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86300000003

第3章 治学(2)

李时珍是中国湖北蕲州人。蕲州是个出产草药的地方,李时珍的父亲是医生,他从小就对自然界产生了兴趣,常跟随父亲到山里采药,回到家中进行炮制。但是,当时的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很想让李时珍走读书做官的道路。

1531年,十四岁的李时珍考中了秀才,后来他又考了三次举人,没有考取,于是向父亲提出立志行医。父亲考虑再三,看到儿子态度坚决,就答应下来。从此,李时珍继承父业,钻研医学,为贫民治病。为了做一个称职的医生,李时珍经常访问渔夫、猎户、樵夫、农民和药户,收集了很多民间治病的偏方,他还仔细观察,反复实验,对各种药物的形态性质有了深刻的了解。

父亲李月池是当地著名的医生,他先指导儿子有系统地攻读《内经》、《伤寒论》等古典药书,直到李时珍24岁,才正式跟着行医。父亲告诉他:“熟读王叔和(晋代著名医学家,《脉经》作者),不如临症多。”就是说,学医光装一肚子药书是不够的,必须多接触病人,积累临床经验,才能有成就。李时珍遵照父亲教导,认真行医看病,并在实践中验证书本上的理论。他善于学习前人经验,吸取民间验方;他兼施博用,外治、内服并举,曾治好许多疑难杂症。父子俩的医道,受到了群众的热情称赞,名气也越来越大。

李时珍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他在勤奋读书和行医实践中,发现历代的《本草》书都有缺陷,或品种不全,或谬误较多,或分类不当。从35岁开始,李时珍立志重修《本草》,父亲非常支持儿子的这一举动,并告诉他,实地调查,比书上写的更真实;对于药书中的疑难问题,不能“唯据纸上猜度”。在父亲的鼓励下,李时珍把后半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修订《本草》之中。

李时珍为了编写新的药典,翻阅了八百余家的医学著作和其它古代书籍,他结合人自己平时搜集的资料,对编写的药典进行三次重大的修改。在写书过程中,他动员了全家的力量,儿子,孙子和他的学生都参加了校对、抄写和绘图等工作。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努力,1578年,李时珍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全书共一百九十多万字,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五十卷,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载入药方一万一千多个。可以说,这部52卷巨著的完成,是李时珍在父亲支持下,辛辛苦苦,切身知行的劳动结晶。

书本知识固然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但是对于读者来说毕竟是间接的、模糊的。如果仅掌握了一些书本理论,却不去用实际行动与亲身体会验证一下,那么原来钻研到的原理,就没有落脚之处,那就白白浪费了治学的功夫。只有联系实际,经过实践检验,知识才能变得清晰、实在,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一日之力,一日之效

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令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译文

治学的功效并不是与日用百事毫无关系,约束自身就要在言谈行为之中谨慎从事,在自己家中就要尊敬亲近亲长,要研究道理,就要读书、讲论道义最最切近平易的事,现在就可以下功夫用心做;最最急迫紧要的事,现在就应当全力以赴用一天的心力,就有一天的功效。遇到有疑难的事,向人探询请教,就会增长知识,通达事理,所得到的,自然不可限量。假如现在一点也不用力去做,荒废了青少年时光,即便以后有圣贤为他做老师,也未必能够挽回,或是收到更大的好处。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智慧是一步一步增加的,甚至灵感也是一层一层孕育而来的。每日用工,滴水可以穿石,集腋可以成裘。只要持之以恒,大功可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人类的所有知识都是不断积累的结果。人类的学习史告诉我们,人类早期只能掌握简单的适应生存环境的经验结构。经过漫长的岁月和不断的实践,人类又慢慢掌握了利用环境的知识。比如,利用山洞御寒,使用天然火取暖、熟食等。随着人类食物结构的变化,脑容量增加,认识世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开始找到了改造世界的方法,形成了新的经验系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人类的经验知识不断得到充实,内容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蒋士铨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外出谋生。他的母亲钟令嘉知书达礼,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承担起了治家教子的重担。其母望子成才心切,在他还只有四岁的时候,便每天让他认字十余,日日不辍。母亲开始教他儒家经典《四书》,每天二三句到五六句。考虑到儿子年幼握不住笔,她就把竹枝削成丝,然后折断,做成点、横、撇、竖等笔画,用来组合成字。士铨坐在母亲膝盖上,学会一个字,就拆去,每天认10个字。到第二天,母亲叫他用竹丝组合头天学会的字,直到没有差错为止。到6岁时,才开始用毛笔写字。

