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9400000005

第5章 大风起兮(3)

所谓县尉,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官儿,主管一县的治安、征讨盗贼之事,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兼县警备区司令,这对于只有二十六岁的刘备来说,应该算是个不错的职务了。

他手底下的弟兄们想来也是相当兴奋,簇拥着大哥来到安喜县衙报到,领了官印,换上正式的袍服,正儿八经地干起了官差,惩奸除盗,力保一方太平。

然而,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刘备和他的一票兄弟保国为民的热忱,很快就被浇上了一盆凉水。

有关督邮

话说东汉末年民乱频生,东汉政权每平定一场动乱,便会衍生出一票像刘备这样等着邀功领赏的人,大量封官许愿的结果是,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发不出工资。没办法,东汉政府做出了一件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大家都不会开心的事情:裁员。

当时刘备上任还不到一年,这一天正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突然有个弟兄心急火燎地跑进来,说是县内传舍来了一个大官。刘备忙问是谁,那位仁兄搔了搔脑袋,说:"好像姓督名邮。"

对于这两个字,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不过这"督邮"并不是人名,而是东汉郡国下的一个官称,由郡守委派,主要工作是巡视各县县政,惩治不法。小郡可能设一个督邮,大郡则会设所谓的五部督邮,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督导组"、"检查组"。

这职位可以说是一郡之内文官的第二把交椅,尤其是巡视期间,几乎就成了郡守的化身,对县一级官员有着极高的威慑力。

刘备之前就已经听到裁员的传闻,这时听说督邮来了,心下更觉不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来,这不是摆明了要罢我的官么?他越想越不对劲儿,索性换上正式官服、绶带,就要去传舍探个究竟。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绶带",是中国古代官员披在官服外面的锦带,属于正式官服的一部分,不同官阶的官员所佩的绶带有不同颜色与款式,东汉公侯将军者背紫绶,太守两千石者背青绶,像刘备这种两百石的小官儿背的是黄绶,这大概就和今天军队中所佩戴的肩章感觉差不多。

刘备的嗅觉还是比较敏锐的,他猜得没错,这位督邮大人就是要来传达刘备被罢官的指令。这会儿他在传舍中听到刘备前来求见,马上表示身体不适,不见客。

其实,他这么做也不见得是要摆什么官架子,他既然与刘备有职务上的利害关系,私下见面也只会多惹尴尬,因此,为了避嫌,不见倒是个合理之举。

但刘备大哥却不这么想,他给彻底惹火了。

好嘛!不见我就是真要罢我的官了,知不知道我这县尉也是拼了老命才换来的,我好歹还是大哥,帮中的兄弟们跟着我混饭吃,官没了,要我回去怎么跟弟兄们交代?横竖官是做不成了,看我怎么收拾你这狗官!

大哥很生气,后果那是相当严重。

刘备二话不说,立刻回到衙门,大手一招:"兄弟们,抄家伙,跟我来!"便领着一票人马杀回传舍,也不通报就踹开大门,直入正厅。

这时督邮大人正坐在胡床上批公文,见刘备带着一群凶神恶煞之徒闯进来,不禁勃然大怒,喝道:"你们这是造反啊,擅闯传舍者,全都给我拿下!"说着,便命令自己的随从上前抓人。

可怜这些随从又怎么会是关羽、张飞这种"万人敌"等级流氓的对手,三下五除二就被打发了。

大势已定,刘备一脚踏在胡床上,弯下腰看着瑟瑟发抖的督邮,缓缓道:"督邮大人,在下奉府君的密令,特来收你,勿怪勿怪……给我绑了!"

众兄弟二话不说,上前就将可怜的督邮大人五花大绑,然后一行人便骑马出城,一直来到县境旁一片树林内。

刘备提着督邮走到一棵大树下,解下自己身上的绶带,将督邮的脖子和树干绑在一起,然后拿起皮鞭和木棍一阵乱打,直把个督邮打得是皮开肉绽,哀声连连。

刘备打了一阵,又要了刀子,估计是起了杀人灭口的心思,督邮赶紧求饶:"刘大哥,我这也是公事公办,你看在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妻小的分上,就高抬贵手,饶了小的一条贱命吧!"

