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这些孩子受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去白宫,但是路费白宫是不负责的,校方出不起从北卡罗来纳州去华盛顿的费用。
为了不让孩子们伤心,这一次,克拉克自己四处奔走。消息传开后,整个小镇都沸腾了,这些贫困中长大的孩子,第一次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州,坐上大汽车,走进白宫,与美国总统见面去。
那位不留姓名的“圣诞老人”就是美国篮球名将,无人不知的迈克尔·乔丹,而朗·克拉克先生也在2000年被迪斯尼评选为美国最优秀的教师。
不要让别人偷走了你的梦想
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自己的梦想,不过,许多人的梦想让别人的怀疑、嘲笑,或让现实中的挫折和困难给打碎了。他们没有守住自己的梦想,让别人偷走了自己的梦想。如果你不想无果而终,那么,请坚守自己的梦想,不要让别人偷走你的梦想!无论做什么事情,请相信你自己!
蒙提·罗伯兹先生在圣思德罗经营一座牧马场。他常常把他的房子借给我来举办募捐活动,以帮助处在危险中的青少年募集资金。在上一次募捐活动中,他向参加活动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讲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因为父亲是一个流浪的驯马师,所以,小男孩从小就跟随着父亲在一个又一个马厩之间、一座又一座赛马场之间、一家又一家农场之间来回奔波。正因为如此,小男孩整个中学阶段几乎就是在东奔西走中度过的,功课自然也学得断断续续。在他中学快毕业的那个学期,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
他非常喜欢这个题目,那天晚上,他花了很长时间来写这篇作文,写了整整7页纸。在文章中,他详细叙述了他的远大理想,精心描绘了他的宏伟蓝图。他说,将来他希望能拥有一座占地10余公顷的属于自己的牧马场。不仅如此,他还绘制了一张占地达200英亩的牧马场的图纸,并在上面标出了所有建筑物的名称和位置,包括马厩和跑道。他还打算建造一栋占地40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在壮阔的土地上植满成荫的绿树。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馆。除了自己住在那儿外,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有住处供他们歇息。
第二天,他把这篇凝结了他很大心血的作文交给了老师。两天之后,老师把作文退给了他。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一看,只见在作文的第一页上,老师用红笔打了一个大大的“F”,旁边还写了一行字:“放学后到办公室来见我。”于是,放学之后,这个怀着美好梦想的小男孩就来到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说:“你的这个理想,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尤其是对像你这样的小男孩。你一没有钱,二又出生在一个整天流浪的家庭里,第三你没有足够的才略。你知不知道,要想拥有一座牧马场,那是需要很多钱的。你不仅要买一片土地,还要买纯种马匹,然后,你还得花很多钱来照顾它们。我劝你就别做白日梦了。”
老师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
“我要你们写下自己的志愿,而不是这些如梦呓般的空想,我要实际的志愿,而不是虚无的幻想,你知道吗?”
小男孩据理力争:“可是,老师,这真的是我的梦想啊!”
老师也坚持:“不,那不可能实现,那只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写。”
小男孩不肯妥协:“我很清楚,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愿意改掉我梦想的内容。”
老师摇头:“如果你不重写,我就不让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
小男孩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里,苦苦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他决定去问父亲。父亲对他说:“听着,孩子,对于这个问题,你必须要自己拿主意。因为,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这对你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就这样,小男孩只好自己去思考。终于,在经过一个星期的苦思冥想、深思熟虑之后,小男孩决定对他的作文不做任何修改,仍旧按照原样交给老师。他对老师说:“尽管您可以继续给我‘F’,但是,我绝不放弃我的梦想!”
说到这儿,蒙提停了下来,环视了一下越聚越多的人群,然后,接着说道:“今天,我之所以要给大家讲起这个故事,是因为各位就坐在一座200英亩的牧马场内,坐在一栋占地4 0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里。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那篇中学时写的作文,并且把它镶在镜框里,挂在壁炉的上方。”
这个故事到此本应该结束了,但是,恰恰相反。正是在两年前的那个暑假期间,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带着30个学生来到蒙提的牧马场里举办为期一周的夏令营。夏令营结束的时候,在即将离开牧马场之前,那位老师惭愧地说:“蒙提,现在,我要向你表达我的歉意。在我是你老师的时候,我好像是一个偷窃梦想的人,曾经对你的梦想泼过冷水。三十年来,我不知道用成绩改掉了多少学生的梦想,我真是偷窃了不少孩子的梦。幸运的是,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你是唯一保留自己的梦想,没有被我改掉的。”
有渴望才有希望
做什么事,只有心中有了渴望,才会有希望,心存渴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
现在,艾伦夫人和两个女儿从一家鞋店逛到另一家,一双接一双地试着鞋,在镜子前变换着姿势,研究着自己的脚。谁能想到,她和女儿们一样大的时候,想的却是“一辈子也不能进鞋店了”,因为她患有小儿麻痹症。
常人无法想象,艾伦小时候是带着钢支架、穿牛津矫形鞋学走路的。棕色的牛津布又重又硬,和当时其他女同学穿的别致的玛丽珍牌小黑鞋可不能比。对此,艾伦的母亲比她还难过。艾伦7岁时,母亲在她的牛津矫形鞋外面套上橡胶雨靴,开始教她打网球。当班上大多数同学还不知道交谊舞是什么东西时,母亲已经在客厅留声机上放起小步舞曲,开始教她跳舞了。
一系列手术以后,12岁的艾伦基本可以自己行走了。15岁那年,母亲为她报名参加了一个男女混合的舞蹈班。母亲为她选了一条有V型领口的无吊带缎子舞裙。但买鞋时她们遇到一个难题,艾伦穿两个号码的鞋:一只脚5号半(相当于中国的36号),另一只3号。
“妈妈,我觉得自己不能穿矫形鞋上舞蹈班!”