母亲教儿子读书时,常是一边手摇纺车,一边口读词句,儿子跟着吟诵,读书声和纺线声一唱一和。有时士铨偷懒不耐烦,钟令嘉忍不住打他几下,把儿抱在怀中哭着说:“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士铨又流着泪继续读。

蒋士铨到了9岁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他学《诗经》、《礼记》、《周易》,先读后背,直到每一篇都能熟练背诵。有空闲的时间,母亲就抄录唐、宋诗人的诗篇,

蒋士铨的母亲在病中也不忘时时鼓励儿子,蒋士铨看着母亲痛苦的样子,问道:“你心里有什么烦闷的事吗?”“有啊!”“那,怎样才能给您宽宽心呢?”母亲沉思了片刻,答道:“你给娘背诵几篇所读的书,或许能够使我高兴起来。”于是,蒋士铨就在母亲的床边声音朗朗地背诵起来。听到儿子对所读文章掌握得如此熟练,母亲禁不住微笑了。她说:“听到你的读书声,我的病好多啦!”做儿子的心里就更高兴了,因为他为母亲分了忧。

一直到儿子成人,结婚,钟令嘉丝毫都没有放松对蒋士铨的学习指导,深夜课读仍是常事。

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蒋士铨的学问非常全面而扎实。他24岁中了进士,后来官至翰林院编修。由于他博学多才,慷慨侠义,因此与诗人袁枚、史学家赵翼齐名,被世人称为“江右三大家”。

如果把所有的知识看成一个复杂的系统,那么我们通过每天了解它的一个部分才能逐渐了解它。事实上,我们是永远都无法完整地了解知识这个复杂的系统的,但是通过慢慢的积累,我们能掌握好它的一个个部件。知识的高峰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攀登。在这座大山前,没有缆车,没有直升机,我们只能徒步攀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升。

当然,在积累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纯粹的堆砌式的积累是不会有太大的作用的,我们应该要把积累的知识,通过思考,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己用。

学而日新,必有所成

为学之功有三等焉:汲汲然者,上也;悠悠然者,次也;懵懵然者,又其次也。然而懵懵者非不向学,心未达也、诱而达之,安知懵懵者之不为汲汲也。惟悠悠者最为害道,因循苟且,一暴十寒,以至皓首没世,亦犹夫人而已。古之圣人进修贵勇,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岂有瞬息悠悠之意哉!孔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盖深悯学者之悠悠,而冀其奋然用力也。学而能日新,则缉熙不已,造次无忘,旧习渐渐而消,至趣循循而入,欲罢不能,莫知所以然而然。故诗人美汤曰:“圣敬日跻也。”

译文

治学的功夫有三个层次:主动好学的是上等,悠闲自在的为中等,茫无头绪的是下等。属于下等的也并不是不向往学习,而是他们的内心还不清楚什么是学习,只要引导使他们明白,怎么知道茫无头绪的人就不会成为迫切向学的人呢?只有悠闲自在的态度学习的人对学道最为不利,做事马虎守旧,得过且过,一曝十寒,他们对治学总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摆出与普通人相同的姿态。古代圣人进修学业,贵在积极进取、创新,如商汤的《盘铭》上说:“苟如日日更新,更要日日更新,又要再日日更新。”这其中哪隐藏着一丝一毫懒散懈怠的意思呢!孔子说:“有谁能在某一天把他的能力用于仁德呢?”这是深深怜悯那些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的人,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话。学习而且能够在每一天中都有收获,有进步,那么就会出现辉煌光明的景象,即便由于时间匆忙也会使学过的记住不忘,而以前的不良习惯也会逐渐抛弃,学习的势头也趋向循序渐进,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想停止学习也很难办到,自己很自然地继续学习了。所以诗人赞美商汤说:“圣人是一天一天在进步啊。”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意味着不断地获得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而要使子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

孩子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也是满足自己精神和生理需要的过程。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高级需要是互助尊重、自尊和创造成就的自我实现,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有这种强烈的需要。表扬和鼓励是满足这种需要的好方法。

人在受到表扬和鼓励时劲头最大。用行为科学的观点来分析,表扬属于激励因素,可以使孩子满足和积极向上,不断进步。即使表扬和激励的方法不是很准确,一般也不会使孩子产生不满和消极的情绪。指责、批评做得再好也只能起到没有不满和不产生消极情绪的作用。如果指责、批评的方法和内有容稍有不当,则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消极情绪。所以,我们要少用指责、批评的方法。多用表扬鼓励的方法。

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孩子更是如此,而表扬、鼓励是帮孩子认识自己优点和长处的重要方法。孩子认识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就会有意识地长期保持下去,形成自发的热情,稳定的习惯。

