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地人。一年前来北京出差,走到这里的时候被车撞了。那辆撞我的车跑了,没有人管我,我都在这里等了一年了。”女孩说道。
大家并不相信她的说法,但是,突然之间,刚才那个还很漂亮的女孩却变的满目创伤,血肉模糊,十分可怕。
伴着一声惊叫,大家都迅速逃回了车里,发动了车子,他们要尽快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坐在后排的范文斌再回过头去看时,那个受伤的女孩已经从刚才躺卧的地方消失不见了。
同样是两个声称出了车祸的女孩,同样是在午夜的公路上,当事人都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到了她们起初正常但后来又变得惨不忍睹的女孩面庞,而且当镜头对准出事的少女时,画面和声音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扰现象。
在这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世界上竟有两个相隔很远的城市遭遇到了如此相似的灵异事件。这不禁让所有看过视频和得知此事的人都感到疑惑,难道,这世界上真的如摄像机中拍摄到的那样存在着鬼魂吗?
对于这两起引起了国内不少人恐慌的灵异事件,很多人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释,而最主流的一种说法是来自于一些研究视频合成技术的专业人士。
由于两起事件都是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而成的,所以,一些影视爱好者和制作者对其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之后,竟发现在“葡萄牙灵异车祸”那段长度七分多钟的视频中竟出现了多次图像剪辑的痕迹。另外,还有画面出现的所谓干扰状态也可以用专门的工具来加工完成。因此,他们断定,这段所谓的灵异视频很有可能是造假而成的。
TIPS:剪辑。
剪辑是电影制作的一道工序,是电影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的整个工作,也是一部影片制作过程中的二次创作。
一般来说,当一部影片拍摄完成之后,剪辑工作人员要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的手段把其中最经典的部分挑选出来,然后再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银幕效果的顺序将它们组接起来,使其构成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
如果说葡萄牙灵异车祸事件存在明显的剪辑痕迹,又能找出集体的剪辑证据来。那么,发生在北京的那起灵异事件又当如何证明呢?在那个片子中,并没有路灯之类的东西可用来观察或是做为证据。难道,它也是造假不成?
对于这件事人们也是议论纷纷,有的人觉得这起事件和葡萄牙事件如此相识,而且发生在葡萄牙车祸之后,一定是有人发现这样的视频收视率不错,或者很有市场,而故意仿造出来的视频作品。也有人觉得世界如此之大,能够在相隔这么远的两地发生相似的事件,也不是没有可能。说不定葡萄牙灵异车祸事件正是北京事件的前奏和预言呢?
人们的议论纷纷,更让研究人员们兴趣大增。经过分析,他们发现,既然这段视频来源于视频拍摄,而且之后他们逃离了现场,并将视频传播到了网络上,那就证明这些拍摄恐怖视频的人是真实存在的。
于是,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研究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消息,希望可以找到当时在场的人,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形。
刚开始的几天,除了好奇的群众的一些猜测,并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消息。正在研究者们渐渐对于这样的情形开始感到有点失望的时候,一位从事电视剪辑工作的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他向大家说明了事情的真相,但这一真相却令研究者们感到大跌眼镜。
这位剪辑工作者说,北京灵异事件的视频是由他制作而成的。并且,这个视频并不是随意录像的结果,而是他专门找人来演出和拍摄的。
这一说法,让很多之前都笃信事情真实存在的人们都大吃了一惊,同时也表示出了愤怒。故意拍摄这样的东西,这不是在愚弄大众吗?
对于这一虚假视频的拍摄行为,制作者解释说:当时,葡萄牙灵异车祸事件的视频正在网上疯传。他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像他推荐了各大链接地址,并相当肯定那个视频上所记录的事件是真实的。可是,做了很多年视频制作工作的他一看就知道这段视频是通过后期制作而形成的效果。然而,朋友们却并不相信他的推断。于是,为了打消朋友心中的恐慌和疑虑,他就特意找人拍摄了这样一段发生在北京的灵异事件,并对其进行了加工和制作,以用来向大家说清事实的真相。
这样一来,所谓的北京灵异事件就真相大白了,看来他确实是属于人为造成的虚假现象。这一说法如果运用到葡萄牙灵异车祸事件上,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那么,葡萄牙事件真的和北京事件一样属于人为操作吗?
