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钱”打死也不赚
由于金钱几乎可以起到无所不能的作用,因此,有些人在追求它时不惜违背良心使用不道德的手段。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有一次,朋友自行车胎扎了,是一枚钉子,在外面的轮胎上清晰可见。朋友推着自行车来到一个路口,一边向修车工说明来意,一边欣赏修车工的手艺。修车工卸下内胎,开始查找漏气的地方。只见他将打足气的内胎放入一盆脏兮兮的水中,两手在水底不停地摸动。几秒钟后,水面上急促地冒出几串气泡。“瞧瞧,你这车胎漏气的地方还不少呢!”修车工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对朋友说。不一会儿,整个车胎检查了一遍,共找出三个窟窿。
朋友感到纳闷,外胎上明明扎着一枚钉子,怎么可能找出三个窟窿呢?“大概是自己没看清吧!”朋友一边自我宽慰,一边继续欣赏修车工的手艺。
其实,朋友的怀疑是正确的。待修车工把窟窿一个个补好时,真相慢慢浮出了水面。就在朋友支付费用的时候,修车工一不小心碰翻了水盆,盆底上竟然有一枚尖尖的图钉!
朋友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修车工做了手脚。面对不公的事实,朋友自然不想吃亏,便指责修车工的可耻行为,并向他索赔损失。修车工死不承认,还说朋友血口喷人,坏了他的名声。争吵越来越激烈,附近的人们围了上来。“一定是这家伙做了手脚。我在他这儿修过车,也有过同样的经历。我看他是想挨拳头啦!”一名男子一边气愤地骂着,一边挽起袖子走上前去,想给修车工点儿颜色看看。
修车工见事情败露,辩解无用,便连忙向朋友和那位中年男子道歉。在其他人劝说中年男子不必跟小人动怒之际,修车工急忙收拾摊子灰溜溜地跑掉了。
修车工本想耍点儿小聪明多赚两毛钱,没逞想到头来差点儿挨了一顿拳头。多不值得!多没面子!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既然没有本事干一番大事业,就该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换取劳动所得,安守本分。一心想算计人,想走邪门歪道,最终只能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舍得智慧:
赚取“黑心钱”,钱包虽然越来越鼓了,良知却在日益减少,人格正在日益贬值,形象正在日益破坏,名誉正在日益受损,尾巴也总有一天会露出来,轻则遭到受害者的指责与唾骂,重则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黑心钱”打死也不赚。
占小便宜吃大亏
绝大多数人都有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认为占了便宜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聪明与精明。其实,占小便宜常常要吃大亏。既然对方肯让你占小便宜,就证明他有更大的便宜可占。天上掉馅饼可以说是捡了便宜,但天上掉馅饼的事,十有八九不是圈套就是陷阱。
小江有一次在大街上碰到一位先生,问他买不买手机,名牌的——摩托罗拉8810,300元就可成交。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到的好事,小江便一口答应下来,随即掏出300元现金,两人一手交钱,一手交化,买卖就这样成交了。可是那位先生刚走不到两分钟,两个年轻小伙子就跑了过来,二话不说,冲上来就抢他刚买下的手机。小江还以为遇到了强盗,后来其中一个小伙子拿出购买手机的发票才知道,他是手机的主人,刚才卖手机的人偷了他的手机。小江只好自认倒霉,将手机归还失主。
小江占小便宜吃了大亏,叫苦不迭,虽然知道后悔却已经来及了。从这小江上当受骗的经历中,我们应该吸取这样教训:便宜的东西大多不是好货,或大多都是从非法的渠道得来的,轻易不要购买。
在不正当的场所进行交易时容易上当受骗,在商场或超市等正规场所购物时也要擦亮眼睛,谨防掉入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商家在某些节日常常举办一些特价促销活动,表面上是给消费者提供利益,实际上里面有许多圈套。
某超市搞“买一送一”的食品促销活动,外包装袋上标明的生产日期是2004年11月8日,保质期是12个月,仔细算一下才发现,还有半个多月就要到期了。某商家搞“买二赠一”的奶粉促销活动,把三袋奶粉包在一起,但仔细查看一下生产日期,发现赠品奶粉的生产日期竟然比其它两袋的早半年左右。某商场举行“购买彩电,赠送家庭影院”活动,本来一台彩电和家庭影院加起来才1200元,而举行活动时光一台彩电就提到了1500元,家庭影院听起来是赠送,实际上价钱也加在彩电里了。
以上种种都道出了占小便宜吃大亏的道理,进而举一反三,在面对财物的取舍,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权衡利弊,切勿盲目出击。
舍得智慧:
赚取“黑心钱”,钱包虽然越来越鼓了,良知却在日益减少,人格正在日益贬值,形象正在日益破坏,名誉正在日益受损,尾巴也总有一天会露出来,轻则遭到受害者的指责与唾骂,重则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黑心钱”打死也不赚。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古人在对财物进行取舍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命中注定要得到的东西终究会得到,而对于那些穷尽一生也得不到的东西,不要一味地苦苦追求,免得让自己受尽折磨。
