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8000000002

第2章 以貌取胜,一跃龙门(1)

和珅自幼好学上进,肯动脑筋,满汉皆通,出类拔萃。关于和珅发迹的原因,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然而,史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和珅内靠英俊相貌和善解人意,外借偶然机遇,受到乾隆皇帝的恩赐,破格提拔,一步登天。

1.八旗子弟,武官世家

“名流出自世家”,这句话并非虚传。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大的贪官和珅出生在清王朝发展到历史最高峰的时期。和珅的家族并非一般。有关和珅家庭的社会地位,在社会上产生某些反面说法,说他出身“贫贱”、“低微”,言外之意,他是不配当“宰相”的。我认为这种说法很值得商榷。很可能是由于他被治罪后,人们对他的鄙视,或往日被他打击、排挤的人对他的忌恨、敌视;也许是因为他当政时迁升太快,又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故为同僚们所不齿,背后对他蔑视、痛恨,少不了用些贬词。当然,不可否认,论出身,他比李侍尧等人是低的。不管怎么说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大妥当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下面分别介绍旗籍及世家,予以证实。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甲刺:那是满语译为“进或代”意思),他家曾一度被抬人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划归为正红旗。他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父名常保,母为伍弥泰之女,另有一说是嘉谟之女。

关于和珅的旗籍问题,据《清实录》、《清史稿》、《清史列传》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均认为,他是满洲正红旗人。但由民国初年以来,有的学者对他的出身、旗籍提出了疑义。有的人认为,他不是一般旗人,而是“包衣旗人”,说他是内务府包衣。在近人刘禺生所著《世载堂杂记》中的《和珅当国时之戆翰林》条记述:孙星衍(字渊如)“曾为人题和尚袈裟画,有‘包尽乾坤赖此衣’句,和珅为銮仪卫包衣出身,有献此诗以媚和珅者,遂恨之刺骨,知者鲜矣。”再有,当代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全璧背后》一文中,认为和珅不仅是内务府包衣,而且怀疑他为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籍。周先生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嘉庆四年正月初,治和珅罪时,大学士等屡奏公议和珅罪状,明言‘和珅是满洲世仆’,此即当时指内务府包衣的特用语;二、同年五月初五日上谕:‘吴省兰曾充咸安宫教习,和珅时系官学生。’按:咸安宫官学,雍正六年专为教育内务府包衣子弟所立;三、据丰绅殷德《延禧堂诗钞》称英廉为先曾外祖。如上所述,英廉即内务府包衣籍,贰臣冯铨的后裔。更可瞩目者,和珅自乾隆四十五年六月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四十八年三月为正白旗满都统;他的至亲也是正白旗。其坟地也在东郊,为正白旗区。综四者而观,和珅应属内包衣籍。”我们认为,周先生的推想是站不住脚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英廉虽姓冯,为汉军镶黄旗人。但他与祖居直隶(今河北)涿州(今涿州市)的冯铨并无关系。冯铨(1595—1672年),字振鹭,又字伯衡。19岁中进士,在明清两代都做过大学士等高官,深受崇祯帝、多尔衮与顺治帝的重用,死后被封上谥号。他死后其子孙后代并没有成为内务府包衣者。周先生认为英廉是冯铨后裔,可能是取材近人邓之诚的《骨董琐记》记载:“英廉,字计六,汉军镶黄旗人,本姓冯,涿州人,盖铨之裔也。”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纯属推测。其实,英廉的先祖属于《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的尼堪姓氏。其先祖名冯士勇,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东北沈阳一带(今辽宁省沈阳市),何时归顺清先祖已不可考。英廉是冯士勇的第六世孙。又,周汝昌先生说和珅的“母亲是英廉之女”,或“名臣英廉是他(指和珅)的舅氏”的说法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在和珅长子丰绅殷德所著的《延禧堂诗钞》中明明称英廉为“先曾外祖”,这就清楚地说明丰绅殷德的母亲是英廉孙女,而非丰绅殷德的祖母是英廉之女,按理其结论:和珅是英廉的孙女婿,而非英廉的外甥。

