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47

第47章 论语通检(5)

不俟驾行矣/10·21//

虽车马不拜/10·24//

寝不尸居不容/10·25//

不疾言/10·31//

不亲指/10·31//

皆不及门也/11·2//

于吾言无所不悦/11·3//

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11·4//

不幸短命死矣/11·6//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11·7//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11·7//

吾不可以徒行也/11·7//

子曰不可/11·10//

予不得视犹子也/11·10//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2//

夫人不言/11·13//

门人不敬子路/11·14//

师也过商也不及/11·15//

过犹不及/11·15//

赐不受命/11·17//

不践迹/11·18//

亦不入于室/11·18//

不可则止/11·22//

亦不从也/11·22//

不吾知也/11·24//

其言不让/11·24//

回虽不敏/12·1//

己所不欲/12·2//

雍虽不敏/12·2//

君子不忧不惧/12·4//

不忧不惧/12·4//

内省不疚/12·4//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12·6//

必不得已而去/12·7//

必不得已而去/12·7//

民无信不立/12·7//

驷不及舌/12·8//

信如君不君/12·11//

臣不臣/12·11//

父不父/12·11//

子不子/12·11//

不成人之恶/12·16//

孰敢不正/12·17//

苟子不欲/12·18//

虽赏之不窃/12·18//

居之不疑/12·20//

不仁者远矣/12·22//

不仁者远矣/12·22//

不可则止/12·23//

尔所不知/13·2//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13·3//

名不正则言不顺/13·3//

言不顺则事不成/13·3//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13·3//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13·3//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吾不如老农/13·4//

吾不如老圃/13·4//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3·4//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13·4//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不达/13·5//

不能专对/13·5//

不令而行/13·6//

其身不正/13·6//

虽令不从/13·6//

不能正其身/13·13//

虽不吾以/13·14//

言不可以若是/13·15//

为臣不易/13·15//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3·15//

言不可以若是/13·15//

不亦善乎/13·15//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13·15//

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13·15//

欲速则不达/13·17//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3·19//

不辱君命/13·20//

不得中行而与之/13·21//

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不可以为卜筮/13·22//

不恒其德/13·22//

不占而已矣/13·22//

君子和而不同/13·23//

小人同而不和/13·23//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13·24//

其不善者恶之/13·24//

悦之不以道/13·25//

不悦也/13·25//

悦之虽不以道/13·25//

君子泰而不骄/13·26//

小人骄而不泰/13·26//

以不教民战/13·30//

克伐怨欲不行焉/14·2//

仁则吾不知也/14·2//

有言者不必有德/14·5//

有勇者不必仁/14·5//

俱不得其死然/14·6//

夫子不答/14·6//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14·7//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14·12//

公绰之不欲/14·13//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14·13//

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14·14//

人不厌其言/14·14//

人不厌其笑/14·14//

人不厌其取/14·14//

虽曰不要/14·15//

吾不信也/14·15//

晋文公谲而不正/14·16//

齐桓公正而不谲/14·16//

管仲不死/14·17//

不以兵车/14·17//

不能死/14·18//

奚而不丧/14·20//

其言之不怍/14·21//

不敢不告也/14·22//

不可/14·22//

不敢不告也/14·2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4·27//

君子思不出其位/14·28//

仁者不忧/14·30//

智者不惑/14·30//

勇者不惧/14·30//

夫我则不暇/14·31//

不患人之不己知/14·32//

患己不能也/14·32//

不逆诈/14·33//

不亿不信/14·33//

骥不称其力/14·35//

不怨天不尤人/14·37//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14·40//

三年不言/14·42//

幼而不逊悌/14·45//

老而不死/14·45//

言不忠信/15·6//

行不笃敬/15·6//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15·8//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15·8//

智者不失人/15·8//

亦不失言/15·8//

而不与立也/15·14//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15·16//

言不及义/15·17//

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5·20//

君子矜而不争/15·22//

群而不党/15·22//

君子不以言举人/15·23//

不以人废言/15·23//

己所不欲/15·24//

小不忍乱大谋/15·27//

过而不改/15·30//

吾尝终日不食/15·31//

终夜不寝/15·31//

不如学也/15·31//

君子谋道不谋食/15·32//

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智及之仁不能守之/15·33//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15·32//

