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21

第21章 述而第七(2)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校】

按:“汝”旧作“女”,改今字。

【释】

叶公:“叶”读社音,楚县名,地在今河南叶县南。“叶公”,即好龙之叶公。

奚:何也。

发愤忘食:“愤”,同“奋”。“发愤”,指发奋读书。

乐以忘忧:“以”,犹而。

云尔:语末助词,犹云如此而已。

【训译】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回答。

(听到这事,)先生(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平日里发奋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自己)快要老了,如此而已’呢?”

【章旨】

此章劝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年轻人应当具备的精神。老年人如此,乃难能可贵。云不知老之将至,知其为孔子中年以后所言,亦见其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二十

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释】

敏以求之:即以敏求之。“敏”,敏捷、勤奋。

【训译】

先生说:“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靠好古和勤奋求得知识的人。”

【章旨】

此章亦劝学。

二十一

7·21子不语怪、力、乱、神。

【释】

语:给人讲说。

怪:怪异之事。

力:强力、暴力之事。

乱:犯上作乱、叛乱。

神:鬼神之事。

【训译】

先生不讲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

【章旨】

此章明孔子所不讲,以教人。怪、力、乱、神四者皆无益于人,故不讲。

二十二

7·22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校】

按:“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释文》、皇本、正平本、定州简本同;朱熹本、邢昺本以下皆无前“我”字、“得”作“有”,非。

【释】

我三人行:“行”,指行动、做事。宋代以下以“行”为行路,故删“我”字。行路,何知其善者与不善者?

必得我师焉:言其中另外二人的行事方法或主见,必有值得我学习者。

善者、不善者:指另外二人所提出的行事方法与主见言。

【训译】

先生说:“(比方)我们三个人(一起)做事,一定能(从中)得到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好主意照着去做,不好的就改正它。”

【章旨】

此章劝人多听他人意见,不要自以为是。

二十三

7·23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释】

天生德于予:“德”,指福德、福份。天生德于予,言其有不死之福。《礼记·哀公问》:“百姓之德也。”郑玄注:“德,福也。”旧释品德,非,桓魋岂畏品德?

桓魋:人名,宋国司马。

【训译】

先生说:“老天爷把福份生给了我,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

【章旨】

此章教人莫畏恶人。《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去卫过曹,……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离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二十四

7·24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子乎?吾无隐子尔!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校】

二三子以我为隐子乎,后“子”字旧脱,从皇本、正平本、定州简本、敦煌诸唐写本补。

吾无隐子尔,“子”旧作“乎”,涉上误,今改正。

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无”前旧衍“吾”字,据义删。

【释】

以我为隐子乎:“隐”,隐瞒。“子”,二三子之子。

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行”,行动。“与”,在一起。

【训译】

先生说:“你们几个以为我是隐瞒你们吗?我没有隐瞒你们呀!没有一次行动不和你们在一起的,这就是我孔丘呀!”。

【章旨】

此章言孔子不隐,以教人。隐指隐瞒行动,旧以为隐教,误。

二十五

7·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释】

文:文献、典籍,《诗》、《书》之类。

行:指行动、行事,即具体的做事方法。旧释德行,则与忠、信复。

忠:对人忠心。

信:诚实守信。

【训译】

先生用四项(内容)教学:文献、做事、忠诚、守信。

【章旨】

此章明孔子教学的内容。“文”为基本知识,“行”乃立身之本。“忠”谓待人,“信”谓律己。可见孔子除教文献知识以外,还教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二十六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释】

圣人、君子:皆指君主言。

得见君子者:“者”,表示其类之人。

【训译】

先生说:“(君主里面的)圣人,我已经见不到他了;能见到君子那样的,就可以了!”

【章旨】

此章孔子叹世无圣君。

二十七

7·27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校】

按:此章与上章旧合一章,今别之。

【释】

善人、有恒者:指为臣者。“善人”,品德良善之人。“恒”,常、固定。“有恒”,谓诚实有操守。

亡而为有:“亡”,无也。

虚而为盈: “盈”,满、实也。

约而为泰:“约”,俭约、穷困。“泰”,宽裕。

【训译】

先生说:“(大臣里面的)善人,我已经见不到他了;能见到诚实有操守的,就可以了!把无说成有,把虚说成实,把穷困说成宽裕,(就)难以有操守了。”

【章旨】

此章叹世无良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三者皆虚夸,何恒之有?