好在刘备虽是黑社会大哥,但还是讲道理的。

他打了一阵子,气也就消了大半,见督邮求得可怜,于是将刀子收起来,取出自己的官印往督邮脖子上一挂,拍拍他的脸蛋儿,说了声"保重",便上马与众兄弟扬长而去。

以上便是"鞭督邮"的历史记载。

当然,为了便于阅读,笔者略微添油加醋一番,不过大致过程并无差池。

说起来这位督邮大人也真是可怜,他原本只是公事公办,依理回避,谁知遇到刘备这个狠角色,差点连性命也给丢了。历史上他不但没有留下名字,过了一千五百年,在《三国演义》中还被写成是个贪赃枉法之徒,被张飞暴打一顿伸张正义,人之不幸莫过于此。

再说刘备。"玄德会"一票人马奔离了安喜县好一阵子才停下,但问题跟着也就来了: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等容身之地呢?

这鞭督邮虽然很爽,但可不是小罪,不是说罚几个钱或是做几个月义工就可以了事,多半还要切去身上某个部位才行。

看来眼下中山国是待不下去了,回涿郡似乎也冒险了一点,可是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呢?

这时突然有人提议:去洛阳。

"洛阳有很多大人物,凭咱们兄弟的本事,一定可以在那里混出个名堂来,洛阳还有很多富人,不做官做部曲(门客、打手)也能活得很滋润,再说洛阳还有很多女人……"

有女人那还说什么?于是,刘备一干人等便离了安喜县境,欢天喜地地朝着首都洛阳的方向一路狂奔。

然而他们不知道,更大的风暴在前方正等着他们。

再次上任

这里需要说明,刘备离开安喜之后究竟去了哪些地方,史料上记载得并不清楚,笔者试着将几个相冲突的线索结合在一起,拼凑成以下的故事。

刘备到洛阳时大约是中平五年到六年之间(即公元188年到189年),当时是汉灵帝统治的最后一年,洛阳城铜驼大街上仍是摩肩擦踵、人潮如织,但高墙深院的皇宫大内,权力斗争却已如满张之弓,一场血雨腥风,蓄势待发。

当今皇后的兄长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保持着东汉百年来外戚与宦官斗争的优良传统,誓将对方置于死地而后快。

中平六年年初,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即位,何皇后升级成为何太后,何进也就水涨船高,他几次想要杀尽宦官,都被自己的妹妹挡下,于是决定采取比较强硬的做法:征召驻外的军队如西凉董卓、并州丁原等进逼洛阳,以军事压力逼何太后妥协。同时何进为了增强自身实力,也派出很多将官外出征募士兵,如派王匡、鲍信前往青徐二州,派张辽去河北,还派毋丘毅去丹阳。

从事后的发展来看,何进的这一做法是极其愚蠢的,尤其是召驻外军队进逼洛阳,直接导致了本已衰微不堪的汉帝国走向灭亡。

何进在政治上无疑是短视的,不过就他本人而言,大概当时的情势十分危急,迫使他不得不走出这样一步臭棋以自保。

有关何进与宦官集团的血腥斗争,后面还会谈到。这里只说刘备。

我们不知道刘备一行是如何与何进拉上关系的,不过既然何进要招兵买马,对外地来的民兵势力自然欢迎,于是刘备便成为何进集团的成员(当然是等级最低的跟班),并加入毋丘毅丹阳募兵团的行列。

不过,这趟募兵之旅并不平静。

公元184年年底,黄巾之乱大致平定后,仍有黄巾信徒四处割据,至公元188年年底,青州与徐州更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数十万黄巾军对东方州郡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毋丘毅、刘备一行人向东来到徐州下邳时,正好遇上黄巾部队攻击。

刘备与黄巾军也算是老相识了,没什么客气的,二话不说光膀子就上,一干兄弟左冲右突,立下一些功劳。

官军将领们倒也不是全无良心,录下刘备的战功,上报给朝廷。有何进力挺,这回派令来得快了许多,刘备被任命为下密丞。

所谓"下密丞",就是下密县的县丞,副县长一级的官员。这项任命虽然看起来是一种嘉奖,不过实质上是好是坏还真的很难说。

下密县位于青州北海国内,大概相当于今天山东潍坊,也就是山东北侧靠渤海的地区。在当时,这一带正是青徐两州境内黄巾军势力最盛的"重灾区",官员非死即逃,因此刘备被丢到这个鬼地方,也不知道是朝廷有意借助他的实力对付黄巾军,还是这里实在是没人愿意来,只好派给这位没啥背景的小朋友。

