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3100000017

第17章 品 德(16)

上古时以德为贵,后世才讲究施惠与回报。礼,崇尚有往有来,施惠于人而人不来报答,这是失礼;人来施惠而不去报答,也是失礼。人有礼,人际关系就会安定平和,无礼就会危险。所以说,礼是不可不学的。所谓礼,须自我谦卑而尊重别人,虽然是挑担做买卖的人,也一定有值得尊重的,何况是富贵的人呢?富贵的人而知道喜好礼,就能不骄奢淫逸;贫贱的人而知道喜好礼,心志就能够不怯懦疑惑。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礼记·曲礼上》

礼,是用来决定亲疏、判断嫌疑、分别异同、明辨是非的。礼,不胡乱取悦、讨好人,不说多余的话。礼,不逾越节度,不侵犯侮辱,不轻佻亲狎。修养自身、实践所言,叫作善行。行为有修养,说话合于道理,这是礼的本质。礼,只听说要主动向人取法学习,没听说硬让人取法学习的。礼,只听说学礼者要前来学习,没听说授礼者跑上门去传授的。

编者手记

儒家认为,要培养一个人的德性,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让其懂得礼的重要性,因为礼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各种飞禽走兽也会说话,但它们不懂礼,因而它们不是人。相反,人如果离开了礼,即使会说话,也形同禽兽。《礼记·曲礼上》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儒家还认为,由于礼体现了自然法则,是陶冶人类道德情感的有效工具,因此,它事关人类的生死存亡、祸福安危。《礼记·礼运》指出:“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记·曲礼上》又云:“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富贵而知,好礼,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懾。”礼的最大特点是教导人们一定要克制自己而尊重别人,不管任何人只要懂得了礼,其行为就会中规中矩,富贵的人就不会以富贵骄人,贫贱的人就会不怯不惑。

☆☆贫而乐,富而好礼 孔子

子贡曰:“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第一》

子贡问道:“在贫穷的时候不卑屈谄媚,在富裕的时候不骄横傲慢,像这样做人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孔子答道:“这样做人也就可以了。但不如在贫穷的时候以乐来调和身心,在富裕的时候以礼来约束言行。”

编者手记

子贡所说的“贫而无诌,富而无骄”与孔子所说的“贫而乐,富而好礼”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其实,无论是“贫而无诌,富而无骄”,还是“贫而乐,富而好礼”,都做到了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但二者又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差别。

子贡所问之所以境界低,在于其还停留在“无”上,也就是说将不好的思想、言行等去除掉,做到这一步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计较;而孔子所答之所以境界高,在于其已经上升到“好”了,也就是说通过对更高道德标准的不断追求,那些不好的习气也随之自然而然消除,进而上升到对礼乐之道的追求了。换言之,以“无谄”、“无骄”来约束言行,是一种消极的去除;而以“礼乐”来约束言行,则是一种积极的转化。

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这种境界的人,就像《吕氏春秋》上所说的那样:“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都是这种境界的体现。

当然,对于“奔小康”的当今国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的问题了。“富而无骄”,不处处摆出一副“大款”的派头固然是不错,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精神方面的涵养,追求学问,讲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那岂不是达到更加高尚的境界了吗?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韩非子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礼记·曲礼上》

礼是用来规范亲疏,判断嫌疑,区分异同,明辨是非的。没有礼,就没有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教训正俗。没有礼,就不能明辨是非。没有礼,就不能区别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的位置。没有礼,老师和学生就不亲近。没有礼,班朝治军、管理执法就威严不行。没有礼,祷祠、祭祀、供给鬼神就不诚恳不庄重。

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

——《礼记·哀公问》

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礼是很重要的,没有礼就不知道怎样亲近崇拜天地之神,没有礼就不能明辨君臣、上下、长幼的位置,没有礼就不能区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和亲疏远近。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所以说礼义是人最重要的东西,人因礼义而讲究诚信、重视和睦。