(二)“满洲世仆”一词与“八旗世仆”意思一样,都是指八旗军民,在史书、档案中俯拾即是。只有“内府世仆”和“内府微末世仆”等词才是“指称内府包衣”。现举例如下:(1)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有杀湖南学政胡中藻,赐死广西巡抚鄂昌一案。鄂昌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已故大学士鄂尔泰的从子。他们二人均党附鄂尔泰。乾隆帝就胡著《坚磨生诗集》、鄂著《塞上吟》寻隙开诗狱,杀胡中藻,赐死鄂昌,并撤鄂尔泰出贤良祠。在有关此案上谕中称鄂昌为“满洲世仆,历任巡抚,见此悖逆之作,不但不知愤恨,且丧心与之唱合,引为同调,其罪实不容诛。”(2)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特成额在乾隆五十年任湖广总督时,因发生孝感灾民骚动闹事事件而获罪。他在给乾隆帝的奏折中曾自称“满洲世仆”,“自幼受皇帝豢养,恩擢以总督”。他与和珅是属于一族,同为钮祜禄氏。只是特成额为镶黄旗人,是清朝开国元勋额亦都之后,康熙朝辅政遏必隆之曾孙,乾隆朝内大臣策楞之子,大学士讷亲之侄。(3)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就盛京礼部侍郎世臣获罪一案发的上谕:“盛京为我朝龙兴重地,自定鼎以来,设立五部侍郎及奉天尹丞等官,分理庶政,教养旗民,责任綦重。且距京师仅千余里,方今天下一家,即在汉人,犹不应稍存择地之见,况满洲世仆,岂可遂忘根本。”(4)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六月,副都统广成奏称:“八旗世仆生齿日繁,荷蒙圣恩动支国帑,京城内外空地建立房屋,分给兵丁居住。”(5)嘉庆帝在上谕中也曾说过:“惟念满洲官兵,皆系定鼎时从龙世仆,朕岂不垂念。”这里的“满洲世仆”、“八旗世仆”和“从龙世仆”等都泛指一般满洲八旗官民,而非“指称内府包衣”。

“学而优则仕”。和珅少年得志,聪明过人,学业有成,也是他后来得宠的重要原因。

和珅少年时期曾在咸安宫官学学习过。咸安宫官学最初为内务府人员子弟所办,但后来就成为所有八旗子弟均可就学的学校了。这些学童不是一般八旗子弟,而是八旗子弟中经过挑选的优秀者,咸安宫官学也是诸官学中的佼佼者,用今天的话说,是一所重点学校。

周汝昌先生根据和珅曾任过正白旗领侍卫大臣、正白旗满洲都统等职,即怀疑其不应属于正红旗,而推定为属于正白旗。可是我们知道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副都统这些内廷与八旗高级官职的任命,与各职官本身之所属旗籍并无关系。例如,讷亲本属满洲镶黄旗,可是他却担任过镶白旗满洲都统;隆克多本属满洲镶黄旗,却曾担任过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傅鼐本属镶白旗,却曾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因此,和珅之任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白旗满洲都统,并不足以证明他一定属于满洲正白旗。更何况和珅开始发迹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首任八旗副都统时,充任的是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四十一年调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四十五年又调镶蓝旗满洲都统,只是四十五年六月,曾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而四十六年又授镶蓝旗满洲都统,嘉庆元年(1796年)又调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可见和珅一生曾任过的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副都统之职,遍及正黄、正白、镶黄、正蓝、镶蓝等五旗,非正白旗,因此这是不足为据的。周先生说和珅的“至亲也是正白旗,其坟地也在东郊,为正白旗区”的说法也是不妥的,遍查和王申的亲属,并没找到什么正白旗的“至亲”,只有其弟和琳的儿女亲家苏凌阿是正白旗人,这算不上什么至亲。况且和珅家的祖墓并不在东郊,而是在西直门外白石桥一带。至于京东蓟州坟茔,那是和珅当权后营建的,此地已不属于东郊,而是归当时的直隶省(即河北省,今属天津市)管辖了。在大量的官方史籍与清代档案中,可以找到很多和珅是属于满洲正红旗籍的材料,除《清史稿》外,在《清实录》、《清史列传》、《八旗满氏族通谱》等正史中均是这样记载。如《清实录》记载:“乙酉谕内阁,和珅原系正红旗人,后抬入正黄旗满洲。今伊身既犯重罪,将此一支仍改回本旗佐领。”《清史列传》记有:“和珅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和珅于四十一年入正黄旗。及得罪,仍隶正红旗。”其次,在清代档案中记载的更为详细和清楚。

