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由于其曾被英国、日本占领,又深受大陆文化影响的复杂历史原因,而形成受到不同宗教风俗浸染后的独特地域文化。在香港的众多文化领域中,鬼神文化占据着一定的席位。不论是拜神祭祖,还是占卜看风水,都是香港人生活中常见甚至不可缺少的事情。这样的文化影响也早就在香港的影视上就反映了出来,从《僵尸先生》到《Office有鬼》,几乎每一部影片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TIPS:香港的风水文化。
对于风水学的相信和研究,几乎没有其它中国的城市可以比得上香港。风水文化之于香港,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香港人小到婚嫁、出殡,大到创业、开店、搬迁、建房,都要事先找个信得过的风水先生来看一看风水,他们笃信风水先生的指点能够让自己逢凶化吉,诸事顺利。
关于风水的玄妙和作用之大,在香港还有很多故事被人们用来作为依据。比如香港的友邦保险大楼。据说,当年,友邦大楼的建造地址由于紧挨着香港公墓,所以低价相当便宜。但即便这样,信奉风水的香港市民也不愿意将其购买下来。后来,美国的友邦公司买下了这块地,决定在这里建一座保险大楼。
由于美国人也知道香港人自古以来就有信奉风水的传统,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给公司带来好的运气。美国人在开工之前请了一位香港有名的风水先生来帮忙。风水先生在查看了地势之后,提出了一个设计方案。他建议美国友邦公司将大楼的整个窗户建造成欧洲棺材的形状--立式,就像中国旧社会时老人们为自己准备的棺材似的立放在那里。这样附近的亡灵就不会来此侵扰了。
友邦公司听从了风水先生的建议,将大楼顺利地建了起来。而自从友邦保险在这里办公后,业务也是空前高涨,令业界羡慕不已。而他们则把功劳归于那位风水大师。
源于人们对于风水的热衷与笃信,风水学在香港迅速而普遍地流传了起来。甚至,在香港的很多地方还开办了专门的风水研习班。一些有名气的风水大师不仅受到香港人的爱戴,甚至有不少大陆人和外国人也会特意去拜访,请教有关风水学的知识。
在香港民间盛传的闹鬼事件有很多。但是,为了不引起恐慌和混乱,媒体对这些事情的报道有一定的限度,官方也从不对这些所谓的灵异事件表示出关注或者给出解释。
但有一件灵异事件却是得到了官方公开报道的首肯的。那就是关于香港新界北的茶餐厅灵异事件。
那件事发生在1989年香港新界北区的大埔田地区。那时的新界还不算太繁华,不像如今那么高楼林立,人生鼎沸,只是稀稀落落地坐落着一些小的别墅住宅区。
当时在大埔田地区有一家名叫“潮涌记”的菜餐厅,老板姓吴,是当地人,老实本分。平日就靠卖些蛋粉、肠粉饭和多士面包蛋挞等来维持生计和保证餐厅运营。一般来光顾的顾客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很少在店中吃饭,多是打包带走或是打电话叫外卖。所以,潮涌记茶餐厅的店面并不是很大。但由于食物口味正宗,所以小店生意还不错。
12月的一天,潮涌记像往常一样早早开了门,开始忙活一天的生意。快到中午时分时,店里的订餐电话响了起来。站在一边的吴老板顺手接起了电话:
“喂,你好。这里是潮涌记,请问您需要什么?”
“我要一份加底蛋饭、两份牛肉河粉和一份肠粉。”一个低沉的男声说道。
吴老板按要求记下了所定食物,然后说:“麻烦你告诉我一下地址。”
“大埔田西边的喜秀花园6号别墅。请快一点!”
“好的,你要的饭菜大概20分钟送到!”吴老板应道。
挂了电话之后,乘着这时还不算忙,吴老板马上吩咐厨房将菜做好,然后把地址交给伙计包仔。嘱咐他将饭菜送过去之后,赶快回到餐厅来帮忙。
包仔骑车来到了喜秀花园,找到6号别墅,然后按响了门铃。可等了一阵之后,屋里并没有人应声。于是,他又喊了一声“送外卖!麻烦开一下门。”但屋里依旧没有反应。
包仔觉得很奇怪,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地址,又抬头看了一下楼号,没错,是这里啊!正当包仔打算再按门铃的时候,门被打开了一道缝。
门里的人问道:“多少钱?”
“一共46元。”
里面的人将钱从那个小缝里塞了出来。
“给,这是您的饭!”