比起之前的安喜县公安局长,下密县副县长一职可能要高出半级,但也差不了多少。不过,刘备在下邳作战时的收获,倒不见得是一官半职所能比的,他可能透过这个机会先后认识了两位重量级人物。先认识的是陶谦,后认识的是孔融。

先说陶谦。

此人是扬州丹阳人,个性狂傲,年轻时多任文官,到老来开始转任武职,曾跟随皇甫嵩、张温等共同讨伐西凉的边章、韩遂之乱,颇立了些战功。

公元188年青徐黄巾之乱再起,朝廷便命陶谦为徐州刺史,负责平乱,当刘备在下邳一带与黄巾军力战时,或许恰巧与前来平乱的陶谦有数面之缘。当时陶谦已是五十来岁的老将,见着年轻武勇的刘备,自然印象深刻。这便为日后的"让徐州"埋下了伏笔。

至于孔融,这哥们儿的名气可就大了去了。他七岁时一次让梨的举动,几乎成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杆性事件。

话说董卓乱政期间,孔融因为得罪了这位大军阀,被下派到青州任北海国相,有机会成为下密丞刘备的顶头上司,这层关系可能是之后刘备救北海的原因之一。

以上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就在刘备担任下密丞,力战黄巾军时,洛阳城内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局。

讨董联盟

宦官"十常侍"暗杀了大将军何进,结果招来袁绍、袁术等人的激烈报复,他们率领禁军入宫,几乎将宦官集团连根拔起。几个侥幸逃生的宦官头子挟持着皇帝、太后逃出洛阳,最后因为走投无路而自杀,留下小皇帝刘辩落入西凉统兵将领董卓的手里。

这样一来,董卓一手把持着皇帝,一手掌握着全国最精锐的西凉兵团,很快就成为洛阳城中的新一轮执政者,控制了整个汉帝国的神经中枢。

综合史书上对董卓的记载,我们很容易便能拼凑出董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简单来说,董卓是这样一种矛盾综合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残忍、暴虐,同时还带有暴发户式的炫耀,以及小商贩式的狡狯。

他一方面喜欢作政治秀,搞出些政通人和的样子;一方面又无法克制炫耀权力的欲望和凶残暴力的本性,结果导致了他施政混乱。

他为求和谐,大量任用反对派为地方军镇,如袁绍任渤海太守、韩馥任冀州牧、刘岱任兖州刺史等。但同时,他又做了不少授人以柄的坏事,例如放纵士兵奸淫掳掠、废皇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即之后的汉献帝),以及毒杀何太后等。

结果便是,那些受董卓大恩的"白眼狼"们纷纷骂他是国贼,并以"恩公"派任的资源起兵勤王,形成初平元年正月的"十三路关东军讨董联盟"。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十三路诸侯里当然不包括刘备这种小角色,不过刘备是否参加了这次"倒董"行动,倒是有待搞清。

《三国志·先主传》并无这样的记载,但王粲所作《英雄记》则清楚记载了刘备"起军从讨董卓"。

这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刘备加入了由当时青州刺史焦和所率领的青州部队,这位焦刺史不顾州内黄巾为患,硬要出兵洛阳,结果导致青州黄巾一发不可收拾,而他本身实力也太过不济,连列在十三路诸侯内的资格都没有。

另一种可能是,刘备以民兵身份响应讨董行动,他或许觉得当下密丞这种鸟官一辈子也没啥前途,而参加讨董联军反而有较多机会扩展人脉、展示才能,因此便带着人马直奔洛阳。这也可能是刘备从下密丞"去官"的原因。

