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11000000005

第5章 记徐正端

为屈原守灵的诗人

乐平里是一个风景绝秀的山间小盆地,盆地的中间是一座山丘,山丘之上是春花秋草和青翠的橘树,这个山丘就是三闾八景之一——伏虎降钟,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钟堡”。“钟堡”上是一座屈原庙,它坐北朝南,飞檐高翘,雄峻壮美。屈原庙屹立于钟堡之上,就像屈原端戴的冠冕。

屈原庙里住着两个人:一个是屈原(塑像),另一个就是为屈原守灵的老人徐正端。徐正端住在庙里右侧的一间简陋的厢房里。他支了一张铺,立了一个灶,带了一柜子书,就这样安安静静地住下来,这一住恍惚间就有了几十年光景。

徐正端住在庙里,陪伴屈原的孤寂,守护伟大的诗魂。每天早晨当浓浓的草莓汁一样的太阳从窗格子里钻进来的时候,徐正端就起床擦一把脸,走进天井,数一阵空中飘浮的浪漫彩云,然后打开大厅的门锁,开始为洁白的屈原除尘。本来屈原是傲世独立、洁白无瑕的诗人,是不需除尘的,但因为世俗的尘埃总是不会饶过任何一个人,所以徐正端老人便将为屈原除尘、保持洁白的躯体定为每天最主要的功课,他要让这位伟大的诗人放射出永久的、洁白的光芒,让游人瞻仰。

除尘之前,他在诗人的面前,虔诚地点燃一炷香,让这炷香梦幻般悠悠地袅起一缕一缕的诗意之后,便轻拂慢抹,用温暖的孝心擦拭屈原皮肤上的微尘。诗祖啊,这时你的感觉是不是洁白的雪在飘落?是不是有一些细得不能再细的太阳刷在你的身上?

静静地为屈原除尘,默默地在导师面前诵吟《离骚》,这是徐正端最幸福的时刻。徐正端已离不开屈原庙,离不开屈原。这样的幸福时刻他要天天拥有。

除了为屈原除尘,他还有一些事情要做:

比如打扫庙宇。他把庙内庙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要把生活中的一些世俗的事情扫到一边,腾出干净的地方让宾客坐下,让洁白的雪落下。

比如培植橘树。屈原不是写过一首诗叫《橘颂》吗?这首诗是颂家乡的橘呢!他不能对橘树马虎,要用尽心思去剪枝、去施肥、去呵护它累累的果实,让这些橘树的根深深地扎在诗的沃土里。他还要去培植兰草兰花,这是屈原最心仪的花草,他也很疼爱,要浇水要去杂草,还要把屈原写兰草的诗句背一背。

比如联络骚坛诗友。老人想念哪位诗友了,就写一首七律或绝句或骚体诗,以表达想念之情,送给友人。诗友的和诗,他耐心玩味,珍藏起来,用毛笔又誊写一遍,编入诗丛。屈原庙是骚坛的笔会中心,老人则是骚坛诗友的轴心,一切联络都自老人始,也自老人终。

徐正端永远不忘一年中的两个日期,一是正月初七屈原的生日,再就是五月初五骚坛笔会诗人节。正月初七,徐正端总要买来一挂鞭炮,在庙里放上一阵子,在屈原的生日里与屈原共度良宵。屈原的生日乐平里的人记得,他记得。五月初五端午节,是屈原投江殉难的日子,同时也是乐平里泥巴腿子诗人们到庙里聚会吟诗的日子。这一天,徐正端要早早起床,在厨房里准备茶饮和酒馔,以迎迓他的诗友们。他看到敞着衣衫、卷着裤管,大口大口吧咂旱烟的诗友们陆陆续续从毛狗子道上走来的时候,就兴奋不已。这种兴奋并不是因为他和这些诗友曾在一起耙过田、栽过橘、砍过柴禾,而是因为他们共同拥有写诗这一特殊的志趣,是“诗”把他和这些农民兄弟紧紧粘在一起。诗会结束后,徐正端就把骚坛诗友们的诗留下来,用毛笔楷书仔细誊写,然后装订成册,他整理的《吊屈原专集》有一千多首。这些专集,每个字、每个标点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徐正端自己也写诗。他主要写骚体,他写的骚体诗真是韵味十足呢!