包仔说着试图去拉来那扇门,然而门却被关上了。
“你把饭放在门口就行了。”
包仔觉得很奇怪,哪有送外卖让放在门外的?但他还是照着做了。走在回去的路上,包仔还在想:这家人真奇怪,不会是在搞什么非法活动吧?接着,他便联想起了电影里的镜头,被警方通缉的罪犯通常都会这么做,为的是不让别人认出他们来。包仔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自己不过是一个小伙计,这种事还是少管为妙,弄不好还会被杀人灭口呢!这么想着,出于有些害怕,包仔不禁加快了骑车的速度,赶回了潮涌记。
中午正是潮涌记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包仔一回到店里便手脚不停地忙了起来,自然也就把自己遇到的那件奇怪的事情给忘在了脑后。
晚上11点,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店铺打烊后,吴老板按照惯例开始盘点一天的账目。他一张一张地数着放在钱盒里的钱,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这几天的生意还真不错啊!”吴老板自言自语道。
突然,他的手中出现了一张阴司纸,这是他刚从钱盒里边捏出来的。奇怪!钱盒中怎么会有阴司纸呢?接着,吴老板继续从钱盒中翻找,又找出了好几张。
TIPS:关于阴司纸的传说。
阴司纸,又称冥币、冥钞,是传统拜祭鬼神、祖先时用于火化的祭祀品之一,是供地府的鬼魂使用的。
按照民间传说,人死后,魂魄要在黄泉路上行走好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地府。这一路上,有很多关卡和各类鬼魂,都需要花些钱来打点,他们才肯放新的魂魄继续前行。于是,在为死者送葬时,其家人就会开始散纸钱,祭奠时还会烧去很多。为的是希望死者在阴间可以诸事顺利,过着美满的生活。也有人认为阴司纸可以用来贿赂阎王,以减少死者在阴间所受的刑罚。
《吕氏春秋》上有记载云:“有年瘗土,无年瘗土”。意思就是说,收获了谷物要祭奠土地,来报答它的功劳;没有收获谷物的时候,也要祭奠土地,以供奉其中的神灵。可见,用钱物来祭奠的方式自古就有。只不过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不用纸冥币而已。汉朝前,人们模仿祭地的方式将死者生前所用过的物件埋于死者墓穴里,作为祭奠他们的冥器。到了汉代时,就流行瘗钱了,所谓“瘗钱”就是生者将陶钱、五株钱埋于死者陪葬的陶瓷仓罐里。如今,依然有很多人按照这个习俗来祭奠死者。
冥币的形式有很多种,最初,人们是用黄裱纸包了纸钱在里边。后来又出现了用锡箔纸折成的元宝。发展到如今,人们用的最多的就是印刷成钞票模样的冥币了。在我国,通常这样的冥币前面印着的是玉皇大帝或者阎王的肖像,后面则画了“冥通银行”或者天堂银行的字样。
吴老板看着手中的阴司纸愣了一下,继而嘿嘿一笑,眼光扫向了正在收拾打扫餐厅的伙计们。伙计们则被吴老板突然发出的笑声镇住了,不解地朝他望了过来。
“老板,今天收入不错吧?瞧您乐的都合不上嘴了!”一个小伙计打趣地说道。
“你们都过来,过来!”吴老板招手示意伙计们。
几个伙计都停下手中的活,聚拢到吴老板的身边,不明白他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吴老板笑眯眯地扬起手中的一叠阴司纸说道:“你们瞧,这是什么?”
几个伙计的脸色一下僵住了,其中一个年纪较小的伙计有点害怕地说道:“这不是烧给死人用的吗?”
“对啊!”吴老板依旧笑眯眯的。“说吧!这是谁跟我开的玩笑?”
伙计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久都没有人说话。
“你们这些家伙,还真能想的出来,今天又不是什么节日吧?拿这个来唬我?以为我会害怕啊?快说吧!到底是谁干的?”吴老板继续半开玩笑的问。
然而,还是没有人站出来承认。
“没人说?难道是它自己跑进来的?”吴老板看着伙计们。
“老板,你还是先查一查钱有没有少吧,只要没少钱不就得了?”店里的一个伙计说道。
于是,吴老板低下头来继续核对账目。算到最后,钱果然是少了,而少的钱数正是那些阴司纸的数目。
“喂!你们别闹了,大晚上的,快点说,到底是谁做的手脚啊?”吴老板有些惊诧地问道。
可伙计们一个个都摇着头说不是自己干的,吴老板很无奈,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抽起了闷烟。
一阵之后,吴老板抬起头来说道。“算了,算了,钱数也不多,大家都干完自己手里的活回去睡觉吧!”
第二天,店里还是像往常一样开张营业,大家也各忙各的事情,谁也没有再提起昨天的事。但伙计们都有意地在尽量远离钱盒,以避免沾惹不必要的麻烦。
晚上,打烊之后,吴老板照例清点账目。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钱盒里居然又出现了几张冥币,而钱盒里的钱也缺少了同样的数目。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了。吴老板想。这并不是哪个人和自己开的玩笑,而是盗窃。也就是说,自己的店里出现了贼。
吴老板又把伙计们召集到了一起,再三询问之后还是没有人肯承认。想想自己平时对大家也不错,今天却出了这样的事,吴老板觉得有一种被人愚弄的感觉,不禁有些生气了。
“老板,既然没人承认,你报警好了,警察一查,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包仔提议。
“对啊!”
“是啊!老板,报警吧!”
其他的伙计们也跟着响应起来。
吴老板想不出别的办法,于是,他给警察局打了电话。不一会,警察来了,他们先对出现在店里的人进行了一个大范围的排除:首先,店里的顾客不可能,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钱盒。其次,后厨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那么,就只剩下在店里招呼生意和送外卖的三个伙计了。
但是在对三个伙计进行盘问之后,却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他们没有一个人承认,而且也都显得很坦然。并且他们还说:“即使是自己要把钱偷走,也用不着再放冥币进去。再说了,谁没事会在身上携带冥币呢?”
警察觉得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由于夜已经深了,又没有足够的证据。警方便打算先回警察局,等有了头绪之后再查。
警察走后,吴老板也不再去想这件事了。心想:就自认倒霉吧!以后小心点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