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09800000004

第4章 创业,全凭他的一张嘴(1)

互联网是中国历史上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产生的一个巨大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它就几乎完全由本土的民营企业领导。在这股伟大的“数字化浪潮”中,马云就是一个领跑者。

中国黄页,梦开始的地方

从美国回来后,马云心情很激动,梦想着创办中国第一家网络公司。但是他的身份还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英语教师,他一直在犹豫该不该辞职。因为大学英语教师这份工作毕竟是个铁饭碗,万一创业失败,还可以有份稳定的工作做保障,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马云在校园里遇到了英语系的系主任。当时系主任骑着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两把刚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菜。系主任叫住马云,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英语教师是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干吗要辞职去创业?

马云看到系主任的样子,看到他自行车上挂着的那两把菜,突然明白过来:如果我继续在学校待下去,那么他的现在就是我的“前途”了。于是,马云迅速地做了决定。

辞职做大事

回到杭州的当晚,马云就迫不及待地干了一件“大事”,他宴请平时交情最深的24个朋友到他家里“开会”。这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

马云在对他们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马云开始宣讲Internet。马云讲了整整2个小时。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同样糊涂。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干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 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

马云没听他们的,第二天一早,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1万多元,凑足2万元。然后,马云给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打了电话:“你听说过Internet吗?我们一起干Internet……”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3名员工是马云、马云的夫人张瑛和何一兵。此时离中国电信通互联网开通还有4个月。

1995年5月9日,中国黄页上线(http://www.chinapages.com),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通过EMS寄到了美国,VBN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由于不能实际地看到,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如果他说没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说有,证明是有了,你要付我们一点点钱。” 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homepage 3 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元给美国公司。

1995年,互联网上的中国网站太少,所以,中国黄页的效果很好。望湖宾馆是当时网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中国宾馆,时逢世界妇女代表大会,许多世界妇女代表到杭州后,专程过去看望湖宾馆。钱江律师事务所上线之后,留的是家里电话,半夜三更老是有人打电话给他。

经历了风风雨雨,马云的中国黄页越做越好,越做越厉害,到1995年8月,中国电信开始在上海做了,马云也马上紧跟着做。马云说,当时他们的注册号是第七号。那时候拨号用长途,用PPT,他一点儿都不懂,“要写下一大堆的东西”。

从此,马云挺直了腰,也开始有了收入。他们在全国27个城市一个一个地开拓业务,在所有没有互联网的城市,他们都被视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先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说服记者。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

在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后,中国黄页开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就在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竟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追溯起来,阿里巴巴网站的雏形应该就是中国黄页网站。

团队初步形成

公司,说白了就是一个团队。马云创业成功,得益于他那个极其出色的团队。当初,在那个房间里,后来被称为“十八罗汉”的创始人并未聚齐。当时,戴珊正在老家海南过春节,孙彤宇、彭蕾也身在重庆。

1996年年初,杭州一场招聘会现场,一个学生走到一个人数不多的公司面前,想咨询一下情况。这家公司叫中国黄页,负责面试工作的,是它的技术总监——何一兵。这个学生又是谁呢,他就是阿里巴巴大名鼎鼎的李琪。那年,李琪刚从中山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回到家乡杭州探亲,无意中看见这场招聘会。这次是中国黄页第一次大规模招新人,几天之后,李琪就到中国黄页去上班了。

后来,马云去美国出差(当时中国黄页的服务器在美国边的VBN公司),把李琪也带上了。在那里,他们一起参观了中国黄页租用了1年多的服务器,并到硅谷考察,参观了当时蒸蒸日上的网景、雅虎等公司,接触到许多国内没有的新东西、新技术。

回国后,李琪立即着手建设中国黄页自己的网站和服务器,并很快做出了中国黄页自成立以来自主开发的第一个页面。马云说:“那时候第一个网页做得丑死了,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毕竟能够自己做网页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跟合作伙伴断绝了关系。”

另一个要提到的重要人物,叫孙彤宇。

孙彤宇当时在杭州一家小广告公司上班。有一天在报纸上他发现了一篇报道——《中国黄页闯世界》,广告人的敏锐直觉告诉他,“这有可能是个大客户。”放下报纸,孙彤宇立马去拜访中国黄页,想“搞定这个大客户”,为其做广告宣传。

孙彤宇敲开中国黄页的大门以后,就开始跟副总何一兵谈,而马云则坐在他们的对面听。孙彤宇的热情与敬业深深吸引了马云。几天之后,孙彤宇就接到了马云的电话:“小孙,我觉得你是个很有潜力的人才,来中国黄页发展怎么样?”