动之不以礼/15·32//

君子不可小知/15·34//

小人不可大受/15·34//

当仁不让于师/15·36//

君子贞而不谅/15·37//

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16·1//

不能者止/16·1//

危而不持/16·1//

颠而不扶/16·1//

今不取/16·1//

不患贫而患不均/16·1//

不患寡而患不安/16·1//

故远人不服/16·1//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16·1//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16·1//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16·1//

盖十世希不失矣/16·2//

五世希不失矣/16·2//

三世希不失矣/16·2//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16·2//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16·6//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16·8//

困而不学/16·9//

见善如不及/6·11//

见不善如探汤/6·11//

诚不以富/16·12//

不学诗无以言也/16·13//

不学礼无以立也/16·13//

孔子不见/17·1//

不可/17·1//

曰不可/17·1//

岁不我与/17·1//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17·2//

公山不扰以费畔/17·4//

子路不悦/17·4//

恭则不侮/17·5//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17·6//

君子不入也/17·6//

不曰坚乎/17·6//

不曰白乎/17·6//

涅而不缁/17·6//

焉能系而不食/17·6//

好仁不好学/17·7//

好智不好学/17·7//

好信不好学/17·7//

好直不好学/17·7//

好勇不好学/17·7//

好刚不好学/17·7//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17·9//

患不得之/17·14//

无所不至矣/17·14//

子如不言/17·18//

君子三年不为礼/17·20//

三年不为乐/17·20//

食旨不甘/17·20//

闻乐不乐/17·20//

居处不安/17·20//

故不为也/17·20//

予之不仁也/17·20//

不有博弈者乎/17·21//

恶不逊以为勇者/17·23//

近之则不逊/17·24//

焉往而不三黜/18·2//

若季氏则吾不能/18·3//

不能用也/18·3//

三日不朝/18·4//

往者不可谏也/18·5//

不得与之言/18·5//

櫌而不辍/18·6//

鸟兽不可与同群/18·6//

丘不与易也/18·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8·7//

不仕无义/18·7//

长幼之节不废/18·7//

道之不行/18·7//

不降其志/18·8//

不辱其身者/18·8//

无可无不可/18·8//

君子不弛其亲/18·10//

不使大臣怨乎不以/18·10//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18·10//

执德不弘/19·2//

信道不笃/19·2//

其不可者拒之/19·3//

嘉善而矜不能/19·3//

于人何所不容/19·3//

我之不贤欤/19·3//

是以君子不为也/19·4//

大德不逾闲/19·11//

其不改父之臣/19·18//

纣之不善/19·20//

不如是之甚也/19·20//

不贤者识其小者/19·22//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19·22//

夫子焉不学/19·22//

不得其门而入/19·23//

不见宗庙之美/19·23//

不亦宜乎/19·23//

仲尼不可毁也/19·24//

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

一言以为不智/19·25//

言不可不慎也/19·25//

夫子之不可及也/19·25//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19·25//

有罪不敢赦/20·2//

帝臣不蔽/20·2//

不如仁人/20·4//

君子惠而不费/20·9//

劳而不怨/20·9//

欲而不贪/20·9//

泰而不骄/20·9//

威而不猛/20·9//

何谓惠而不费/20·9//

斯不亦惠而不费乎/20·9//

斯不亦泰而不骄乎/20·9//

斯不亦威而不猛乎/20·9//

不教而杀谓之虐/20·9//

不戒视成谓之暴/20·9//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20·10//

不知礼无以立也/20·10//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20·10//

不足

杞不足征也/3·9//

宋不足征也/3·9//

文献不足故也/3·9//

我未见力不足者/4·6//

力不足也/6·12//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6·12//

其余不足观也已/8·12//

斯亦不足畏也已/9·22//

其言似不足者/10·4//

年饥用不足/12·9//

二吾犹不足/12·9//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2·9//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

