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11100000006

第6章 徘徊于生物学化道路的心理学(1)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1809~1882)

达尔文生活在一个进化论思想正在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他的前辈中,有认为获得性可以遗传的拉马克(1744~1829),主张适者生存的心理进化论者斯宾塞(1820~1903)等,而达尔文是生物进化论的完成者。他的《物种起源》(1859)一书的出版,几乎改变了整个学术界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方面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有连续性的观点,影响着现代美国心理学乃至世界心理学的取向。达尔文之所以创造性地提出生物进化论,除了上述的历史背景外,还和他自身的家庭环境与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的祖父就是一位博物学家,并支持进化论思想,他的父亲是医生。达尔文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养成热爱自然、研究科学的思想习惯。183l~1836年间他跟一个探险队到南美洲沿岸探险,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搜集标本进行分析整理。1828年他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吸收其中的“生存竞争”思想,终于领悟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并以此作为生物进化的一条原理贯彻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中。所以生物进化论的形成和正式问世是有其深刻的历史缘由和个人的生活背景的。

生物进化论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观点:

首先,人类心理意识的起源进化,是生物有机体的构造及其心理机能同时进化的。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人的意识的发生发展,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人类心理由动物心理进化来,心理能力的发展是在和有机体头脑发展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渐进化的。人类和动物在精神上的差别,在于人类有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等等。不过,他认为,这种差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并没有质上的差异。他的这一观点,为后来西方心理学走上生物学化道路有很大影响。 第二,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连续性的原理有三:有用的联合性习惯、对立的表情动作和神经系统的直接作用。例如,人和动物的表情动作就有历史上联系:愤怒时龇牙咧嘴,恐怖时毛发竖直、心脏急跳等,就是由于这些表情动作对人类的动物祖先具有生物学的直接意义,才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巩固、遗传下来。现在看来,人类的表情动作似乎天生,而在当时则可能是靠某种生活方式逐渐获得的。除了有用的习惯联合原理外,还有彼此对立的表情动作原理,例如悲哀与欢乐、敌视与友爱等,它们是服从对立原理的。达尔文还认为,由于神经系统的直接影响,动物和人在兴奋状态下的表情动作,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可控制的特点。第三,开始了对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研究。达尔文曾经长期观察婴儿,发现生后7天的婴儿已有反射动作,如打喷嚏、打呵欠等;第9天双眼已能朝向烛光;4个月的婴儿能开始发怒,恐惧则是婴儿的最早情绪表现;45天前后能见到婴儿微笑;第13个月,婴儿出现道德情感等;第5个月婴儿开始出现观念的联合,他认为这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表现;到第7个月,幼儿就能把保姆和保姆的名字联合起来,这时幼儿听到喊保姆的名字,他就去寻找保姆。

总之,达尔文把生物进化和种系心理的发生发展联系起来,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亲自研究表情动作和本能活动,阐明了进化论思想对心理学研究人类意识的起源和动物心理的连续性是有直接示范作用的。但是,他没有强调人和动物心理之间有质的差别,造成现代西方心理学一度走上生物学化的道路,这表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开拓威廉·唐姆士(1842~1910)

威廉·詹姆士是美国机能心理学的先驱、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纽约市,祖父是个爱尔兰移民,由于经商发了财成为暴发户,父亲是个基督教的虔诚信徒。詹姆士作为长子,从小在其父宗教信仰的潜移默化影响下,为人处世比较深沉。那个年代的美国人迷信欧洲的科学文化,唯欧洲的一切是从。他们的父亲对欧洲更是敬慕得五体投地,经常带着眷属去法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游历或者赴会、求医和学习。詹姆士自身就曾多次独自或带着他的妻子和儿女到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意大利游历、治病,并多次去欧洲学习,因此他博学、识多见广。

1861年詹姆士19岁时进入哈佛大学本科学习。由于身体虚弱,不久,教授说他做实验时太粗心大意,动作不够确切和耐心,动员他转系。这样,他在4年间转了4个专业,由生理学转到解剖学,再到生物学,最后转到医学。1865年他曾跟随著名生物学家阿加西斯到非洲亚马逊河附近采集标本。在那里,他得了一种热带热病。后来,他去德国的一次旅行中,又患上了背痛和其他疾患。为此,他曾去欧洲名城进行矿泉治疗,因无疗效,失望而回归美国,继续学习医学。在这时期内,他的心情一直欠佳,曾经想到自杀。下面是詹姆士对那段不寻常的痛苦经历的自述:

那时节,我的思想充满了悲观,我的精神受到压抑,对自己的前途毫无希望可言。一天傍晚,天色已经蒙珑,我独自走进了更衣室。突然间,面前一片漆黑,我感到无比的害怕。同时,在我心里浮现出一个 病人的影子。那是我在疯人院里见到的。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活像一座埃及人面兽形的全字塔,也像波斯的木乃伊。除了他那乌溜溜的一双眼睛外,他完全不像个人形。就是这个影子和我当时的害怕心理结合在一起了。我的内心感到恐惧不安,竟成了恐惧的俘虏。从此以后,整个世界都显得完全变了。当我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总存在恐惧的心情,一种人生的不安之感是从来没有过的……

就这样,经过自己不断的挣扎和奋斗,1869年詹姆士终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当时,在就业问题上经过再三考虑,同家人和朋友们商议后,他决定不开业行医,继续研究他所向往的学问,直到1870年詹姆士的身体才有所康复。在这期间,他读了法国哲学家康德的信徒雷努维叶的著作,并且有所启发,领悟到意志能重建一个人的生活前途,可以改造他自己前进的道路,于是,他下决心振作起来工作。1872年他受聘于哈佛大学,任生理学教师。1875年开始讲授“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关系(即生理心理学)”,并在校长的鼓励和支持下领到300美元,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于教学演示。1878年结婚,婚后相继生下5个子女,由于经济负担加重,他只得加班加点地多讲课、多写作,以维持生活。在1876~1887年的10年中,他先后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在1876年创刊的《心理》及其他杂志上。这些文章后来都收编在他于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这一名著中。当时,大学教师提升职称相当复杂、困难。特别是他,由于学医学出身,是先教生理学,而后教心理学的。当时的心理学属于哲学系,当他转到哲学系于1880年提升为哲学副教授时,哲学系的同事们曾议论纷纷,不免感到有些奇怪。以后,他等了5年才提升为哲学教授,又过了4年这才改称为心理学教授。1890年他的成名之作《心理学原理》终于出版了。原本是1878年和书商协议确定两年后出书的,可是他竞花了12年的时间才交卷出版。其中除上述的各种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机能心理学思想是和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时研究,逐渐发展成熟的。《心理学原理》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它是美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有分量的心理学专著,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它强调应用,不像冯特那样脱离实际地只研究纯科学的心理学。它反对冯特将整体的意识分析为元素的元素主义观点,提出了意识流学说。詹姆士的这些见解表明其心理学思想已经摆脱了欧洲传统,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地首创具有美国特色的机能心理学思想,因而成为美国机能心理学的思想先驱。

关于意识流,詹姆士认为,意识是一种整体的过程,不能分析为元素,它有4个特点:(1)私人性。意识是私人的,只有你的意识,或者我的意识。例如,在这课堂里,没有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意识存在着,意识总是个人性的。(2)变动性。意识总是随时随地变动,正如川流不息的河流,你的脚不能同时两次踩进同一水流。(3)连续性。意识是连续的,也许有时间的间隔。例如,睡觉醒来,此时的张三仍然是睡前的张三,李四也还是以前的李四。他们两人决不混而为一。清醒的时候,意识流、或说思想流的变动也决不是突然而至。思想过程有实体部分,也有过渡部分,两者之间有很重要的过渡状态。这是非常模糊、疾驰而过的部分。例如说:“实体状态并不构成心理学的全部题材”这句话中,这个“的”字,就起一种过渡的作用。它是内省实验,不易捕捉到,而容易为注意力所忽略的。因此,他批评冯特的内省实验,犹如点灯找黑暗:灯光亮处,影子早已跑掉。(4)选择性。在认识外界事物时,意识起到欢迎或者拒绝两种不同的选择作用。有效的刺激能较多地被注意到,并能进入意识;否则即被拒绝。选择的原则是“关联性”,凡是进入意识的刺激和原来意识内容有联系的就可以得到保留,充实原有的意识。所以,在他看来,意识是一种过程,一种作用。心理、意识是以整体的过程起作用的,决不能像冯特那样将意识分析为元素。心理学与社会实践杜威(1859~1952)

杜威是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和实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他出生于威尔孟德州,长大后就学于威尔孟德大学。187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杜威曾在高级中学教过几年书,自学哲学,发表过几篇学术论文。后来进入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当研究生,曾跟儿童心理学家霍尔学习。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担任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哲学教师。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国人自编的心理学教科书。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在这里,他和夫人一起于1894~1904年创办实验学校,从事教育革新工作,并因此成为著名的进步教育家。1896年杜威发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这篇论文是针对冯特的元素主义的,它为机能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1900年他以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身份在年会上发表了以《心理学与社会实践》为题的演说,强调心理学必须联系实际生活才有出路,才是发展的正道。在芝加哥大学工作的10年问,他和该大学的心理学系主任安吉尔等人都是机能心理学的倡导者。他们之间互相支持,发表机能心理学的见解,形成一种无组织的松散学派,即芝加哥学派,安吉尔是该学派的发言人,芝加哥大学则成为这个学派的大本营。1904年杜威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30年退休。退休后,杜威从事心理学在教育和哲学方面的实际应用工作,以贯彻他的实用主义机能心理学思想。