编者手记

礼,并不只是尘世的形式,而且有其从上至下的深刻内涵。礼与等级、秩序、过程、效应相关,而宇宙中万物,无不与这些范畴相关。对应到尘世间,人必有差异,物必有轻重,事必有缓急。尘世是宇宙中极低的一层时空,因而道德低下,人心杂乱,物欲横流。如果再无心法的约束与礼仪的规范,人便无法掌控自我,也无法彼此认同、协调与共存。

礼即应势而生。上应宇宙之大势,下应尘世之颓势,以和为贵,以善为本,人便有所遵从,有所顾忌,有所依赖。

以前有个小沙弥叫妙颜,有一次到王宫去。王后看他伶俐可爱,于是想要抱抱他。妙颜阻止说:“您不应亲近僧人。”王后说:“你同我的儿子一样大,我即使抱抱你,又有什么不可以?”妙颜回答说:“您所说的虽是人之常情,但是情都是从细微的地方发展的,就像渺渺火星可以烧毁万里之野,涓涓细流可以穿透泰山之石一样。事情都是从少累积到多,从小累积到大,所以智者应远嫌避疑,防微杜渐。”

礼文化的核心是人伦文化,是人性化的文化,是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要求。尘世之礼,虽然繁复,目的却在事情顺畅,人际和谐,善念彰昭。坚守礼仪,即使内心有异,也能抑制非份之念、非常之举。人能不断自我抑制、自我调整,人的善念与正念,也就越来越强大。违礼,纵使小小不言,却也因为一道防线被撕开口子,洪水猛兽就可能漫延。即如疾病,轻微时不知道采取对策抑制,等到严重了,再治就异常困难。

☆☆圣人之道,莫大于礼 颜元

圣人之道,莫大于礼。……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编者手记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荀子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亲,兄弟不得不顺,夫妇不得不驩,少者以长,老者以养。故天地生之,圣人成之。”清儒凌廷堪也说:“是故圣人之道,一礼而已矣。……礼之外,别无所谓学也。”(《校礼堂文集·复礼上》关于“礼”,古今文献汗牛充栋,不必细引,《左传》 20万言,便一“礼”字,《论语》也只“礼”、“仁”二字。

那么“礼”到底是什么?史学家钱穆先生对礼有非常精准的见解:“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它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钱穆与七房桥世界》)礼学家钱玄先生在其名著《三礼通论》中的见解通彻:“学者以为礼学是经国济世之学,与国家建制、社会习俗、个人道德修养,均有直接关系,是实践致用之学。”可见,礼从其起源就与当时最重要的祭祀相关,由祭祀而衍生的一切制度、仪式、风俗——古人强调可被践履的一切事物、观念,也都囊括于“礼”之中了。

☆☆礼者,人之所履 黄石公

礼者,人之所履(履者,言人之举动不出乎规矩),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素书·原始章》

所谓礼,就是人日日身体力行,起早睡晚勤奋实践,形成人与人之间序长幼、别尊卑的一种伦理纲常。(注曰:礼,履也。朝夕之所履践而不失其序者,皆礼也。言、动、视、听,造次必于是,放、僻、邪、侈,从何而生乎?王氏曰:“大抵事君、奉亲,必当进退;承应内外,尊卑须要谦让。恭敬侍奉之礼,昼夜勿怠,可成人伦之序。”)

礼者,人之所履。不安于理,便多乖违之象,故以安礼结之。治身、治家、治智,舍此不可。

——《素书·安礼章》

编者手记

荀子曰:“礼者,人道之极也。”“礼”是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行为之规仪和准则,无论在家在国,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涉及到它。大到国家、社团的集体活动,小到个人的饮食起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样,社会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融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孔子说:“礼也者,理也。……君子无理不动。……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礼记·仲尼燕居》)意思是:礼就是理。……制度是根据礼来制定,行为的标准也是根据礼的要求。它们的践行不是在于人吗!)一个国家,如果朝野上下,从国家的领导人,到基层的人民群众,动静视听,进退休止,都能按照人伦道德规范去做,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产生放肆、怪癖、邪恶、浮夸、腐败等不良现象。

