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0800000063

第63章 道,作为一种宇宙宗教(1)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沈文华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个内核, 在这个核心中有它最崇高的精神和最基本的动力, 表现为最基本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如果要想在中国文化中寻找这个根本范畴, 应该非“道” 莫属。所谓行道、修道、得道、成道, 人的思想和情感最终都指向道。如“成仁赴义都是行道; 凡非迫于势而又求心之所安而为之, 或不得已而为之, 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 无论其直接的目的是仁是义, 或是孝是忠, 而间接的目标总是行道。” 再如修身养性, 儒家道家所言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都是为了最终的合道。可惜的是, 在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中国文化堪以立足的根基时, 却发现该传统已渐渐离我们远去。“道” 离开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离开了作为传统继承者的主流知识分子群体的视线, 成为一种“化石标本”, 陈列于道家道教或儒家的经典中。事实上, 应该说离开的只是一种关注, 视线焦点的转移。而“道” 始终在场, 不仅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生活中, 也存在于无论古今和东西人们的历史和生活中。“道” 不仅亲历了人类的生生灭灭, 拥有了人类并被人类所拥有, 它也是自然万物宇宙变迁的发生者、过程者和终结者。“道” 是不生不灭的永恒。

自从先秦道家发现了这种根本存在, 以中国方式命名为“道”, 它就被中国特有的思维和习惯来描述与规定, 从而赋予了它特有的中国韵味和理解。

查考“道” 在中文里的基本含义, 大致有以下几条: 道路, 如《诗·小雅·大东》中“周道如砥, 其直如矢”; 方法、技艺, 如《论语·里仁》中“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 规律、事理, 如《易·说卦》中“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引导, 如《论语·学而》中“道千乘之国,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释文曰: “道本或作导。”

对“道” 的一般哲学理解, 不外乎将“道” 作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原, 作为整体世界的本质和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或者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过程等。“道”的日益理念化, 使得它脱离了其真正的存在本性, 异化为人的研究对象, 隔离了道与人的天然亲密, 从而使人离道日远, 不再知“道”, 道成为遥远而缥缈的事物。如今, 对道作重新的考察和回顾, 使之重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让生命与道相契, 从而知“道”、践“道”、合“道”, 这不仅是道对我们的呼唤, 也应是每一个追求生命终极意义的人内心的期盼。

一、追寻一个意义的世界

人类有记载的文明史向我们展现了逐渐进步繁荣的物质世界和精神生活。人们在不断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 也从未放弃对人生和世界意义的探索。这个意义世界的存在, 如磁石一般, 产生了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动力。作为创造物质文明的重要力量———科学家群体,其具有专业的科学精神和客观性, 他们对于纯主观的精神界这个意义世界的看法最具普遍的公信力。或许通过他们的思考所带来的启示, 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新的人生和世界眼光。

科学技术作为整个现代社会的基石之一, 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造就了现代生活的模式, 并由此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科学是技术的灵魂, 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本身不具备价值判断的能力和标准。科学与技术的不同之一在于其基本的人文理想。科学是真与美的事业, 科学精神高出于具体科学之处就在于其追求真理。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它能够摆脱实际的需要, 超越功利, 为着纯粹的目的而与世界建立一种自由的关系, 这是科学求真的最高境界, 从而使之进入一个意义的世界。

作为一个思想深刻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在其《自述》中说道:

在我们之外有一个巨大的世界, 它离开我们人类而独立存在。它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伟大而永恒的谜, 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所能及的。对这个世界的凝视深思, 就像得到解放一样吸引着我们, 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 许多我所尊敬和钦佩的人, 在专心从事这项事业中, 找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在我们人类之外而存在的巨大世界的魅力, 深深地吸引着站在人类思想前沿的人们,对那个伟大而永恒世界的探索激励着科学的发现和进步。那个世界对他们而言, 更多的是个意义的世界。对它的关注和重视, 使得爱因斯坦在1937 年9月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我们切莫忘记, 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宣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看来, 释迦牟尼、摩西和耶稣对人类所作的贡献远远超过那些聪明才智之士所取得的一切成就。

释迦牟尼、摩西和耶稣对人类所作的贡献在于将这个意义世界揭示出来, 并呈现在世人面前。探寻这个世界的奥秘所获得的经验, 以及从中发现的真与美, 正是现实和意义的结合, 也是科学努力的方向。爱因斯坦又说道: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我们认识到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 感觉到那种只能以最原始的形式为我们感受到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感情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 在这个意义上, 而且也只在这个意义上, 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 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的结构, 窥见它的一鳞半爪, 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在自然界中现实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 即使只是极其小的一部分, 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在寻找这个意义世界的过程中, 自然而然发生的那种诚挚而热烈的感情, 被爱因斯坦定义为“宇宙宗教感情”, 这恰当地表达了人们对于“最深奥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的渴求,体现了在永恒奥秘前最真实、最崇高的人类情感。