此外,我们再从和珅家在北京内城的居处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据档案记载,和珅与其弟和琳原居一处,其宅第座落在西直门内的驴肉胡同。自从八旗军入关后,满洲人即居住在京师内城,按清代制度,特别是在清代前期,北京的内城是严格按八旗划分住处的,城内设有按满洲、蒙古、汉军等旗籍划分的24都统衙门,各旗分别有自已的驻防领地和固定教场。至于各旗人员的家居,也按旗分不同,分住在不同的区域,“凡旗分房屋,顺治十一年议准,八旗官员兵丁俱照分定地方居住,若遇调旗更地,仍准原处居住,有情愿买房搬移者,听从所便。都统、副都统不许强令迁移。如欲盖房者,听都统、副都统查给本旗空地,准其自盖”。这一规定从清初至清末大致没有什么变化。当时具体规定是:

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清皇族属于该旗);

正黄旗居德胜门内;

正白旗居东直门内;

(以上为上三旗);

镶白旗居朝阳门内;

正红旗居西直门内:

镶红旗居阜城门内;

正蓝旗居崇文门内;

镶蓝旗居宣武门内;

(以上为下五旗)。

按此划分规定,和珅原居宅第在西直门内,属正红旗领地。而和珅后来迁建的大宅第在今北京西城前海西街,属于德胜门内正黄旗领地,这正是他被抬为正黄旗后营建的。

“管理正红旗满洲都统事务领侍卫和硕仪亲王、副都统侍郎公丰、副都统阿,为咨查事,据本旗印房案呈,据本旗二甲喇参领德庆等呈称:本甲喇佐领富廉谦等呈称,本佐领下原任大学士和珅入官家人内,有蓟州看坟人朱慧等五十七名口未经到齐,……。”又,“据本旗二甲喇参领德庆等呈称,本甲喇佐领富谦等早称,嘉庆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准管理热河园庭事务总管咨称,为呈送事前经遵旨查抄和珅、福长安热河寓所器物等项以及房间地亩、看守寓所家人、牧放马匹逐一按款分析,编为等第,……当即讯据和珅家人郭有义声称,伊主系正红旗人……。”据以上两件档案,我们不但证明了和珅是满洲正红旗旗籍,而且还知道了他所属的甲喇是二甲喇。

关于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问题,以前一直没解决。《清实录》、《清史稿》、《清史列传》以及“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辞海》等工具书,乃至国外的一些出版物(如日本近年来出版的10卷本《中国历史》等书)均不注明他的生年。

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有和珅所作《嘉乐堂诗集册》一册,以及其弟和琳所作《芸香堂诗集》二册,其子丰绅殷德所作《延禧堂诗钞》一册,三者合为一函,名日《英额和氏诗集》。在《嘉乐堂诗集中有一首和珅于己酉年(即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作的《和彦翁母舅致贺四旬初度元儿》的诗,这样就可断定那一年和珅是40岁,进而推算出他是在乾隆十五年(即农历庚午,1750年)出生的,按十二生肖说应属马。

