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77900000004

第4章 我家故事(3)

姥爷家的六个兄弟陆陆续续成了家,家里房子太小,老大、老二和老三三个兄弟结婚后各自另立门户。老四、老五和老六三兄弟成家后一直在一起生活,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村子里给这个大家庭起了个外号,叫“四五六”。母亲十六岁那年(1949年),“四五六”大家庭发展到了二十三口人。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那样的生活。一间大房子有三个“炕”,三兄弟结婚后,各占据一个“炕”,每一个“炕”是一个小家庭,每一个小家庭都在这种毫无隐私的大家庭里各自传宗接代。

全家的生活几乎都在“炕”上,在“炕”上睡,在“炕”上吃,小孩子在“炕”上玩。那时候,太姥爷和太姥已经去世了。在旧中国的大家庭里,父母活着,由父母掌握家中经济大权,父母去世后,由家中最大的男孩儿管家,在这个“四五六”大家庭里,姥爷的哥哥老四陈德志管理财务。

姥爷的哥哥陈德志和媳妇在对面的“炕”上一个接一个地生男孩儿,姥姥这边一个接一个地生女孩儿,算上第一个夭折的女孩儿,姥姥一共生了五个女孩儿。

家里穷,老陈家只送男孩儿上学,母亲没有上过学,三个妹妹都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上了小学。最小的妹妹陈秀华出生于1950年,赶上了新社会,她是老陈家文化最高的一个,学到了中专,现在是一名英语教师。

在东北的土地改革运动(1946~1948)中,老陈家被划分为中农。

土改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农村中划分阶级成分,将农村人口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和地主。贫农、雇农是土改依靠的对象;中农是团结的对象;中立富农;地主被定为剥削阶级,是土改打击的对象。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着名的文章中,将中国社会大致上划分了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五个等级。在毛泽东的这篇文章里,上中农属于小资产阶级,下中农属于半无产阶级,没有中农这一档次,我想应该是介于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之间。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还说: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

老陈家属于半无产阶级,应该是毛泽东说的“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但老陈家在土改运动前期还是受到冲击。

老陈家“四五六”三兄弟都很勤劳,齐心协力挣下了微薄家业——一点土地和一辆马车,因此而被划分为中农。

土改工作队带领贫农到老陈家,将家里的财产包括粮食和被褥全部没收了,那时三姨还在襁褓中,包着三姨的小被子幸免了下来。全家人没有吃的、没有盖的,饥寒交迫,家里的孩子只好到外面去要饭。

母亲将一条好一点的裤子穿在棉裤里面,怕给没收了,村里一个贫农的女儿逼着母亲解开棉裤检查,发现了里面的裤子,当场让母亲到茅厕脱下来没收了。

老陈家全家被押去陪斗地主。被批斗是地主的老婆,一个小脚老太太,被捆起来吊在房梁上。体罚她的人一会儿将她吊起来,一会儿将她滑到地上,来回折腾。老太太吐了一地的豆腐渣,地主婆居然吃的是豆腐渣。

母亲一家心惊胆战地站在一边陪斗,吓得要死。

后来共产党发现了土地改革中的问题,开展了“纠偏”运动,缩小了打击面,中农成为可以依靠和团结的对象,家里又从土改工作队那里分到一些土地和财产。

姥姥和姥爷

我只见过姥姥和姥爷两次,分别在五岁和二十三岁。

1960年夏天,我五岁时,母亲带着我、四岁的大弟弟和一岁的小弟弟三个孩子回东北老家。姥姥病了,来信让母亲回老家看看。

那时候,母亲和父亲调到了贵州省开阳磷矿,距离东北老家三千多公里。母亲带着三个小孩乘火车、汽车、马车,走了一个星期才抵达小河沿村。

姥姥和姥爷那时候也只有四十多岁,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已经是很老的老人了。姥姥见到妈妈后,病就好了。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住不下了,就在祖屋的旁边盖了一间房子,称为下屋。“四五六”三兄弟将家产平均分成三份,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分了家。最小的弟弟老六陈德全一家搬到了下屋,老陈家的祖屋分给了我的姥爷老五陈德元和老四陈德志,每家各占两个“炕”。