在心理学上,杜威和詹姆士一样,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他认为把反射弧分为刺激和反应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论,指出反射弧不能归结为对刺激的感觉和运动反应两种因素,正如意识不能分离为心理元素一样。他指出这种区分是人为的、抽象化的,并不符合事实。他主张把反射弧看作心理机能,它的主要作用是“协调”、“调节”。他以儿童见烛光用手去抓被烧灼为例:当儿童初见烛光,用手去抓而被灼痛后,儿童再次看见烛火时,烛火就成为“一个意味着接触它就会引起疼痛的亮光”。通常说,这时是痛的感觉代替了原先光的感觉,是改变了经验的缘故。杜威则说,“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用一种经验来替代另一种经验,而是一种经验的发展和调节”。因为儿童被灼痛后,他的眼睛所看到的烛火,仍然调节着手的抓握,只是这时是用手被烧灼至痛来解释他关于烛火的经验,因而儿童就不再用手去抓烛光,而是缩手不动了。这是已有经验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经验代替另一种经验的结果。杜威通过((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这一论文中的事例,也就是儿童是如何通过伸手抓烛火被灼痛取得经验教训而获得智慧,以后再见烛火就不会上当受骗等事例,说明了有机体是如何通过反射弧这个回路适应环境的,从而为机能心理学的科学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有了这一理论,机能心理学摆脱了由冯特所规定的纯科学的束缚,为心理学应用于教育革新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这就是杜威所提倡的进步教育。

杜威的“进步教育”,既反对传统教育,也反对当时的“新”教育。他认为,传统教育太偏重已定科目,课程设置太死板,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所谓新教育则过分强调学生兴趣,也过分留心于多变的社会问题。因此,两者都有不足之处,只有两者合一,才比较理想。杜威指出,健康的教育应当是学生所学的和已学到的东西,两者之间取得彼此连接和交互关联在一起的知识、技能,这才是最好的进步教育。因此,他大声疾呼地积极推行进步教育,即实用主义和机能心理学的教育革新运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一时声誉大振。1919~1921年间杜威曾被邀请来华讲学,宣传他的进步教育和民主教育达两年两个多月。

1898年杜威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以学会主席身份发表就职演说。他强调:心理学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基础。儿童和成人的最根本差别是心理学和生物学上的差别。成人是生活上已有一定职业和地位的人,负有特定责任,要求执行某种习惯。儿童的主要职务是成长,他“忙于形成不定型的各种习惯”,“为他以后生活的特定目的和目标提供基础和材料”。但是,有些学校和教师把儿童看作“小大人”,或者放任自由的小天使。因此,他反对那种抑制正在形成各种习惯的具有肉体的人,反对抑制某些心理因素,例如智力的、情绪的和明显的行为习惯。他也反对片面地只提供引起儿童兴趣和愉快的刺激,忽视全面的素质教育,甚至放任学生读黄色书刊和有毒的小说而不管。他要求学校应该像工厂一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和管理。对上帝不敬铁钦纳(1867~1927)

同类推荐
  •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

    本书是著名心理咨询师顾歌,全程记录抑郁症男孩G的治愈过程的咨询手记。作为业界第一部抑郁症案例的全程记录,顾歌通过真实生动的心理咨询对话中,对抑郁症男孩G深入分析与专业解读。此书由SMG《相约星期六》主持人倪琳、朱桢,《生活启示录》编剧王丽萍以及《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等业界名人联袂推荐。出版方漓江出版社表示,这本《一个抑郁男孩的30小时》堪为心理咨抑郁者的自助宝典,咨询师的咨询指南。对于抑郁症患者,以及想要了解、帮助他们的亲友,都是一部答疑解惑的宝典;对于咨询从业者和普通读者,也是一本深入浅出的优秀读物。
  •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心理学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理常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本书选取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常识,通过列举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的著名心理学试验以及对人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常识进行阐释,达到让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目的。本书无论是从知识的全面性上,还是从专业性上,都是那些渴望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的最佳选择。
  • 心理学的故事

    心理学的故事

    说起心理学,它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初民便对梦境和死后生活有所猜测。他们以为,有一种像空气一样的灵气通过呼吸出入人体。做梦就是这种灵气出壳外游,死亡时它不再返回人体。进入文明社会后,欧洲的古代人把这种灵气称之为灵魂。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古希腊哲学家把心理看作是灵魂的功能。近代欧洲的哲学家继承发展前人的思想,把灵魂称为心灵,并和知识的起源问题一起讨论。到了19世纪中期,形成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心灵或意识的经验心理学思想。
  • 爱情纪