有一个9岁的男孩,因为在学校里经常打别的孩子,所以是个操行不及格的问题儿童。母亲带着他进行心理咨询后,孩子的表现有所好转。从前每月平均打人10次,现在每月只犯两三次,可是他仍然没有得到母亲期望的分数。老师向男孩的母亲解释道:“我不得不给他一个不及格,因为他又一次在操场上打人。”

老师这样做好像对孩子说:“只有当你不再打任何人之后,我才能给你好的操行分数。”他完全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他没有对孩子朝向目标的缓慢进步给予丝毫奖励。

无论孩子正在学什么,阅读、骑三轮脚踏车、奏乐器、培养较佳礼貌或不再打人等等任何一样,我们都应该对他努力迈出的每一步予以鼓励。

有一个念托儿所的小男孩,他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捣蛋鬼”。在在他身上,简直找不出什么值得夸奖的事,来推动他的行为向前进步,可是他的父亲总算突破了难关。

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很安静地在躺在床上(可能由于饭后玩得太累了),父亲把握住这个机会,说:“孩子,你今天表现得非常好,真是一个乖孩子。以后继续努力。”

在父亲的鼓励下,过去的“捣蛋鬼”终于变成了“乖孩子”。

当孩子很乖的时侯,有些父母反而很少关心他们,因为他们不烦大人,所以就容易受到忽视。这些父母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简直没有丝毫鼓励,可是孩子一调皮,马上就引起大人的注意。换句话说,我们立刻就鼓励了孩子不当的行为。

表扬和鼓励是一把双刃剑。表扬的东西正确,调动了孩子积极上进的精神。表扬的东西错误,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那么家长应该表扬鼓励孩子的那些表现呢?一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好的思想品德。就拿孩子的爱国意识来说,如果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应有水平,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失去强大的动力。好的思想品德是成才的基础。

二是健康的心理。要表扬、鼓励孩子不怕困难挫折、心胸开阔和乐观的精神。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有的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具有开阔的心胸,结果导致孩子的心胸狭隘,常常产生沉重的思想包袱,妨碍孩子的进步。

三是在生活方面。要表扬、鼓励孩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

四是在学习方面。要表扬鼓励各种学习行为和学习中的闪光点,从完成学习任务、认真做作业的基本行为到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精神,从学到基本知识取得一定进步到获得优异成绩,只要家长注意都有闪光点,值得家长表扬和鼓励。有的家长常常批评指责孩子:作业不好、考分不高、学习不行,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挫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父母要做到在以上四个方面经常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就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修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慧眼识真金”。随时发现孩子的优点、长处,抓住孩子的好苗头,触动孩子的心灵,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循序有致,为学不废

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译文

朱子曾经说:“读书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循序而渐进,并具有固定的情致,用心专一且不松懈,在文章词语表意恰如其分,或者是词不达意的地方,从文理意义之间慢慢领会其用法,在德行操守、身体力行方面进行实践的体验,然后才能够做到心中平静、道理明晰,而逐渐见出文章的妙旨。假如不能这样的话,那么,即便广求博取,每天阅读五车书,对于治学又有什么增益呢?”朱子这番话对读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人们读书,其目的是将知识理论记在心里,然后以此来指导实践法,亲身去体验,而使自己得到真实的本领.假如不是这样,只是仅仅把书本泛泛地读一读,岂能达到目的?凡是读书的人都应当遵奉朱子的这段话,以此为戒,指导读书。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在学习时,必须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人也不可能一下子把某种学问学深、学透,必然会有一个过程。如果急于求成是很难学好一门学问的。康熙引朱子之言,告诉孩子“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

同类推荐
  • 0~6岁宝宝营养餐

    0~6岁宝宝营养餐

    《0-6岁宝宝营养餐》从孩子身体发育的各个角度,科学地为您提供了近200个宝宝的营养食谱,每个食谱都告诉了您具体的用料和制作方法,还有营养分析和温馨小贴士,让您在家可以轻松地操作,为您的宝宝提供营养健康的食物。
  • 打开智慧的天窗——卡尔·威特教育法

    打开智慧的天窗——卡尔·威特教育法

    本书吸收了卡尔·威特“天才教育法”的精髓,结合卡尔·威特对小卡尔·威特的真实教育经历,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培养天才孩子的秘诀。
  • 宝宝发热我不慌

    宝宝发热我不慌

    本书分4部分,分别介绍怎样正确认识宝宝发热、宝宝发热时家长应注意的问题、宝宝发热的护理及常用降温方法、与宝宝发热相关的常见疾病及临床特点。其内容通俗易懂,方法科学实用,是宝宝父母必读的书。
  •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为什么孩子不服你