姥爷这边有姥姥、姥爷、舅舅、舅妈和三个孩子、三个没有出嫁的姨,一共十口人。舅舅、舅妈和三个孩子睡一个“炕”,姥姥、姥爷和三个姨睡一个“炕”。

1960年正好是中国的“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农村正在实行人民公社大食堂,全家人都要到大食堂吃饭。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回老家,一下子多了四张嘴,生活极其困难。那时候如果谁家有点什么吃的,都要躲起来悄悄吃。姥姥和姥爷用玉米面和榆树叶给我们几个孩子包饺子吃,叮嘱我们要躲着吃,千万不要让别人看见,甚至要躲着对面“炕”上姥爷亲兄弟的家人,对面“炕”有吃的也躲着我们。

那时我的几个姨年纪都不大,最小的姨只有十一岁,她们都省下口粮给我们吃,舅舅家的三个孩子都比我小,日子十分艰辛。

我们在老家待了一个月后要回贵州了,舅舅和三个姨都难过极了,姥姥和姥爷更是心如刀绞,那是一种生离死别的痛苦。贵州和东北相隔三千多公里,那时人都穷,母亲回一趟老家非常不容易。姥姥、姥爷和二姨送我们到火车站,在草河口镇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母亲再次回老家已经是1973年的夏天,母亲带着十岁的妹妹,整整相隔十三年后才又见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特别难过,而这种情况在当时的中国很普遍。

1979年春节,我二十三岁时,与母亲回了一趟老家。母亲接到老家的信,说姥姥病得很厉害。姥姥得的是心脏病,不舒服的时候就吃一些止痛片,家里穷,从来不到医院看病。我给姥姥买了两瓶药,一瓶三元钱,一瓶一元钱。姥姥对我说三元一瓶的药很管用,吃了以后心脏感到很舒服。那时候我们都很穷,即便是三元一瓶的药,也不可能长期买给姥姥吃。母亲时不时给姥姥寄点钱,姥姥舍不得买药吃。

姥爷得的是肠胃病,吃什么拉什么,粮食在胃里基本上不消化,一开始应该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农村人舍不得花钱看病,有病能拖就拖。

姥姥和姥爷的病都没有正经地看过医生。

我看着姥姥和姥爷,心里很痛。

姥姥生病,不能干什么活儿,舅舅从小娇生惯养,不好好劳动,快七十岁的姥爷还要干重体力活儿,种庄稼、收庄稼、捡粪、喂牲口等等。舅舅喜欢喝酒,偶尔还赌博。有一次,舅舅一夜输了将近一百元人民币,大清早离开设赌的人家,出门碰到了姥爷,姥爷背着一个粪筐,正一个一个地从地上捡马粪蛋。舅舅第一次心灵上受到冲击,他对姥姥说:我输的一百元钱老爹要捡多少马粪蛋才能挣回来呀!

姥爷沉默寡言,就知道干活儿。每次姥姥犯病时,姥爷虽然不说什么,但看得出来他很着急。我总是想:如果姥姥先走了,姥爷该怎么过呀?

我与母亲回老家后,姥姥心情高兴,身体又好了一些,挺了几个月后去世了。姥姥去世后几个月,姥爷也去世了,他们都没有赶上好日子。

姥姥和姥爷得的都不是疑难病,如果有今天的经济条件,姥姥、姥爷至少能多活十年。

在我的印象中,姥姥和姥爷极其慈祥,一辈子过着贫困的生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双双去世,都还不到七十岁。

老陈家的大女儿

老陈家全家省吃俭用供我舅舅上学,而这个老陈家唯一的男孩儿却不喜欢读书。我母亲是家里的老大,舅舅是老二,母亲送舅舅上学,在教室外面偷听,母亲都学会了,舅舅还没有学会。

