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91900000013

第13章 望帝春心托杜鹃

到成都,去郫县。一路上,路两边有宽阔的绿化带。灌木丛中,掠过一片片缤纷的花色,红红白白,在绿叶中闪烁。这是杜鹃花。

郫县有一个美丽的别名:杜鹃城。在郫县看到杜鹃花,别有一番意味。

杜鹃,在汉字中,是一个涵义丰富的奇妙词汇。杜鹃是花,是鸟,也是神奇的传说。杜鹃作为鸟名,涵义更为丰富。杜鹃,就是布谷鸟,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关于杜鹃的神话,在古诗中能找到很多。流传最广的,是李商隐《锦瑟》中的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生梦蝶,望帝化鹃,李商隐的诗中这两个并列的典故,庄子梦中的蝴蝶,和望帝化成的杜鹃,是两个类型完全不同的故事。

望帝是谁?这是什么年代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这些问题,现代的中国人也许大多无法回答。望帝是古代蜀王,相传是在西周或春秋早期,那是三千年前,非常遥远的年代了。望帝名为杜宇,是一位贤明亲民的帝王,精通农耕。传说中他曾亲自教民务农,蜀地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望帝并不贪恋王位,后让贤于荆人鳖灵,隐退西山。传说他死后,魂化为鸟,长啼不止,口中流血。每年春耕时,天地间回荡着杜鹃的鸣叫,其声哀切。蜀人每闻子规啼,便说:“望帝回来了,他在催我们春耕播种呢。”

望帝魂化杜鹃的故事,曾被很多诗人咏叹。南北朝诗人鲍照的组诗《拟行路难》中,有一首写到了这个传说:

愁思忽而至,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荆棘郁樽樽。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杜甫的《杜鹃行》,把杜宇化鹃的传说写得更具体: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杜甫在这首诗中引述了望帝化鹃的故事,并引发很多感慨,苍天变化,万事反覆。望帝化鹃,是民间传说,是神话创作,把望帝之魂化成会鸣唱的鸟,是人心有所希冀。最初也许只是对一个去世善者的纪念,传说久了,就附加上很多人世间的愿望和情感。譬如对幸福的期待、对理想的追寻,也可能是思乡愁绪,是人生疑难,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爱。而杜鹃啼血,是一个令人心惊的意象。只要听到杜鹃的鸣叫,诗人们便想到了望帝化鹃的故事,感慨生死无常,人世变幻莫测。李白晚年漂泊在江南,在安徽宣城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心里便想起了四川的杜鹃鸟,遂写《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四川的子规鸟、安徽的杜鹃花,似乎并不相干,融合在李白的诗篇中,却是互相关联的意象。异乡的杜鹃花,使李白联想到故乡的子规鸟。子规啼唱,是亡魂的哀歌,是故乡的呼唤,令人断肠。杜鹃啼血,似乎是一个冤魂的呼喊,但传说中的望帝似乎并无冤屈,也无怨恨,诗人纷纷在他们的作品中发出了疑问。杜牧的五律《杜鹃》,就是一首发问的诗: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杜牧诗中的疑问,无人能回答。望帝当年让出帝位,也有传说。那年长江洪水泛滥,蜀地百姓苦于水患。荆地有能人名鳖灵,死后尸体在长江中逆流而上,到蜀国郫邑,竟然复活。鳖灵听说望帝贤明,去求见望帝,望帝惜才,任鳖灵为相,命他治水。鳖灵带领蜀人开山引水,平息水患,立下大功,深得民心。据说,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其源头便出自于鳖灵,有“开明肇其端”,才有“李冰集大成”。望帝觉得鳖灵功高,便让位给鳖灵。于是鳖灵取代望帝,当了蜀王,并改号开明,称丛帝。开明王位世传十二代,也是古代成都的一段奇特历史。望帝和丛帝两个时代的交替,是望帝谦和揖让,和平退位,还是其他方式的政权更替,无法考证。在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历史中,似乎很少有这样主动揖让的事例。改朝换代,难免战争和杀戮。望帝时代的结束,对杜宇来说,意味着亡国。他的生命,很可能是一个时代的殉葬。在传说中,杜宇也是亡国之君,他魂化为鸟,长鸣泣血,也是为亡国而哀伤。唐人胡曾七绝《咏史诗·成都》,便作如是猜想: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因杜鹃啼鸣而心生悲怨疑惑的诗,还能找到很多:“未识闻鹃多少恨,况逢春暮草萋萋”(杜甫《杜鹃》),“雨恨花愁同此冤,啼时闻处正春繁。千声万血谁哀尔?争得如花笑不言”(来鹄《子规》),“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余靖《子规》),“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顾况《子规》)。南宋文天祥被俘就义前,多次在诗中以杜鹃啼血寄托亡国之痛:“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郫县最著名的古迹,是望丛祠。这是纪念望帝和丛帝的祠庙,祠中有望帝和丛帝的陵墓。望帝和丛帝,为何会同葬一处?也是令人生奇的景象。据传,望帝死后,本葬于玉垒山,后人曾修祠墓合一的祠宇,尊为崇德寺。丛帝的墓,在郫县,即今日之望丛祠内。两座陵墓,相距遥远。南北朝时,为方便老百姓祭祀望帝,益州刺史将望帝祠墓从玉垒山迁到当年的国都郫县,地点就在丛帝墓附近。后人将两座祠堂合二为一,建成合祀二帝的望丛祠。在唐诗中,已出现望丛祠这个名字。温庭筠的词《河渎神》中,便有对望丛祠的描写: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清人何绍基来郫县后,曾写七律《谒望丛祠》:

蜀王坟上草青青,翠柏苍松护鳖灵。

一代勋名高禹绩,千秋揖让近虞廷。

荆尸浮处人争异,蜀魄啼时梦乍醒。

无限荒丘环寝殿,丹枫老树作人形。

从温庭筠生活的时代到何绍基写《谒望丛祠》,相距千年,期间两座帝陵分分合合,时废时兴,但望丛祠,已在世人心中定型。两个帝王,同葬一园,让人们想象那一段犹如神话的历史。望帝和丛帝,都是历史和神话中共有的人物,丛帝生前死而复生,望帝死后魂化为鸟,两位帝王承前启后,教民稼穑,开山治水,安邦兴国,发展了蜀地的农耕,使四川成为丰衣足食的“天府之国”。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望丛祠,就是蜀人的宗祠。人们到这里祭祀望帝和丛帝,心怀对勤劳智慧的祖先的感恩。

我到望丛祠时,已是下午。祠院红墙围绕,进门便看到一堵高大的红色照壁,壁上刻有巨大的“望丛祠”三字,照壁屋檐下,并列三块牌匾,分别以不同字体书写:“惠泽西蜀”、“造福海邦”、“至德圣道”。这是后世文人对望丛两帝功德的评价。祠内建筑,呈汉唐风格,古朴而端庄。望帝和丛帝的陵寝,是两个高大的圆形土丘,一前一后,如古人所描述:“二冢相对,状若丘山”。望丛祠中,有望帝和丛帝的塑像,两位古帝在祠堂内并肩而坐。望帝年长,满面胡须,神情安详温和;丛帝年轻,手持节杖,英气勃勃。有意思的是,一根长长的红绸带,从望帝手中流出,搭落在丛帝肩头,两位古帝,被柔软飘逸的红绸带连接成一个整体。这大概也是现代人对古老历史一种诗意的解读吧。

望丛祠内,翠柏成林,湖泊如镜。坐在湖畔的亭子里喝茶,遥想那些远古的传说,耳畔传来一声声鸟鸣,那是子规催春,是杜鹃思归。在杜鹃的啼鸣中,鲜艳的杜鹃花正在盛开,从湖畔,一直开到望帝和丛帝的墓前……

2012年7月18日于四步斋

同类推荐
  • 益往直前:水均益看世界

    益往直前:水均益看世界

    《益往直前》是“央视名嘴”水均益最新力作,首度敞开心扉,回顾央视生涯20年,剖析“伊战逃兵”等心中之痛,点评央视离职潮,回应“月薪26万”传言,讲述与白岩松、崔永元、敬一丹等新闻老兵不得不说的故事,袒露“名利场中”心路历程。同时,以冲锋在新闻前沿的记者视角,揭秘亲历伊拉克战争、欧债危机、朝鲜炸毁核设施等重大国际新闻背后的真相,讲述采访普京、梅德韦杰夫、安倍晋三、卡梅伦等国际风云人物的独特感受;并以20年来脚步遍布全球的采访经历,密切关注世界变迁,从曼德拉到金正恩,从法兰西到美利坚……剖析当今世界格局,点评国际热点问题,记录中国崛起的脚步。
  • 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库尔斯克重兵集结,钢铁装甲大战一触即发!古德里安固执己见,德国军备成为落后一方!斐迪南式强击炮终于登场,苏军将以何种兵器较量?库尔斯克突出“尖刀”,“红色乐队”紧急预警!处处受挫德军转为全面防御,堡垒行动上演情报大战!苏联重剑劈向德军防线。最后关头谁能力挽狂澜?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千古五言之祖:<古诗十九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记者的感悟

    记者的感悟

    这么多年,我写了许多杂文、短评、述评、时评,也写了许多业务研究文章、采访体会、记下了自己的工作经历,还为各类培训班写过不少演讲稿。与采写消息通讯等本职业务相比,我对这类东西的重视程度并不低、所花精力并不小、所获的感悟并不少。因此,我一直希望将这些凝聚着我的心血、汗水的文字结集出版。现在,奉献给读者的,是继《记者的天空》之后又一部研究业务的书。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热门推荐
  • 大气世界

