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77000000028

第28章 培养独生子女的交往能力(4)

原来,女儿会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如果别人稍微对她冷漠一些,她就会认为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看到同学结伴玩耍,只有她自己落单,她也会觉得是不是他们都不喜欢她,她因此就会非常孤独。而相对的,女儿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应该要尽量变得独立坚强起来,可是消极的情绪还是会自己找上门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都受到了影响。面对女儿的愁容,妈妈也很是着急,可是她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帮助女儿……

类似的情况,相信很多父母也遇到过。孩子的软弱、敏感也的确会给他带来许多困扰,可能会对他继续鼓起勇气去努力造成阻碍。父母在面对这样的孩子的时候,态度不要很粗暴,否则孩子可能内心会更加脆弱,他可能会认为“现在连父母都不喜欢我了”。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鼓励孩子多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正因为感兴趣,所以才可能做得好。孩子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将能更快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其次,帮助他树立自信心。父母要告诉孩子,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也有自己的长处。父母要帮助孩子不断发扬他的优点,并鼓励他努力弥补自己的缺点。当看到自己能做好的时候,孩子内心也会有一种自豪感。同时,父母也不要吝啬夸奖,要用夸奖来激励孩子。无论孩子成功与否,父母都要及时夸奖他的努力。

第三,告诉孩子,忠言逆耳利于行。虽然有些时候,父母、老师或者孩子的朋友会批评孩子,也许言语还会很犀利,但正是因为关心,才会说那样的话。父母要提醒孩子,尽管话不中听,但却是为了他好。他要学会接纳他人中肯的批评,并能尽快纠正自己的错误。

建议17:鼓励孩子融入集体

到一个新集体,有的孩子能很快就与其他的孩子打成一片,很快就和大家玩到了一起;而有的孩子却很是“认生”,有时候对他人还很戒备。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孩子新入学或者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

6岁的雯雯上小学了。开学第一天,她背着小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了。妈妈本来还很欣慰,觉得自己的孩子一点也不怕生,很勇敢。可是,才过了没几天,妈妈就发现原来那个爱说爱笑的小姑娘不见了,现在的雯雯经常皱了眉头,也烦躁了许多。

直到有一天早上,雯雯开始对上学产生了排斥心理,妈妈几番追问之下,雯雯一下子哭了出来。原来,她在幼儿园的一些好朋友都上了别的小学,只有她自己上了这所小学。每天上学去,看着那些原本就认识的同学在一起高高兴兴的,雯雯感觉自己被孤立了。

不能很快地融入集体,别说是孩子,就算是成人也会产生孤独感。不同的是,成人也许会找一些方法来排解心中的情绪,或者想一些方法来努力使自己尽快融进去;而孩子却没有这个能力,他只能和雯雯那样,自己承受了孤独感,自己哭泣。

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融入集体中去呢?可见,这种孤独感还是可以克服的。因此,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小技巧,让他能顺利地找到新的朋友。

首先,先给孩子一个过渡的空间,平时可以让他多找熟悉的伙伴玩耍、学习,父母也要尽量多陪伴在他的身边,让他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

其次,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者多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让孩子逐渐熟悉从陌生到相识的感觉。父母要鼓励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多多动手、动脑,只有活跃起来才能和大家熟络。

第三,用家庭的温暖消除孩子的孤单感。没有融入集体的孩子,如果父母再因各种原因忽略了他,他就会更加觉得孤独无助。父母的拥抱和安抚,可以防止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建议18:带孩子走亲访友,外出旅行

当孩子闲暇的时候,许多父母会带孩子外出,要么走亲访友,要么游览旅行。表面看上去这不过就是让孩子放松,让他消遣的事情。但其实,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也是可以提高他的交往能力的。

著名画家丰子恺就很重视培养孩子的交往礼仪,他就经常在带着孩子走亲访友期间,及时对孩子开展教育。

有一次,丰子恺请朋友到饭店吃饭。他的几个孩子也被他带去了,他要他们一起陪客人。在宴席刚散的时候,有的孩子就想起身立刻回家,但丰子恺却悄悄地制止了孩子们的行为。过后,他对几个孩子解释道:“我们请人家吃饭,所以我们全家都是主人,你们也不例外。你们想想,吃完饭了,主人却比客人先行离席,这是不是对客人很大的不尊敬呢?你们一定要记住,以后可不许这样了。”

很多时候,教育契机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显现出来,就看父母能不能像丰子恺先生那样抓得住了。而这个故事也是在提醒父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也没必要非要中规中矩地讲一堆大道理,让他亲身体验与实践,倒是一个能让他记忆深刻的教育方式。

那么,父母通过这些活动,都能使孩子学到什么呢?