“那当然,我们得找一双高跟鞋。”母亲语气坚定地说。
接着,她们母女俩去了G.C.摩菲的鞋店买了双5号半的鞋。母亲在其中一只鞋里塞上软纸,这样艾伦的小号脚就可以穿5号半的鞋了。
艾伦穿着华丽的缎子舞裙,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了舞会。她特意选了一个高个子男孩作舞伴。不久她发现鞋里的软纸在舞厅里拖了一地。她逃跑一样离开了那里,躲在洗手间里,直到舞会结束才离开。
“我一定能够为你找到合适的鞋!”当天晚上母亲对艾伦说。
“妈,我再也不想参加什么舞会啦。”艾伦说。
“也许不是这样,”母亲回答说,“如果你有了一双高跟鞋,你就会改变自己的主意了。”
母亲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著名的鞋王费洛加蒙(Ferragamo)有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孩子,她开始给这位设计师写信,告诉他艾伦的情况,并讲了那次舞会上发生的事,问他是否可以为艾伦设计一双鞋。
费洛加蒙是欧洲闻名的鞋业大师,他的客户都是非常有名的人,但是母亲仍坚信这位鞋王会回信,事实证明他的确这么做了!费洛加蒙邀请她们母女到他在佛罗伦萨的总部去一趟,并答应免费为她做一双鞋模。
等她们终于来到佛罗伦萨时,让她们倍感失望的是,费洛加蒙先生已经去世。艾伦后来才知道其实他并没有患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他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他的妻子和女儿坚持要履行他的诺言。
这样,艾伦这个尴尬、自卑的少一有机会在母亲陪同下到费洛加蒙公司请设计师为她量“脚”定做第一双真正的鞋。那天下午,除了大理石地板上匆匆走过的苗条模特和试鞋的高雅女士们,给艾伦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母亲。她以特有的方式不卑不亢地、无声地指挥着一切,好像她带到佛罗伦萨来的是一位高贵无比的公主。那天下午母亲和费洛加蒙公司的设计师使艾伦忘记了自己的残疾,相信自己真的是位公主。
此后,只要艾伦从杂志上看到喜欢的鞋,把鞋的照片寄给费洛加蒙公司,他们就会根据她的鞋模为她手工制作,并以35美元一双的价格卖给她各种精美的鞋子:带橘红叶子的橄榄绿磨砂皮鞋、灰色配黑色伞形高跟的皮鞋、婚礼上她穿的上面有珍珠编成的蝴蝶的鞋。对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普通年轻人来说,它们真是太奢侈、太美丽了。
艾伦安静、优雅的母亲相信生命中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而不平凡的费洛加蒙先生和他的家人印证了艾伦的母亲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奇迹会降临到每一个渴望它的灰姑娘身上!
梦想皆有神助
伊姆雷说:“当你决定了要做一件事,不管多困难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空来帮助你。”所以有人说“梦想皆有神助!”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不管你信不信神,但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一个人只要肯为梦想付出心血、坚持不懈,那就一定能成功。
匈牙利有一位木材商的儿子,由于从小胆小顺从,生得呆笨,人们都喊他“木头”。他也确实名副其实,9岁之前,除了因遵守纪律在学校里获得过一枚玩具螺丝钉外,再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奖励。
12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文学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别人,但又怕被人嘲笑,最后,只告诉了妈妈。
妈妈说:“假如这真是你的梦,你就有出息了!我曾听说,当上帝把一个不可能的梦,放在谁的心中时,就是真心想帮助谁完成的。”
男孩从来没有听说过梦想和上帝还有这层关系,妈妈说完,他就信以为真了。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这么大,上帝却一下子就选中了他,为了不辜负上帝的期望,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倘若我经得起考验,上帝会来帮助我的!”他怀着这样的信念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三年过去了,上帝没有来;又三年过去了,上帝还是没有来。就在他期盼上帝前来帮助他的时候,希特勒的部队却先来了。他作为犹太人,被送进了集中营。在那里,数百万人失去了生命,而他却靠着“生存就是顺从”的信念活了下来。
“我又可以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了!”他怀着这种心情走出奥斯威辛集中营。1965年,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1975年,他又写出了他的另一部小说《退稿》。
接着他又写出一系列作品:
1975年《无关命运》;
1977年《寻路人》;
1988年《惨败》;
1990年《给未出世孩子的安息文》;
1991年《英国国旗》;
1992年《划船苦力的日记》;
1993年《Esterhazy》(匈牙利贵族世家);
1993年《大屠杀浩劫作为一种文化》;
1997年《我他者:变形者纪事》;
1998年《行刑队上膛的寂静时刻》;
2001年《流亡话语》。
这位被誉为“拒绝惨败的文学英雄”在他不再关心上帝是否会帮助他时,瑞典当地时间2002年10月10日下午1点,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把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00万美元),以表彰他对弱小的个人对抗野蛮强权的精神。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们认为凯尔泰斯始终以个人的力量抵抗集权政府,值得世人的敬佩,而且他的文学成就丰富了世界文库,理所当然应获得这项最崇高的奖励。
他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说:“这是对我本人的承认,也或许意味着我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了,至少在物质上有了安全感。”
当人们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谈一谈他获奖后的感受时,他说:“没有什么感受!我只知道,当你决定了要做一件事,不管多困难都不在乎时,上帝就会抽出空来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