又据清人钱泳《履园丛活·耆旧》中《秋帆尚书》条记载:“乾隆五十四年夏,和相年四十,自宰相而下皆有币帛贺之,惟先生独赋诗十首,并检书画、铜瓷数物为公相寿。”又,在《朝鲜李朝实录》中说:“和珅,满洲人,属銮仪卫,不次升擢,宠幸无比。为人狡黠,善于逢迎。年方三十一,为户部尚书,九门提督,而让以最所钟爱之六岁皇女婚于其子。性又阴毒,少有嫌隙,必致中伤,人皆侧目。”查和珅在乾隆四十五年,“擢户部尚书……授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附,待年行婚礼。”这一年和珅也正好31岁。以上两条材料可以作为和王申生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有力旁证。

嘉庆元年(1796年),其弟和琳(字希斋)担任四川总督时在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的过程中病逝,和珅得知后曾作诗悼念,诗序说:“希斋督军苗疆受瘴而卒,痛悼之余,为挽词十五首,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长歌以当哭云。”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同胞较我三年少,幼共诗书长共居。

宦海分飞五载别,至今音同藉鸿鱼。

从上诗句中可以推知和琳比和珅小三岁(生于乾隆十八年,即农历癸酉年,公元1753年,按十二生肖说应属鸡。)而和琳在西藏任职期间,曾作了一首《西招四旬初度感而成咏》的诗,其中提到“黄花香里是生辰。虚度今年已四旬”。可惜这首诗没注明时间,但西招即说明他过40岁生日那年应招去西藏的。此外,我们在这首诗的后面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首《西藏四时吟》。因为作《西藏四时吟》,必须在西藏住上一年以后才可以得知西藏的四季变化,才进一步断定这首《西招四旬初度感而成咏》就是和琳被派往西藏那一年所作。查《清史列传》中《和琳》传记载:“和琳于乾隆五十七年(即壬子,公元1792年)去西藏管理藏务。”计算起来无误。此外和珅在自尽时曾赋诗日:“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说明他死之年,正好50岁。

和珅所姓的钮祜禄氏,是满洲人中古老而且人口较多的一姓,分布的地域也比较广。清代许多满族的文臣武将都姓此姓,甚至连皇后、皇妃中亦有不少人出自此姓。例如,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乾隆生母,额亦都的后裔)、道光帝的孝穆成皇后、孝全成皇后(咸丰帝的生母),以及咸丰帝原皇后孝贞显皇后等。由于钮祜禄氏分布地区不同,因此在《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又往往分为××地方钮祜禄氏。和珅一家属于英额地方钮祜禄氏。英额系指英烤(额)峪地方。此地盛产一种小果子名“英崿秋”,在清代是一种贡品。英额地方即在今辽宁省清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境内。此地有一条小河名英额河,从这里流向西南兴京(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界,最后注入浑河。当时此地是一个小小的军事、交通要地,设有柳条边门,名“英额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月时,乾隆帝曾“命吉庆会同嵩椿堪明英额边至叆阳边”。此地离后金国的最旱都城阿拉和赫图阿拉(此二地今均属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所辖)不远,地位十分重要。

同类推荐
  •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NBA档案解密:乔丹传奇

    本书讲述了NBA名将迈克尔·乔丹的故事,描绘了“飞人”从高中的崛起、大学时的全美最佳球员、梦之队征服世界、两次三连冠成就霸业、最终退役走下神坛的故事。乔丹的命运是最完美的命运。在大学时期,他得到了名帅迪恩·史密斯的指点,奠定了他扎实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视角;乔丹从一支弱队进入NBA,正因为当时的公牛积弱已久,才能给乔丹最大的空间去释放他的个人能力,奠定他的自信和位置;在该需要进一步的人生导师指引的时候,乔丹得到了菲尔·杰克逊;在该需要一个杰出副手的时候,乔丹得到了斯科蒂·皮蓬;在该需要成为一个领袖的时候,乔丹改变了打法,皈依三角进攻。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传奇林绍良

    传奇林绍良

    本书介绍了林绍良先生传奇的一生。全书分为“故乡,难忘的记忆”、“印尼,血玉火的商机”、“庞大的林氏王国”、“红顶商人的风风雨雨”、“远离政治,投资海外”、“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六章内容。
  • 吴佩孚全传

