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800000052

第52章 论语通检(10)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19·4//

君子有三个变化/19·9//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19·12//

人未有自致也者/19·17//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19·22//

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有罪不敢赦/20·2//

朕躬有罪/20·2//

万方有罪/20·2//

周有大赉/20·3//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20·4//

百姓有过/20·4//

敏则有功/20·8//

谓之有司/20·9//

有子

有子曰/1·2//

有子曰礼之用/1·11//

有子曰信近于义/1·12//

有若

哀公问于有若曰/12·9//

有若对曰/12·9//

(又见“冉有”)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5//

赐也达/6·8//

己欲达而达人/6·30//

达巷党人曰/9·2//

丘未达/10·16//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12·20//

何哉尔所谓达矣/12·20//

非达也/12·20//

夫达也者/12·20//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12·20//

樊迟未达/12·22//

授之以政不达/13·5//

欲速则不达/13·17//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4//

下学而上达/14·37//

辞达而已矣/15·41//

行义以达其道/16·11//

伯达/18·11//

成事不说/3·21//

以成/3·23//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4·5//

斐然成章/5·22//

好谋而成者也/7·11//

成于乐/8·9//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8·19//

博学而无所成名/9·2//

未成一篑/9·18//

春服既成/11·24//

棘子成曰/12·8//

君子成人之美/12·16//

不成人之恶/12·16//

言不顺则事不成/13·3//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13·3//

三年有成/13·10//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

子路问成人/14·13//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14·13//

亦可以为成人矣/14·13//

陈成子弑简公/14·22//

欲速成者也/14·46//

有杀身以成仁/15·9//

信以成之/15·18//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19·7//

不戒视成谓之暴/20·9//

诗三百/2·2//

虽百世可知也/2·23//

百乘之家/5·8//

与之粟九百/6·5//

可以寄百里之命/8·7//

诵诗三百/13·5//

为邦百年/13·11//

夺伯氏骈邑三百/14·10//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14·42//

百物生焉/17·18//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19·7//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19·23//

百姓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2·9//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12·9//

修己以安百姓/14·44//

修己以安百姓/14·44//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20·4//

而(略)

死葬之以礼/2·5//

朝闻道夕死可矣/4·8//

不幸短命死矣/6·3//

死而无悔者/7·11//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8·5//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8·5//

死而后已/8·8//

守死善道/8·14//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9·5//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9·12//

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9·12//

予死于道路乎/9·12//

朋友死无所归/10·23//

不幸短命死矣/11·6//

颜渊死/11·7//

鲤也死/11·7//

颜渊死/11·8//

颜渊死/11·9//

颜渊死/11·10//

敢问死/11·11//

未知生焉知死/11·11//

不得其死然/11·12//

吾以汝为死矣/11·21//

回何敢死/11·21//

死生有命/12·5//

自古皆有死/12·7//

恶之欲其死惑也/12·10//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12·10//

俱不得其死然/14·6//

召忽死之/14·17//

管仲不死/14·17//

不能死/14·18//

老而不死/14·45//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15·35//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15·35//

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16·12//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

/16·12//

比干谏而死/18·1//

其死也哀/19·25//

可以托六尺之孤/8·7//

自牖执其手/6·10//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7·12//

执礼皆雅言也/7·18//

吾何执/9·2//

执御乎/9·2//

执射乎/9·2//

吾执御矣/9·2//

执圭/10·5//

升车必正立执绥/10·30//

执事敬/13·19//

陪臣执国命/16·2//

夫执舆者为谁/18·6//

执德不弘/19·2//

允执其中/20·1//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19·12//

思无邪/2·2//

尧舜其犹病诸/6·30//

尧之为君也/8·19//

唯尧则之/8·19//

尧舜其犹病诸/14·44//

尧曰第二十/20·//

尧曰咨/20·1//

夫子至于是邦也/1·9//

至于犬马/2·7//

君子之至于斯者/3·24//

至于他邦/5·19//

至一邦/5·19//

其余则月至焉而已矣/6·7//

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6·14//

齐一变至于鲁/6·24//

鲁一变,至于道/6·24//

其至矣乎/6·29//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7·14//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斯仁至矣/7·31//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8·1//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矣/8·21//