不过,不管以何种形式参与讨董行动,都只能证明刘备当时和一众方镇大员相比,充其量也就是个跑龙套的。

他不受人待见是肯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先主传》中却一点记载都没有。

至于《三国演义》中的几处精彩段落,经过"百家讲坛"及一些书籍的大力宣传,列位应该知道华雄是被孙坚军所杀,自然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这档子事。

至于"三英战吕布",不能说完全没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极低,起码不会是在虎牢关,并没有董卓军和关东军在这里开战的记载。

旧时学伴

董卓见关东军势头滔天,生怕有个什么闪失,便在二月时将皇帝迁往西都长安,并一把火烧掉了洛阳宫殿,他自己则继续留在东线与关东军对峙,一直到次年四月被孙坚所逼,这才西撤入长安。

刘备在关东联军中跑了多久的龙套不清楚,只知道过了没多久,他又收到了新的任职命令,这次是青州平原国的高唐县,位置还是县尉。至于命令是长安的朝廷所下,还是关东联军的酬庸,现已不可考。

刘备接到这一新职务时,一定是满肚子脏话:"顶你个肺!老子绕了大半个中原,到头来还是被丢回青州,还是干一个半大不小的县公安局长,现在回青州去还能干什么?还不就是打黄巾!"

不爽归不爽,此时刘备也已经看出来,继续待在关东联军中,恐怕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只好摸摸鼻子,带着自己的兄弟回青州上任。

刘备在高唐县尉任上没干多久,就升职为县令,成为一县之长。不过这倒不见得是好事,多半是前任县令壮烈殉国或弃官逃亡所留下的缺。刘备也没啥心情搞庆祝活动,因为他的老朋友黄巾军马上便为他送上了一份大礼。

青州在诸位长官(以青州刺史焦和、北海相孔融为代表)"宽大仁慈"的治理下,成为黄巾军的天堂乐土,累积人数达百万之众。经过两年的发展和探索,他们觉得只有脱离本土,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造反事业才能迎来更多的机遇。

具体规划是:走出青州,与河北黑山军会合。

于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三十万青州黄巾大军由东向西,往冀州与兖州移动,而刘备所在的高唐县,很幸运地(或很不幸地)出现在他们的移动路线上。

虽然刘备之前打黄巾军打得还算顺手,但面对三十万之众却是无能为力。他尽力与黄巾军打了一仗,结果大败,只好第二次施展"泥鳅功",从高唐往西一路逃窜,进入到苍茫的河北平原。

此时他身后有黄巾大队穷追不舍,前方则是陷入军阀混战的冀州,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刘备,此刻想来应该对自己坎坷的人生充满了惶惑与不安,感叹天下虽大,却不知何处才是他的立足之地。

所谓"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应该是他当时境遇的真实写照。

然而往往就是这样,人的境遇,一旦跌至最低谷,便会触底反弹。反之亦然,一旦达到巅峰,便开始走下坡路,好比时下某些肚子里没料的歌星影星,一旦红得发紫,离过时也就不远了。

"过时?我才刚上路哎!"刘备如是说。

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刘备感叹世事无常,为自身境遇自怨自艾时,一个熟悉的身影乘着白马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个人的出现,使刘备不禁回想起过去校园里发生的种种,那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年他们都还年轻,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而如今,两人却已各自历经沧桑。

那个人便是公孙瓒。

千石高位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下)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 走进大师齐白石

    走进大师齐白石

    本书通过大量的生活照片介绍了大师齐白石的艺术人生。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在他一生的创作中,曾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画作。目前,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北京国际双年展,开设了齐白石特展,给了我们一个领略大师作品魅力的机会。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
  •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

    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欧阳修曾巩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根据其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讲座整理增订而成,通过丰富的史料、对诗文的别具一格的解读,让读者走进欧阳修、曾巩,走近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探求他们的成材之路。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求得浅欢风日好

    求得浅欢风日好

    阿修,你若敢死,我就立刻忘了你,带着嘟嘟改嫁!阿修,你不是说此生有我足矣么?为什么我要死了,你救的却是别人。我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吝啬,只是吝啬给你的幸福罢了。但求日日浅欢,风和日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腰酸背痛一扫光