    吴佩孚全传

    本书在全面记述吴佩孚一生的生活轨迹和行状思想的同时,重点介绍了吴佩孚的军事、政治、社会活动以及围绕着这些活动的历史背景和人物。
  •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全书(第八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热门推荐
  • 一个阴阳先生

    一个阴阳先生

    我是一个阴阳先生,自从16那天生日开始,我开始经历一些常人不知道的事,一个行走在都市中的一个阴阳先生,厕所厉鬼,坟场僵尸,医院弧妖,这些都是我经历的故事的其中之一,接下来这个阴阳先生会遇到什么呢?敬请观看,一个阴阳先生
  • 说剑吟

    说剑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上下五千年7

    中华上下五千年7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对历代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详细、准确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有效、快捷地了解更多、更确凿的历史资料,而且全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是一部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是帮助他们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最佳版本。
  • 邪王33次求婚:狂妃狠毒辣

    邪王33次求婚:狂妃狠毒辣

    一朝重生,她敛尽风华,倾尽天下。人前,她是卑微无能、一无是处的庶出小姐;人后,她是步步为营、算无遗策的复仇女王。他是手握重权的一国亲王,邪魅无情,无欲无求,独宠她上天,有求必应。夺他性命的渣男?夺其权,要其命;令她生不如死的嫡姐?毁其容,扒其皮;害她生母的恶毒的姨娘、庶姐?让她们一无所有,身首异处;杀她亲弟的伪善嫡母?撕开她的面具,含恨而终;偏心虚伪的生父?让其身败名裂,郁郁而终。
  • 大神圈养小吃货

    大神圈养小吃货

    【1V1,双洁】一个是靠《一直在等你》小说成为新晋作家的归依零下;一个是靠写小说赚了一亿的冬雁大神;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为《一直在等你》这本书开始了解对方。在网文界,一个是女神,一个是男神;但是现实中的他(她)是屌丝还是宅女?
  • 天狂传奇

    天狂传奇

    左手浮屠,右手轮回。九幽一曲,流落亡人。少年叶天,剑者会眸。斩尽天下邪魔。坐下雷龙,跨下狼魂。十万剑山尽封魔。当传统的神话成为现实。他,又该如何。且看一代炎黄子孙如何威震异界
  • 斩天诀2

    斩天诀2

    千万年前,神陨魔灭。百万载前,地塌天崩。是巧合,是规律,还是另藏玄机?时光荏苒,亘古不变,当灭世的预言再度传开,当逝去的神魔一一重现,这三界六道,这芸芸众生,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神锋,一个身世如谜的少年,一个历经无数苦难磨励的少年,宿命的轮盘将他一步步推上了一条既定的人生轨道,他又能否逆天改命,创造谱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倾城女神偷:奴隶皇兄

    倾城女神偷:奴隶皇兄

    他,本是最低贱的男奴却因为容貌相似,成了病死太子的替身这个混杂着恶魔与天使气质的女孩,曾经在他奴隶的时候救他和弟弟一命她是自己心目中不敢高攀的女神,此刻却成了自己的妹妹……
  • 圣骑士之歌

    圣骑士之歌

    一个出生名门的少年,再一次晕倒之后,身体出现了异常,机缘巧合的加入了皇家骑士,再一次抓捕逃犯的过程中和他一起去的十位骑士都挂了,最后他找到了逃犯……
  • 脉之极

    脉之极

    寒山僧问曰:世间有人,打你骂你,辱你欺你,吓你骗你,谤你轻你,凌虐你,非笑你,以及不堪你。如何处治乎?冯黎答曰:你是想我只是忍他。敬他畏他。避他让他。一味由他。不要理他。谦逊他,莫睬他,再假以时日。且再看他吗?那不是我的风格,真正的我会劈他砍他,挑他刺他,踢他踩他,一切只为杀他!!杀杀杀!!杀出个光明大道,朗朗乾坤,云淡风轻!待我明晓因果之后,我会用阻我之人的血肉骨来铺就一条杀出城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