时维五月兮,节届端阳。

蒲艾高悬兮,驱邪迎祥。

楚天默哀兮,素冠素裳。

竞渡龙舟兮,吊古忠良。

争投角黍兮,遍撒江湘。

饫餐水簇兮,圣体勿伤。

年年此日兮,大地茫茫。

骚人墨客兮,萃聚一堂。

笔呼墨号兮,洒洒篇章。

追溯高节兮,爱国之光。

孤忠夙愿兮,美政兴邦。

今世今朝兮,祈公鉴赏。

在庙里读诗与写诗都是非常冷清的事业,尤其是冬天,雪降落到诗人的生活中,诗人就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偶尔远眺一番被雪覆盖的村庄和田野,便又回到暗淡无光的炉边。在炉上烤几个红薯和土豆,黑凳上放上一小碟腌菜和一小碟花生,便悠然喝酒。喝酒时除琢磨一两句诗外,也想一些人和一些事。想得深远的时候,眼角里冷不丁地落下一两滴浊泪来,是不是谭光沛、杜青山两位诗友逝去的身影又在他心里翻滚了?是不是骚坛将面临后继无人的景况令他忧郁和心碎?

尽管庙里是如此的单调乏味和冷清枯寂,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诗人,好像看不出要走的迹象。还在积极地准备柴禾,还是很有规律地开关庙门,也信心十足地观察着日月。他可能最终要老死在这里。

守庙人的心事

徐正端住在屈原庙里,扫庙、写诗、为屈原守灵。这是他为自己晚年选择的事业。

前些年,他悠然自得。天亮打开庙门,傍晚关上庙门,一日之间还做些跑进跑出、迎往送来、抄抄写写的事儿。他不认为这很无聊,他觉得充实,惬意,也是最乐意的事情。有人说:“像个老和尚。”他也懒得去辩驳。

这几年,他有些忧郁了。仅仅把个庙门守住有什么用啊?他要守住的是屈原的灵,是屈原的魂。徐正端最大的心思,就是要将屈原的思想在乐平里传下去。自己已至耄耋,是要入土的人了,还能守几年庙呢?写诗还能写几年呢?灵气已经飞逝,才思也已枯竭,说乌呼哀哉,就是一口气接不上来或眨一下眼睛的事儿。但是屈原的诗作要传下去啊,继承屈子遗风的骚坛要传下去啊!这是大事啊,不能马虎的。要传下去,就是青年人的事了,这让徐正端感到忧虑。当务之急,是要拉携几个青年娃子,传递骚坛的香火。

他的重点不在读诗写诗了,也不是整理骚坛诗集了,而是在寻寻觅觅,找寻能读会写的好苗子。这是火烧眉毛的事儿。

只要是棵苗子,徐老就会去精心地呵护他、浇灌他、亲近他,教他读屈原读楚辞,教他写骚体诗、格律诗。但是现实让他沮丧。一个女孩子,写诗填词已入门,也能在端午诗会上登台亮相了,却走了,到北京去做了保姆。几个后生,徐老手把手地教,都有了长进,写出的诗像模像样了,但也难耐写诗的寂寞和生活的贫困,鸟儿一样扑楞楞飞了。这让徐正端极度的落寞和沮丧。心血白费了!要教一个人由不能读懂《离骚》,到能读会背,由不能写诗到会写,由平平仄仄到上下去入,不知要费多少口舌、耗多少脑筋、熬多少夜。煮熟的鸭子都飞了,他的心是多痛啊!当然,他也明白,乐平里穷,农民最需要的还是糊一口嘴!穿一身衣,需要的还不是写诗,也不是研究屈原。如果他们关心屈原的话,不是关心屈原的本身,也不是屈原的“求索精神”。“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精神世界离他们还是很远很远的。他们真正琢磨的,是屈原故里的旅游会不会火热,乐平里的大规模开发什么时候开始,也就是说屈原能不能给他们带来实在的东西。如果这一切都是虚幻的,青年人还是会走的,会毫不犹豫地丢下楚辞和写的诗稿,会撇下徐老头子的。诗毕竟换不来粮食,更不能鼓起腰包。这些和徐正端的想法都是相去甚远的。

