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20

第20章 述而第七(1)

【题解】

此篇综论孔子品行、为人、思想、教学,以至体貌、坐姿,多借孔子之言以述之,故以“述而”句为首章而名篇。旧或分三十七章,或分三十八章,今分三十九章,与《释文》所言旧数同。前篇论贤人君子,此篇论圣人,故相次,所谓成德有渐。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校】

窃比我于老彭,“我于”二字旧倒,从唐写郑本、定州简本乙。

【释】

述而不作:“述”,《说文》:“循也。”即因循、沿用。“作”,创作、创新。皆指书籍文章言。

信而好古:“信”,相信。“古”,指古代文献。

窃比我于老彭:“窃”,自谦之词。“老彭”,商代贤人。或以为老聃、彭祖,不可信。《大戴礼记·虞戴德》载孔子自言“昔商老彭及仲傀”云云,知“老彭”非二人。

【训译】

先生说:“循用旧(书)而不作新(书),相信(古书)而爱好古(书),我私下里把自己比做(商代的)老彭。”

【章旨】

此章孔子自言其对古书的态度,亦反映其著述之谦。述而不作,必指书言,述者必旧,作者必新。信而好古,所信而好之古,必指古代文献。商老彭盖有此作风,故孔子自比。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释】

默而识之:“默”,不言。“识”,音志,记。

学而不厌:“厌”,满足、厌倦。

诲人不倦:“倦”,疲倦。

何有于我:“何有”,无何,不算什么。《子路》篇有:“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雍也》篇有:“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何有”皆无何、不难之义。或直释无有,以为孔子自谦,则非。本篇第三十五章孔子亦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何得又云无有?

【训译】

先生说:“默默地记忆,学习不(知)厌倦,教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算什么呢?”

【章旨】

此章孔子自道其学习、诲人的方法与态度,以教弟子。旧或以此章为孔子自谦,非是。孔子若以此言自谦,则何以教弟子?且与上下各章矛盾。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校】

闻义不能从,“从”旧作“徙”,形似而误,从高丽本、正平本等改。

【释】

德之不修:“德”,道德、品德。“之”,结构助词,下同。“修”,修饰、修养。

学之不讲:“学”,学业。“讲”,讲习、研习。

闻义不能从:“义”,指义举,宜作之事。“从”,随也。旧作“徙”不可通。若作“徙”,则徙之前必在不义一方,孔子岂能有此?

【训译】

先生说:“品德不修养,学业不讲习,听到义举不能跟随,不好的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

【章旨】

此章亦孔子以身说法,教弟子修德、讲学,从义、悔过。

7·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释】

燕居:闲坐,此指其闲坐时之坐姿。

申申如:“申申”,同“伸伸”,借字。伸伸如,直伸之貌,指上身。

夭夭如:《说文》:“夭,屈也。”“夭夭如”,盘屈之貌,指双腿。

【训译】

先生闲坐的时候:(上身伸得)笔直笔直,(双腿盘得)很紧很紧。

【章旨】

此章记孔子坐姿。古人席地而坐,故有此坐姿。旧或解为“孔子在家闲住之时容貌舒展,表情愉悦”,未达文义。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释】

衰:衰老。

不复梦见周公: “复”,再次。“周公”,指周公旦。

【训译】

先生说:“很厉害了,我衰老得!已经很久了,我不再梦见周公。”

【章旨】

此章孔子自叹衰老之甚,为暮年之语。孔子思想源渊于周公,壮时必常思慕周公,以致时而梦见。不复梦见,是其思想已经僵化,故知衰之已甚。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校】

按:《礼记·少仪》及《魏书·崔光传》“志于道”前有 “士”字,与此篇性质不合,当是引者所增。

【释】

志于道: “志”,立志。“道”,正确的思想学说。

据于德:“据”,凭仗、借助于。“德”,美德。

依于仁:“依”,倚靠、靠身。“仁”,仁德。

游于艺:“游”,游动、活动。“艺”,六艺之艺,技艺、技能。

【训译】

先生说:“(我一生)立志于道,借助于德,靠身于仁,游动于艺。”