凤鸟不至/9·9//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13·4//

无所不至矣/17·14//

至/18·7//

人之过也/4·7//

观过斯知人矣/4·7//

由也好勇过我/5·7//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7//

不贰过/6·3//

亦可以无大过矣/7·17//

苟有过人必知之/7·32//

过之必趋/9·10//

过则勿惮改/9·24//

过位色勃如也/10·4//

师也过/11·15//

过犹不及/11·15//

赦小过/13·2//

以告者过也/14·14//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14·26//

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14·29//

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14·41//

过而不改/15·30//

是之谓过/15·30//

无乃尔是过欤/16·1//

且尔言过矣/16·1//

是谁之过欤/16·1//

鲤趋而过庭/16·13//

鲤趋而过庭/16·1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18·5//

孔子过之/18·6//

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言游过矣/19·12//

君子之过也/19·21//

过也人皆见之/19·21//

百姓有过/20·4//

夷狄之有君/3·5//

子欲居九夷/9·14//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13·19//

原壤夷俟/14·45//

夷逸/18·8//

夷逸/18·8//

(又见“伯夷”)

君子贞而不谅/15·37//

可以为师矣/2·11//

子语鲁太师乐曰/3·23//

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7·22//

师挚之始/8·15//

师与商也孰贤/11·15//

师也过/11·15//

然则师愈欤/11·15//

师也僻/11·17//

加之以师旅/11·24//

当仁不让于师/15·36//

师冕见/15·42//

师冕出/15·42//

与师言之道欤/15·42//

固相师也/15·42//

柳下惠为士师/18·2//

太师挚适齐/18·9//

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18·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19·19//

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当暑/10·6//

当仁/15·36//

当洒扫应对进退/19·12//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1·5//

则以学文/1·5//

君子不重则不威/1·7//

不学则不固/1·7//

学而不思则惘/2·15//

思而不学则怠/2·15//

则寡尤/2·18//

则寡悔/2·18//

何为则民服/2·19//

举直措诸枉则民服/2·19//

举枉措诸直则民不服/2·19//

临之以庄则敬/2·20//

孝慈则忠/2·20//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

足则吾能征之矣/3·9//

然则管仲知礼乎/3·22//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4·21//

至于他邦则曰/5·19//

至一邦则又曰/5·19//

宁武子邦有道则智/5·21//

邦无道则愚/5·21//

则未闻好学者也6·3//

其余则月至焉而已矣/6·7//

则吾必在汶上矣/6·9//

质胜文则野/6·18//

文胜质则史/6·18//

则吾不复也/7·8//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7·9//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7·10//

子行三军则谁与/7·11//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7·34//

若圣欤仁则吾岂敢/7·35//

则可谓云尔已矣/7·35//

奢则不逊/7·37//

俭则固/7·37//

恭而无礼则劳/8·2//

慎而无礼则葸/8·2//

勇而无礼则乱/8·2//

直而无礼则绞/8·2//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8·3//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8·3//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8·5//

天下有道则见/8·14//

无道则隐/8·14//

唯尧则之/8·19//

出则事公卿/9·16//

入则事父兄/9·16//

过则勿惮改/9·24//

则吾从先进/11·1//

今也则亡/11·6//

然则师愈欤/11·15//

亿则屡中/11·17//

不可则止/11·22//

然则从之者欤/11·22//

居则曰不吾知也/11·24//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1·24//

唯求则非邦也欤/11·24//

唯赤则非邦也欤/11·24//

不可则止/12·23//

名不正则言不顺/13·3//

言不顺则事不成/13·3//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13·3//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13·3//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3//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13·4//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13·4//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13·4//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13·4//

欲速则不达/13·17//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17//

仁则吾不知也/14·2//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则其为之也难/14·21//

夫我则不暇/14·31//

深则厉浅则揭/14·41//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4·43//

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15·1//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15·6//

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15·6//

邦有道则仕/15·7//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也/15·7//

乐则韶武/15·11//

则远怨矣/15·15//

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15·33//

则将焉用彼相矣/16·1//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16·1//

既来之则安之/16·1//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6·2//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6·2//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16·2//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2//

