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00000061

第61章 试论《太平经》的房中术(2)

“爱气”、“尊神”、“重精”, 也同样是《太平经》房中理论的基本原则。《钞》癸部《令人寿治平法》云: “人欲寿者, 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 此外, 北宋贾善翔撰《犹龙传》卷4《授于吉太平经》也载: “混元分身下游琅邪郡曲阳泉, 授北海人于吉《太平经》170 卷。其要曰: 且人之生也, 天付之以神, 地付之精, 中付之以气。人能保精、爱神、护气内则致身长生、外则致国太平。” 文中所言“保精、爱神、护气” 堪称一语道破了房中养生之秘要。换句话说, 房中诸派虽在操作方法上或存差异, 但理论上却无不最终归于这一点。不过, 须指出的是, 《太平经》“重精” 意在强调不妄施, 而并非“不施”。归根结底, 《太平经》的房中理论最终还是以种民延续的“广嗣” 为前提和目标的, 这与当时业已流行的主张固精不施、追求个人长生的房中派别有着本质不同。

继而, 《太平经》对精神气(或称精神形)三者之关系也给予论述, 如《钞》癸部《还神邪白消法》云: “神者主生, 精者主养, 形者主成。此三者乃成一神器, ……故心神动摇,使形不安, 存之不置。利其可安即留矣, 不用其可安即去矣。……阴气阳气更相摩砺, 乃能相生。人气亦轮身上下, 神精乘之出入。神精有气, 如鱼有水, 气绝神精散, 水绝鱼亡。

……人不守神, 身死亡; 万物不守神, 即损伤。” 《太平经圣君秘旨》引《太平经》佚文也说: “夫人本生混沌之气, 气生精, 精生神, 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 气转为精, 精转为神, 神转为明。欲寿者当守气而合神, 精不去其形, 念此三合以为一。” 这两段引文均着重渲染精气神之三合一对生命的积极意义。经文指出: 生命乃由精气神三者所共同维系,房中之旨就在于激发人体潜能, 使达“守气而合神, 精不去其形” 之境界。

此外, 《太平经》又分别论述了气与神、精与神之彼此联系。譬如, 卷42《四行本末诀》云: “凡事人神者, 皆受之于天气, 天气者受之于元气。神者乘气而行, 故人有气则有神, 有神则有气, 神去则气绝, 气亡则神去。故无神亦死, 无气亦死” ; 《钞》戊部:

“积精不止神之门” , 又说: “失气则死, 有气则生, ……真人积气, 聚神明, 故道终常独行, 万民失气故死。” 《钞》癸部《分别形容邪自消清身行法》云: “道之生人, 本皆精气也, 皆有神也。假相名为人, 愚人不知还全其神气, 故失道也。能还反其神气, 即终天年” 。这一观念亦见载《老子想尔注》中, 如其言: “精结为神, 欲令神不死, 当结精自守。” “精结成神, 阳蒸有余, 务当自爱, 闭心绝念, 不可骄欺阴也。” 二、方法篇

第一, 性交媾之和谐与愉悦《太平经》清楚地认识到, 保持心情的愉悦对房事具有积极意义。譬如, 卷48《二合相通诀》云: “阴阳相得, 交而为和” 《钞》乙部《以乐却火法》亦云: “乐乃可和合阴刚, 凡事默作也, 使人得道本也。” 卷ll16《阙题》(据敦煌目似属《苦乐断刑罚诀》)更详细地谈到这个问题:

人莫不悦乐喜, 阴阳和合同心为一家, 传相生。……凡阴阳乐, 则生之始也,……男女乐则同心共生, 无不成也。不乐, 则不肯相与欢合也, 怒不乐而强欢合,后皆有凶。……是故阴阳之道, 从天上, 尽地下, 旁行无穷极。牝牡之属, 相嬉相乐。然后合心, 共生成, 共为理, 传天地之统, 御无极之术。设使不相嬉, 不肯合心为一, 肯共生共成, 共为理, 共传天地之统, 御无穷之术; 力以刑罚, 威而合之, 久久犹败。相背分争, 阴阳相赳贼害, 不可禁止也。正使父子子母夫妇极亲, 会相害也, 共乱天道, 断无世也。其大过所致如此矣。

这是说, 男女双方保持欢欣、愉悦的心情可以保障性交媾之顺利进行, 也使子嗣不断得到繁衍。如果双方并非情投意合而勉强交合, 将给此时孕育的后代潜伏下凶殃的种子。

所以, 《太平经》反复强调“牝牡之属, 相嬉相乐。然后合心, 共生成……传天地之统”。

概言之, 《太平经》强调性交前的情感交流, 认为“相嬉相乐” 会促进“阴阳和合”, 进而使后代得以延续。否则, 将不利于完成生育的任务。对此, 卷116《阙题》指明了其危害:

“天者好生兴物, 物不乐, 不肯生。” 这一观念对后世房中家也产生较大影响。如《医心方》卷28《房内部·和志》引《玉房指要》云:

道人刘京言: “凡御女之道, 务欲先徐徐嬉戏, 使神和意感, 良久, 乃可交接。弱而内之, 坚强急退。退进之间, 欲令疏迟, 亦勿高自投掷, 颠倒五藏, 伤绝络脉, 致生百病也。” 引文中“道人刘京” 有何背景?《神仙传》卷7《刘京》对此有载: “刘京, 字太玄, 南阳人也。汉孝文皇帝侍郎也。” 随后, 又载刘氏答复皇甫隆的一段话就涉及房中养生问题,谓: “治身之要, 当朝朝服玉泉, 使人丁壮有颜色, 去三虫而坚齿也。……夫交接之道至难, 非上士不能行之, 乘奔牛惊马未足喻其峻坠矣。” “皇甫隆” 其人, 《三国志·魏书·仓慈传》注引《魏略》云: “天水王迁, 承代慈, 虽循其迹, 不能及也。金城赵基承迁后,复不如迁。至嘉平中, 安定皇甫隆代基为太守。” 文中“嘉平” 乃魏文帝年号, 亦即公元249~253年; 西汉孝文帝刘恒在位乃是公元前1797~前157年, 二者相距数百年。据此可知,《神仙传》所载显系伪托。这段引文虽不足证西汉之情况, 却也投射出汉末东晋时的房中家乃是十分重视交媾前的“嬉戏” 环节, 他们认为: 应该徐徐调节心理节奏, 使双方都达到“神和意感”, 然后才进行“交接”。反之, 就可能导致“伤绝络脉, 致生百病也”。这一理论到唐代时更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27《房中补益》就十分强调行房前的性嬉戏: “凡御女之道, 不欲令气未感动, 阳气微弱, 即以交合。必须先徐徐娱戏, 使神和意感, 良久, 乃可令得阴气, 阴气推之, 须臾自强。……情动而止, 不可高自投掷, 颠倒五藏, 伤绝精脉, 生致百病。” 第二, “男女反形” ———《太平经》之房中实践《太平经》卷98《男女反形诀》云:

(真人: )“天师前所赐子愚生书本文, 有男女反形, 愿闻其意。” ……(天师: )

“天地之性, 阳好阴, 阴好阳。故阳当变于阴, 阴当变于阳。凡阴阳之道, 皆如此矣。更相好, 故其开练日疾, 但宜以品诀之耳, 不可迳以示教人也, 且入邪中。

……阳者以其形反为阴形, 阴者以其形反为阳形, 正自以其身, 为其人形容也,不可迳及也, 且中于耶。……但便以自身为其形。阳者, 若阴人身也; 阴者, 若阳人身也。” “天师” 对“男女反形” 之解答, 可分为几个层次: 1.“阴阳之道” 在于两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彼此转化———“天地之性, 阳好阴, 阴好阳。故阳当变于阴, 阴当变于阳”。2.房中术的传授和修炼要按一定的品阶次第依次进行, 不可鲁莽以免误入歧途———“但宜以品诀之耳, 不可迳以示教人也, 且入邪中”。3.意念上进行角色互换, 以促使发生生理上的性别变化———“阳者以其形反为阴形, 阴者以其形反为阳形……不可迳及也, 且中于耶”。4.追求阴阳同体的一性身体观之境界———“但便以自身为其形。阳者, 若阴人身也; 阴者, 若阳人身也。”

这里关键是如何理解“男女反形” 这一用语的背后含义。换句话说, 引文谈及的“阴阳反形” 究竟是指在意念层面上所进行的角色互换, 还是特指改变形体(肉体)之意义?我们认为, 较合理的答案是: 二者兼有。《太平经》首先肯定阴阳异质之间的相互吸引是生命之天然本性, 进而反复强调: 性交前先在意念中预演角色互换, 进而通过交媾采取彼此的异质之气(阳气或阴气)从而达到改变性别之目的———即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准确地说, 这个过程就是使修炼者体内的隐性因素(或激素)得以彰显出来。我们说, 在意念层面上进行角色互换似乎不难理解, 因为这一点颇与《太平经》中反复宣讲的存思类方术相似。对于那些生理意义上的改变, 则须结合房中书的有关内容加以理解。如《医心方》卷28《房内部·养阴》云:

若知养阴之道, 使二气和合, 则化为男子。若不为子, 转成津液, 流入百脉。

以阳养阴, 百病消除, 颜色悦泽, 肌好, 延年不老, 常如少童。审得其道, 常与男子交, 可以绝谷九日而不知饥也。

其中含义十分明显, 即认为: 女性房中修炼者可以通过汲取男性之阳气, 使自身体内的阴阳“二气和合”, 进而改变原有性别。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谈到的变性术仅指改变女性之性别, 即促使女子“化为男子”。不过, 就性别(形体)改变这一层面言, 则似乎更类似于《太平经》所说的“男女反形”。《钞》乙部《阙题》亦记载一条关于“身变形易” 的说法:

“真人问: ‘何以知道效乎?’ 神人曰: ‘决之于明师, 行之于身; 身变形易, 与神道同门,与真为邻, 与神人同户。’” 引文将外在形体之变化看作是判断得道与否的标志之一。其中, “身变形易” 之语颇具玩味。 根据文义, 此句当属描述修道者的形体(容貌)发生变化,显然并不仅针对意念角度而言, 而特指生理体态层面的变化(或改变)。《后汉书·徐登传》便载有生理性别之变异等文字, 其云: “徐登者……本女子, 化为丈夫。善为巫术。” 徐登以女子之身化为男子, 其大意实与《太平经》、《医心方》略同。此外, 前后两《汉书》中《五行志》部分也载多例男女易性之异事。

《太平经》中其他诸章也涉及到了“男女反形” 或阴阳转化等内容。如《钞》乙部《以乐却灾法》云: “阳变于阴, 阴变于阳, 阴阳相得, 道乃可行。天须地乃有所生, 地须天乃有所成。” 这一观念, 非常契合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所表达的原理———“审其阴阳, 以别柔刚, 阳病治阴, 阴病治阳。” 究其实质, 《太平经》所言“男女反形” (或称“阴阳反形” )乃是以阴阳生化观念为其理论基础的。同时, 这种观念的产生也可追溯到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医学所持阴阳同体的一性身体观, 从而使得在生理学上明显缺乏性别差异之意识。荷兰学者高罗佩亦通过分析太极图指出其中隐含的这种阴阳转化观念: “中国人很早就已意识到这个图解(按: 太极图)隐含的原理, 即每个男人都具有或隐或显的女性成分, 而每个女人身上也都具有或隐或显的男性成分。” 据此, 他认为: 《易经》和五行观念, 以及由此建构的思维模式, “对中国性观念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 。另外, 《道德经》也有类似说法: “万物负阴而抱阳” (42章)。可以肯定的是, 无论易学(或“太极图”) 抑或《道德经》, 其秉持之阴阳转化观念无疑对《太平经》中“男女反形” 说产生深远影响。此外, 阴阳转化说也见载于其他汉代典籍。譬如, 《淮南子·天文训》便持类似说法: “天地以设, 分而为阴阳。阳生于阴, 阴生于阳。阴阳相错, 四维乃通。或死或生, 万物乃成。” 此外, 《抱朴子内篇》也载“男女易形” 之说, 如《论仙》篇云: “若谓人禀正性,不同凡物, 皇天赋命, 无有彼此, 则牛哀成虎, 楚妪为鼋, 枝离为柳, 秦女为石, 死而更生, 男女易形, 老彭之寿, 殇子之夭, 其何故哉?苟有不同, 则其异有何限乎?” 《黄白》篇: “人之为物, 贵性最灵, 而男女易形, 为鹤为石, 为虎为猿, 为沙为鼋, 又不少焉。……变化者, 乃天地之自然, ……然其根源之所缘由, 皆自然之感致, 非穷理尽性者, 不能知其指归, 非原始见终者, 不能得其情状也。” 值得一提, 一些士人对男女易形之说也提出质疑, 如《论衡·无形篇》就此分析说: “且物之变, 随气……非天所欲寿长之故, 变易其形也……遭时变化, 非天之正气, 人所受之真性也。……人受正气, 故体不变。时或男化为女, 女化为男……非常性也。……

若大变者之寿, 不若不变者。人欲变其形, 辄增益其年, 可也。如徒变其形, 而年不增, 则蝉之类也, 何谓人愿之?” 《太平经》充分地肯定, 阴阳生化原理乃是万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属性, 并称此为“自然之术”。如卷117《天乐得善人文付火君诀》言: “凡阳之生, 必于阴中” , 卷36《守二实法》又说: “夫阳极者能生阴, 阴极者能生阳, 此两者相传, 比若寒尽反热, 热尽反寒,自然之术也。” 。另外, 《太平经》也将这一理论延伸到其他领域, 并赋予其更丰富之内涵, 如卷42 《四行本末诀》云: “极上者当反下, 极外者当反内; 故阳极当反阴, 极于下者当反上; 故阴极反阳, 极于末者当反本。” 作者如此不吝笔墨地反复论证, 其用意乃试图说明: “男女反形” 之核心理论就是阴阳转化原理, 这一规律作为《太平经》房中术的基础理念, 正符合于“天道”。譬如, 卷65《断金兵法》所云: “极阳而生阴……阴极生阳……故天道比若循环, 周者复反始, 何有解已。” 第三, 房中与巫术《太平经》房中术之巫术化色彩较为明显。试析其原因, 或许有二: 其一、巫术可能是《太平经》(或是汉代)房中术之滥觞, 实际上《太平经》所载各种方术都在不同程度上接续了先汉巫术的某些内容。其二、《太平经》房中术向外延扩从而出现巫术化之趋势。