对于这个问题,看过北京事件视频的一些人的说法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在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北京事件的视频看起来很假,并且并不是十分恐怖,而葡萄牙事件的视频却让人感觉相当真实和惊悚。
对此看法,短片制作人的解释是,他的拍摄只是为了证明一下,这种视频所产生的效果是可以通过后期制作来完成的,而并没有太过注意所选用演员的演技问题。之所以会产生假的原因,很可能与演员演技的差异有很大关系。至于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恐怖气氛不够,除了演员的表演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们都在葡萄牙灵异车祸的视频缓冲时间,先观看了关于这起事件的文字报道,因而在心里埋下了恐怖的影子。所以,视频的恐怖效果就要好得多。而自己制作的视频并没有这样的前奏,效果就要相对弱一些。
这位制作人所做出的分析是否有道理呢?关于这个问题,调查者去请教了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的专家们,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种推测的可信度。
TIPS: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是神经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的是大脑本身,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其各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各种认知活动。
传统神经科学的某些分支,诸如神经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行为药理学等,吸收了认知科学的理论和神经科学的新技术,逐渐形成了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生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生物学和计算神经科学等认知神经科学的各个分支。
自八十年代后期发端以来,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学和发展神经科学科学对许多共同问题感兴趣,由此衍生出来的认知神经科学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交叉研究领域之一。
为了用最科学的方法来证明问题,专家们打算做一个小型的实验,来验证一下人类恐惧感产生的原理。
专家们找来了一个十分胆小,从来都不敢看任何有关灵异的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女孩,并且,她也没有听说过葡萄牙灵异车祸这件事。这样的话,她对于恐怖事件的反应就是最直接和最真实的,可以保证这次实验在最公平的角度上来进行。
实验开始前,专家先将一个拥有上百个感应探头的帽子戴在了被测试者的头上。这个感应帽可以敏感地察觉到被测试者的任何一点细微的脑电波变化。
接着,专家打算先让被测试者观看关于葡萄牙灵异车祸事件的视频。她被安排独自坐在一间灯光被遮挡的密室里,然后专家调大了音响的音量之后,关于葡萄牙事件的文字介绍和视频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
从观测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被测试者的脑波波动幅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到了画面中出现恐怖的人脸时,她的脑波出现了大幅度的跳越。并且,被测试者还大叫出声。
接着,专家开始对北京灵异事件的视频进行测试。测试之前,他们并没有告诉被测试者这是一部灵异视频,并且将视频的声音全部取消,之留下画面的不断推进。结果发现,直到影片看完,被测试者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行为反应,脑电波的变化幅度也相对平缓的多。并且,她表示,这样的影片并没有让她感到有多少恐怖的气氛在其中。
由此看来,铺垫和气氛的晕染对于人的影响确实很大。这就像我们听到舒缓的轻音乐和恐怖片里常用的配乐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是一样的。
此外,专家还说,如果在人的潜意识里比较相信有鬼魂存在的话,那么,他受到有关鬼魂的影片或者文字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而且,观看影片的先后顺序对于观看者来说,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反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当一副相同的或者几幅相似的图画反复出现在观看者面前时,观看者的反应就会从最初的惊奇到渐渐平复。如果次数不断增加的话,观看者就会变得非常麻木了。
从这次实验来看,北京事件视频制作者的分析似乎还是颇有一番道理的。然而,当这个问题刚一解决的时候,网友便提出了另一个新的问题。毕竟视频制作者的所有论断都只是出于猜测,虽然分析很有道理,也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毕竟没有证据来证明葡萄牙事件确实是人为剪辑而成的恶作剧。那么,谁能保证它真的没有发生过呢?
之后,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调查者们终于找出了视频中所存在的破绽。他们指出:最关键的问题出现在女孩变脸前后,那一段视频就存在着很大的剪辑痕迹。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女孩变脸之前,汽车的正前方有一盏白色的路灯。而几秒之后,当女孩变脸之后,那盏路灯却出奇地不见了。而且,从车上拍摄到了转速表的时速来看,车子当时的速度最多不超过每小时30公里。那么,对于远处的路灯为什么会在瞬间消失不见,最好的解释就是剪辑造成的了。而且,这种剪辑的做工还很粗糙,只要学过剪辑的人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然而,这个问题的化解,仍然没能征服那些笃信视频确实为灵异事件的人们,他们又提出了新的观点。既然事件是虚假的,那么为什么对于事件的报道上却说此事曾有警方介入,并在当地进行了核实呢?难道,葡萄牙的政府和媒体也会帮着制造虚假视频的无聊人士一起愚弄大众不成?
这自然是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所有有关于媒体和官方的报道一般来说都具有很重的分量,也常被人们作为判断事情真实性的标准。假如这个事件真的由于官方的报道而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反响的话,那么它的真实性就基本上不容置疑了。于是,证实这个问题,也就成了了解整起事件真相的关键。
研究者们查询了世界很多国家的门户网站,不少网站上都有关于这起灵异车祸的报道。但当研究者打开葡萄牙的官方网站和门户网站时,却没有找到关于这起事件的相关信息。按照常理来说,假如这起事件真的曾引起广泛关注的话,它就不可能在国内网站上一点痕迹都找不到。可见,所谓的灵异车祸很可能是一场虚构的骗局。
直到这个问题被发现之后,终于有不少人开始相信视频的造假性之大了。让人感到人心惶惶的灵异车祸事件终于消去了阴霾,拨云见日了。但不管这起事件是真是假,都可以看出,那些所谓的鬼魂的确对于人们存在着相当大的影响。它们散发出的魔力,可以轻松地让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瞬间成为万千人最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