【章旨】

此章孔子自言生平。志于道,是有思想;据于德,是以德为身基;依于仁,是行不离仁;游于艺,是多有技能。孔子言己之仁仅此一见,故有“罕言”之说。

7·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释】

自行束脩以上:“自”,自愿。“行”,来送。“脩”,长条肉,俗称礼条。长条肉皆束而提之,故曰束脩。或释“束”为十脡,似不必;或释束发,谬。《说文》以“脩”为干肉,不确,从“攸”之字多有长义,而不得为干。言“以上”,则“束脩”为拜师的必备礼品可知,以上者盖为学费。

【训译】

先生说:“(凡)自愿送一根礼条以上(认我为师的),我从来没有不教诲他们的。”

【章旨】

此章孔子自言其收徒原则及学费要求。凡有求学必皆诲之,但必须出于自愿;学费则无者不责、多者不拒,亦自愿也。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示之不以三隅反,则吾不复也。”

【校】

按:“而示之”、“吾”四字旧本无,据皇本、正平本及敦煌二唐写本补。又“而示之”疑当作“示之而”。

【释】

不愤不启:“愤”,心气满也,谓实在想不明白。“启”,打开、点破。

不悱不发:“悱”,心中非,怅恨、以为错。旧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非,“悱”字从心不从口也。“发”,出也,谓揭明、说明。

举一隅示之而不以三隅反:“隅”,墙角。“而”,却。“反”,反思、联想。

复:重复。

【训译】

先生说:“不(等他)心里憋满不点破,不(等他)心里怅恨不说明。举(房子的)一个角给他看(而他)却联想不到其它三个角,那我就不再教了。”

【章旨】

此章孔子自言其教学方法与习惯。愤,是其已穷尽思虑,故始启;悱,是其已生怀疑,故揭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所谓启发式教育。举一隅示之而不以三隅反,是其愚钝不可教,故不复。

7·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校】

按:旧或以后句别为一章,则“是”无所指,故不从。

【释】

有丧者:“丧”,丧葬之事。

是日:此日。

【训译】

先生在有丧事的人身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而且)先生在这一天(如果)哭了,就不再唱歌。

【章旨】

此章记孔子哀人之丧。有恻隐同情之心,且出于至诚,故能如此。

7·10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释】

用之则行:“用”,任用。“行”,行动。

舍之则藏:“舍”,弃,不任用。“藏”,藏身,不显露。

【训译】

先生对颜回说:“任用就行动,不任用就藏身,只有我和你有这种(品行)吧!”

【章旨】

此章孔子自言其不汲汲于利禄,可为今之钻营者鉴。

十一

7·11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校】

按:此章旧与上章误合一章,今别之。

【释】

行三军:“行”,指挥、统率。“三军”,泛指全军,大国三军。

则谁与:“与”,在一起。

暴虎冯河:“暴”,借为“搏”,徒手搏斗。“冯”,音凭,只身涉水。

临事而惧:“惧”,恐惧、惧怕。临事而惧,处事慎重也。

好谋而成:“成”,成熟。

【训译】

子路问:“先生(如果)指挥三军,那会和谁在一起?”

先生说:“徒手搏虎、徒身渡河,死了也不后悔的,我不和他在一起。如果一定(要有),那就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熟的了。”

【章旨】

此章明孔子反对匹夫之勇,主张临事谨慎。子路好为匹夫之勇而不知谋,孔子借机批评教育之。临事而惧,是惧事不成,不敢大意。子路做事大意,不成熟,故孔子如此说。

十二

7·12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释】

富而可求:“富”,富裕。“而”,犹若,假设之词。“求”,求得。

执鞭之士:为君主驱避行人、开道之人,贱职。

【训译】

先生说:“如果可以致富,即使是拿着鞭子开路的工作我也做;如果不能致富,(就)做我自己喜欢做的。”

【章旨】

此章明孔子的致富观。致富不分职业,颇有现代人意识,与后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思想不同。