不足以为士矣/14·3//

子入太庙每事问/3·15//

入太庙每事问/3·15//

子语鲁太师乐曰/3·23//

无乃太简乎/6·2//

太宰问于子贡曰/9·6//

太宰知我乎/9·6//

入太庙每事问/10·22//

太师挚适齐/18·9//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2·7//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矣/12·8//

区以别矣/19·12//

天之历数在尔躬/20·1//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3//

与朋友交而有信/1·6//

友于兄弟/2·21//

朋友数斯疏矣/4·26//

匿怨而友其人/5·25//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5·26//

朋友信之/5·26//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8·6//

毋友不如己者/9·24//

朋友死/10·23//

朋友之馈/10·24//

子贡问友/12·23//

君子以文会友/12·24//

以友辅仁/12·24//

朋友切切偲偲/13·28//

友其士之仁者/15·1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6·4//

友直友谅友多闻/16·4//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16·4//

乐多贤友/16·5//

吾友张也/19·15//

则寡尤/2·18//

言寡尤/2·18//

不尤人/14·37//

匹夫不可夺志也/9·25//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14·18//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2·22//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5·26//

虽车马不拜/10·24//

升车必正立执绥/10·30//

车中内顾/10·31//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11·7//

不以兵车/14·17//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16·1//

君子周而不比/2·14//

小人比而不周/2·14//

义之与比/4·10//

窃比我于老彭/7·1//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11·24//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1·24//

比干谏而死/18·1//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7·30//

如切如磋/1·14//

切切/13·28//

朋友切切偲偲/13·28//

切问而近思/19·6//

止/9·18//

吾止也/9·18//

未见其止也/9·20//

不可则止/11·22//

不可则止/12·23//

不能者止/16·1//

止子路宿/18·7//

丧致乎哀而止/19·14//

少者怀之/5·26//

吾少也贱/9·6//

虽少必作/9·10//

少有/13·8//

少之时血气未定/16·7//

少连/18·8//

少连/18·8//

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18·9//

曰(略)

吾日三省吾身/1·3//

终日不违/2·9//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4·6//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7·9//

祭肉不出三日/10·9//

出三日不食之矣/10·9//

以吾一日长乎尔/11·24//

一日克己复礼/12·1//

明日遂行/15·1//

群居终日/15·17//

吾尝终日不食/15·31//

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16·12//

他日又独立/16·13//

饱食终日/17·21//

三日不朝/18·4//

明日子路以告/18·7//

日知其所亡/19·5//

日月

日月逝矣/17·1//

如日月之食焉/19·21//

仲尼日月也/19·24//

其何伤于日月乎/19·24//

禄在其中矣/2·18//

虽在缧绁之中/5·1//

中道而废/6·12//

中人以上/6·21//

中人以下/6·21//

中庸之为德也/6·29//

乐亦在其中矣/7·16//

立不中门/10·4//

车中内顾/10·31//

言必有中/11·13//

亿则屡中/11·17//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13·3//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直在其中矣/13·18//

不得中行而与之/13·21//

耕也馁在其中矣/15·32//

学也禄在其中矣/15·32//

且在封域之中矣/16·1//

龟玉毁于椟中/16·1//

佛肸以中牟畔/17·6//

言中伦/18·8//

行中虑/18·8//

行中清/18·8//

废中权/18·8//

仁在其中矣/19·6//

允执其中/20·1//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7//

车中内顾/10·31//

内省不疚/12·4//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12·5//

而谋动干戈于封内/16·1//

而在萧墙之内也/16·1//

色厉而内荏/17·11//

见贤易色/1·6//

多见阙殆/2·18//

见义不为/2·24//

仪封人请见/3·24//

吾未尝不得见也/3·24//

从者见之/3·24//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4·6//

我未见力不足者/4·6//

我未之见也/4·6//

见贤思齐焉/4·17//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见志不从/4·18//

吾未见刚者/5·11//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5·27//

子见南子/6·28//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6//

得见君子者斯可矣/7·26//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7·27//

得见有恒者斯可矣/7·27//

多见而识之/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7·30//

天下有道则见/8·14//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9·10//

见之虽少必作/9·10//

吾见其进也/9·20//

未见其止也/9·20//

见齐衰者/10·26//

见冕者与瞽者/10·26//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11·24//

出门如见大宾/12·2//

见子夏/12·22//

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12·22//

毋见小利/13·17//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见利思义/14·13//

见危授命/14·13//

吾见其居于位也/14·46//

见其与先生并行也/14·46//

子路愠见曰/15·2//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15·6//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15·6//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5·13//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15·35//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15·35//