君子学道则爱人/17·3//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17·3//

恭则不侮/17·5//

宽则得众/17·5//

信则人任焉/17·5//

敏则有功/17·5//

惠则足以使人/17·5//

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17·18//

汝安则为之/17·20//

今汝安则为之/17·20//

近之则不逊/17·24//

远之则怨/17·24//

若季氏则吾不能/18·3//

至则行矣/18·7//

我则异于是/18·8//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18·10//

则以为厉己也/19·10//

则以为谤己也/19·10//

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19·12//

本之则无/19·12//

学而优则仕/19·13//

仕而优则学/19·13//

则哀矜而勿喜/19·19//

宽则得众/20·8//

敏则有功/20·8//

公则民悦/20·8//

吾未见刚者/5·11//

焉得刚/5·11//

刚毅木讷近仁/13·27//

血气方刚/16·7//

好刚不好学/17·7//

羔裘玄冠不以吊/10·6//

岁寒/9·27//

岁不我与/17·1//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5//

岂不尔思/9·30//

岂其然乎/14·14//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14·18//

夫召我者而岂徒哉/17·4//

吾岂匏瓜也哉/17·6//

岂若从避世之士哉/18·6//

仲尼岂贤于子乎/19·25//

为力不同科/3·16//

为同姓/7·32//

如会同/11·24//

宗庙会同/11·24//

君子和而不同/13·23//

小人同而不和/13·23//

与文子同升诸公/14·19//

道不同不相为谋/15·40//

鸟兽不可与同群/18·6//

子钓而不网/7·28//

因不失其亲/1·12//

殷因于夏礼/2·23//

周因于殷礼/2·23//

因之以饥馑/11·24//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20·9//

吾与回言/2·9//

回也不愚/2·9//

汝与回也孰愈/5·9//

赐也何敢望回/5·9//

回也闻一以知十/5·9//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6·7//

贤哉回也/6·11//

回也不改其乐/6·11//

贤哉回也/6·11//

其回也欤/9·19//

回也非助我者也/11·3//

回也视予犹父也/11·10//

回也其庶乎屡空/11·17//

子在回何敢死/11·21//

回虽不敏/12·1//

(又见“颜回”)

曲肱而枕之/7·16//

三月不知肉味/7·14//

鱼馁而肉败不食/10·8//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8//

祭于公不宿肉/10·9//

祭肉不出三日/10·9//

非祭肉虽车马不拜/10·24//

驷不及舌/12·8//

先行/2·13//

先难而后获/6·22//

必正席先尝之/10·18//

先饭/10·19//

先进第十一/11·//

先进于礼乐/11·1//

则吾从先进/11·1//

于斯三者何先/12·7//

于斯二者何先/12·7//

先事后得/12·21//

先之劳之/13·1//

先有司/13·2//

子将奚先/13·3//

抑亦先觉者/14·3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5·10//

孰先传焉/19·12//

先王

先王之道斯为美/1·11//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16·1//

先生

食先生馂/2·8//

见其与先生并行也/14·46//

其在宗庙朝廷/10·1//

不迁怒/6·3//

居必迁坐/10·7//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1·10//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4·20//

父母之年/4·21//

加我数年/7·17//

三年学/8·13//

比及三年/11·24//

比及三年/11·24//

年饥/12·9//

三年有成/13·10//

善人为邦百年/13·11//

善人教民七年/13·29//

三年不言/14·42//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14·42//

三年之丧/17·20//

君子三年不为礼/17·20//

三年不为乐/17·20//

子生三年/17·20//

夫三年之丧/17·20//

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0//

年四十而见恶焉/17·25//

恶紫之夺朱也/17·17//

朱张/18·8//

传不习乎/1·3//

君子之道孰先传焉/19·12//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4·12//

学而优则仕/19·13//

仕而优则学/19·13//

愿无伐善/5·26//

孟之反不伐/6·15//

克伐怨欲不行焉/14·2//

季氏将伐颛臾/16·1//

何以伐为/16·1//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6·2//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6·2//

仲叔圉治宾客/14·20//

仲突/18·11//

仲忽/18·11//

仲弓

仲弓问子桑伯子/6·2//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6·2//

子谓仲弓曰/6·6//

仲弓/11·2//

仲弓问仁/12·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13·2//

仲由

仲由可使从政也欤/6·8//

仲由冉求可谓大臣欤/11·22//

为仲由/18·6//

仲尼

仲尼焉学/19·22//

子贡贤于仲尼/19·23//

叔孙武叔毁仲尼/19·24//

仲尼不可毁也/19·24//

仲尼日月也/19·24//

仲尼岂贤于子乎/19·25//

(又见“管仲”、“晏平仲”、“臧文仲”、“臧武仲”、“虞仲”)

任重而道远/8·8//

仁以为己任/8·8//

周任有言曰/16·1//

信则人任焉/17·5//

哀而不伤/3·20//

伤人乎/10·17//

何伤乎/11·24//

其何伤于日月乎/19·24//

求善价而沽诸/9·13//

我待价者也/9·13//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18·7//

言中伦/18·8//

仰之弥高/9·11//

更也人皆仰之/19·21//

举伊尹/12·22//

似不能言者/10·1//

其言似不足者/10·4//

屏气似不息者/10·4//

唐棣之华/9·30

(又见“公西华”)