1996年的4月份,孙彤宇加盟了中国黄页。孙彤宇加入中国黄页后,充分展示了其在策划、宣传和业务推广上的天分,为中国黄页后来的市场开拓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如此,他还极力鼓动自己的女友彭蕾也加入中国黄页。这样,彭蕾成为马云手下一员叱咤风云的得力“女将”。

后来,陆续加入中国黄页的还有马云的学生蒋芳(1996年5月进入中国黄页)、后来被蒋芳冠以绰号“吴妈”的网络高手吴泳铭(1996年年底进入中国黄页)、韩敏(1997年进入中国黄页)及后来历任阿里巴巴销售总监、资深总监的谢世煌。

从杭州城开始,马云就吸引了这些后来跟随其先后北上、南下的亲密伙伴,而日后常被人们提起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也是从中国黄页时代开始陆续发展起来的。北上京城找机会

就在马云刚刚开始将他的中国黄页做得有些声色时,他的同龄人张朝阳,已经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其导师即互联网教父级人物尼葛洛庞帝2万美元的投资下,创办了一家名为“爱特信”的公司;而王志东则因开发中文之星已经名扬天下,走得比张朝阳还远;即使是比他晚创业4年的同乡陈天桥,当时也进入上海上市公司陆家嘴集团,可以方便地浏览互联网的新闻了。

对于这一切,马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机立断,马云决定北上,迎接挑战,寻找“抗争”的机遇。

北上寻找机会

断了和美国的关系,马云是出于费用的考虑,当时美国那方要收60%的钱,相比之下,在国内做比较划算。当时有人曾写过一篇文章,说亚马逊与中国黄页是同一时期起来的,创造了一个奇迹。接下来9月、10月的时候,有“中国互联网先驱”之称的瀛海威便出场了,紧随其后中国万网也开通了。

马云隐隐地感觉到威胁正慢慢地向他靠近,他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远处——北京。

然而到了北京之后,马云才明白何谓真正的残酷。1995年,为了实现心中的远大理想——做“中国的雅虎”,马云带着营销总监何一兵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京之行。到北京时,已经是深秋时节,马云只带了何一兵一人,一摞宣传资料和一台当时最先进的486电脑。瑟瑟冷风让马云感觉到创业之路就像这天气一样,冬天快要到了,春天还遥遥无期。到了北京,马云最想见的就是当时互联网行业最具知名度的“网络女侠”——张树新。此时,瀛海威那块气势磅礴、极富煽动性的大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 500米”,已经赫然屹立于中关村白颐路南端。

之后,他们见到了瀛海威的创始人张树新。对于现在的网民来说,张树新这三个字已经陌生,但在9年前,今天的网络巨富丁磊,就是把自己的个人邮箱挂在了张树新的瀛海威网站上。那时的张树新,作为互联网的先锋,甚至比马云走得还要早,还要远。尽管在2004年12月,瀛海威这个商标被北京市工商局正式注销,标志着以张树新的瀛海威为代表的时代已经正式淡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互联网的垫脚石,张树新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动摇和抹杀的。

那时候的张树新也很忙,但她还是抽出了半小时会见了马云。但这番谈话并没有给马云带来兴奋之感,相反,他有点担忧:“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那么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

马云认为:第一,张树新的观念他听不懂;第二,她提的理论比马云的更先进。当时马云做的是企业上网,而张树新讲的是老百姓的网。无可否认,张树新于1995年与先生创办的瀛海威网站曾经在中国互联网发展道路上扮演了里程碑式的角色。作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瀛海威甚至比中国电信的ChinaNet还要早2年出世。

事实证明,马云的担忧是有道理的。1996年瀛海威被收购,1997年出现大亏损,1998年张树新辞职,这些已经变成中国互联网历史的碎片。用马云的观点来理解,瀛海威的失败与遗憾更多的是它的生不逢时,张树新前卫而超越时代的思考方式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世界里尚无一展拳脚之地。

媒体上大张声势

会见张树新后,马云和他的营销总监将一些文章交给朋友,让他们帮忙在媒体上发表。那时的舆论造势对于初出茅庐尚未发展成熟的中国黄页来说依然十分重要。不过,那时的媒体也许不如现在活跃,更不如现在世故,要发文谈何容易?

