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100000016

第16章 品 德(15)

洁无瑕的玉石,洁白如玉的兰花,都给人以美丽高雅的感觉。所以,古人便以温润纯洁的美玉和兰草的芬芳,来象征君子的德行美好。恶萧臭草,令人生厌,所以便用来比喻小人的自私贪婪,从而使大家望而生厌,掉头而去。落实到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使大家敬仰尊服,即使享有着无尽的富贵荣华,也是毫无价值的。就像那萧艾臭草,就算遍地都是,只能惹人厌恶,而难生崇敬心情!所以,人生在世,究竟是要像兰草美玉,还是要像萧艾那样,就成了判断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了!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周兴嗣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敬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千字文》

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人的心性沉静下来了,心情就会安逸、悠闲;心念动了,精神就困倦、疲劳了。保持自己纯真的本性和操守,就会感到满足,心志就会饱满;如果一心追求物欲享受,跟着外物跑,意志就会衰退,善性就会改变。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高官厚禄自然就会属于你。

编者手记

性静情逸说的是,人的心性沉静下来,心情就会安逸、悠闲;相反,如果性不静,情不安,就会“心动神疲”。“守真志满”是说,一个人只有守住自己的真常之性,心志才能充满。“真”是真常。是指人的本性、本质。道家有“返璞归真”的说法。“守真就是要守住自己的纯真的本性和操守,能够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态就会饱满。如果心被外物所动,人的意志就会被转移,被改变,也就逐物意移了。在现实中,如果我们能做到“性静情逸、守真志满”,我们就能安逸生活。也只有守真志满,保守住自己的真诚、纯朴和美好,我们的心志才会饱满,我们的心灵就会充实而快乐。反之,如果我们性情浮躁,随波逐流、怨天尤人、人云亦云,就会迷失方向,丢失自己,心倦神疲。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曰:“礼者,人道之极也。”明朝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礼”是人的立身之本和区别人格高下的标准,而“知礼”、“学礼”、“行礼”是人走向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和准备。可见,“礼”是修身手段,正如欧阳修所说:“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所以,坚持“以礼修身”,通过知礼明礼来提倡个人道德修养, 则一定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灵美好的人。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孔子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雍也篇第六》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孔子说:“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

编者手记

恭敬、谨慎、勇敢、直率就一般意义说来都是属于好的品格,但如果不用礼来进行规范,那也都会出问题。这里的礼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礼貌,而是指礼法,即礼的法度。实际上,也就是指无论做什么都要合乎度的问题。比如,对人恭敬当然是好,但如果一味恭敬,恭敬得过了头,就会显得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用孔子的话来说,就会“劳倦”,怎么劳倦?翻译成我们今天常挖苦这类人的话,就是“你活得累不累啊!”因为他逢人便打拱作揖,恭敬有加,而不是按照礼法.该恭敬时恭敬,该不卑不亢时不卑不亢。谨慎也是这样,谨慎好不好?谨言慎行,很好!但如果一味谨慎,则成了谨小慎微,走路怕踩死了蚂蚁,树叶掉下来怕打破了头,畏畏缩缩,窝囊无能,结果是一事无成。“勇而无礼,则乱”,这话很好理解,只有勇敢,不讲礼法,像个莽张飞或黑李逵,那也会出乱子闯大祸的。“直而无礼则绞。”直率是个性坦白,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就对,不对就不对,说话不转弯抹角,直来直去。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对,人们还常常很喜欢这种人,但如果一个人太直了,一点也不知回避,那说出话来往往会弄得人下不了台。尤其是做领导的或做长辈的,遇到这种人那可就有你够受的了。

所以,无论是什么品格,一定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能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正因为礼有如此重要,所以孔子才一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是学的核心内容所在,是一切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礼者 ,人道之极也 荀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者焉,斯圣人矣。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