走亲访友,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交往礼仪。无论是登门拜客,还是去赴人宴席,这其中都包含有许多的礼仪。比如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介绍自己,在别人家里怎样做才不算失礼,与人聊天的时候都应该有哪些表现;还比如,去赴宴席的时候,座位该如何坐,怎样才是尊敬长辈的做法,吃饭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情,等等。在走亲访友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或者和客人提前打好招呼,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能不虚此行。

外出旅行,父母则可以教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旅行途中,住宿、吃饭,与不同的人交流,父母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让他体会怎样的说话方式是正确的,怎样的说话方式又是欠妥当的。同时,旅行经过的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风俗,让孩子多了解风俗,多了解不同的与人交往的方式,这对他今后人脉的建立也是大有好处的。父母要让孩子既欣赏了秀美的风光,又学习了各种知识,同时也增长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建议19:鼓励孩子主动邀请,接受邀请

与人交往是一种互动的行为,不能只等着他人来邀请,然后被动接受,如果自己能主动“出击”,也许会结交更多的朋友。

一对父母带着他们8岁的儿子搬到了新的小区,母亲除了自己去积极结识朋友之外,也想让儿子能有更多的伙伴,于是她也鼓励儿子去主动敲开邻居的家门。

儿子开始很害羞,但母亲不断地鼓励他,给他讲道理,让他从内心意识到这样做的意义所在。而且母亲还邀请了儿子的一个同学,让两个孩子一起去。而他们第一天去敲门,就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有两个孩子同意和他们做好朋友了。

主动一些对他人绽放笑脸,展现给人的就是自己的热情,这样再交朋友就显得容易许多。而与之相对的,能够大方地接受朋友的邀请也是与人交往能力的良好体现。

10岁的小天随父母迁居到了另一个城市,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一天,几个陌生的孩子敲开了小天家的房门,其中一个小姑娘说:“明天我们要举行小区运动会,虽然你是新搬来的,但我们也欢迎,所以想邀请你也来参加。”闻讯出来的爸爸拍拍小天的头说:“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小天也笑了,使劲点了点头。

一次运动会下来,小天再也不感觉孤单了,他认识了很多朋友。

孩子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如果能有人邀请他去加入一个小集体,他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这种愉快的心情也能帮他更好地与人交往。

因此,无论是主动邀请别人,还是大方地接受别人的邀请,都是能很快地融入到朋友圈子中去的。父母要鼓励孩子的这些行为,让他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那么,父母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给予足够的支持。无论是主动邀请还是接受邀请,这都是在帮助孩子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父母要给予足够的支持。也许孩子的主动邀请会将家里弄得一团糟,也许来邀请孩子的人父母并不很满意,但父母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只有支持孩子的这些举动,才是最好的做法。

其次,教育孩子,主动邀请也要合理而有礼,不能强求。虽然主动邀请是热情的表现,但是热情也要有个限度。要教孩子学会看时机,不能在别人忙碌的时候去打扰,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硬要别人去做什么,否则就是不礼貌的表现。

第三,提醒孩子,接受邀请的时候要考虑周全。自己是不是有空?自己是不是还有别的安排?自己是不是有必须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完成?在接受邀请之前,孩子要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去,还要能向对方表示诚挚的谢意与歉意,这样也能保证下次对方还会乐意再提出邀请。

同类推荐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情绪是人的反应性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希望很快地顺利怀孕,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或不确定的情绪状态产生;相反,如果这对夫妇持坦荡、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及时怀孕,也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 不打不骂养出100%的好孩子

    不打不骂养出100%的好孩子

    尊重孩子是教育的起点,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础,相信孩子是教育的核心,鼓励孩子是教育的关键。《不打不骂养出100%的好孩子》向广大父母介绍了不打不骂教育孩子的方法,旨在为父母提供一种智慧的处理方式或思维方法,从而让妈妈教育起孩子来更轻松、更有效。其中包含避免与孩子冲突的技巧、改善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赏识和激励孩子的技巧等几个方面,能够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健康、愉快的关系,能够在关爱、尊敬、引导、教育和保护中培养出更加出色的孩子。
  • 我的家怎么了

    我的家怎么了

    由于经历曲折很少,独生子女普遍缺乏抗挫折能力,也不善于自我调节。当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时,孩子的内心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震撼,于是千奇百怪的问题接踵而来。如果难题总是得不到合理解决,孩子就会出现不合群、孤傲乃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背负着这些困惑,孩子无处释放压力,自然成为难教育的隐患。
  • 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父母怎样说,孩子才会听