徐正端,心仍然不死。他去叩小学和中学的门了,找校长商量在学校开办“楚辞课”,在老师中结交诗友,在学生里找好苗苗,这是他残存的希望。校长和老师们也还是热情的,也经常请他去讲楚辞讲屈原,也乐意让学生到庙里去听一听、看一看。这让徐正端宽心,打心窝子里高兴。后来,学校对开办“楚辞课”也渐渐冷了,停了。因为楚辞课不能给学校带来教学成绩,也不能给学生带来中考分数,学校得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不转不行,不转学生就得吃亏,误了学生的前程,谁担得了这个责任?徐老又茫然了。如果不找几棵好苗子,骚坛将会倾覆,诗也将是一片废弃的旷地,再也不是一片绿洲了。徐正端是真正在忧虑骚坛的事了。

徐正端在离屈原庙几十步的地方,买了一栋房子,还买来一些长条板凳,办起了“离骚径院”,讲屈原的作品、屈原的故事,讲三闾八景的传说,也讲骚坛的精神。“离骚径院”是极其简陋的,不像个讲课的地方,但他讲这些东西却是滔滔不绝的。有时学生来听,有时游客来听。只要有人来听,徐正端就来劲、兴奋,口若悬河。他找到了寄托。

“离骚径院”热闹了一阵子,又冷冷清清了。好长时间没有人光临。不过这种景况老徐早就预料到了。

是把“离骚径院”的门关上还是一直就这样开着呢?徐正端有些犹豫了。

小孙子开始读小学,徐正端牵着他的手常在乐平里的沟壑里转,在田畦上遛达,给他讲屈原小时候的故事,背屈原的诗给他听,也常把他留在庙里做伴儿。他对小孙子说:“上不了大学就在村子里待着啊!”

每天关庙门的时候,徐正端总要坐在高高的门坎上看一阵日落,直到另一边升一个弯月。他想:“我死了以后,谁来守庙呢?我的孙子会来吗?”

献给屈原的礼物

屈原庙是座空庙。

一堂一厅,一个天井,两个厢房。除大堂里树立着屈原的塑像外,其余都没有内容。徐正端住进庙里时,觉得不好意思。住进来就是一个家了,这个家空落落的,怎样待人接物?

徐正端是屈原村乐平里人,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六十岁退休。退休的当天就进了这座庙,守护屈原和这座庙宇。

其实屈原庙也并不完全是座空庙。晴朗的天气,一炷炷阳光照进来,天井、大堂、大厅和厢房金光闪闪,洁白的屈原塑像也好像抹上了一层金粉,在大堂之上熠熠生辉,这种神韵,显现的是战国时一个志得意满的屈原。阴雨霏霏时,烟雾从大门从天井从格子小窗一起涌入,大庙像一个胀满的气球,雾霭朦胧,屈原像在阴霾中时隐时现,这样的幻影,酷似历史变幻的厚重云块,车马啸啸、硝烟滚滚,屈原振臂、呐喊、问天,他站在时代的尖端拨云驱雾。屈原庙挤得最满的时候是诗会,熙熙攘攘,诗的气息充盈,无处不是飘逸的韵律和平仄。当然,屈原庙里更多的时候是春天飘来的花絮,夏天飞来的蚊虫,秋天弥漫的谷香,冬天落下的雪花。