在演艺界享有“铁三角”之称的喜剧演员赵本山、范伟和高秀敏曾经演过一个小品——《有钱了》,讲的就是老孟(或老梦,赵本山饰演)一味地追求金钱最终让自己尝到苦头的故事。
老孟一心想中大奖发大财,便以做梦的方式预测运气,结果在老伴儿(高秀敏)一首又一首“催眠曲”的作用下进入梦乡。在梦里,老孟走进抓奖现场,随手抓了一张,运气极佳,中了180万。老孟随即惊醒,却又似在梦中,真以为自己中了180万,经老伴儿提醒,才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梦。但觉得此梦为幸运之兆,下次抓奖一定会有好运降临,便让老伴儿摆上酒席庆祝一番。席间,老孟一边畅饮一边规划有钱后的生活:把卧室装饰一番,换一张精美的双人床,给老伴儿镶一口大金牙……
说得正起劲儿时,村长(范伟)突然来访。老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便在村长面前大肆畅想一番,炫耀自己如何如何富有,未来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与光明。
恰巧村长来找老孟借钱,为儿子筹办婚事,听说老孟中了180万,就更加理直气壮地说明来意。老孟正在兴头儿上,再加上一时忘乎所以,便一口答应下来。经老伴儿再次提醒,老孟才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梦,于是二人连忙向村长澄清事实。
可是,由于老孟刚才的演说太形象、太生动了,村长根本不相信这只是个梦,误以为他们中了180万而不舍得借给他。
无奈之下,爱面子的老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把家中仅有的一点存款拿出来打发村长。
村长离开后,老孟想了想,觉得自己非常可笑,大发感慨道:“没想到做梦也能拉饥荒!”
这个小品告诉我们,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做人应本本分分,不应奢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不在得失上跟自己过不去。正如在另一个小品《思想工作》中,中奖者范伟因中了大奖而无法承受如此巨大之惊喜,心理医生赵本山开导他时所说的那样:
“人生在世屈指算,难活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座,睡觉只须三尺宽。家有衣物千万件,死后不能件件穿。今晚脱下鞋和袜,明早不知穿不穿……”
惟有具备如此豁达与淡泊的人生态度,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现实,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与安宁的生活。
舍得智慧:
其实每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豪车名豪、锦衣玉食,还是金钱权力、名誉地位,无论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属于自己。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处,无从得知。所以智者应把这些东西视为身外之物,命里无时莫强求。
放下功名才能快乐
试想,一个人总被名缰利锁缠身,成天勾心斗角,阴霾不开,心胸如豆,怎能得到快乐?要想得到快乐,必须淡漠功名,少计个人得失。
《古尊宿语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来一位信徒,施礼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捋着胡须反问道:“你现在整天都在忙什么?”
信徒说:“人总不能活得太平庸吧,为了让门第显赫、家人风光,我日夜操劳不停地赚钱。”
无德禅师笑道:“原来你心里装满了功名利禄,难怪找不到快乐呢!”
信徒顿悟,大惭,叩谢而去。
生活中,类似信徒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往往认为:一个人只有成就了功名,活得风风光光,才算是真正得到了快乐。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为了成就功名,为了活得风光,就得拼命地追求,无节制地索取,这样心中便只有功名利禄,容不下半点豁达与洒脱,自然得不到快乐。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找快乐。可他寻遍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如愿以偿,就沮丧地坐在山道旁歇息。
一个樵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来,富翁起身打招呼,继而大发牢骚:“我是个富翁,家里可以说应有尽有。可是,我为何偏偏得不到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一边舒心地揩着汗水,一边答道:“这很简单啊,放下不就是快乐嘛!”
