子拉起来也很吃力。五金店老板找不到驴子,于是拍了拍他的肩,安排他运送这些沉重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