二、宇宙宗教感情

在科学史上, 许多科学家都怀有深挚的宗教感情。从神秘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 对数学的爱好, 对自然和谐神秘而美好的感受, 始终是自然科学家探索宇宙和自然奥秘最强大的动力。牛顿曾声明, 讨论诸如上帝的属性、上帝与物质世界的关系等这些问题是自然哲学任务的一部分。霍金将其量子引力宇宙学及宇宙大统一理论的探索视为“理解上帝的思想”。数学家彭加勒则将生命放入宇宙大背景和历史长河中,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天文学向我们表明, 人的躯体是何等渺小, 人的精神是何等伟大, 因为人的理智能够包容星汉灿烂, 茫无涯际的宇宙, 并且享受到它的无声的和谐。……天文学把能够理解自然的灵魂赋予我们” , “然而———对于相信时间的人来说却存在着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地质史向我们表明, 生命仅仅是两个永恒死亡之间的短暂插曲, 即使在这一插曲中,有意识的思想持续可并且将只能持续一瞬间。思想只不过是漫漫长夜中的一线闪光而已。

但是, 正是这种闪光即是一切事物。

在这种深邃广远的无限中, 科学家们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与之发生联系, 从中获得了来自于那和谐之源的美与真, 由此而产生了那种压倒一切的情感———宇宙宗教感情。

这样的感情其实就是一种信仰。爱因斯坦曾将信仰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以上帝概念的拟人化为代表, 这是发源于小亚细亚宗教共有的特征; 另一种则大大超出这个水平, 只有具有非凡天才的个人和具有特别高尚品格的集体才有的信仰。爱因斯坦在划分时并没有详细所指, 这应该是摆脱了最高人格化权威的信仰。他认为属于这些人的还有第三种, 也是最后一个宗教经验的阶段, 尽管它的纯粹形式很难找到, 他将它称为“宇宙宗教感情”。并宣称他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事物有秩序和谐中显现的上帝, 而不信仰那个和人类命运、行为有牵累的上帝。

爱因斯坦详细分析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认为科学是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渴望理解事物的人们创造出来的, 然而这种强烈的感情源泉却来自宗教领域。同样发源于这个源头的还有这样一种信仰, 即相信现存世界可以用理性来理解。爱因斯坦有一句关于宗教和科学关系的经典名言, 他是这样说的: “我不能设想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这情况可以用这样一个形象来比喻: 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 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是否可以将此理解为, 科学需要有宗教激情提供动力源泉, 宗教需要科学的理性作指引, 宗教激情和科学理性的结合将使两者相得益彰。在爱因斯坦看来, 科学并不是冰冷、毫无生气的事物。科学的理性是科学家人性内容的外在形式, 其中蕴藏着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丰沛情感, 它构成了某种宗教式的持续激情和不竭能量, 展现为科学研究必需的无穷毅力和耐心。这种在至高和谐面前的狂喜、惊奇和巨大满足, 可以使人甘愿放弃现实的生活, 超越人的欲望和自私动机, 融入无限的宇宙之中。因此, 爱因斯坦将宇宙宗教感情视为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 认为只有把这种感情激发出来并使它保持蓬勃的生气, 才是艺术和科学最重要的功能。在这种感情不存在地方, 科学就将退化为毫无生气的经验。他断言: “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 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 一个人惟有受了这样的宗教感化, 他就将尽他最大的可能从自私欲望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而全身贯注于那些超越个人价值的思想、感情和志向。宗教的深厚感情正是在于这种超越个人内涵的力量, 在于超越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深度。

在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伟大科学家中间, 如他所言的“宇宙宗教感情” 更深地源于对现实的一种距离感。那些伟大心灵对于尘世生活的疏离使得他们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一个独立于世间存在的高远世界中, 就如爱因斯坦在其回顾中所说的那样, 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 在他看来是毫无价值的。从消极方面讲, 从事科学的目的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那些令人厌恶的粗俗和让人绝望的沉闷, 也是为了摆脱人类反复无常的欲望桎梏。一个内心优美崇高的人总是渴望逃离现实的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的精神世界。