母亲因为是老大,从小就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母亲十几岁的时候,东北闹霍乱(当时叫虎力拉),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人死去,人越死越多,最后连抬尸体都找不到劳力了。姥姥也感染上了霍乱,家里穷,没有钱医治,上吐下泻,高烧不退,躺在炕上硬挺着。当时姥姥怀有四五个月的身孕,昏迷了几天几夜,腹中的胎儿在姥姥昏迷中流产了。家里人看姥姥没有生还的希望了,开始安排后事,给姥姥穿上了装老衣裳和一双白线袜,就等着姥姥咽下最后一口气。姥姥在昏迷中不停地挣扎,崭新的白线袜都磨破了。

那时家里只有母亲、舅舅和二姨三个孩子,三个小孩坐在姥姥身边拼命地哭,死活不肯放弃,感动了老天,姥姥居然醒了过来,嘴里喊着舅舅的名字“鸭得子”。

姥姥病好后,一口牙齿全部松动了,不到四十岁时,牙齿全掉光了。

1949年母亲十六岁的时候参加了工作,在离家十几里路的一个硫铁矿当了一名选矿工,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常年站在冰冷的水中选矿石。母亲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

母亲用工作后积攒的第一笔钱给姥姥配了全口假牙。刚戴上假牙,姥姥不适应,哭了,觉得女儿的一大笔钱打了水漂。后来姥姥习惯了假牙,心情才高兴起来,逢人就说:我现在可以咬脆萝卜了。

陈家的女孩儿一个个出嫁了,姥姥和姥爷与舅舅一家住在一起。老陈家的女孩儿通过参加工作、上学或嫁人改变了命运,生活虽然清贫,但都比我舅舅强。

母亲参加工作后,开始自学文化,十九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上过学的母亲后来在开阳磷矿机关担任机要秘书。

舅舅这个全家唯一的男孩儿却是生活得最艰苦的一个,靠种地、打零工、赶马车维持生计。母亲长期给姥姥、姥爷和舅舅寄钱,接济他们的生活。记得舅舅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小殿子给母亲写过一封信,要母亲寄五元钱买一双大头鞋穿。

舅舅虽然比母亲小,但因为农村生活艰苦,得了病没有及时就医,不到七十岁就脑溢血去世了。舅舅病逝后不久,舅妈也得了脑瘤走了。母亲对舅舅的接济又延续到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小殿子身上。

母亲现在八十多岁了,与父亲一起和我在一起生活,身体保养得很好。

现在,作为家里的老大,又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我从母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尽自己的可能去帮助老家的亲人。

同类推荐
  • 嗲女林志玲

    嗲女林志玲

    她并不拥有最迷人的声线,但却是最懂得如何使用它的人。“嗲”是林志玲的代名词,也是她的成名武器。谁都可以嗲,但能嗲得大红大紫的,恐怕只有林志玲一人而已。某时尚杂志曾以“无坚不摧的柔软”来褒奖她,这大概算是对一个女人最高规格的赞誉。
  •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他是一名机智勇敢的武士,年少时身为质子,步步为营。最终脱颖而出,在日本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南征北战;首开江户幕府,填海造陆;在航海时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日本繁荣的根基。
  •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泉·最美:父亲心中的胡海泉

    一个普通的喜爱文学创作的孩子是怎样成长为著名创作歌手的?他经历过怎样的困境?他面临过怎样的抉择?他如何步出泥泞,走向成功,成为数十万“北漂”青年中的佼佼者?父亲在这个从平凡到卓越的跨越过程中,是助推者,是旁观者,是反思者。诗人胡世宗用最质朴的笔触,从儿子的少年时代开始回忆,记录下胡海泉独特的成长轨迹,“北漂”的心路历程,成名的来龙去脉,创业的跌宕艰辛。这本书既是一个流行音乐家的成长传记,又是一本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开导孩子追逐梦想、走向成功的教科书。
  •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名人传记丛书——郑成功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也是为后人称颂的民族英雄。他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三十八年的宝岛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这里从他的父亲开始讲述郑成功的一生。
  •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鹏振余风激万世:李白