道、德、仁、义、礼,是构成我国古代社会全部上层建筑的五大要素。古代的所有思想家,当然不可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的原理,而一致认为伦理道德、礼仪法规是“天道”的演化。宇宙生成之后,就自然出现天尊地卑的高下之序,然则天地之间的万物生成群体之后,亦会自然出现尊卑有等、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自然之序。这些秩序是自然的、非人为的。故庄子曰:“宗庙尚亲,朝庭尚尊,乡党尚齿,行事尚贤,大道之序也。”《论语》亦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由此可证,“礼”是人伦的自然之序,无论清晨的起床,夜晚的寝寐,均须履践遵循而不可失其常。

古代思想家虽然有其不应苛求的认识局限性,但源远流长的人类要敬畏大自然(天道),保护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却包蕴著极其深邃伟大的智慧。

☆☆谈礼貌 季羡林

眼下,即使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也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抱怨现在社会上不讲礼貌。这是完全有事实做根据的。前许多年,当时我腿脚尚称灵便,出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多,几乎每一次我都看到在车上吵架的人,甚至动武的人。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的脚,如此等等。试想,在拥拥挤挤的公共汽车上,谁能不碰谁呢?这样的事情也值得大动干戈吗?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关的机关号召大家学习几句话:“谢谢!”“对不起!”等等。就是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发的。其用心良苦,然而我心里却觉得不是滋味。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堂堂大国竟要学习幼儿园孩子们学说的话,岂不大可哀哉!

有人把不讲礼貌的行为归咎于新人类或新新人类。我并无资格成为新人类的同党,我已经是属于博物馆的人物了。但是,我却要为他们打抱不平。在他们诞生以前,有人早看了先鞭。不过,话又要说了回来。新人类或新新人类确实在不讲礼貌方面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发扬光大了这种并不美妙的传统,他们(往往是一双男女)在光天化日之下,车水马龙之中,拥抱接吻,旁若无人,洋洋自得,连在这方面比较不拘细节的老外看了都目瞪口呆,惊诧不已。古人说:“闺房之内,有甚于画眉者。”这是两口子的私事,谁也管不着。但这是在闺房之内的事,现在竟几乎要搬到大街上来,虽然还没有到“甚于画眉”的水平,可是已经很可观了。新人类还要新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现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不讲礼貌的恶习所产生的恶劣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而是会流布全世界。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什么电视片,是由一个意大利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主题是介绍北京情况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当然都包罗无遗,但是,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个光着膀子的胖大汉子骑自行车双手撒把做打太极拳状,飞驰在天安门前宽广的大马路上。给人的形象是野蛮无礼。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然而却没有逃过一个老外的眼光。我相信,这个电视片是会在全世界都放映的。它在外国人心目中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最后,我想当一个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公正报》上的话:

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

编者手记

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礼,是人的脸谱。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即从一个人的礼貌,便可以知道一个人的素质。礼,是人际关系的粘合剂。有礼就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无礼则使人远去。中国人喜欢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殊不知中国还有句话已经传了两千年,那就是:“多行无礼,必自及也。”这里的“及”字是惹祸的意思,那就是说,经常不讲礼貌的人,一定会惹出祸来。讲礼貌,不是作秀。即使有个别人把礼仪视为“作秀”,那么,“作秀”无论如何也要比作恶好。

孟德斯鸠说:“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与人交往贵在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所以,当你迈出家门,切莫忘了带上礼貌!