他说: “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 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 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 可以自由地眺望, 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从积极的方面讲, 这是一种跳出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 在自己所建立的世界体系中找到宁静和安定的努力。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因素, 这样的“宇宙宗教感情” 均出于人类心灵对于自由、永恒和宁静的向往。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说得有些现实的悲凉却意味深长: “对于我们有信仰的物理学家来说, 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分别只不过有一种幻觉的意义而已, 尽管这幻觉很顽强。” 或许对于有宇宙宗教信仰的人而言, 过去、现在和将来在永恒面前只是个瞬间, 虽然时间的现实感觉很顽强 , 但它的变化所具有的意义仅是幻觉的意义。

那么, 什么才是真实的意义所在?三、道,作为一种宇宙宗教

宇宙宗教感情应是现代西方科学所达到的明确而真实的人性情感顶峰。在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 却在几千年中以玄奥内省的方式不间断地印证了同一种信仰。换一句话说,中国所谓的“道” 其实就是一种“宇宙宗教”。道所具有的自然主义天道观不具备人格化的特征, 它所代表的是宇宙的本体和法则秩序, 按照爱因斯坦对于宗教的划分, 道可以对应于其所说的第三种, 也就是最高形式阶段的宗教。

中国古代在处理事物、审视人性时, 必以天道作为最高依据和准则, 反映在当时的精神哲学即心性学中, 具有强烈而内在的宇宙意识。

先秦文化建立起了华夏精神的基本模式, 构筑了中国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它以商周以来的天道、“天人合一” 观念为核心, 融合了不同地域文化而形成以自然法则为理念的自然宇宙观。这是以最初的神人相通, 到人符天德的发展过程。商代宇宙观念带有自然神论的特色, 先秦道家则以自然法则取代神学法则闪现出理性的光辉, 从而具有了理论的普适性和权威性。后来, 作为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虽然提倡尽人事以至于天理, 但已是从宇宙论到价值论的蜕变, 其关注的重心在于人事, 天理则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周易》打上了儒道两家的深刻烙印, 其理论本体接近于道家自然主义的宇宙哲学, 但在解释中具有儒家强烈的调谐人文秩序的倾向性。虽然在此后不同的历史时期, 作为人道关系具体化的“天人合一” 的主题思想都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形态, 论述天人关系的相关概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秦汉时论天人之际、阴阳五行, 魏晋时期则谈有无、自然名教; 唐宋说心与性、道与理、太极与气, 这些都反映了理论思维的历史发展。但在变化的理论形态中有其不变的宗旨, 对道的信仰、“天人合一” 的基本精神信念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始终。

道是道学的最高范畴, 可以从体用两方面来加以考察。

道为宇宙的本原, 它是万物发生发展的原动力, 也是大自然的规律。其本体论与生成论统一的结构, 主要表现在对道的发生和运行的理解上。《道德经》曰: “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王弼注曰: “寂寥, 无形体也。无物匹之, 故曰‘独立’ 也。返化终始, 不失其常, 故曰不改也。” 老子又说: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者, 万物之奥”,“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庄子·大宗师》也说: “(道)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 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在《知北游》中又云: “夫昭昭生于冥冥, 有伦生于无形, 精神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 而万物以形相生。” 在《则阳》中则说道: “天地者, 形之大者也; 阴阳者, 气之大者也; 道者为之公。” 后世道家对上述观点加以引申并有所补充和发挥, 《淮南子·原道训》曰: “夫道者, 覆天载地, 廓四方, 柝八极。高不可际, 深不可测。包裹天地, 禀受无形。” 《清静经》云: “大道无形, 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 运行日月; 大道无名, 长养万物。” 唐吴筠《玄纲论》说: “道者, 何也?虚无之系, 造化之根, 神明之本。……万象以之生, 五音(行)以之成。” 在《钟吕传道集·论大道》中又云: “大道无形、无名、无问、无应。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莫可得而知也, 莫可得而行也。” 这是对道无上本体地位的肯定。这个道就是原始自在, 生生不息, 古今不变之道。

同类推荐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吗?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你是否有失去方向的感觉?你是否正在为面对的困难而犹豫不决?你是否渴望有一种力量能支撑你走到成功的尽头,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本书将为您揭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十大必备思维:正面思维、行动思维、速度思维、结果思维、财富思维、多赢思维、换位思维、创新思维、成人思维和升级思维。这里没有空泛枯燥的大道理,却有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在这里你将有一种与良师益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感觉,下面就进入你的思维之旅吧!
  • 价值论美学