富翁顿悟:自己背负沉重的财宝,总担心被别人暗害,整天忧心忡忡,自然得不到快乐。于是大发慈悲,广施博济,终于找到了快乐。
回头看看自己的处境,由于一味追求、不懂放弃,我们承受了多少烦恼与忧愁?为了拿到更多的薪水,加班加点地工作,放弃了周末和家人一起聊天说笑的机会;为了得到更高的职位,尽力表现自己,极力讨好上司、拉拢同事;为了获得某种荣誉,不惜巧立名目、伪造事实……而到了最后,薪水没拿到不说,家人对你还有很大的成见;不但没能升职,反倒由于手段不当被炒了鱿鱼;荣誉没得到,真相反被揭穿,遭人讥讽与嘲笑。
因此,要想得到快乐,必须淡泊功名利禄。
舍得智慧:
家有黄金堆满楼,不如快乐无忧愁;身披绫罗与绸缎,不如快乐似神仙。快乐比功名利禄更重要。纵有家财万贯,却毫无快乐可言,倒不如身无分文而快快乐乐地活着。
钱乃身外物,破财可免灾
俗话说:“丧家亡身,贪财占八分。”确实不假,有些人爱财如命,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钱财;更有甚者,竟然为获得钱财连性命也不要了。实际上,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使丢了,还可以再挣。而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这部赚钱的“机器”,就算金山银海摆在面前,也毫无意义。
有一个视财如命的财主,一天背着一大袋财宝乘船渡河去对面的街市做生意。不料中途小船触瞧,财主掉到了河里。他连忙大喊救命。岸上的人让他丢掉身上的财物,自己游上来。财主虽然略习水性,却不想丢掉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就挣扎着往岸上游。由于钱袋太重,财主游了不远就渐渐体力不支,结果被活活地淹死了。
其实,财主若抛弃钱财本可游上岸来保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钱丢了还可以再挣。可是连革命的本钱都没了,即使有一本万利的买卖等你去做,又有何用?所以说,在面对钱财与性命的取舍时,要毫不犹豫地取性命而舍钱财——破财可免灾。有一部很老的外国电影,说的就是“破财免灾”的道理。
有一群淘金者,为了找到传说中的金矿,毅然弃家出走,不惜跋山涉水,承受劳累之苦。终于美梦成真。当淘金者满载而归时,却出现了意外,他们乘坐的气球在飞越大海时出现了故障。为了求生,他们不断地把东西抛进大海里,最后连他们用性命换来的金子也抛了下去。当气球安全地着陆后,他们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一贫如洗。但是,他们仍然十分激动地相互拥抱在一起,因为他们将擦肩而过的死神甩在了身后。
当你深夜行走在一条无人的街道时,突然冲出几名彪形大汉让你“留下买路财”,你该怎么办?要发扬“宁死不屈”的精神跟他们展开殊死搏斗吗?若是如此,到最后你可能不但丢了钱财,大概连性命也保不住了。当你知道反抗无用时,不如放弃无谓的挣扎,抱着“破财免灾”的心态向那些处境比你差的“弱者”施舍一些,权当是献了“爱心”,免得招来血光之灾。
当家中不幸发生火灾,众人都夺门而出忙着逃命时,你却跑到保险柜前取你的现金,而在你转身欲逃时,周围已被火龙团团围住,最终被烧得遍体鳞伤,住进医院。出院时发现,治疗烧伤的费用远远高出你所拿到的现金的数额。后悔吧?没用的,医院里什么药都能买到,就是没有“后悔药”。
人活一世,要吃要喝要穿要戴,满足这些需求,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吃喝穿戴重要,金钱更重要。但还有比它们都重要的,就是人的生命。为了平平安安地活着,我们有时需要舍弃吃喝穿戴,舍弃金钱。这就是所谓的:钱乃身外物,破财可免灾。
舍得智慧:
钱财乃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它显得十分渺小。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赚取钱财是很不值得的。我们应把钱财看得淡些,淡些,再淡些,而要把生命高度重视起来。
放弃诱惑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讲的就是善于放弃欲望、抵制诱惑才能保持自身品性高洁的道理。以虎门销烟闻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则徐就深谙此道。
林则徐以“无欲则刚”为人生座右铭,为官四十载,在面对金钱、权力和美色时真正做到了洁身自好。他还教育两个儿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势力”,也体现出他处世的准则。他在《自定分析家产书》中说:“田地家产折价三百银有零”、“况目下均无现银可分”,其廉洁之状可见一斑。他终其一生,从未纳妾。这在高官重臣之中是极为少见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一种善于放弃的精神。在灯红酒绿的今天,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一不留神你就可能掉进诱惑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这就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放弃。如果抵制不了欲望,毫无节制地去追求,贪得无厌,最终就可能毁掉自己。
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你可能早已神志不清,乱了方寸,不知所措。其实,只要你善于三思而行,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类,深入挖掘它们的本质,你就不会再为如何取舍而犯难了。当你明白取舍原则后,对于要取的就理直气壮地去取,不该取的就果断地放弃。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过一个短篇故事:
山脚下住着一个农夫,每天早出晚归耕种一小片贫瘠的土地,一年到头收成不多,难以养家糊口。
一位天使可怜农夫的境遇,就对农夫说:“可怜的农夫,我知道你的处境很艰难。但你的勤劳感动了上帝,我决定赐予你更多的土地。只要你能不断往前跑,跑过的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全归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