——《礼论》

礼这种东西,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极点。既然这样,那么不遵循礼,不充分地掌握礼,就叫做没有原则的人;遵循礼,充分地掌握礼,就叫做有原则的贤士。在遵循礼掌握礼的过程中能够思考探索,叫做善于谋虑;在遵循礼掌握礼的过程中能不变,叫做能够坚定。善于谋虑,能够坚定,再加上爱好礼,就是圣人了。所以天,是高的极点;地,是低的极点;没有尽头,是广阔的极点;圣人,是道德的极点。所以学习的人,本来就该学做个圣人,不是只学做个没有原则的人。

编者手记

荀子是先秦集大成型思想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融汇贯通了儒、道两家的“有为”、“无为”思想,以开放的心态吸收道家的“虚一而静”思想,以作为人格修养中的“内圣”理论基础。苟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人性论,二是他的“礼”论。荀子指出,人的本性就是人天生的可以用来修养的自然材质。没有人天生的自然材质,那么就没有礼法加工、改造的对象;没有礼法的完善,那么人天生的自然材质就不能变得美好。天生的自然材质和完善的礼法相结合,就可以培养出理想的人格。正所谓“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礼论》)这种完美理想的人格,又不是圣人所独有的,无论是圣是凡,只要肯持之不懈地以礼修身,都可以“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高,尽之而后圣。”(《荀子·儒效》)

荀子在论述以礼修身、以礼化性时,特别强调遵从礼之于学习做人的重要性。芸芸众生不外乎两种类型的人,一是法礼而行的“有方之士”,一是不遵从礼的无方之民,成为那种类型的人,固然取决于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作为儒家的理想来说,则希望人人成为有方之士,这样社会才有秩序,才能抑制人的恶劣的情欲。荀子把礼看作做人的根本目的和最高理想,把识礼、循礼与否作为衡量人的贤愚和高低贵贱的尺度。因而他强调:“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正因为如此,荀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始乎诵经、终于读礼”(《荀子·劝学》)的,其目的在于造就儒家的理想人格,在于修正人性之恶,“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礼之用,和为贵 孔子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第一》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就是以和谐为美。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制(各种制度)来规治它,那也是不行的。”

编者手记

天下不可能大同,差别和等级与生俱来。但是有差别就有矛盾,有等级就有反抗,那么,为了维持这样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礼”。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正所谓,一个没有制度,或是制度不健全的国家是很可怕的,人民权利得不到保障,更别谈形式上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在汉代就科学地发展了孔子的论断,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不因情废法,执法不忘情”。也就是说,和在外,法在里。

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它恰恰就是安东尼奥尼先生所疑惑的:我真的相信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不是服从书面的法律,而是服从一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常识”。

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是最了不起的。“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但“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用于处理人际关系,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一团和气,吹吹拍拍。

☆☆礼者,敬人也 孔子

礼者,敬人也。

——《论语·季氏》

礼就是敬人。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任何时候都不要有不敬之心,容貌要矜庄,说话要谨慎,只有如此,才能安定天下民众。……上古时,人们崇尚“德”,后来却讲求施报。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已,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所以说:“礼,不能不学啊!”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挑着担子做买卖的小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爱好礼,那么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编者手记

人君确立治国之道的根本在于礼,而礼最主要的就在于敬。礼主於敬,无敬,则不成礼。所谓敬,是使自己内心之中对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待人接物都要谦让,以防误己误人。人君行礼,不能没有敬意,无论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礼仪中的哪一种礼仪,都要先存有敬意。因为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必然是心无旁骛的样子,所以说“俨若思”。人君的行为举止,是天下之人所关注的。因此,人君的一切言行,都要郑重严肃,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放纵。人君所发布的政令,关系到国家百姓的兴衰存亡,因此,说话必须要身安心定,审慎而不浮躁。心存敬意,郑重其事,然后发号施令,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宁。

儒家把“敬”的存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贯通起来。小而言之,衣衫不整、语言鄙俗、容貌不端、散漫怠惰、无所用心、玩世不恭,都是内心不敬的直接表现,都在戒绝之列。大而言之,要把敬贯彻在对事业的无限追求,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贞之上。《孝经》中说:“礼,敬而已矣。”所有的礼,它的核心就是表达内心的敬意。