    本书为“大唐才子系列”中的一本,评述了实现李白豪放洒脱却又坎坷悲情的一生,书中结合他的诗作,为读者展现了少年意气风发,追求梦想,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好友,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狂放不羁,官场失利,报国无门,客死他乡的过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当代人的感慨和反思,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强的通俗读物。
热门推荐
  • 无尽之辰

    无尽之辰

    一部神秘莫测的上古神技的出现,一个传承万年的古老种族的覆灭,一名肩负复兴宗族荣耀的少年。无边无垠的无尽空间之内,谁能站上巅峰。毁天灭地的灭世之战之后,是否承平盛世。看似平静的万千界面之中,何方暗流涌动。所有前世的荣耀,记忆,信念以及承诺。都在古老的岁月中化为一缕青烟,被时光悄然带走……
  •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地理之谜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地理之谜

    神奇的地球地球曾有过光环吗人类觉察到太阳系行星上的光环,可能是300年以前的事。17世纪,科学家伽利略首先从天文望远镜里看到土星周围闪耀着一条明亮的光环。后来,人们又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数百年过去了,也没有听说它们周围出现光环。
  • 1840大国之殇

    1840大国之殇

    在《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里,端木赐香以女人的笔调写出了非同寻常的大清王朝史和没落时代的帝国往事。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复兴中华,整个民族的精神必须脱胎换骨!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导致的最终结局只可能是在断头台上依然画不完心中的圆。当我们捧读《1840大国之殇(告诉你一个双重性格的大清帝国)》时,会从字里行间读出:教训远比经验宝贵。鸦片战争使我们看到了天朝的“小”;看到了精神不得复兴的民族,永远与强国无缘。中华民族须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态度反思历史,痛定思痛,谋求真正意义上的强盛。
  • 工作要有好心态

    工作要有好心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历史终将证明,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等在工作和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工作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绩,也决定了他能否成功。被誉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曾说:“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周围的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制约性会很明显,但这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实,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有着一种怎样的态度,当你抱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态度去拼搏时,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
  • 征服世界之中世纪

    征服世界之中世纪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新的国家。公元九世纪,查理称帝,查理曼帝国诞生,843年查理曼帝国被查理的三个孙子分裂成三个国家
  • 倾城之缘

    倾城之缘

    紫翾姐妹四个,因为在黑市里自己的缘分而穿越到了天枫之朝,找到了自己的天命。可是。。。。。这会是一场梦吗?自己的天命会在哪里?
  • 边缘化文学风景

    边缘化文学风景

    周娜的《边缘化文学风景》则用全新的视角扫描新世纪文学热点,审视了隐藏“热点”背后的社会、文化和审美等复杂问题,既客观地勾勒出边缘化文学的发展轨迹,叙述客观,言简意赅,又冷静地分析了它的历史动因和现实走向,评析精当而准确。既还原了文学现场,又不乏理性反思,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幅精彩有益的新世纪文学地图。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嫡女策,王的阴毒医妃

    他说,阿黎,待我荣登大宝,必十里红妆迎你入宫。但他朝权稳固之时,不但灭她满族,还将她送给他人做妾。赫连清绝,我若不死,必要你血债血偿!不堪受辱,濒临死亡前赌下血海誓言!再次醒来,她竟成了将军府嫡女,千方百计入宫,争得荣宠,为的就是他的命!悬崖边,女子长发乱飞,红衣妖娆,魅惑众生的笑容下,是血肉入腹的滋滋声。你早就知道我是苏黎,对不对?所以才容我,纵我,宠我,对不对?可是清绝,阿黎已经死了。人生没有第二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钢铁森林里的呆呆女

    钢铁森林里的呆呆女

    张凡因是女儿身,出生是便被父亲嫌弃,寄养在外婆家。艰难长大的她虽不善于人交往却成就了顽强的性格。与闺蜜一同进入职场后却因一个男人而反目,原以为从此再无交集的两人却又在千转百回后重陷感情纠葛。友谊还是爱情,迷失在都市钢铁森林的11女女该如何去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