    本书总结了亲子沟通失效的原因,揭示出父母教育子女的规律,列举了父母说话不当的表现,介绍了亲子交流的语言艺术。我们希望更多的父母成为孩子的模范教师,期待更多的孩子成为未桌的社会栋粱。会说话,让父母的谆谆教诲悦耳动听,善交流,让父母的切切叮咛入耳人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必定融入父母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孩子的成才之路,始终伴随父母循循善诱的谆谆教诲。孩子的健康成长,必定融入父母孜孜不倦的言传身教。
热门推荐
  • 未来十年,向高房价投降

    未来十年,向高房价投降

    高房价,几乎是全社会对中国房价的直观理解,但是这种趋势能改变吗?短期房价是否有调整,能否下降?长期的房价又是何种趋势?长期趋势如果不能改变,又是为什么?普通百姓应该怎么办?多年参与房地产行业实践的笔者,对行业规律和房价形成有精准的把握,财经和房地产网站著名的地产评论人。所写文章稳定在腾讯财经、网易财经、搜狐财经、搜狐焦点、搜房网、新浪网、凤凰网、和讯网等等门户网站的首页,同时,也是全国与地区类报刊杂志的重要作者。这部书以通俗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告诉置业者行业的运作规律,给置业者指引方向。
  • 最后的圣土

    最后的圣土

    朱法元喜欢思考。不论走到哪里,见到哪里的山水景观、人文故旧,总得引发一些联想,发一番感慨。究竟孰是孰非?也想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供读者朋友们批评。
  • 案记实录

    案记实录

    本书是一本典型的社会系推理小说,吴昂是春江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在本市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因而使得同行纪林的嫉妒。纪林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先拉拢吴昂,取得吴昂的信赖,继而使用狠毒的手段,杀死吴昂。在侦破此案中,干警梁平卧底吴昂的公司,了解内情,掌握了纪林的动态,在极短的时间内破了这宗错综迷离的疑案。
  • 前妻的魔咒

    前妻的魔咒

    他是她姐姐的猎物,喝下姐姐做了手脚的红酒,他却逃了出来,车里狭小的空间挡不住他对她的贪婪,夜影掩映下,她迷醉了,分不清他是他还是心里的男人,就当是救赎吧。清醒后,他吻她骚扰她当她是新婚的妻子,面对他的柔情万种,她拒绝承认,恼羞成怒的他陷入了爱恨的漩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是“中欧大讲坛”之经管卷,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论坛的内容整理而成。《中欧大讲坛(经管卷)》中,联想总裁柳传志、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管理学教授迈克尔·尤西姆、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等企业界领袖人物以及管理学界权威,为读者还原最真实的经典管理案例,展现最优秀的管理思想,启发读者何以管理能够赢得未来。
  • 丑妃狂天下:妖孽王爷神医小姐

    丑妃狂天下:妖孽王爷神医小姐

    她是尚书府丑得掉渣的私生女,他是高贵在云端的王世子。为达到某种不良目的,她半夜爬墙丢情书,速逃,被抓。她忙澄清,“听说爷是断袖,我是特意来给爷治病的。”“你是神医?”“爷的病不需神医,您看……”她扭捏作态,“我怎么样?比那断袖……”“滚!”她急着要配合……“慢着!我怎么觉得你有些面熟……”妈呀,这下惨了,这妖孽若知道她曾以神医的身份阴他,肯定要扒了她的皮。
  •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聪明人与糊涂人做事的区别在于:前者用脑子做事,懂得谋事与谋势;后者为做事而做事,光做不想。国魏救赵——从痒处动手,在要害楔钉;以逸待劳——精力越充沛,胜算就越大;笑里藏刀——不妨以柔制人,谈笑决断大事;借尸还魂——善于借力,会借者赢;金蝉脱壳——留住退路,才有生路;指桑骂槐——间接暗示,恰到好处;苦肉计——能吃第一等苦,乃能做大事。
  • 今朝醉

    今朝醉

    放荡不羁的少年王辰无意间救下一名受伤的男子,从男子的口中得知。冥界和地球两个世界的时空通道被贯穿了?这样也就算了,竟然还有大批的异界高手入侵。对于这样的事情,我王辰地球上数一数二的古武宗师如何能够置身事外呢?
  • 一起来当反派吧

    一起来当反派吧

    少女:“消灭帝国暴政,世界属于三体!”杂兵甲:“陛下什么是三体啊?”我捂着头说:“别管她,让她一边疯去...”
  • 倾城独宠:傲娇王妃爱种田

    倾城独宠:傲娇王妃爱种田

    穿越就嫁人?夫君不喜欢?小妾打上门?呵呵,本王妃一向蛮横不讲理,傲娇又霸道,你们敢抢我男人,我就敢打的你们满地找牙。嗯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