荀子说:“礼者,养也”,现代人要讲教养。不讲教养的人,在交际中往往会四处碰壁。礼仪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教养!“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当前,我们社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看似经济问题、司法问题、秩序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心的问题。上了车,不肯让座;开着车,不肯让道;当了官,玩忽职守;经了商,造假卖假。所有这些问题,都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问题的本质在于人心。设想一下,如果人人懂得“敬”的道理,就一定会在道德上自律,就会自觉地关注社会的进步,就会关注弱势群体,就会主动地关爱老年人,就会处处与人礼让,就会努力地把本质工作做好。

儒家倡导的“敬”,是中国式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它有丰富的内核,但却没有边界,它可以无限扩展,充盈于人生、事业,乃至万事万物。你胸中如果有了一个大写的“敬”字,你的气象就会焕然一新。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日,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礼记·曲礼上》

同类推荐
  •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形而上学之路——永不过时的康德与黑格尔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无良少校的天真小妞

    无良少校的天真小妞

    “能不定婚吗”某女一脸谄媚,“不行,日子都定好了,我还要我这张老脸呢。”某男不屑一故”“那定也行,看我这么可爱,主角换成我吧,”某女继续厚脸皮“你?”某男主眉头亲蔑的一挑,瞥了一眼某人的胸,丢下一句杀千刀的话,扬长而去“宋天真,我不爱吃旺仔小馒头”“宁逸阳,我要宰了你,啊!!!陪老娘的青春损失费啊!!!”
  • 霸道总裁:娇妻来袭

    霸道总裁:娇妻来袭

    我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自己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人,更不相信自己之前所遭受的苦难是在攒运气。苏九歌,要说我叶陈颜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上了你。以爱之姓冠我之名。我,叫叶陈颜。黄叶的叶,陈年往事的陈,旧颜的颜。阳光自信,都是装的。
  • 家有灵童
  • 真故事真理念

    真故事真理念

    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影响世界的企业经营的奥妙,受到启迪,感受世界级企业经营的秘密和真谛。本书轻松好读,融真实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紧紧贴近企业、贴近大众。
  • 诛仙恋魔传

    诛仙恋魔传

    无从说起的时代化成一个秘密,尧舜禹五千年,仙从那个时候便被人遐想。也真正进入了修仙时期,真正能修仙之人,必将是无欲无求心怀天下福匡苍生,可仙随有血有肉也在下山历练之时对人间有了留恋之心。对不该动情的人动了情
  • 逆寻星门

    逆寻星门

    潜伏于黑道卧底多年的老五,终于获得一次绝佳的策反机会,可以告别让自己心力憔悴的卧底生涯,却没想到这个结束卧底生涯的机会,变成为了他梦幻般异世界奇异之旅的开始,在这个魔法横飞,斗气纵横、魔兽肆虐的世界,成为什么样的能力者才能够让他在这危险的异世界活下去,是斗师或是魔法师……他将带领我们走进一段异世界的奇妙虐心之旅。
  • 最好的时代遇见你

    最好的时代遇见你

    这是我写来纪念我的友情的一部小说,大部分属于真人真事,我把这本小说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我的初中同学。感谢你,让我在最好的时代遇见你。
  • 重生之神级打工者

    重生之神级打工者

    你说什么,你给某个企业打工?你说什么,你给某个神仙打工?你说什么,你给某个集团打工?……这有什么,我给天道打工!我叫林枫,我为自己代言!
  • 北上广不相信程序猿

    北上广不相信程序猿

    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程序猿曾阿牛17岁到29岁的人生历程,在这个物欲横流,彩礼十万的时代,不是高富帅的他不停的挣扎,心碎,却又一次次努力振作,对抗这个残酷的世界。产品经理,测试组长,高并发,大数据。互联网绑住了他的心,可他却怎么也看不见。直到有一天,当梦想实现,幸福敲门的时候,曾阿牛在短暂的快乐之后,带着他的爱人消失在了远方......北猿书友群251941099,欢迎各位书友加入,共同讨论!
  • 王俊凯,你愿意喜欢我吗

    王俊凯,你愿意喜欢我吗

    这本小说是关于tfboys的,希望大家会喜欢,作者每周都会更新文章的,还有请大家记住小说不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