    爱情纪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个永恒的话题。宋人经先就曾云:“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本书是著名情感专家苏芩情感诊室以接收到千万情感“患者”真实案例整理而成,书中梳理出了当代都市男女常常会遇到的99种情感难题,并有针对性的开出99张必备的情爱秘方。每一个案例都真实记录了一段灵魂相交的心灵战栗和绝望爱情,每一张秘方都能引发读者的深层情感共鸣和心灵复苏,被网友誉为“当今都市男女情感成长必备的枕边书”!如果你正遭遇情感的困扰不可自拔,本书应该对你有所启迪。
  •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

    学会识人了解自己

    知就是知觉,知识,知己,知心;知就是入德之门。知,便是明道悟道的最基本的作用。无知的,就如木头石块,与道无关。知虽重要,但并非表示心性道体无上妙法。知,不是道的本体。不是“能”只是“所”只是由一个能知而所生起的一个最初作用而已。
热门推荐
  • 迁纤迹

    迁纤迹

    “八神警引,五辂迁迹。唤君迁迹。”眉宇间分明着赤裸裸的狂傲和盛气临人的不可一世,望尘莫及不敢近身的瞑瞳使扬之不去的轻蔑又燃起一次次飞蛾扑火的欲望。“圣子神孙,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千万年轮的转瞬即逝都从未伤及他半寸青丝,游刃有余的惟妙惟肖又一直深不可测。“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卿名纤翳。”仰慕了他千万年,不畏涅槃,自甘堕落。“翳儿对公子情深至此本就大逆不道,故而挫骨扬灰也不足为惜。”镇定之于的谎言天衣无缝地把她骗得一次次心甘情愿,旁人皆叹她天资惊人,殊不知是一次次地舍弃本真,只为了更像那个翻云覆雨都轻而易举的他。她不忍怪他无心,只怪自己学不会似他那般的无情。
  • 我的生命曾经有你

    我的生命曾经有你

    这是方如玉和季若素的故事。生命里错过了的,便不能再拿回来。
  • 歧梦仙缘

    歧梦仙缘

    想飞天遁地,无所不能吗?(去做梦吧!)想遨游星空,肆意变身吗?(来做梦吧!)想随意穿越,为所欲为吗?(赶快修梦吧!)想调戏明星,宣泄欲望吗?(梦会满足你的!)一个少年修梦者,得到歧梦戒指,掌握修梦之法后,穿梭于梦境之间,探索美女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盗取敌人赖以生存的核心机密……————————————————————————————————————————68M歧梦书友群:2384675喜欢做梦和经常做梦的朋友,记得收藏一下本书!说不定,你的梦境马上就会出现在本文里哦!~
  • 校花的贴身狂少

    校花的贴身狂少

    郭破天是一个来自于偏远山村的高中生,打从他进入到慕府院校的时候,他的生活就没有平静过,在郭破天的记忆里,慕府院校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站在慕府院校的教学楼,看,顶端,俯视着慕府院校下面的情形,心中感慨万千,思绪瞬间回到了两年前。
  • 幸得风月终遇你

    幸得风月终遇你

    我叫苏文静,我这辈子过得很糟糕。我妈滥交我爸坐牢。小姐妹跳楼死了,我被人糟蹋了。我注定在这个风月场所越陷越深。然而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遇见他……乔江北,是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尊贵之人。他性格暴戾,打我骂我却宠我入骨。将我从地狱里救出来却又把我推入另外一个炼狱。
  • Boss凶猛:娇妻,太迷人

    Boss凶猛:娇妻,太迷人

    癌症晚期,她决定干一票打的——绑架席慕风!“他帅?他酷?他是小鲜肉?都不是!”夏雨晴脚下踩着某总裁,拿起手机全世界直播:“他就是一头大禽兽!”席大总裁这一天颜面尽失,成为左江市的笑话。夏雨晴大仇得报,还没来得及兴奋,医院却通知她——诊断书拿错了!噗……
  • 穿越者的轨迹

    穿越者的轨迹

    世界上真的存在神吗?是不是只要拥有无边的力量,就能成为神灵?人们需要的是真实存在的神邸,还是虚幻缥缈的偶像?是凡人需要神灵,还是神灵需要凡人?一个平凡的冶金系大学生无意间穿越到异界大陆,意外得到一柄绝世神兵,从而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 烽火大周

    烽火大周

    武周落幕,李唐再起风云,武家子孙武曌麟被李帝陷害拔剑自刎,重回到三岁那年。上一世,你害我武家满门被斩,这一世,我要你李家永远得不到这江山!
  • 逆天成神录

    逆天成神录

    一个不服输的少年,一段血与泪的历史,且看他如何挥舞手中的长剑,开辟属于他自己的逆天成神之路。
  • 爱神来晚娇妻请留步

    爱神来晚娇妻请留步

    一场阴谋她消失就是六年,她忘了他,忘了闺蜜,忘了在华夏的一切。直到六年后她是h国当红的歌后决定回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