    本书共分三篇,从各个角度说明了孩子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理解,对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的角度阐明了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并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细致地描写,内容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使父母读后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保驾护航,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信服、心服、口服。
  • 哈佛家教全集: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励志经典

    哈佛家教全集:影响青少年一生的励志经典

    在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哈佛大学名列第一。说哈佛是名冠全球的高等学府、是世界名牌大学的王中之王,一点也不过分,它对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学子们的吸引力是其他任何学校都不能相比的。本书就是从哈佛家教理念中吸取有益的因素,从浅显有趣的故事入手,教会人深刻的做人道理。这必将带给你一生的启迪与收获!
热门推荐
  • 夏有泡沫,易望天堂

    夏有泡沫,易望天堂

    那年盛夏,她们和他们一起疯狂,一起梦想,疼痛成长,背叛倔强,无伤不青春,无痛不成长,谢谢你给我的爱,给我伤害。
  • 英雄联盟之极品妖孽

    英雄联盟之极品妖孽

    S6赛季三大新闻之一:lpl职业战队LPG中单选手被称为国服第一中单,国服一区ID:NO.1刘昊然因为意外车祸意外去世,年仅18岁。之后他竟然意外重生在2012年.这个时代lol影响力远超前世,已经成功入选16年奥运会项目,而他凭借领先世界4年的lol经验究竟能不能完成前世没有完成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全华班登顶世界第一的梦想我们拭目以待!!!!
  • 夏薇天使之翼

    夏薇天使之翼

    夏薇家族的荣誉,千年以来,夏薇家族天使之翼重现。
  • 网王之光景如旧

    网王之光景如旧

    网王同人,犹记当年初遇时的年少轻狂,骄傲飞扬的对方,那样的神采,从不曾忘怀。如今情意绵绵,注定今生。
  • 真人CS,我们从0开始

    真人CS,我们从0开始

    真人CS,我们从0打上世界的比赛。我们的自传。
  • 步行古道

    步行古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步行古道走的事人生大道,其中曲折艰辛、无奈,危险重重。稍有差错就可能魂飞魄散。不过也有风景秀丽的时候,让人留恋忘怀。境界层次;初期练气分九层。金丹、元婴、大乘都有三个小境界。即上、中、下境界。
  • 雨后微笑

    雨后微笑

    雨后微笑就是在绝望中重生,便是晴天和彩虹。洛雨微的家庭从小就不圆满。她母亲在生洛雨微时难产去世了,父亲在她3岁时走了,只留下洛雨微和奶奶。洛雨微过着平凡艰苦的生活……因为洛雨微成绩优异高中时被一所贵族学校录取。17岁那年,许多巧合改变了她的未来,高文轩、方世凯、安逸杰都喜欢这个单纯的女孩,引来了校花安梦菲的嫉妒。当初爱得执着无悔谁在遗忘谁在崩溃……
  • 毒医邪妻:废材也嚣张

    毒医邪妻:废材也嚣张

    她身世不明,在族中她受尽族人嘲讽。六岁的一次家族殿试,使她背负“废物”之名,在逃出族时,她无意救了身受重伤的他,却换来他的真心相待。一次来自灵魂深处的测试,唤醒了她那远古的记忆,原来,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后来,她以一支惊鸿舞来了结前世红尘,却不料它在兜兜转。再次相逢,她猛然发现他竟是如此的像他……一身医术,绝代风华,起死回生,独占天下!“触我逆鳞者,轻则死,重则生不如死!”“挡我路者,诛九族也不为过!”“若天要我亡,我便要天亡!”
  • 与公司同成长

    与公司同成长

    "与公司同成长,可以说是一个时代话题,本书在这个背景下完成,顺应了职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必将推动企业与员工的双向发展。《与公司同成长》紧紧围绕与公司同成长这个主题,生动而丰富地阐述了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员工个人发展需要解决的心态问题,自我成长的必要条件,员工如何把握企业发展机遇与企业同成长。对于企业来讲,员工心态问题显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能力好,不如心态好,心态好才能有所作为。对于员工来讲,谋高职不如选对好企业,跳槽不如与企业同成长,说得很实在,道理很明白,案例深入浅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 祝由鬼医

    祝由鬼医

    我叫刘大山,做着一个不被人知的行业--祝由医生。尽管我不愿意,可是自从我遇见鬼抬轿的那一天起,我就注定和一些不平凡的东西打上交道。破旧中学内的长发女鬼,荒山野庙的精怪,还有半夜游荡在市井中的游魂,一切的一切,从我踏上这条路,就注定会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