幸运的是,马云的一个朋友认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马云怀着十分侥幸的心理将这些稿件交给了他,同时给了他500元钱。当时许诺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体,发了就算他的。过了没多久,《中国贸易报》果真在头版发了一篇文章。当时马云十分吃惊,在佩服那位司机的活动能力之余,马云更佩服的是那个敢批准在头版发这么一篇文章的总编。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还没有人敢提互联网,敢于提说明这个报纸的总编很有魄力,马云想,这一定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

《中国贸易报》的这位总编,名叫孙燕君。马云很想跟这位总编好好聊一下互联网的事,于是,他找到了这位总编。

见面之后,马云很快从电脑中调出中国黄页的homepage,一页一页地演示给孙燕君看。由于当时的网速实在太慢,颇为细心的马云提前就把所有的网页都储存在电脑硬盘里。面对电脑屏幕,神采飞扬的马云又开始宣传他独创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原本限定在2个小时的谈话,一谈就是大半天,马云就这样跟孙燕君云山雾罩地大侃。

当时,孙燕君对互联网也是一知半解,马云自己也讲得似是而非,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达成一种共识:Internet是个有前途的东西。几天之后,一篇5 000字的长篇特稿——《走近马云》,赫然出现在《中国贸易报》头版。那篇文章,是一个叫江勇的记者写出来的,而最后拍板同意在头版发表的,正是孙燕君。

关于和马云的第一次见面,孙燕君先生在一篇回忆录里这样写道:“那是我和马云的第一次见面,从此开始了我们长达10年的友谊。”

后来,孙燕君提了一个建议,“过一段时间,我搞一个活动,请一些编辑、记者朋友过来,让你和他们见见面。”马云欣然接受,这当然是他梦寐以求的大好事。数日之后,在一个北风凛冽的日子,马云终于“如愿以偿”——北京长安俱乐部的雷吉尔餐厅(外经贸部的隔壁),一个以京城报界、商界人士为主的联谊活动在那里举行。他早早地将2台电脑安装在俱乐部里。由于当时北京网速太慢无法联网,马云就将网页和一些资料拷到硬盘上。

那一天可真把马云激动坏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媒体朋友。马云给这些记者们讲了2个小时,谈什么是互联网,谈网络有什么好处,那些记者们虽然听得朦朦胧胧却也热血沸腾。他们说:好,我们开始宣传互联网。

本以为大功告成的马云却没想到,就在第二天,上头下来一个文件,说不要宣传互联网。据说当时的一些工程院院士对网络的前景不是很看好,说对当时的国情来说太先进了。马云觉得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他觉得气愤透顶,但他也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头一天听他演讲的记者们对马云说,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人民日报》在中国的传媒领域是什么地位?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媒体”!它所传达的,是中央最高决策层的声音。如果能把这样的机关报“搞定”的话,那些跟着中央走的大大小小媒体自然也是趋之若鹜了。关键的问题在于:堂堂的《人民日报》,人家凭什么听马云一个小个体户的三言两语就改变原有的立场呢?

但是马云并没有想过要从此放弃。从来不怕困难、不会被困难吓退的他说要坚持下去,要坚持到最后。

同类推荐
  •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下册)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下册)

    本书内容包括领导活动概述、领导理论简介、领导者的素质与修养、领导的决策艺术、领导的用人艺术、领导的授权艺术、领导的激励艺术、领导的沟通艺术等十章。
  • 许家印:缔造地产与足球的双料

    许家印:缔造地产与足球的双料

    本书讲述了恒大地产的董事会主席灵魂人物许家印的创业经历。从白手起家到房地产事业有成,经历了一系列考验大风大浪,最终傲立群雄,之后成立恒大足球俱乐部,为中国的民族足球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部门主管培训手册

    部门主管培训手册

    不管是企业里的事项还是社会上的事务,都要有其诸如企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部门主管,每一个部门主管都有部门主管职责,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本书是针对企业各部门主管专门打造和量身定做的培训教程,内容全面、案例新颖、实用性强,适读适讲,曾先后被多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多家管理培训机构选为学习读本,至今仍为畅销的中层领导、中级主管或部门主管的培训选本。
  • 海底捞内部讲话