屈原庙里住进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后,冷清、空洞的屈原庙活泛起来,呆板的屈原塑像生动起来,庙堂内外空灵起来。庙门开与关的吱吱声响传到村头了,比鸡鸣的声音还尖利。炊烟袅袅绕绕地浮起来了,像是插在庙宇上的旗幡。脚步在每个角落踏动,铿铿锵锵,也惊醒了一系列的细小生命。还有了书卷气,墨香盈室、吟诵不断。一个人物的活动是能带动一切的。庙外也进入了四季的正轨,花草该枯时枯,该荣时荣,树木该零落时零落,该繁茂时繁茂。有人能看管这些花红柳绿,收拾残枝败叶,是不一样的。人给这些生命带来更加旺盛的活力。

徐正端自住了进来,就打算不再搬出去,以后几十年的光阴就在这里度过吧!把一切献给这座小庙,献给屈原。他将一颗世俗的心收拢、澄清,静静地放进庙里。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不是苦读楚辞,就是搜索枯肠写怀念屈原歌颂屈原的诗。他的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关于屈原庙和屈原的事情。

他接待三三两两的游客,殷勤讲述屈原的诗篇和事迹。曾经来了一位博士,和徐老谈论“屈原否定论”,一时徐正端勃然变色,怒不可遏。屈原就出生在我们村里,怎么可以否定?博士没想到徐正端反应是这样义愤填膺,顿时噤若寒蝉,再不理论。徐正端是屈原庙里的守护神,是屈原最忠诚的卫士。他不能让任何人玷污屈原,也不让任何人否定屈原。屈原庙有了徐正端这个人,是屈原的福气,他是献给屈原的礼物呢!

我去庙里看徐正端的时候,他已经待了二十年,八十高龄,头发稀落花白,眼球浑浊目光暗淡。但一说到屈原,他的思维清晰缜密,没有半句废话。他炒了几个菜,请我喝酒。一个平时不常喝酒的人,突然邀人喝酒,兴致极浓,心中肯定有什么话题。喝着喝着,徐正端悲从中来,感觉大限不久将至一般。对我吐露了心思:人已八十,离天远,离地近,守这庙也守不到几个时日了,一生清贫,仅两万多块钱的积蓄,想用这些给庙里留下点什么。我一时无语,默默喝酒。

他退休后的工资很低,老婆也是个农民,儿孙绕膝,这两万多块钱不知是怎样积存下来的。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颈椎、腰椎也有毛病,需要钱。

他要用这一生的积蓄去做什么?

他已着手去做一件事情。

先花了几个月的光阴,用楷书将屈原的《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二十五首诗歌书写下来,然后请人在外县拖回一车石料,用半年的时间请匠人们铭刻,打成一块块石碑,将诗碑镶嵌在屈原庙的大堂,还买回一块块大玻璃将这些碑罩住,让诗碑永远陪伴着诗人。碑林环绕着屈原塑像,就像忠实的守护者。屈原低头沉吟,迎风徐步。这些碑林就像书简,一一翻开。千古诗篇焕发出光辉。一座空庙顿时变得阔大而充盈。徐正端完成了这桩大事,感觉像完成了整个人生。这可能是他献给屈原的最后的礼物。