师冕见/15·42//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16·1//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16·6//

见得思义/16·10//

见善如不及/16·11//

见不善如探汤/16·11//

吾见其人矣/16·11//

未见其人也/16·11//

阳货欲见孔子/17·1//

孔子不见/17·1//

孺悲欲见孔子/17·19//

年四十而见恶焉/17·25//

子见夫子乎/18·7//

见其二子焉/18·7//

使子路返见之/18·7//

士见危致命/19·1//

见得思义/19·1//

人皆见之/19·21//

窥见室家之好/19·23//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19·23//

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

犁牛之子骍且角/6·6//

伯牛有恶疾/6·10//

伯牛仲弓/11·2//

司马牛问仁/12·3//

司马牛问君子/12·4//

司马牛忧曰/12·5//

割鸡焉用牛刀/17·3//

自牖执其手/6·10//

启予足启予手/8·4//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9·12//

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9·12//

左右手/10·3//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出辞气/8·5//

屏气似不息者/10·4//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8//

少之时血气未定/16·7//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16·7//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16·7//

揖让而升/3·7//

摄齐升堂/10·4//

升车必正立执绥/10·30//

由也升堂矣/11·14//

与文子同升诸公/14·19//

新谷既升/17·20//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19·25//

夭夭如也/7·4//

不可以长处乐/4·2//

小人长戚戚/7·38//

亵裘长/10·6//

长一身有半/10·6//

鲁人为长府/11·13//

以吾一日长乎尔/11·24//

长而无述焉/14·45//

长沮桀溺耦而耕/18·6//

长沮曰/18·6//

长幼之节不废/18·7//

(又见“公冶长”)

人而不仁如礼何/3·3//

人而不仁里仁第四/4·//

里仁为美/4·1//

宅不处仁/4·1//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4·2//

仁者安仁/4·2//

智者利仁/4·2//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4·3//

同类推荐
  •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遍看《论语》《道德经》《菜根谭》《资治通鉴》《增广贤文》《弟子规》等古籍,其中不乏关于为人、交友、读书、治家等人生重要问题的精彩智慧点拨,虽远隔千年,但置于当下,随时读来,仍如醍醐灌顶。弱水三千,取其一瓢,本书撷取老祖宗一代代人从亲身体验中总结出的实用智慧,加以深入解读,为当代人提供立身做人的正能量。
  • 周易全鉴(第2版)

    周易全鉴(第2版)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发智慧的至高宝典。时至今日,《周易》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管你为政、治企、从军,抑或只是个普通人,都能从《周易》中聆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诲,让你受益匪浅。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哲学课》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百余年来,北大培养了中国几代最为优秀的学者、智者。他们以博大的、达观的、聪慧的精神风貌,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传播文明与智慧的种子。当我们处在茫然不知所措、希望之光黯然失色的时候,不妨坐下来,翻开这本心灵书,与北大的智者们聊聊天。相信他们的人生哲思会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把,为我们照亮前路。
  • 沉思录(下)

    沉思录(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热门推荐
  • 春暖花未香

    春暖花未香

    当踏进这宫门的那一刻,我便没有退路,权贵和地位虽不是我想要的,但我却不得不去争取,复仇、雪耻、生存,让自己一刻都不能松懈,这一路虽然艰辛,但是还有皇上陪伴着我,此生足矣……新建读者交流群:97125497,希望大家踊跃加入,相互探讨与交流。
  •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太上灵宝朝天谢罪大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入侵之妖孽路