    海底捞内部讲话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未曾想到会有人将大众化的火锅做成了高端品牌,不仅席卷了中国,还冲出了国门。海底捞创造了餐饮界的一个传奇,它引起的决不是反应,而是轰动。三伏天,海底捞依然门庭若市。为什么这么热的天人们还排队来吃火锅?因为这里的服务好到无可挑剔:怕眼镜被火锅熏得模糊,他们免费提供眼镜布;怕手机被弄脏,他们免费提供“包丹袋”;怕长头发影响吃饭,他们免费提供头绳……排队怕什么?这里有免费的零食、点心和果盘,还有免费的美甲和擦皮鞋服务等。
  • 激励要讲方法

    激励要讲方法

    员工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点燃员工的热情,激发团队潜能,让员工尽心竭力地工作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内驱力。所以,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更多的激励法,而且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激励法来激励不同需求的员工,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在本书中,介绍了多种激励方式,多家知名企业的激励方法。相信,更多的选择,更实用的方法会带给你更多意外的惊喜。
热门推荐
  • 忆惜醉红尘

    忆惜醉红尘

    【炫指】是创客新推出的网游,将打怪和跳舞集为一体,颇受广大玩家好评。这两年,各式游戏层出不穷,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钱。游戏不外乎玩的是人物,人物不外乎穿装备,有钱的穿好装备,没钱的穿新手装,而【炫指】的装备用钱买的绚丽,免费的也赏心悦目,无疑成为玩家的最爱。伊贝诺一项喜欢打游戏,在游戏里已经投了不少钱。虽然伊家家大业大并不缺这点钱,但是小财迷伊贝诺终于不舍得再乱投钱了,毕竟不论花多少,那也是钱啊!!!【炫指】一出,伊贝诺一看,不花钱还好玩的游戏,得,小伊同学喜欢!合适的人总会在合适的时机相遇。互相般配的人也许只需要一个契机就会牵手百年。喜欢网游的小宝贝儿们戳戳戳进来~~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独步星穹

    独步星穹

    逝去的传说,远古的文明。当修炼的通道重新开启后,未知的世界该走向何方?
  • 花下

    花下

    第一次看到,就是满满的心动,但是不能爱的你,是多么得让我心痛……说好了如果到了年纪你就结婚,为何不听呢,我已经死了,你又为何执迷呢,好吧,那就让我的魂魄,随花季回来陪你……一朵花凋残,我能陪你的日子就少一天…绝望,不伤感,不我是恨自己没有跟上帝要足够多的时间陪你落花也有情你还在樱花树下等我吗?……
  • 英雄联盟之不可思议

    英雄联盟之不可思议

    主角是一名英雄联盟游戏爱好者,当他第一万局大乱斗获胜后,他莫名奇妙的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超能力!他可以将LOL里面的技能,用于现实生活中!召唤师技能……传送,想去哪就去哪;闪现,穿过美女邻居的墙;引燃,其实我是业余魔术师。各种英雄技能……蛮王R大招,不死之身犹如神魔;无极剑圣R大招……高原血统化身古武宗师;众星之子奶妈,W加血技能……人称医圣转世!盖伦,赵信,安妮,石头人,齐天大圣……英雄无数,技能全开!
  • 点滴人生

    点滴人生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随笔心得和纪事,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活、人生、情感、立志等内容。每一篇三五十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很深厚,作者以此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 大地主的逍遥生活

    大地主的逍遥生活

    都市混小子重生回十八岁那个落后小乡村,从养殖到种植,看他怎么步步高升!
  •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十二天天尊应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冷男神,站住别跑

    高冷男神,站住别跑

    小时候,父母离异,后妈来袭被迫诬陷,我跑……长大。某天,“嘿~旁边的那位帅哥,我们交个朋友好嘛?”“我就说两字,走开!”“你看我们多有缘分,交个朋友啦~”“不!”“你说的哈!”说完,扑到墙角,“嘿嘿嘿~”看小女生如何撩高冷男~
  • 魂吞万象

    魂吞万象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苏邪以为不想吃狮子的兔子也不是好兔子。是谁说天命难改,是谁说食物链无法逆行,是谁说不能修炼就得坐吃等死……这些在苏邪面前通通作废,他会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你证明:做人还是要有点梦想,万一哪天不小心就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