二十八

7·28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

【校】

按:“网(網)”旧作“纲”,形似而误,从王引之《经义述闻》说改。

【释】

钓而不网:“钓”,以钩钓鱼。“网”,用网捕鱼。

弋不射宿:“弋”,以箭射鸟。“宿”,《说文》:“止也。”指止宿不飞之鸟。

【训译】

先生用钩钓鱼而不用网捕鱼,用箭射鸟但不射停卧的鸟。

【章旨】

此章说孔子之仁。

二十九

7·29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校】

按:“择其善者而从之”句疑衍。

【释】

不知而作之:“不知”,不了解、没见过。“作”,制作、制造。不知而作之,生而知之也。

从:听从、接受。

识:认识。旧或释记,非。多见能识之,未必能记之。

知之次也:“知”,指生而知之。“次”,次一等、仅次于。

【训译】

先生说:“大概有没见过就能作出它来的人吧,(而)我没有这种(能力)。多听、多看,从而认识它,仅次于生而知之。”

【章旨】

此章教人通过实践认知事物,不要妄自造作。人无生而知之者,言为“知之次”,实乃知之最。

三十

7·30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释】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互乡”,乡名。“难与言”,难以与之言,不明事理、不好说话。“难与言童子”,难与言之童子。旧或以“互乡难与言”为句,非。

惑:迷惑、困惑、不明其故。

与其进、不与其退:“与”,赞许、帮助。

唯何甚:“唯”,犹有。“甚”,过分。

人洁己以进:“洁”,清洁。

不保其往:“保”,守、不放弃。

【训译】

互乡一个(一向)难与讲话的童子(被先生)接见,弟子们感到不解。先生说:“帮助他进步,不帮助他退步,有什么过分?人(想)洁身以(求)进步,(就应当)帮助他,不(应当)老守他的过去。”

【章旨】

此章论帮人上进。对于犯过错误的人,只要他要求进步,就应积极帮助。

三十一

7·3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释】

仁远乎哉:“仁”,仁德。

欲仁:想具有仁德。

斯仁至矣:“斯”,则。 “斯仁至矣”,即仁斯至矣。倒言之,强调“斯”而已。

【训译】

先生说:“仁德(离我们)远吗?(不远。)(只要)我们想有仁德,仁德就到了。”

【章旨】

此章论修仁在己。只要想关爱人,人人可以关爱,所以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三十二

7·32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校】

按:“娶”旧作“取”,古字,从《释文》、皇本、正平本、敦煌诸唐写本改今字。

【释】

陈司败:“司败”,官名。《左传》有“自拘于司败”、“归死于司败”之说,则“司败”不为人名可知。

孔子曰、孔子退:按:此所记事非亲弟子莫能见,而称“孔子”,盖因当事人陈司败为官员之故。

揖巫马期:“揖”,陈司败揖。“巫马期”,人名,姓巫马,名施,字旗,“期”为借字,孔子弟子,小孔子三十岁。

党:党同伐异之党,偏袒。

君娶于吴为同姓:“君”,指鲁昭公。“吴”,周文王长子的封国,与鲁同姓姬。礼,同姓不婚。

吴孟子:以礼,娶于吴当缀其姓称吴姬,因同姓,故称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而”,犹若。“孰”,谁也。

丘也幸:“幸”,幸运。

苟有过:“苟”,如果。

【训译】

陈国的司败问(先生):“鲁昭公懂礼吗?”

先生说:“懂礼!”

先生退堂后,(司败)向巫马期作揖行礼,请他上前,说:“我听说君子不偏袒,(难道)君子也袒护(自己的国君)吗?(他的)国君从吴国娶妻,因为是同姓,就叫她吴孟子。(这样的)国君如果懂礼,谁还不懂礼?”