有朋自远方来/1·1//

禘自既灌而往者/3·10//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17//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7//

自牖执其手/6·10//

自行束脩以上/7·7//

吾自卫返于鲁然后乐正/9·15//

自古皆有死/12·7//

毋自辱焉/12·23//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智也/14·18//

夫子自道也/14·30//

奚自/14·40//

自孔氏/14·4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5·15//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6·2//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6·2//

自诸侯出/16·2//

自大夫出/16·2//

夫人自称曰小童/16·14//

人未有自致也者/19·17//

人虽欲自绝/19·24//

血气未定/16·7//

血气方刚/16·7//

血气既衰/16·7//

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12·2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5//

父没观其行/1·10//

有所不行/1·11//

不以礼节之亦不行也/1·11//

先行/2·13//

慎行其余/2·18//

行寡悔/2·18//

其何以行之哉/2·22//

放于利而行/4·12//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道不行/5·7//

听其言而信其行/5·10//

听其言而观其行/5·10//

未之能行/5·14//

其行己也恭/5·16//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5·20//

居敬而行简/6·2//

居简而行简/6·2//

行不由径/6·14//

自行束脩以上/7·7//

用之则行/7·10//

子行三军/7·11//

我三人行/7·22//

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7·24//

文行忠信/7·25//

躬行君子/7·34//

由之行诈也/9·12//

行不履阈/10·4//

不俟驾行矣/10·21//

同类推荐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智慧: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解读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他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扣字教程

    扣字教程

    16扣字大手龙少顶先力制!!!教你真正的技术!
  • 暗黑野蛮人末世行

    暗黑野蛮人末世行

    野蛮人是一个强壮的种族,在近身肉搏战中所向披靡。他的武器掌握技能对他的战斗方法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他的战斗呐喊技能在增强了他自身力量的同时也对他的结盟队友有帮助,这使得野蛮人在团队作战中大受欢迎。除此以外,他的搏斗技能,尤其是使用双手武器和跳跃的能力更增加了他在肉搏战中的优势。且看我们的主角,一个转职了野蛮人的苦逼少年,如何在遍地丧尸和异兽的末世中行走,如何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对手,最终问鼎王座……本书书友交流群:526389035。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一起进来讨论,交流!
  • 青春的时间

    青春的时间

    所走的路是青春。所干过的事是时间。因为走过,因为做过。所以不曾后悔。即使遍体鳞伤,那又怎样。18岁的我,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大学。也许开始的迷茫,也许曾经的失落。不过这不能阻止我成长的阻碍,我要的,就是属于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大学生活,自己的开始。来吧,迎接属于我的未来。
  • 羽蛇

    羽蛇

    [花雨授权]玛雅古文明象征的水晶头骨,蕴藏了整个玛雅文明消失的秘密。关键是一个“羽蛇”的单词,它不仅穿越古今还是爱情的钥匙。谋杀在夜晚降临,她张慌失措他智珠在握。到底谁才是凶手,也许只有读懂了爱情才会知道。
  • 两界纵横之宿命对决

    两界纵横之宿命对决

    我本是无名之辈只想安稳的度过一生,却不料世事无常......遇到了潘大爷,结识了韩勇,碰到了白胡子老头......我从此游荡在两个世界之间,不断上演着各种坑人与被坑的生活百态......从此我将带着恶搞纵横两世间......
  • 捉不住的梦

    捉不住的梦

    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十年?有几个人值得等待?又有几个人值得信赖?结果还不都是一样,一样的让人心痛,让人苦不堪言!
  • 韩娱之秀色

    韩娱之秀色

    有个富家子,爷爷病故,接手家族,有个年轻女子,一步步接近他,真正的感情,或许不是惊天动地,但一定是娓娓道来的。
  • 网游之我只是个打铁的

    网游之我只是个打铁的

    一个毫不起眼的打铁职业,却成就主角的霸业,
  • 丹武傲天

    丹武傲天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老子要做天下第一来尝尝我炼的丹让你从废材变天才
  • 傲娇少爷,离我远点

    傲娇少爷,离我远点

    路晨曦不知道遇到乔睿,是她的幸亦或不幸“喂!”“干什么?”“你作为一个女人,手上这么空不觉得难看吗?”说完抬手一挥,转身离开,动作流畅潇洒,“哎呀,什么东西啊,这样随便扔过来。”“自己戴上吧。”路晨曦抓狂的看着手中的盒子,然后打开,五分钟后,抓狂的声音吼出。“乔睿,你就不会好好的求婚?!”