    书中内容介绍了作者多年精心收集的最齐全的腰酸背痛老偏方,经过医学证明是最安全、最有效、最实用的。
  • 是韩娱啊

    是韩娱啊

    有感而发写的一本韩娱,少时十周年,exid五周年,尽量写好,尽量不太监;嗯,百合向。
  • 金氏小姐

    金氏小姐

    她,金氏集团二小姐金韵瑶,拥有美过西施,赛过妲己的非凡之姿,黄金比例身段;她在外人眼里,脑子里除了奢侈品还是奢侈品,外表永远都是一副冷冷的表情;但认识她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感性、略微犯花痴、有可爱一面的女孩,她曾经是多么的天真可爱单纯啊!然而在她与洛辰轩分开后,她就彻底变了!她,金氏集团大小姐金艾玵,又称涵瑶,也拥有一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丽之姿,她和韵瑶同父异母,她属于仙气飘飘的女神,而韵瑶却属于霸气侧漏、高冷的女王;但如果有人惹到她的妹妹,那么你就完蛋了,她可以随时放下女神包袱,立马变成一个女汉子;她不怎么相信爱,但当她在遇到风度翩翩、十分英俊、冷酷霸气的外企总裁时,她就彻底沦陷了。。
  • 伤魂

    伤魂

    龚合国是“我”在新兵连认识的铁哥们。一次,“我”为新兵们请命,得罪了班长。起初,龚合国还跟“我”一条心,不久却“变节”了,二人的情义也至此决裂。很多年后,战友沈从武偶然联系上了“我”,他说龚合国早就转业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不过现在人已废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龚合国竟然在他的家乡上演了一出堪称惊世醒人的活报剧,他独创的“频道论”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而他和他所在的小城里的官员们有一天忽然懵懵懂懂地去“集体自首”,更是荒诞离奇……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发人深省。
  • 匆匆那年续

    匆匆那年续

    之前看了匆匆的网络剧,最后的分离揪心的不行,只能自己脑补一个完美的结局给他们。这个只是本人乱写,文笔有限,请各位看官原谅。。。。。。谢谢
  • 当嫁则嫁

    当嫁则嫁

    下错聘,嫁错人,入错洞房,吃亏的是她,他干嘛一脸委屈?君不愿娶,奴不愿嫁,休妻休夫皆可那有像他这样连吃带混,外带叫她负责的。PS:借鉴对付凶恶的人,就要比他更凶恶;对付卑鄙的人,就要比他更卑鄙;对付潇洒的人,就要比他更潇洒;对付英俊的人,就要……毁他的容!
  • 你的一切都与我有关

    你的一切都与我有关

    向氏制瓷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年轻的老板向时厚夫妇遭遇的车祸双双离世,妻子弥留之际生下女儿向知声。向知声在外婆和舅舅刘唐旭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二十二岁时回到舅舅刘唐旭代为管理的向氏制瓷担任老总,生性散淡的刘唐旭为自己逐渐淡出做准备,先于向知声回家之前,物识了一位可以成为向知声的幕僚长的财务总监曾一桐。向知声对于失踪了六年的学长曾一桐就是自己的财务总监甚感意外。向知声不知道曾一桐的身世,也不知道曾一桐为何而来。原来曾一桐不仅仅是金融界的新锐,更是一家制药集团的公子,家世显赫,他深爱向知声,一开始他为爱而来,他也并不知道向知声的身世,他只是想找到这位六年不见的女孩儿给她最好的生活。然而,当他知道向知声成了他的老板的同时,他也知道了曾向两家的一个秘密。
  • 天择纪

    天择纪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书生执剑,逆天立命。
  • 刀哥相亲记

    刀哥相亲记

    《刀哥相亲记》(又名:《将寻爱之旅进行到底》)------一位资深外贸人的婚恋传奇男主角刀哥,一位青年才俊,山沟里飞出来的美男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刀哥出差香港偶遇一位温顺可人的空中美人……错失良机,刀哥追悔莫及!“宁为美女捐躯,不向平庸低头!”下定决心,刀哥使出浑身解数千里追美女……无意中套用星爷“无厘头”风格,刀哥鼓捣出无数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千里追女”铩羽而归,刀哥继续跋涉在寻爱之旅上。永不言败,刀哥愈挫愈奋……又一次演绎出一连串人伦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