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先生,先生说:“我真幸运!如果有错,别人一定知道。”

【章旨】

此章教人勇于承认错误。孔子本欲为君讳,不意被认为偏袒,只好承认自己说错。

三十三

7·33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释】

必使反之:“反”,谓返回、重复。

而后和之:“和”,读去声,附和,随着唱。

【训译】

先生与人一起唱歌,如果那人唱得好,一定要让他从头再唱一遍,然后跟着他唱。

【章旨】

此章教人向胜于自己的人学习。孔子喜唱而唱不好,所以愿意跟着唱得好的人一起唱,向他学。

三十四

7·34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释】

文:指文献知识、书本理论。

莫吾犹人也:“莫”,无人。“犹人”,如人,与人同,婉言不在人下。

躬行君子:“躬行”,亲身实践。

未之有得:尚未做到。

【训译】

先生说:“文献知识,再没有像我这样跟人差不多的了。(至于)亲身实践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章旨】

此章劝人多实践。

三十五

7·3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释】

若圣与仁:“圣”,谓圣人。“仁”,谓仁者。

则吾岂敢:“岂敢”,不敢当。

抑为之不厌:“抑”,转折连词,不过。

为之:指学习。

云尔已矣:“云尔”,如此而已。

公西华:孔子弟子,参6·4注。

唯:同“为”,是。

【训译】

先生说:“如果说是圣人或仁者,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所谓‘学之不厌、诲人不倦’,那(我)可以说是如此而已罢了。”

公西华说:“(这)正是弟子所学不来的。”

【章旨】

此章教人谦虚而莫失其度。当谦则谦,不当谦则不谦,否则便为虚伪。

三十六

7·36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

子路对曰:“有之。讄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

【校】

讄,旧作“诔”,借字,从戴望说据《说文》所引改本字。

【释】

疾病:患重病。

祷:向神灵祈请。

有诸:“诸”,“之乎”合音。

:求福的祷文。

上下神祇:天地神灵。

丘之祷久矣:“丘之祷”,指自己虔诚于神灵的行动。平素已有,故曰久。

【训译】

先生得了重病,子路请求(为他)祈祷。先生说:“有这种事吗?”

子路回答说:“有!求福的祷文里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

先生说:“(那)我的祈祷(就)已经很久了!”

【章旨】

此章教人做事平时要有积累,不要临时去抱佛脚。子路以讄文“祷尔于上下神祇”为依据而孔子言己之祷久矣,见其素敬神灵。以往未有不敬,故临事不愿谄媚。

三十七

7·37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

【校】

按:二“逊”字旧皆作“孙”。古字,从皇本、正平本及敦煌诸唐写本改今字。

【释】

奢则不逊:“奢”,生活奢靡。“逊”,恭逊、恭顺。

俭则固:“俭”,生活俭朴。“固”,固陋、鄙陋。

【训译】

先生说:“(一个人)生活奢侈,就不恭逊;生活俭朴,就(显得)固陋。与其不恭逊,(我)宁愿固陋。”

【章旨】

此章戒不逊。不逊则无礼而人厌之,固陋则谦敬而人怜之,所以与其不逊也宁固。

三十八

7·3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释】

君子坦荡荡:“坦荡荡”,安然豁达、无忧无虑之貌。

小人长戚戚:“戚戚”,忧惧不安之貌。

【训译】

先生说:“君子无忧无虑,小人经常忧惧。”

【章旨】

此章戒忧惧。君子心胸开阔,故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窄,故经常忧惧。

三十九

7·39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释】

温而厉:“温”,温和。“厉”,严厉。

威而不猛:“威”,威风。“猛”,凶猛。

恭而安:“恭”,肃穆、庄重。“安”,安详。

【训译】

先生温和却(很)严厉,威风却不凶猛,庄重却(很)安详。

【章旨】

此章说孔子外在的气质表现,教人学。

同类推荐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处世绝学

    老子说“绝学无忧”,就是说有一种非常绝妙的学问让人无忧无虑,那就是简单充实而无所不在的快乐主义。老子是一位快乐主义者,他公然说:“我,愚人之心也。”承认自己是个大傻瓜。我们学老子什么?一是学老子的阴柔,二是学老子的快乐主义。这两大绝学都是老子取法自然千锤百炼的人生成功大法术。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中国大儒·国之重器

    从明清至民国,一代代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写就了华夏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以耳聆听大师们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他们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
热门推荐
  • 异界道具师

    异界道具师

    穿越又见穿越;只不过主角好像运气不是太好,原本幸运的中了穿越大奖的某人正准备要穿越到动漫世界的时候;最终却因为身为穿越指导者的腹黑天使MM的原因无奈之下只能够选择了穿越异世界,最终获得了几部动漫中的道具能力以后,且看主角如何纵横异界。(本文有龙珠的特殊道具;如胶囊、仙豆,有火影的血继与召唤之书,有死神的斩魄刀;更有海贼的恶魔果实,除此以外;应该是不会再出现其它的什么能力了。)
  • 灵魂使徒