十三

7·13子之所慎:斋、战、疾。

【校】

按:“斋”旧作“齐”,古借字,从敦煌唐写本及《释文》旧本改。

【释】

慎:谨慎、不大意。

斋:斋戒,祭祀前沐浴以整洁身心。

战:战斗、交战。

疾:疾病。

【训译】

先生所谨慎的(是):斋戒、战斗、疾病。

【章旨】

此章教人所当慎。斋戒关乎祭祀神灵,故慎;战斗关乎性命,故慎;疾病亦关乎健康,故慎。

十四

7·14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释】

《韶》: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遗。

三月不知肉味:“三月”,言其久。“不知肉味”,为《韶》乐所陶醉也。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图”,想也。“为乐”,作为音乐。“斯”,此也。

【训译】

先生在齐国听了《韶》乐,三个月吃不出肉味。(他)说:“想不到作为音乐能达到这种境界!”

【章旨】

此章赞《韶》乐之美,亦反映孔子的音乐欣赏水平。言“闻”,知其所欣赏者为乐曲。

十五

7·15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子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校】

子曰古之贤人也,“子”字旧脱,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诸唐写本补。

【释】

夫子为卫君乎:“为”,借为“与”,赞许、帮助。后“不为”同。“卫君”,指卫出公辄,卫灵公之孙。灵公太子蒯聩因得罪夫人南子而奔晋,其子辄即位为卫君。晋人送太子蒯聩归国,出公派兵抵御,是与父争国,故冉有问。

伯夷、叔齐:商末周初孤竹国君之二子,兄弟让国而逃,后皆饿死。

【训译】

冉有问(站在门外的子贡):“老先生帮助卫君吗?”

子贡说:“好吧,我进去问他。”

(子贡)进门,问道:“伯夷和叔齐是怎样的人?”

先生说:“是古代的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没有当国君,)怨悔吗?”

(先生)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怨悔什么?”

(子贡)出了门,(对冉有)说:“老先生不帮助。”

【章旨】

此章赞伯夷、叔齐。伯夷、叔齐兄弟皆欲使对方为君,彼此相让是互相成全了对方,故曰求仁而得仁。

十六

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释】

饭疏食饮水:“饭”,吃。“疏食”,粗饭。“水”,生水、凉水。

肱:音公,上臂。

不义:不正当。

如浮云:形容轻飘。

【训译】

先生说:“吃粗饭喝生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靠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如同是(天上的)浮云。”

【章旨】

此章教人知义。虽饭疏食饮水,曲肱为枕,过艰苦生活,但无不义之行,故乐在其中。

十七

7·17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

【校】

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亦”旧作“易”,读“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从定州简本及《释文》所录《鲁论》改。

【释】

加我数年:“加”,增加。

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学”,读书学习。旧读“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有不可通者三:一,《易》非防过之书,学之安可以无大过?二,言加我数年而学,是当时尚未学,安知其可以使人无大过?三,言学而后可以无大过矣,则学之前已有大过,与孔子实际不符。

【训译】

先生说:“(即使)加我几岁,到五十岁开始学习,(一生)也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章旨】

此章劝学,言为学不分早晚。或有弟子以年纪大不愿读书学习,故孔子以此言劝说之,言读书学习对人有益,不论年纪大小。此孔子五十岁以前所言,故曰加我数岁。旧有孔子五十学《易》之说,皆从此章误出。

十八

7·1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释】

雅言:正言,犹今所谓普通话、标准话。

执礼:“执”,掌也。执礼,主持礼仪。按:旧以“《诗》《书》执礼”连读,非。

【训译】

先生用标准话读的,是《诗经》和《尚书》;主持礼仪,都用标准话。

【章旨】

此章劝人讲雅言——标准话。孔子读《诗》、《书》和主持礼仪用雅言,可知其日常生活用方言。当时传世真正可诵读的文献,唯有《诗》、《书》,故以雅言读之。

十九

7·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同类推荐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常识与洞见

    常识与洞见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通往智慧之路

    通往智慧之路

    本书以“问题”为线索理解当代哲学的学术规定,以“热点”关注连贯哲学与生活,力图深入浅出地讲授当代哲学热点问题的流变。全书共12讲,包括“如何理解当代哲学热点问题”、“什么是当代哲学的终极问题”、“正义为何显得如此重要”、“如何在认生哲学中理解幸福”等。
  •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百善孝为先(初中卷)