每次我走进这座庙,都要在诗碑前踱来踱去走两趟,透过玻璃,诵读屈原的诗句,屈原的忧愤、高洁感染着我,徐正端的义举也感动着我。

同类推荐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

    全书共收录来自多家高全国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为2009年“中国(宝鸡)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高层学术论坛所提交的论文和有关文章。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文化视野下的语言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语言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日益兴起的文化语言热,本人在教学中也尝试着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来解读古今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进入21世纪,本人又从语言文化的视角,探析西北回族独特的语言现象。到了2009年,本人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文化语言学”被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促使本人在文化语言的研究方面更加用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书的内容就是这些教学和研究心得的汇集。
热门推荐
  • 奇趣天下2: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奇趣天下2: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万吨巨轮顷刻间支离破碎永沉海底;飞机失踪数年后出现在遥远的月球;数十人被在黑雾中迷失灵魂;人畜眨眼间被吸入魔窟化为白骨;沙漠中幻象纷繁引人赴死;峡谷里众多冒险者神秘死亡……对于这些神秘之地,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外星人的秘密基地,人类不得入内;有人说是死亡笼罩的所在,误入者必死无疑;也有人说是大自然的禁区,一旦踏入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死亡无法形容的恐怖;神秘不能诠释的离奇。这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密,我们称这些区域为——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 异界丹圣

    异界丹圣

    主角带着轩辕皇帝炼丹成仙的丹鼎来到了斗气魔法的世界,本来认为能学些轩辕皇帝的功法称霸天下,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破鼎里面除了一本份丹方和炼制之法之外竟然连一本修炼功法也没有!而且这炼制之法竟然还需要特殊的火焰!悲摧的主角只有老老实实的修炼起魔法来,他希望借由火系魔法发出炼丹所需要的火焰。结果他竟然成功了!当他真正练出第一颗丹药的时候,他知道他的好运来了。因为天才在他眼中再也不算什么,一颗洗髓丹就能够造出一位天才!魔武界限又算什么,一颗阴阳丹就能够让你魔武双修!他将以绝世强者为兵,征战天下,笑傲世间!
  • 霸天弑神

    霸天弑神

    你说我欧阳烈没事放着娱乐之神不做去参加什么太空实验呀?还没尝到美人滋味就穿越了。别人穿越到异界,都是美女成群,称王称霸。而我却成了一个倒霉蛋,不是被人打就是被人踹。可是倒霉蛋也有翻身的时候,一切都从欧阳老爹舍身将潜龙珠交给他开始改变。通任督二脉,习潜龙息,修伏地噬元大法,一段霸天弑神之路就此开始!
  • 千金废材:绝色元素师

    千金废材:绝色元素师

    作品简介是什么鬼?能吃吗?!卡茨,咦!果然能吃,嘎嘣脆...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 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

    金刚王菩萨秘密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话游记

    神话游记

    本故事单从一普通少年说起,历尽奇险波折,屡经磨难困苦,闯荡世间九大部洲,遍访九天十地,诸天神魔,最终冲破天命之藩篱,成为乱世英雄,力挽狂澜,书写英雄抗争史卷,神奇佳话传奇故事。此书为《明清仙侠演义》系列之前传,故本书命名为《明清仙侠演义之神话游记》简称《神话游记》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安珂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安珂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绝宠霸爱:首席殿下的神秘冷妻

    绝宠霸爱:首席殿下的神秘冷妻

    “苡晨……对不起,我们分手吧!”男子低着头,让她看不清楚他的表情。她没有哭,也没有笑,转身潇洒离开。收拾好行李,从有他的世界里退出。所有人都认为是她接受不了而离开。可是,这一切的真相又有谁知道。现在,她回来了,那些曾经欠她的,欺她的,骗她的,背叛她的。她会一一让那些人为他们曾经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此文不虐,放心跳坑,小虐怡情……)
  • 极致婚宠:麻辣小悍妻

    极致婚宠:麻辣小悍妻

    六年前一场车祸,一场精心策划的婚姻葬送她的青春,表面上对她疼爱有加的丈夫仅仅是为了报复,当亲眼看到前一晚上还给她过生日要和她生孩子丈夫李祁牵着另一个女人的手出现在婚纱店中挑选婚纱,夏浅恨不得立马上前亲手掐死这两个人,在爱情滋润下沉浸了两年的大小姐脾气喷涌而出,且看夏浅怎么斗小三,踢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