    价值论美学

    美学不仅是知识学,而且是价值学的建构。基于此,从比较美学方法出发,《价值论美学》先行论证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结构。然后,着力探讨了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内在机制。在确立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问题之后,作者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渊源与价值论美学的艺术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价值论美学的文明根性。作者认为:康德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美学,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追求;道家和新儒家的价值论美学,则展示了中国文明生活的诗性价值追求。不过。也应看到,乡土中国生活的悲歌,则突显了现代价值论美学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书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激情和理性,显现了现代人诗性生活价值的创造意愿。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热门推荐
  • 冰冰橘子恋

    冰冰橘子恋

    一個有著燦爛笑容的路癡少女撞上了一個惹不起的人物,不撞還好,一撞就變成了人家的玩具。他畫畫非常好,最在意的也就只有那雙手還有畫具,他命令她要她好好保護他最在意的東西,要是他的東西有甚麼意外就拿她開刀,她慢慢地見了他一個又一個的朋友,在學校也陸陸續續收到了一封又一封的告白信,誰沒敗在她的笑容下呢,他默默看著朋友的一舉一動,朋友都知道他種種的反常行為,漸漸地他越陷越深,發現原來自己對她是這樣的感覺,不過一切都還來得及挽回嗎…
  • 动漫之隐匿的赛亚人

    动漫之隐匿的赛亚人

    为了拯救地球,龙岩俨然踏上了一条不归路。然而前方阻隔重重,他又该何去何从呢?
  • 黑雪

    黑雪

    本书详细记述了一九五〇年朝鲜战争爆发的全过程及出兵朝鲜后志愿军打的第一、第二次战役。着重描写了中、美、苏三国最高领导人在这场战争中的战略决策、指挥部署,每个人物的性格及变化,以及各级战争机构的内部动态、各重大战役,如麦克阿瑟仁川登陆得手、斯大林允诺援军前后反复、周恩来与林彪莫斯科谈判、彭德怀临危受命、毛泽东挥戈待机出奇军、志愿军初与外国军队作战的心理状况等等,作品首次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 女王陛下駕到

    女王陛下駕到

    皇魔國~那是哪裡?怎麼聽都沒聽過,要我繼承王位?是還沒睡醒還是電影看太多?歡迎各位與我多聊聊~~~
  •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不找借口找方法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职业化最佳培训读本,卓越员工自我修炼必不可少的思维与行动准则。培育不找借口的员工,打造高执行力的团队。放弃借口,赢在方法。绞尽脑汁找理由,不如千方百计想方法。
  • 星际未来之皇后

    星际未来之皇后

    一个二次元宅女穿越未来登顶皇后的轻松故事PS:主剧情,几乎没有宫斗宅斗,请不要被书名误导;作者一生不羁放纵爱女主新浪微博:@居其所的北辰
  • 宙神领域

    宙神领域

    一个由宙神主宰的世界,下层拥有宙王,七十二天将,一个谜一样的世界将为你打开.
  • 刀林舞剑

    刀林舞剑

    仲夏清晨,迎着地平线升起的太阳,两辆马车飞驰在通往龙城的官道上。前辆马车的车沿儿坐着一位中年男子,面色凝重,熟练驾车前行,不时回头查看车厢动静,这赶车之人便是鲜于帅府的总管家——安林!此次奉鲜于庭元帅之命,寻回私逃南下的三公子——鲜于煜,正返回元帅府的途中。
  • 被荏苒揉碎的时光

    被荏苒揉碎的时光

    一个伤感的她,一个只为她展现温柔却桃花不断的他,两个人是怎样阴差阳错的走在一起,又是怎样稀里糊涂的分开?林碎烟:“我以为我们的世界不会再有交集了,只是我还是很想你,想着你,就像当初你不曾离开一样。我没有想到,我们会以这样的方式相见,你的婚礼,我是司仪。呵呵,真是苦涩呢”腾燃:“五年了啊,我的碎儿,你还好吗?还记得我吗?是不是会像我一样一如既往的爱着你,我明天要结婚了,可是我还是很想你,碎儿,你在哪儿呢?为何世界那么大我们还是遇见了,为何世界那么小,我却找不到你了?”
  • 炸毁月球保地球

    炸毁月球保地球

    25世纪,地球环境已深度恶化,全球气温较之21世纪平均上升了15℃。一系列的灾难伴随着酷暑向地球人袭来。危急时刻,人类决定炸毁月球,将月球碎片引入地球以缓解这些灾难。但接二连三的突发性宇宙事件让地球人应接不暇、焦头烂额、疲于奔命:月球军叛乱、火星人独立、小行星撞向地球、外星人信访人类、黑洞入侵太阳系……年轻的中国科学家陈绍和他的美国籍女友玛丽该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灾难,他们最终成功了吗?他们最后能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