    这是一部凝聚了各级领导和百万师生心血与汗水的作品集,是青少年学生用爱心和激情编写的德育教科书。《百善孝为先》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大学卷》,共选辑了271名学生在“孝敬父母月”活动期间写给父母的信和感言。本书为其中的《初中卷》。
热门推荐
  • 血族公主饲养计划

    血族公主饲养计划

    本小说根据日系动漫风格所写,希望广大漫友支持。。。世界崩坏前夕,仙灵终于意识到了逐渐被忽视的恐怖存在。在这个昏暗的世界,你我都无法看清明天。虚无少年与血族少女的邂逅,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历史的必然?虚假的神灵,虚伪的现实,终将葬送在长戟之下。充满硝烟的战场充满欲望的人心,终将化为虚无……爱情、亲情、友情,这些至高无上的感情,在世界崩坏前夕得到了考验。时空的穿梭见证着守护之力。即使横越千古,你仍是我的唯一……
  • 口袋喵物语

    口袋喵物语

    在女生之间,有着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世界上有一只四处流窜的猫咪,平日里没有人能够看见它,但当它出现在你的左边口袋里时,就表示你可以实现一个,关于幸福的愿望。那就是口袋猫故事的起源。
  • 图文版中国经典戏剧故事

    图文版中国经典戏剧故事

    Originatedfromworkingsongsanddancesinthepre-Qinperiodin221BC,itwasbroughtontothestageinthemiddleandlaterperiodoftheTangDynasty(618-907),experiencedimpressivedevelopmentintheSongDynasty(960-1279),and-becamematureintheYuanDynasty(1271-1368).
  • 御姐发飙,殿下咱们走着瞧

    御姐发飙,殿下咱们走着瞧

    叶樱本是叱咤商界的女企业家,在职场得意之际却情场失意情场失意。从此她变得冷心冷情,全身心投入事业,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本以为自己会孤独终老,不曾想在错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那人却闯入了自己的心扉,从此开始了一段你追我赶的恋情。带着千年预言而来的神秘男子,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的心,却换来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她却不愿放弃,“我们的责任不可避免,我们的宿命却能更改,只要你能往前一步。”她放下自己的事业放下自己的自尊追随着他一起面对,终于用自己的心温暖了他。只是本以为天意可违,宿命可抗,却在携手找到终极大boss的时候,才发现命运原来一直在捉弄她。
  • 弃妃不可欺

    弃妃不可欺

    她没有玩转古代,改变世界的夙愿!也没有成为世人敬仰的女主的梦想!可老天却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什么万人迷王爷,就是个虐待狂!什么风流皇子,就是个大骗子!什么儒雅男子……额,他适合做朋友!她想离开这纷扰,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他相遇……“你放了她,我愿用三座城池换之!”……“原来一直都是你!”……“我爱你,穿越光年之外,缱绻一片花开……”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八)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最强英雄要装比

    最强英雄要装比

    人活着,不装比,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我一天不装比浑身难受,你将看到的是极限装比技巧!
  • 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

    这本书没有穿越、没有主角、没有金手指;有的只是淞沪会战的中的惨烈战斗与不屈的民族精神!注:本书不参杂任何政治斗争!
  • 以后的爱

    以后的爱

    苏倩苏熙青春中的成长和爱情
  • 至尊撸神

    至尊撸神

    出于某些意外,一代撸神遭人陷害,就此陨落。几天后,一片肮脏的坟头,一只血淋淋的手掌慢慢伸向土外。就在那日,天降异火,大地颤抖,撸神捎带着一项凡人无法企及的异能再现人世!土豪的奉承,美眉的倾慕,从此以后,撸神不再期待,不再渴望,而是淡然处之。正是那日开始,撸神不再撸游戏,而是撸天撸地撸出一片人间地狱!呵呵,别看现在只是大鸟撸神,未来的某一天,可是要成为全国撸神,甚至!甚至世界级撸神!!!(撸神蛋蛋的看了读者一眼,骚年们,让我们一同进入我撸某人的辉煌人生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