    轮回入侵之妖孽路

    你只能在一个又一个的轮回之中寻找进化的理由但是你在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之中找到的却是死亡和诡计一个又一个破碎的世界重组一次又一次的脱离了剧情的入侵主神说:其实,我是要保护你们安东说:其实,作为一个妖孽压力很大
  • 冰山恶魔拽千金

    冰山恶魔拽千金

    "喂,你干吗强吻我?你很下流诶。"寒紫汐虽这么说,脸上却毫无愤怒之意"你废话还真多啊。"凌熙皓打断她。然后,凌熙皓面无表情的走向寒紫汐,俯身……不是吧?又要强吻?寒紫汐心碰碰直跳。脸上的温度迅速上升。凌熙皓冷漠一笑。"不要多想,我只是想看看你脸红的样子。"然后又凑到寒紫汐耳边。"还有……你的心跳声。"有没有搞错,第一次见面强吻了别人不说,现在还刻意耍人家。凌熙皓,你丫的给我等着!!!
  • 一代名伎:翻身公主把歌唱

    一代名伎:翻身公主把歌唱

    她是当朝的名伎苏琬儿,琴棋书画女红马术样样精通;然一朝错爱,如坠深渊。深爱的男子只把她当作往上爬的垫脚石,将利用完便送入大牢,饱受折磨。如果这只是一场梦,再次醒来的她该如何选择?树欲静而风不止,且看重生的她如何翻身把歌唱!
  • 凰起

    凰起

    唐子柔有很多外号:唐大小姐。唐青天。唐仙子。唐娘皮。唐登徒子。唐名伶。唐大家...唐子柔还有很多事迹:设连环计剿匪、为吃饭去当捕快不料赶鸭子上架去破特大凶杀案、通晓三国语言但如今‘大字不识一个’,却口出成章遇到不懂诗词就笑而不语,装作莫测高深之感...唐子柔做非常人行非常事:自称‘伦家’,见人要么拱手要么作揖,反正就是不做福,抡起袖子吃饭不掩口、饭来手抢、汤来碗倒,说话不伦不类,文不文,古不古还总是夹带现代段子...唐子柔还一把把传国玉玺扔了过去,砸的作者脑袋头破血流:任性的作者你够了,别老拿伦家说事,还不赶紧码字去?本书关键字:爽文书。古代异世。卫道士。礼义廉耻。尔虞我诈。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热血沸腾。宫斗。狗斗。江湖斗...啥都有,但绝对没有腐文化,啊?你说什么?变身不就是腐文化吗?呵呵...读者《凰》群:50039035
  • 葵花妖典

    葵花妖典

    神秘天降之子无意中修习了欲练神功,必先自宫的葵花妖典,他是割呢,还是割呢?如果不割,怎样对抗命运的捉弄?
  •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蓬莱岛出品】QQ群:118117346她羽丝在学校是一个很有名的拽丫头。一天的下课,天空暗了起来,所以她就加快了脚步,可是还是躲不过,这是注定的。她和她的好朋友小莉进去图书馆避雨,羽丝只是纯粹的去避下雨,也只是好奇的去拿那本会发光的书,也只是愤怒的去踩踏那本只有开头,没有下文的书,这也有错吗?书发怒了,时空之门也打开,羽丝也无里头的穿越了。羽丝给一道光芒照射后,意识就糊涂了。等她醒来的时候,自己来到一个四面都是白色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一道声音说“有缘人”“救世主”.....羽丝说“为什么是我”,她无里头的成为“救世主”,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她穿过来是做什么的,救什么的。穿越不久,就遇到王爷,而这个王爷天天和自己作对.......羽丝这个拽丫头会和王爷闹出什么事呢?他们会不会日久生情呢........她能不能完成任务离开这里呢?
  • 再嫁良缘

    再嫁良缘

    苏缘前世一直是个很守规矩的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直到自己的夫君遇难一去不还,天塌地陷,无所依的十年里,孩子惨死,自己受辱,让重新来过的苏缘明白,万事靠自己才是真谛,看一个小白女子的蜕变史……******九凤还巢系列之再嫁良缘******
  • 红糖夏天

    红糖夏天

    假装阳光、快乐却深藏秘密生活着的杨格和单纯女作家任青岚相遇并相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