    灵魂使徒

    大学毕业的楚格,在经过一次车祸之后,可以看到存在于世间的种种奇形怪状的怪物,并且看到了出现的来自于魔界的灵魂使徒欧阳纱织。阴差阳错之下,楚格吸走了欧阳纱织身上的魔力,成为灵魂使徒,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 人道龙途

    人道龙途

    上古妖族和巫族为了争夺天地的统治权利,毁灭了5块大陆,最后剩下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其余的5块大陆分散,统称为海外十三岛。而其中一块小碎渣片居然漂到天之下界成为现在的青莲大陆。方宗从祖宗龙墓中来到了青莲大陆,而龙墓下的一‘莲根’倒底是何物,莲花中的龙蛋又是谁放入其中的,龙墓下为何演练着洪荒幻影,周天星斗为何锁住了银河系……其中河图洛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的终极进化形态是什么?这一系列的传奇都要方宗去解开,其中参杂人教、阐教、截教与上古巫族、妖族余孽,再加入了一个西方佛门六道再起争端,重聚银河系,一切以方宗追求的长生为起点……方宗日:道即是我,我即是道。元神成者创小洞天。散仙创立大洞天。地仙创立小世界。我方宗要创立的是大宇宙之盘古风范。紫泉的朋友帮助新建了群:102792678
  • TFBOYS样YOUNG

    TFBOYS样YOUNG

    TFBOYS和三位女主的恋爱故事。青春、浪漫、虐心。希望大家喜欢。
  • 跨域千年只为你

    跨域千年只为你

    “司徒子言,我们分手吧。”今天开始我们之间就再无关系,请你以后不要再缠着我了!”“为什么?”“因为……你胸太小了。”“……”
  • 缠情惹爱:总裁请克制

    缠情惹爱:总裁请克制

    你要对我做什么!”他们衣衫不整的开始争执。最终却。可是造化弄人,明明相爱的人却成为最仇恨的敌人。“你毁了我的家庭,现在又想来毁我吗?”她眼中满是怨恨。他眼中炙热的情感根本无法掩饰,将她压在身下,“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你,只要你能怀上我的孩子,他们就不能奈何你。”明明相爱,可是最亲密的接触却像是割心一般疼痛。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忘却彼此之间的仇恨,交融时只有爱意?
  •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本书讲述的是艾比和她的第一匹小马——漂亮的帕洛米诺马“火花”共同经历的真实历险故事。艾比是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当她得到自己的第一匹小马时,她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了……“当我第一眼见到‘火花’,我就知道她是属于我的小马!她一跑进围场,我想我们都清楚,我们注定要在一起。但当时我对未来激动人心的冒险显然还没有心理准备。本书将带你们经历一场充满乐趣、友谊甚至近乎灾难的旅行。这是关于一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和一匹漂亮的帕洛米诺小马“火花”的真实故事,非常适合8-12岁的女孩们阅读。
  • 戚继光

    戚继光

    一部将诡谲朝政、绝美爱情、历史风云和军事谋略融为一炉的大作。作为北虏南倭猖獗的明代,戚继光不同于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亦被后世尊崇为民族英雄,依今人观点,他们抗击的不过是曾经入主中原的兄弟民族而已,而戚继光则不同,他统驭的戚家军,纵横闽浙粤十数年,最终驱逐了自洪武年间以来劫掠东南沿海近两个世纪、成为民族心腹之患的外敌,确保了人民不再受来自日本的倭寇的杀戮、肆虐。后北上抵御鞑靼入侵,四战四捷,致鞑靼人主动来朝,使明初以来一向不平静的北方得以安居乐业。他为人豪放不拘小节,隐忍而不狡黠,行事大胆又懂得谦让雌伏,不受困境的摆布,在逆境中崛起。
  • 两个命运的我

    两个命运的我

    成神?称霸世界?谁说只能完成一个?命运的安排总是不尽人意那么便抛弃无用的命运吧在这里,我将会抵抗命运
  • 精灵古戒

    精灵古戒

    一少年意外得到精灵古戒,变身木系魔法师。精灵古戒之中的生命之泉可以治病救人,也可以充当魔力。少年为帮助精灵古戒之中的精灵寻找世界树,由此走上了一条魔法之路。面对各路强者,少年冷静的用花花草草,将其一一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