    大气世界

    领略苍生,万物本源。大气生心,乾坤扭转。强存弱灭,物竟天择。境无止尽,道法自然。返还归真,童颜复显。断离生死,涅磐重生。登峰造极,俯视天下。唯我称尊,叱诧苍穹。(致谢:墨星小说封面网百度“墨星封面”第一个就是,你也可以拿到免费封面!)
  • 东山之恋——献给我的故乡西马泉

    东山之恋——献给我的故乡西马泉

    发生于八十年代,两个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 超级大少都市游

    超级大少都市游

    你知道我叫叶无歌,你不知道叶无歌三个字代表什么。千亿财阀继承人?不是!魔法半神?不是!龙盟幕后掌控者?不是!被誉为世界最危险排名第一人?不是!无数少女少妇萝莉御姐的梦中情人?呃,这个可以是!我是叶无歌,只是叶无歌,目之所及,一切都是我的。
  • 霸道总裁的刁蛮宠妻

    霸道总裁的刁蛮宠妻

    什么!?领养的儿子很帅?好吧,我认了。男神校草的初间吻给了我!?我家那只叫小狗狗的牧羊犬找到情人了?!老弟恋爱了?!奇闻!八卦时间又到了,不知道是谁的话……这还不简单,当然得各种威逼利诱啊。可是……我呢!?(▽︿▽#)我的男友在哪!咦,总裁大人喜欢我?若菲,你不是在耍我吧,明明他爱的是男人!场景一:“女人,别以为我不敢打你。”某男看着淡定的我怒道。“哼,我怕你?想打我的人多了去了,你算老几?”某女傲娇的撇过头不理他,错过了他眼底的心疼……本文有虐有糖发,喜欢本文的宝宝们请收藏评论,不喜欢本文的宝宝们请绕道。虽然这是筱筱的处文,但筱筱会努力的,喜欢文文的宝宝可以放心入坑。爱尼萌,么么哒。^ω^
  • 十世扶桑

    十世扶桑

    “苦情痣,爱恨浮沉前世绊,转世轮回几人盼。忘川河,彼岸花,花叶生生两不见,相恋相惜永相失。前世缘,千年熬,几度轮回.奈何.....”“姑娘歌声脆耳悦人,词句悲中带着决绝,可是在等人。”“千里闻一墨,一墨渡往生,你是墨连城。”“姑娘可相信往生,有人买了你的命吧,我欲渡你往生。”--“此去路途危险,九死一生,你,走吧!”“你说渡我往生,你去哪,我就去哪!”--“听闻灵山至尊血可以生死人,即使你魂魄散尽我也会拉你回来。”--“灵山已毁,至尊不在,你说,我该去哪寻你。”
  • 鬼魔神

    鬼魔神

    两个少年。一同长大。可是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安排。曾经的情谊。今惜的宿命。命运把他们推向了彼此的对立面。一念佛,一念魔。-----------一群结拜的少年。一同修炼。一同经历世间磨难。下定决心。一定要推翻世间所有不公所有不平之事。可是这样的道路是曲折的。曾经的兄弟。步入魔道。一步一步把猪脚逼如绝境。最后。兄弟恩断义绝。用生命结束了彼此的生命。
  • 神变天

    神变天

    阁下您好!这是一部前所未有震撼人心的魔幻大作。这部作品参见了诸多神学等不长出现在玄幻小说的中魔幻作品。小泽发心希望能够将此魔幻大作圆满展现在读者面前,并感谢腾讯阅文集团的所有同事给予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更感谢我的受身父母,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给了我生命的尊严!在此,我感恩所有人,谢谢你们的关照!小泽在此祝愿阅文以所有读者和你们的家人六时吉祥!
  • 做人要活一点

    做人要活一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真正清澈明净的水,是流动的水,是活水,一旦静止,立马就将死水一潭。做人也一样,要想有所作为成就大业,你就必须“活”起来,头脑“活”、心态“活”、观念意识“活”、眼睛“活”、嘴巴“活”,这样你才会有动力、有热情、有创意、有希望,最后才会有收获、有成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人要“活”一点,容易流于庸俗,有些人可能会将其理解为一种世故,一种圆滑,一种伎俩。其实不然,“活”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和方式,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生存的状态,它是有原则的,当面对大是大非原则问题时,做人的底线是绝对不能动摇的。否则,那不叫“活”,只能算是乱来了,乱来就会超越底线而进入雷区。
  • 此生入梦来:琅鸟神玉缘

    此生入梦来:琅鸟神玉缘

    她是一个妖精,却爱上了一个术士。她用满心的爱恋仰视他,却换不来一个温情的眼神。她做了许多梦,结果都破碎在梦里。这是一个刺猬小妖和腹黑男主的故事,此妖很良善,此男很妖孽,走过路过,请不要错过~(≧?≦)/~      
  •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一套开放性的丛书,殷切期望新出现的或可获得版权的佳作加入。弘扬学术是一项崇高而艰辛的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园地上辛勤耕耘,收获颇丰,不仅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褒扬,也得到作者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将坚守自己的文化理念和出版使命,为中国的学术进展和文明传承继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