首先, 借助性能力以促进生物之繁衍。

同类推荐
  • 哲学家波伏娃

    哲学家波伏娃

    本书共八章,在梳理了波伏娃在萨特与梅洛-庞蒂论战中的作用之后,将她的哲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来界定,涉及的议题有自由和压迫的关系、自由的悖论、以萨德为例探讨性别境遇,最后汇总到《第二性》一书中,揭示了波伏娃对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三大话语的批评。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热门推荐
  • 星之战记

    星之战记

    面对不可预知的命运,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两者都需要勇气,逃避是一生的流浪,面对的是一生的痛苦
  • 静静等待

    静静等待

    本故事为迪加奥特曼同人言情故事,故事中只会提及居间惠和宗方城一。一个是外表美丽善良、重情重义、思维能力强,但其内心渴望被人呵护的胜利队队长。一个是典型理科生头脑、不善于表达,只会默默付出的胜利队副队长。而他们之间太过为对方着想,因为期盼,所以迷茫;因为执着,所以窒息;因为深埋,所以孤独。当他们都了解彼此的心意时,却不能在一起。当他们能在一起时,却不能相知相守。而到最后,他们才明白,爱一个人,由天由人却由不得自己。
  • 曾念成狂,今心已殇

    曾念成狂,今心已殇

    这一世,我念你成狂,你却背叛。这一世,我心已殇,只有无边怨恨,复仇的人,是我......
  • 海上明珠

    海上明珠

    小说以极富上海风情的笔调,写了两对地位、身份迥然不同的夫妇因为一起偶发的事故而换错了女儿。二十多年后,真相大白,两个家庭,两对夫妇,两个女儿在错位的现实面前将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真实的人性拷问,要面对的是血缘、伦理和情感的重重纠葛,剪不断理还乱。应该说,小说选择了一个不算太新颖的戏剧化题材,却迎难而进地把笔力深入到上海这个城市特有的人情世故中去演绎,反而恰到好处地把作者擅长的写上海人的路数发挥得淋漓尽致,细腻而犀利地写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幽微与温暖,上海人天性中宽和又精明、务实又灵活的特质在滕肖澜笔下的人物身上表现得气韵生动。
  • 这些年的友情岁月

    这些年的友情岁月

    曾一起风中上路,信可并肩改变命途!可曾记得那些年!兄弟并肩,手足相依,共同叱咤风云于学校!既爱过又恨过也混过!那是我们一起挥霍的青春!庆幸年少轻狂的青春与你们搅同一锅浑水!此书致敬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怀念这些年的友情岁月!
  • 山海浮生传

    山海浮生传

    世界被一群搞怪的创世者分成几个空间:山海界是古代,浮生界是21世纪的新时代,天外天是比天界还灵气充裕的地方,而天上人间则是吃喝玩乐一条街。传说,天外天有一座仙山,山上住着一位仙人,天外之居,有求必应……有一天,他在自家门口捡到了一只小狐狸……
  • 日月辉明

    日月辉明

    神、魔,至高无上?不不不,谁可知道,就连混源大陆神魔两族的纷争都是被操控着。魔族强势,此时,神族掌权者虚无之神神位毁灭,被神秘强者堕入凡源界,化身黎明。黎明可否自凡人之身战胜魔族?详情还望本书内容。
  • 洪荒仙界

    洪荒仙界

    九星接引,洪荒仙界,天庭遗址,昆仑道境!一副巨大的史诗画卷,一个浩大的仙界,神秘无尽,光怪陆离,追仙,追道,追长生!强者之路,奋勇战起.几万年的轮回,能否登临仙界?道所为何?何所为道???
  • 古:白云之巅

    古:白云之巅

    光鲜亮丽繁华世间,滚滚红尘情仇江湖,被历史掩埋的真相,无法理解的痴情,当一个个令人痛心疾首的故事被展开,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的迷茫与恐惧?你要相信,在这世上,所有的事情都会朝着最好的方面发展,祝愿你在自己的路上走出精彩的人生。
  • 我的联盟要超神

    我的联盟要超神

    “我必须得牛B啊,不然你问问他们答不答应!"——天王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