同类推荐
  •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华国学经典)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 中华国学精典

    中华国学精典

    我国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启蒙教材无非是流传至今的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读古典诗词,通圣贤经书,那么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会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百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智慧书

    智慧书

    叔本华将其译为德文,赞誉它“绝对独一无二”;尼采则断言:“在剖析道德方面,整个欧洲没人能比葛拉西安更为慎密、更为精细。”而且,它还与《君王论》、《孙子兵法》一同被欧洲学者视为千百年来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三大智慧奇书。
  • 老子新解

    老子新解

    以往的人们解释《老子》总是从《老子》一书的词语出发。而本书的作者则完全从《老子》一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因此,本书就其方法论上的革新来看,是对老子解释的一次革命,其所获得的结果是完全崭新、与众不同和引人注目的。通过这本书,现代的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将会重新发现,他们可以从中国古人的著作中,特别是从老子的著作中汲取丰富而又极为珍贵的思想与精神的养料,从而使自己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加充实和完美。
热门推荐
  • 阳光下的影子

    阳光下的影子

    拥有阴阳眼的简夜夜遇到了一个男鬼,男鬼叫梁溪,梁溪爱上了简夜的朋友..之后会怎么样呢?你猜呀?
  • 迷茫天使

    迷茫天使

    天使和恶魔的奇幻恋情,两位天使恶魔的混血儿,血玫瑰和白马玫瑰的花枝,背对背的双子少女,化解战争的源头,面对黑暗和光明,生与死,她们选择什么,流血还是流泪......而他又留恋谁,是魔使,还是天后之女,他能接受天后之女是恶魔天使的混血吗?他的妹妹又是什么身份,镜子的映照,谁是谁?
  • 恋:樱花泪

    恋:樱花泪

    她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却冷若冰霜;她拥有着同样的地位,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她?十七年前的偷龙换凤,隐之千年的秘密,结局改何去何从?她的冰冷,她的双面,由他们的步入,命运该进行着怎样华丽的转变呢?
  • 妃常累之转眼即是万年

    妃常累之转眼即是万年

    她,是恶搞公主,他是恶魔王爷。当他们在一次偶然中相遇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呢....................
  • 战神联盟之末日降临

    战神联盟之末日降临

    晶石的碎片,被控制的精灵,精灵反常的行为,到底是谁??解除封印的八位精灵,各自拥有的奇特技能能把魔王消灭吗?
  • 回忆中的往事

    回忆中的往事

    我喜欢现实,不喜欢追溯以往,但不得以,因为我失去了他。我回忆是因为朋友们问我谈了多少次恋爱,什么样的男人是我喜欢的。这么些年了,原本埋在心底的秘密,再揪出来,心底的伤痛真的难以回笼。
  • 地狱头号逃犯

    地狱头号逃犯

    金瑞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第十八层地狱的逃犯。抓到他,就能获得十年阳寿,一万功德,死后还能去阴间做官。这可了不得,往后的日子不得安宁,金瑞只能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偷偷积累功德。只是一不小心,做了什么拯救人类的大事,就积满十万功德,做了那阎王爷的顶头上司。再一不小心,打开了十八层地狱,把地狱里的恶鬼全放出来了。集救世主与魔鬼于一身,完成了这部自编自演的戏剧,然后找上一个安静的地方美美的睡上一觉。人生本该如此。
  • 穿:男神碗里来

    穿:男神碗里来

    【本文耽美,不喜勿进,本文主受,属np不是1v1】白文,一个生活在黑暗里的人,因为不想在过这种没有色彩的日子而自杀。死后,灵魂遇到终极系统520,系统对他进行诱惑,绑定契约。就此,白文走上了攻略各种男神的道路。
  • 元灵士的星空

    元灵士的星空

    在大涅槃纪,人类依靠灵的力量走出了地球,征服了星空,成为了宇宙的霸主!十万亿年后,草木之灵、鸟兽之灵、元素之灵、星辰之灵、时空之灵......在灵主宰的世界里,融合了史上最强至尊之灵的樊星,他能否踏上一条元灵至尊之路。
  • 还好,你不曾走

    还好,你不曾走

    年少的相遇不过是昙花一幕,美好却轻易逝去,相见时可能是一场意外,但缘分却是早已注定,似梦非梦,但在心中种下一颗情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苏筱筱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15岁那年母亲突然消失,叶家突然的收养,让两个人牵绊一生,她用自己的一颗心融化了另一颗心,从青春到成熟,从懵懂在意到执手一生。初遇,是她的大哥哥再遇,是她的暗恋……最后的最后,他问:我是谁?她答:你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